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世说新语》二则 陈太丘与友期 课件(4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8 《世说新语》二则 陈太丘与友期 课件(40张PPT)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3.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9-29 17:46: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9张PPT)
陈太丘与友期
人教版
初中七年级上
《初中语文教学大纲》要求:“诵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初中文言文考查要求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如学过的“骤”“集”。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之、其、而、以、于、乃、虽、为、者、且、则、乎、然、与)在文章中的含义和用法。
3、理解并翻译文章中的句子。
4、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归纳文章内容要点。
5、分析概括文章所表达的作者的观点、态度。
6、对文章的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体会和见解。
具体学习要求
1.学习文言课文,重在诵读,注意停顿和节奏。
学习文言课文,要注意以下几点
2.要能正确翻译文言课文的句、段、篇。
3.通假字要按被代替的那个正字的今义去理解和读音,如“不”。
4.古今词义的变化,即古今异义词,如儿女。
5.“一词多义”和“词类活用”这些文言文中常见的语言现象。
6、文言句式是文言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注意与现代汉语不同的特殊句式,了解并掌握这些句式,如我们今天要接触到的省略句。
陈太丘与友期



《世说新语》,南朝宋刘义庆编著,主要描写从东汉到刘宋时期的一些著名人士的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
全书共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夙慧等36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这部书不仅保留了许多珍贵的史料,也因为其语言凝炼、人物形象鲜明成为古典小说的源头之一。
回顾复习
《世说新语》是一部以汉末、魏、晋士人生活为题材的小说,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志人小说”的代表作。编撰者是刘义庆。南朝宋彭城(江苏徐州)人。
“志”是记的意思。“志人小说”主要是记述人物言行事迹。 
你知道“不期而遇”这个词语的意思么?它的近义词是哪个?哪个小伙伴知道在这个词语中“期”的意思?
成语导入
不期而遇是指没有约定而遇见。指意外碰见。
近义词:不约而同。
期:约定。
大声朗读
读准字音(注意文中通假字“不”的读音),正确停顿。
与友期行
太丘舍去
??
尊君在不?
zāi
相委而去
非人哉
友人惭

shě
fǒu
cán
Wěi
读准它们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注意停顿(⊙o⊙)
你扮我演
再读课文,揣摩说话者的语气,同桌或小组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表演对话。
  
⑴结合注释自读课文,圈画出不能解决的文言字词。

小组讨论,解决疑难问题。

本组解决不了的问题,提交全班讨论。
你翻我译:
疑难字词交流
1.陈太丘与友期行
2.期日中
3.太丘舍去
4.去后乃至
5.元方时年七岁
6.尊君在不?”
约定
正午时分
丢下(他)而离开

当时
年龄
通“否”
疑难字词交流:
8.相委而去
9.则是无信
10.下车引之
11.元方入门不顾
7.待君久不至
等待
信用
丢下,舍弃
离开

回头看
通假字:尊君在不:通(


通假,指汉字中的互相通用及假借的用法;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本字。
当代网络用语里为了趣味化、有意为之而出现一些通假做法如“偶滴歌神啊”,不同于认识错误或打字错误而出现的错写。
以下红色字体的字词你掌握了么?
3.相委而去
4.下车引之
5.元方入门不顾
丢下,舍弃
离开
拉,牵拉
回头看
1.陈太丘与友期行
2.太丘舍去
约定
舍弃
疏通全文,了解大意
请一个同学口译全文,其他同学仔细听,用铅笔画出自己认为有问题的地方,等会儿交流讨论。
试试翻译下列语句:
正午过了那朋友还没来,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太丘走后,
友人才到。
(2)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友人便发起脾气来,骂道:“你父亲不是人啊!跟别人约好一块走,却把别人丢下,自己走了。”
(1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试试翻译翻译下面语句:
(3)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元方说:“您跟我父亲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人家的儿子
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4)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友人感到惭愧,便下车想拉元方,和元方握手,元方连头也
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起因:友人无信,太丘舍去
陈太丘与友期行
经过
结果:友人惭愧,元方“不顾”
友人无礼,对子骂父
元方驳反
无信
无礼
根据文章内容,用自己的话请你给大家讲讲这个故事吧:
人物:元

友人
古文化常识积累:
称谓大全:
君:
对别人的敬称,犹今之
“您”。
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
称,令尊。
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
亲,现多称家父。
古文化常识积累:
谦辞和敬辞
中国是礼仪之邦,来往称呼接洽往往使用敬辞。敬辞是指含恭敬口吻的用语,在人们日常交际,特别是书信往来中往往要运用到。汉语中敬辞经常与谦辞联系在一起。谦辞是表示谦虚的言辞,一般对己。敬辞是指含恭敬口吻的用语,一般对人。
古文化常识积累:
敬辞
常见敬辞

