中图版(2019)高中地理 必修第一册同步训练 期末测试卷(一)word版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中图版(2019)高中地理 必修第一册同步训练 期末测试卷(一)word版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图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0-09-29 15:52: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期末测试卷(一)
时间:90分钟 分数: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2018年6月,一颗小行星与另一颗直径约600 m的小天体“结伴”从地球身边“擦肩而过”,之后向小行星带“飞去”。据此完成1~2题。
1.该小天体的类型属于(  )
A.行星 B.卫星 
C.矮行星 D.小行星
2.小行星带的位置属于(  )
A.地球轨道和火星轨道之间
B.火星轨道和木星轨道之间
C.木星轨道和土星轨道之间
D.金星轨道和地球轨道之间
下图示意某流域开发的三个阶段(图a)和三条流量变化曲线(图b)。读图,回答3~4题。
3.该流域开发过程中(  )
A.降水量增加 B.蒸发量增加
C.下渗减少 D.地表径流减少
4.假设该流域三个阶段都经历了相同的一次暴雨过程,在P处形成的流量变化过程与图b中①②③分别对应的是(  )
A.Ⅰ、Ⅱ、Ⅲ B.Ⅱ、Ⅰ、Ⅲ
C.Ⅲ、Ⅱ、Ⅰ D.Ⅰ、Ⅲ、Ⅱ
“牛轭湖”是“河迹湖”的一种, 是由河流某处演变成的湖泊,其形成过程如下图所示。读图,回答5~6题。
5.下列关于牛轭湖形成的地质过程,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处常发生河岸崩塌现象
B.乙处可见大量鹅卵石
C.②到③可能发生于某次洪水过程
D.丙处可能发生了一次滑坡
6.内蒙古高原多见牛轭湖的原因是(  )
A.地势较高 B.地势平坦
C.降水较少 D.风沙较大
每年冬天,浙江省农业厅专家都要为西湖龙井茶树防冻支招。以下是两种常见的防冻措施:①覆盖防寒(寒潮来前,用网纱等覆盖茶树蓬面,以保护茶树,如甲图);②熏烟驱霜(晚霜来前,气温降至2 ℃左右时点火生烟,以减轻晚霜冻害,如乙图)。读图回答7~8题。
7.甲图中的网纱在冬季主要能够(  )
A.防太阳暴晒
B.阻隔霜冻直接接触叶面  
C.防病虫害 
D.防洪、防涝
8.乙图中的熏烟能够减轻霜冻,是因为烟雾能够(  )
A.使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大气逆辐射增强
B.使水汽含量增加,太阳辐射增强
C.使地面温度增加,地面辐射增强  
D.使大气温度增加,大气逆辐射增强
地球上的水圈是一个永不停息的动态系统,地球表面各种形式的水体是不断相互转化的。下图为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区某小流域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9~10题。
9.监测显示,近年来,该流域蒸腾作用明显减弱,导致的直接后果是(  )
A.流域内降水明显增加
B.流域内地表径流增加
C.流域内粮食产量减少
D.流域内水汽蒸发减少
10.若要进一步稳定该流域的径流量,应采取的措施是(  )
A.人工降雨 B.围湖造田
C.开发地下水 D.封山育林
下图为世界某海区表层水温等温线图,图中等温线的弯曲是受洋流影响而形成,完成11~12题。
11.图中四地在该季节发生的地理现象,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地盛行偏南风 B.②地气温较高
C.③地日温差变小 D.④地降水较多
12.珊瑚对其生存环境的要求极高,图中所示海区曾是珊瑚的重要分布区,但现在约有90%左右的珊瑚死亡,其原因最合理的是(  )
A.海洋运输污染海域 B.风暴潮与海啸摧残
C.洋流改向破坏生态 D.风卷沙尘沉积掩埋
13.北京借助盛行风正在着手打造六条“城市风道”,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在冬季(  )
A.缓解干旱现象   B.增强热岛效应  
C.减轻霜冻危害   D.吹散大气雾霾
读迁移农业造成的土壤肥力变化图,回答14~15题。
14.目前热带迁移农业的分布地区主要是(  )
A.美国中部平原 B.阿根廷潘帕斯草原
C.巴西亚马孙平原 D.非洲东非高原
15.关于图中a→d土壤肥力变化及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a→b,土壤肥力不断提高,原因是植被被焚烧,养分回归到土壤中
