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3.2命题的证明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沪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3.2命题的证明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2.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09-29 23:54: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13.2命题与证明
一、教学内容和内容解析
教学内容:
命题的概念与结构,命题的真假及判断,原命题和逆命题的区分以及反例的概念。。
内容解析:
本节内容是沪科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第13章第2节的内容,本节课通过只凭剪拼的直观操作法来说明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这个结论难以令人信服的,说明推理证明的必要接着学习命题、命题的结构、互逆命题、反例等知识;本节内容是将前面学习的几何性质与后面即将学习的证明联系起来;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初步训练学生逻辑推理思维能力,同时也为接下来的证明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实例了解命题、真命题、假命题、原命题、逆命题、反例的概念,区分命题的条件和结论,了解原命题和逆命题的关系;
2、经历探究命题以及结构的过程,体会命题的内涵,明确反例的意义和作用,经历一系列问题串的探究过程,掌握有关数学概念的学习方法,为后继学习做好准备;
3、在师生互动过程中,掌握有关数学概念的学习方法,为后继学习做好准备,同时不断提高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命题的意义和结构,判断命题的真假,以及互逆命题之间的关系。
难点:反例构造的过程。
四、教学策略分析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学习特点,本着“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通过问题引领启发、引导、合作、探究,以及组合的教学媒体,把复杂的问题变成简易的过程,注重教学方法的渗透。
五、教学支持条件分析
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方便地创设、改变和探索某种数学情境,在这种情境下,通过思考和操作活动,研究数学知识的本质和发现数学规律。根据如今各学校实际教学环境及本节课的实际教学需要,我选择多媒体教学系统辅助教学,将有关教学内容用动态的方式展示出来,让学生能够进行直观地观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设计
问题与情境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温故知新
疑问:
(1)在剪拼时,发现三个内角难以拼成一个平角,只是接近180°的某个值。
(2)度量三个角,然后相加,有的接近179°,有的接近181°,不是很准确地都得180°。
推理:是一种思维活动,人们在思维活动中,常要对事物情况作出种种判断。
通过回顾三角形的内角和,师引导学生产生疑问
师通过几何画板验证三角形内角和是180°,演示的结果得出近似数。
师指出几何需要观察和实验、同时也需要推理。引出“推理”的概念。
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让学生了解推理的必要性
新课探究
(1)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
(2)如果∠1与
∠2是对顶角,那么
∠1=
∠2;
(3)1+1<2;
(4)如果一个整数的各位上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那么这个数能被3整除;
(5)x
〉1。
思考:上述判断性语句都作出了怎样的判断?
对某一事件作出正确或不正确判断的语句(或句子)叫做命题。
师出示语句让学生分析语句特点,给出命题的概念。
板书课题13.2命题与证明(1)
师自述命题,学生判断是否为命题,学生自述命题。
师点评大多数命题为数学命题。
通过具体实例明确命题的概念
进一步巩固概念
巩固新知
(1)如果a=0,那么ab=0;
(2)如果直线AB⊥直线CD,交点为O,那么∠AOC=90°
(3)如果∠A=∠B,那么∠A的补角与∠B的补角相等;
(4)对顶角相等;
(5)相等的角是对顶角;
(6)两条直线相交,只有一个交点;
发现:这些数学命题的形式有何区别?
“如果……,那么……”
条件(题设)结论(题断)
(1)如果a=0,那么ab=0;
(2)如果直线AB⊥直线CD,交点为O,那么∠AOC=90°
(3)如果∠A=∠B,那么∠A的补角与∠B的补角相等;
(4)对顶角相等;
(5)相等的角是对顶角;
(6)两条直线相交,只有一个交点;
判断:这些数学命题是否正确?
命题有真命题和假命题:
判断正确的命题称为真命题;
判断错误的命题称为假命题。
(5)相等的角是对顶角;
像这样符合命题条件,但不满足命题结论的例子,我们称之为反例。
师出示命题,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数学命题形式的区别
提出数学命题的形式
如果p,那么q
学生能够用该形式表述(4)(5)(6)
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对命题的判断,区别命题的正确和错误。
师出示命题
生判断正误
并给出理由
师给出真命题和假命题的概念。
生回答问题并说明理由
师强调判断假命题举个例子,并请就是反例,给出反例的概念。
通过观察发现命题的形式,运用新知改写命题的形式。
通过判断命题,明确真假命题的概念。
理解“反例”的意义明确要证明命题是假命题,只需要举个反例即可。
尝试应用
练习1、判断下列命题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如果是假命题,请举一个反例。
(1)若|
a
|=
|
b
|,则a=b。
(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
(3)两条直线与第三条直线相交,同位角相等。
(4)对顶角相等;
(5)相等的角是对顶角;
“如果p,那么q”中的条件与结论互换,得到一个新命题“如果q,那么p”,我们把这样的两个命题称为互逆命题。
其中一个叫做原命题。
另一个叫做原命题的逆命题。
师出示练习
学生进行判断
如果是假命题举反例即可
学生观察(4)(5)命题的条件和结论
发现条件与结论互逆
师给出互逆命题、原命题、逆命题的概念。
师强调“互逆”
生体会“互逆”。
深化对“反例”的意义的理解,明确举反例作用,进行构造反例的练习
通过实例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巩固提高
练习2:写出下列命题的逆命题,并判断它们的真假。
(1)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如果a=b,那么a2=b2;
(3)如果ab
>0,那么a、b都是正数。
交流:原命题的真假与逆命题的真假是否有关?
练习巩固新知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原命题的真假与逆命题的真假无关。
巩固新学知识,
课堂小结
请谈谈你学习本节课的收获?
学生个别回答,补充
师总结
复习巩固提升总结本节课的知识使学生体会总结反思,培养学生归纳能力和口头表述能力
课后作业
课本
第84页
必做题:
第1、2
、3题
选做题:
第4题
设置不同层次作业鼓励不同学生得到不同发展。
板书设计
13.2命题与证明(1)
推理
命题
如果p,那么q。
真命题
假命题
反例
互逆命题
原命题
逆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