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8)班 
第二章第二节 重力 
2017、10 
生活中物体下落的运动是一种常见的运动 
物体为什么会下落? 
因为物体受重力 
重力 
理解: 
①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地球附近的所有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 
②通常情况下重力不等于引力。 
③重力是非接触力。 
1、定义: 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叫做重力,用字母G表示。 
A 
④其它星球上的物体同样会受到 
重力的作用 
2、重力的大小(物重) 
g为重力加速度(g = 9.8m/s2 = 9.8N/kg ) 
重力随纬度的增大而增大,随高度的增大而减小。 
重力的大小的测量: 
N 
弹簧测力计 
注意:1. 测量时物体必须保持静止或者 
 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平衡状态) 
 2.弹簧测力计示数大小等于重力, 
 并非直接测量重力(二力平衡) 
 
弹簧测力计 
垂直斜面向下 
竖直向下 
G 
G 
3、重力的方向: 
竖直向下 
——垂直于水平面向下 
注意:重力的方向不能说成垂直接触面向下 
G 
G 
G 
巩固练习.如图所示,画出均匀矩形木块在不同情况下所受重力的示意图. 
思考:上述几个图中,重垂线是利用了什么原理? 
利用了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1)定义:一个物体的各部分都受到重力的作用,从效果上看,我们可以认为各部分受到的重力作用集中于一点,这一点叫做物体的重心. 
G1 
G2 
G3 
Gi 
Gi+1 
Gn 
G 
4、重力的等效作用点——重心: 
①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重心位置在几何中心 
②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体,重心靠近质量大的地方 
(2)对重心的理解 
③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3)用悬挂法确定薄板状物体的重心位置 
局限性: 只适用于薄板状的物体. 
 二力平衡时,绳子拉力与重力处在同一直线上,重心必然在这条直线上. 
悬挂法确定重心的原理是什么? 
揭秘时刻 
2、大小 
(1)公式 
(2)测量工具 
3、方向: 
4、作用点(重心) 
悬挂法 
重力 
1、定义: 
重心的定义 
重心的理解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上的物体均受到重力的作用,不论其是否运动或是否有生命。 
B、物体受到的重力就是地球对物体的引力。 
C、重力是非接触力。 
D、把物体从赤道拿到南极重力的大小不变。 
AC 
小练习: 
2.关于物体的重心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B.用线悬挂的物体静止时,细线方向一定通过重心 
C.一块砖平放、侧放或立放时,其重心在砖内的位置不变 
D.舞蹈演员在做各种优美动作时,其重心的位置不变 
ABC 
小练习: 
C 
3.如图所示,一被吊着的空心的均匀球壳内装满了细砂,底部有一阀门,打开阀门让细砂慢慢流出的过程中,球壳与细砂的共同重心将会( ) 
A.一直下降 
B.一直不变 
C.先下降后上升 
D.先上升后下降 
小练习: 
课后趣味实验 
将一根胡萝卜放在手指上,使它平衡,再从这个平衡点把胡萝卜切成两半,对于这两半的重量,结果是 
A一样重   B长的较重   C短的较重 
请同学们做: 
 1.书后练习 
 2.红对勾《重力》作业 
阅读教材48页“重力影响着我们的世界”和49页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