B.b→c,土壤肥力不断降低,原因是森林被焚烧,枯枝落叶减少
C.c→d,土壤肥力保持较低水平,变化不大,原因是弃耕土地的植被处于恢复期
D.d以后,随着植被恢复,土壤肥力有所下降
16.热带雨林对水循环的影响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调节全球水平衡 B.增加当地降水
C.减小地下径流量 D.促进全球水循环
读“某季节索马里洋流流向示意图”,完成17~19题。
17.该季节为北半球的(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18.驱动图示洋流的盛行风及该洋流的性质是(  )
A.东北季风,暖流 B.西南季风,寒流
C.东南季风,暖流 D.西北季风,寒流
19.图示洋流沿岸的气候为(  )
A.热带沙漠气候 B.热带雨林气候
C.热带草原气候 D.地中海气候
读“雨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示意图”,完成20~22题。
20.雨林系统中最主要也是最关键的部位是图中的(  )
A.a B.b
C.c D.d
21.上图中a、b、c、d表示的地理事物,对应正确的是(  )
A.a—枯枝落叶 B.b—土壤
C.c—生物 D.d—供给养分
22.雨林中土壤贫瘠的原因是 (  )
①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再循环旺盛,土壤缺乏养分积累和补充
②气候高温多雨,地表径流和淋溶作用带走养分
③雨林植被的光合作用强烈
④岩石风化所释放的养分不足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浙江卫视超人气综艺节目曾到甘肃月牙泉(周围为沙丘)拍摄节目。图1为大气受热示意图,图2为月牙泉地区景观图。读图回答23~24题。

23.节目拍摄过程中,队员明显感觉当地昼夜温差较大,其合理的解释是(  )
A.②弱、③强 B.①强、③弱
C.②强、④强 D.②强、④弱
24.剧组人员还了解到这里深秋容易出现霜冻,主要是因为(  )
A.①的减弱 B.③的增强
C.④的减弱 D.①的增强
2017年8月8日21时19分,四川九寨沟发生里氏7.0级地震,震源深度20 km。地震发生后,九寨沟景区内许多著名景点不同程度受损,下图为地震前后的航拍影像。完成第25题。
25.快速、准确获取这些图像和进行灾情评估所需要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RS和GNSS B.RS和GIS  
C.GNSS和GIS D.VR和GIS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
26.(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中国太阳城”德州,太阳能的开发利用无处不在,低碳经济悄然融入百姓生活,如图示意德州的全国首条接受阳光照射8小时就可以使用7天的长达10 千米的太阳能路灯街道。
材料二 下图为我国年太阳总辐射量分布图。
(1)根据材料二描述我国年太阳总辐射量分布的总体特征。 (4分)
(2)纬度大致相当的重庆、拉萨两地的年太阳总辐射量有什么差异?分析其原因。(8分)
27.(12分)根据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东北地区俗称黑土地,主要原因是分布着典型的黑土,人们常说黑土地上是“捏把黑土冒油花,插双筷子也发芽”。黑土是大自然给予人类的得天独厚的宝藏,是一种性状好、肥力高、非常适合植物生长的土壤。世界上仅有三块黑土平原:美洲的密西西比平原、欧洲的乌克兰平原、亚洲的东北平原。
(1)分析东北地区土壤肥沃的原因。(4分)
(2)我国南方的湿热地区植被茂密,但发育的土壤反而有机质含量较低,比较贫瘠,其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
(3)我国东北黑土分布区目前都存在着黑土肥力降低的现象,我们对其应该如何进行养护?(4分)
28.(14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我国泥石流、地震带和火山的分布(部分)。
材料二 泥石流是指山区沟谷中由暴雨、冰雪融水等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华北山地、黄土高原、川滇山地和青藏高原东南部山地,是我国泥石流的主要发育地区。
材料三 泥石流示意图及泥石流逃生示意图。
(1)横断山区是我国泥石流多发区,分析该地区泥石流多发的自然原因。(6分)
(2)当泥石流发生时,处在沟谷中的游客应该如何正确逃生?(4分)
