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9-29 21:22: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上)
主备人:
时间:


课题
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单元

学科
历史
年级





知识与能力:了解长征的路线及长征过程中发生的重大事件,了解遵义会议的召开及其伟大意义;探究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和取得胜利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利用文学影视作品的感染力,让学生感知历史,形成概念,认识时代特征。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体会先烈们不畏艰难、艰苦奋斗、勇于献身、追求崇高理想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加深对长征精神的认识和理解。
重点难点
重点:遵义会议、长征的经过。
难点:长征精神。
教学策略
讲授法与问题目标教学法、个人自主学习与小组探究向结合。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及内容
一、情景导入(白板出示材料)
1、有一支军队,在一年时间里,一共爬过了18条山脉,其中5条终年冰雪覆盖;渡过了24条河流;经过了11个省份;占领过62座城市;突破了10个地方军阀组织的包围,平均每天行军71华里,一支大军,在一个地球上最险峻的地带保持这样的平均速度,可说是近乎奇迹。——美国著名记者斯诺
2、美国著名女记者史沫特莱:《伟大的道路》(图片1)
3、美国著名记者哈里森:《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图片2)
问:谈谈你所认识的长征?(学生自由回答)
(二)探究与分享
《一》战略转移——红军为什么要长征?
根据图示图表,分析红什么要转移?
(引导学生分析图表,重点从指挥者、战略战术方面考虑)
1934年10月党中央和中央红军从中央革命根据地(瑞金)出发

冲破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
(损失过半)

放弃去湘西,改道贵州

解放遵义(1935年1月)
《二》遵义会议——历史的转折点
认真观看视频并结合课本回答遵义会议的时间、地点、内容、历史意义?
学生答:时间:1935年1月
地点:贵州省遵义市
内容:纠正·肯定·选举·取消······
历史意义:确立了......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三》慢慢征途
1、学生阅读教材及《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介绍红军长征的路线。
2、探究:红军长征胜利有着怎样的历史意义?
(1)长征是宣言书,它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长征是宣传队,它向全中国人民宣传了红军的主张;长征是播种机,它把革命的火种撒遍了沿途的十一个省……
——毛泽东
(2)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不是战役,它不是胜利,它是一曲人类求生存的凯歌,长征使毛泽东及其共产党人赢得了中国。本世纪中没有什么比长征更令人神往和更为深远地影响世界前途的事件。
——美国作家哈里森·李尔伯(3)长征是一首波澜壮阔的史诗。
——美国作家埃德加·斯诺
观看视频、图片,思考:红红军长征途中遇到了哪些困难?
(速度游戏:教师白板出示图片、视频,学生根据内容以推火车的方式快速回答出现的困难。)
长征胜利的原因?
小组讨论:每四人一小组,选发言人一人、记录人一人(下次轮流),四人挨个发言,记录员整理,最后形成成熟的答案供发言人发言。
《四》感悟长征
1、观看视频,结合所知道的长征故事体会长征精神?(学生自己根据视频先体会,找同学回答,教师最后补充)
总结:长征精神的内涵
①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
②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的协作精神;
③坚定理想、充满信心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④百折不挠、排除万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2、情感升华(作业设计)
作业设计
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结合自身实际谈谈你认为如何继承发扬长征精神?(写最少一百字的小短文
二次备课
课堂小结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