(3)由于横断山区地质灾害密集,在进行大型工程建设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4分)
29.(12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地表每时每刻都受到外力作用的雕塑,风力、流水等外力在不断地塑造着地表形态,下图是我国西北地区常见的地貌景观。
(1)写出图示地貌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4分)
(2)推测图示景观所在区域的气候特征。(4分)
(3)说出该景观的地貌类型名称并简述其形成过程。(4分)
期末测试卷(一)
1.答案:D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该小天体直径为600 m,并且从地球身边擦肩而过,飞向小行星带。该小天体绕日运行,体积较小,直径仅为600 m,比行星小得多,行星和矮行星体积都比较大,卫星是绕行星运行的天体,因此天体是小行星,故选D。
2.答案:B
解析:八大行星按距日由近到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小行星带位于火星轨道和木星轨道之间,故选B。
3.答案:C
解析:该流域开发从Ⅰ到Ⅱ再到Ⅲ的过程中,居民点不断增多,地面硬化面积不断增加,植被不断减少,影响了水循环的环节,导致该地下渗量减少,地表径流量增多,蒸发量减少,降水量减少,故选C。
4.答案:C
解析:植被覆盖率越高,其涵养水源的功能就越强大。假设该流域三个阶段都经历了相同的一次暴雨过程,那么,植被覆盖率最高的第Ⅰ阶段河流流量曲线应最平缓,出现洪峰的时间最晚,对应图b中的曲线③;植被覆盖率最低的第Ⅲ阶段河流流量曲线起伏最大,出现洪峰的时间最早,对应图b中的曲线①,故选C。
5.答案:C
解析:根据“河流凹岸侵蚀、凸岸堆积”规律可知,甲为河流凸岸,以堆积作用为主,A错误;乙处为河流凹岸,以侵蚀作用为主,所以不可能看到大量鹅卵石,B错误;②到③河流“裁弯取直”,可能发生于某次洪水过程,使得河流流速快,导致河道改成直线,C正确;丙地地形平坦,不会发生滑坡现象,D错误。
6.答案:B
解析:牛轭湖多发生在地势平坦、河道弯曲的地区,所以内蒙古高原多见牛轭湖的原因是地势平坦,故选B。
7.答案:B
解析:覆盖防寒,即阻断寒潮、霜冻直接接触茶树叶面,故选B。
8.答案:A
解析:熏烟能使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使大气吸收地面辐射的能力增强,大气逆辐射增强,从而起到保温作用,故选A。
9.答案:B
解析:蒸腾作用减弱说明植被覆盖率降低,而植被具有涵养水源作用,故植被减少会使涵养水源功能减弱,从而直接导致地表径流增加,故选B。
10.答案:D
解析:因为地表径流增加是源于植被减少,故稳定径流量的措施应是恢复植被,故选D。
11.答案:D
解析:读图,根据海陆轮廓及经纬度判断,该地位于北印度洋海域,因为等温线的弯曲是受洋流影响而形成,由此判断,该海域洋流呈逆时针运动,此时为北半球冬季,该海域盛行东北季风,A错误;此时该区域是冬季,且②地纬度相对较高,气温较低,B错误;③地此季节较为干燥,晴天多,日温差变大,C错误;而④位于迎风地带,降水较多,D正确。
12.答案:A
解析:读图,根据海陆轮廓及经纬度判断,该地位于北印度洋海域,为世界重要的石油运输海上通道,海上石油运输的泄露导致水质下降是影响珊瑚死亡的主要原因,A正确;风暴潮与海啸对珊瑚影响较小;该地洋流常年都具备季节变化的特征,不是珊瑚死亡的主要原因;风卷沙尘沉积掩埋对珊瑚死亡影响小,BCD错误。
13.答案:D
解析:北京市城市污染严重,北京地区冬季盛行西北风,北京借助盛行风正在着手打造六条“城市风道”,目的是将大气雾霾吹散,不能缓解干旱现象,减弱热岛效应,增加城市霜冻危害,故选D。
14.答案:C
解析:热带迁移农业主要分布在南美洲、非洲和东南亚的热带雨林地区,美国中部平原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阿根廷潘帕斯草原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巴西亚马孙平原为热带雨林气候,非洲东非高原为热带草原气候,故选C。
15.答案:C
解析:a→b,土壤肥力不断提高,原因是植被日渐茂密,枯枝落叶增加,A错误;b→c,土壤肥力不断降低,原因是森林被砍伐、焚烧,而农作物种植使土壤养分不断吸收又得不到补充,B错误;c→d,土壤肥力保持较低水平,原因是弃耕土地的植被处于恢复期,枯枝落叶仍较少,C正确;d以后,随着植被恢复,土壤肥力慢慢上升,D错误。
16.答案:C
解析:全球热带雨林面积大,植被茂密,涵养水源、调节地表径流等功能强,能够调节全球水平衡和促进全球水循环,A、D正确;森林有利于增加水分的吸收,使蒸发量加大,从而增加降水,B正确;森林有利于增加下渗,从而增大地下径流量,C错误,依据题意选C。
17.答案:B
解析:图中显示,索马里沿海洋流向北流,则北印度洋海区的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当地盛行西南季风,该季节为北半球的夏季,故选B。
18.答案:B
解析:根据上题判断,图示季节为北半球夏季,气压带和风带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向右偏形成西南季风,因此驱动图示洋流的盛行风为西南季风;西南季风在索马里为离岸风,在沿海海域形成上升流,为寒流,故选B。
19.答案:A
解析:图示洋流沿岸,全年盛行风主要来自陆地,且夏季受沿岸海域的寒流影响,全年少雨;当地纬度低,全年高温,因此形成热带沙漠气候,故选A。
20.答案:A
解析:雨林的有机质主要集中在地表以上的植物体内。从图中可以看出a圆的养分储量最多,应代表地表以上的植物体,这也是雨林系统中最主要、最关键的部位,故选A。
21.答案:B
解析:由图不难发现枯枝落叶源于植物体a,a的养分来自b土壤,d表示雨水淋溶作用造成的养分损失情况,c表示供给养分,故选B。
22.答案:A
解析:雨林生长所需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土壤缺乏养分积累和补充,多雨的气候使淋溶作用强,养分易流失,故选A。
23.答案:D
解析:根据大气的受热过程可判断,①为太阳辐射、②为削弱后的太阳辐射、③为地面辐射、④为大气逆辐射。月牙泉地区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即②强;晚上大气的逆辐射弱,即④弱,保温作用差,最终导致该地区昼夜温差较大,故选D。
24.答案:C
解析:深秋容易出现霜冻是由于大气逆辐射作用④弱,大气的保温作用差,夜晚气温过低,水汽容易凝结成霜,故选C。
25.答案:B
解析:快速、准确获取图像信息用RS,进行灾情评估用GIS,故选B。
26.答案:(1)从大兴安岭向西南,经北京西侧、兰州、昆明,再折向北到西藏南部,这条线以西、以北广大地区年太阳总辐射量特别丰富。(或从总体上看,年太阳总辐射量从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逐渐增大。高值中心在青藏高原,低值中心在四川盆地)。
(2)拉萨年太阳总辐射量大于重庆。拉萨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中尘埃含量小,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弱,晴天多,日照时间长。重庆位于四川盆地,盆地地形中水汽不易散发,空气中含水汽多,阴天、雾天较多,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
27.答案:(1)东北地区植被茂密,有机质来源丰富;东北地区气候冷湿,微生物活动较弱,分解作用缓慢,有利于有机质积累。
(2)我国南方地区气候湿热,微生物分解作用较快,有机质积累较少;南方地区降水较多,土壤的淋溶作用强烈。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低,比较贫瘠。
(3)可以采取休耕、作物轮作、秸秆还田、增施农家肥等措施进行养护。
28.答案:(1)地势陡峭,山高沟深,地形坡度大,有利于流水汇集;有大量的石块、泥沙和松软土壤;多暴雨或冰雪融水。
(2)快速向大致与沟谷走向垂直的高处逃生。
(3)应避开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区,选择在地质条件稳定的地区进行建设。
29.答案:(1)风力的搬运和沉积作用。
(2)气候干旱,风力强劲,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大。
(3)风力的堆积地貌(沙丘)。干旱地区,在风力携带大量沙粒运行的过程中,当风速减小或遇到阻碍时,搬运能力减弱,沙粒逐渐沉积形成沙丘。
解析:第(1)题,图示景观是我国西北地区常见的沙丘。它是风力搬运和沉积作用形成的。第(2)题,该地区地处我国西北内陆,是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旱,降水稀少,多大风天气,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大。第(3)题,这种景观是风力堆积地貌:沙丘。在干旱地区,风力携带大量沙粒运行的过程中,遇到阻挡风速减慢,搬运能力减弱,沙粒逐渐沉积形成的。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