“令”字一族,用于称呼对方的亲属。如:
令尊:称对方的父亲;
令堂:称对方的母亲;
令郎:称对方的儿子;
令爱、令嫒:尊称对方的女儿;
令兄、令弟、令侄等。
古文化常识积累:
敬辞
常见敬辞
惠“惠”字一族,用于对方对待自己的行为动作。惠存(多用于送人相片、书籍等纪念品时所题的上款):请保存;
惠临:指对方到自己这里来;
惠顾(多用于商店对顾客):来临;
惠允:指对方允许自己(做某事);
惠赠:指对方赠送(财物等)。
古文化常识积累:
敬辞
常见敬辞
高称别人的事物。如:
高见:高明的见解;
高就:指人离开原来的职位就任较高的职位;
高龄:称老人(多指六十岁以上)的年龄;
高寿:用于问老人的年龄;
高足:称呼别人的学生;
高论:称别人的议论。
古文化常识积累:
谦辞
常见谦辞
“家”字一族。
用于对别人称自己的辈分高或年纪大的亲戚。
如称父亲:家父、家尊、家严、家君;
称母亲:家母、家慈;
称兄长:家兄;
称姐姐:家姐;
称叔叔:
家叔。
古文化常识积累:
谦辞
常见谦辞
“愚”字一族。用于自称的谦称。
如愚兄:向比自己年轻的人称自己;
愚弟:向比自己年长的人称自己;
愚见:称自己的见解。
也可单独用“愚”谦称自己。
你还知道其他敬称和谦称?
辨别下列词语哪些属于敬词,哪些属于谦词。
①敝人 ②卑职 ③陛下 ④令尊 ⑤寡人 
⑥足下 ⑦令郎 ⑧老朽 ⑨麾下
敬词有③④⑥⑦⑨ 谦词有①②⑤⑧
找找错误在哪里?
主持人:“不久前,你父亲去世了。首先,向家父的过世表示哀悼。”
——把“家父”改为“令尊”
找找错误在哪里?
对句中加点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尊君在不?(古代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B.君与家君期日中。(古代对别人称自己的父亲)
C.待君久不至,已去。(“君”是有礼貌地称呼对方,犹今之“您”。)
D.我们旅行社宾馆大厅设有服务台,欢迎各位旅客垂询。(“垂询”
是谦辞)
D
考考你:
补出课文中的省略部分。
例如:期日中,过中(友)不至
文言文知识积累
特殊句式(省略句:文言文中,普遍存在着省略成分的情况,对省略成分的把握,有助于完整理解句子的意思。)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友)过中不至,太丘舍去,(陈太丘)去后(友)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答曰:“(
)待君久不至,已去。”
家君
元方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 )
不至,太丘舍去,去后( )乃至。元方时
年七岁,( )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答曰:“(  )待君久( )不至,(  )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 )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
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友

 于
元方
家君

家君



《陈太丘与友期行》出自《方正》篇。方正,指人行为、品性正直,合乎道义。文中哪些地方能够体现出陈元方的“方正”?
问题探究
陈太丘依照约期行事,当他的朋友失约时,他决然离去。七岁儿童元方也懂得交友以信的道理。他们身上体现的是古人崇尚的“诚信”理念。陈太丘的这位朋友,自己言而无信,失了约不自省,反而怒骂别人;陈元方据理抗辩,小小年经就表现出“方正”之气:第一,他懂得“信”的重要;第二,他懂得“礼”的重要;第三,他的辩驳有理有据,落落大方;第四,他以“入门不顾”的行为,维护了父亲和自己的尊严。
问题探究
随堂小练习
1.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丘舍去(离开)
B.去后乃至(才)
C.友人惭(感到惭愧)
D.元方入门不顾(照顾)
2、下列句中红色词的意义不相同的一组(

A
、太丘舍去
待君久不至,已去
B
、下车引之
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C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D
、君与家君期日中
与儿女讲论文义
D
B
随堂小练习
3.下列各句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期/日中,过中/不至。
B.
未若/柳絮/因风起。
C.
与儿女/讲论/文义。
D.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4.下面是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客人“无信”的表现,然而客人得知太丘已去,不但不反省自己,反而发怒,说明客人“无礼”的表现。
B.客人以“下车引之”表示认错,说明客人有知错能改的精神。
C.“君”表示有礼貌地称呼对方,相当于“您”;“尊君”表示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家君”表示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D.本文通过对话描写,着重刻画了主人公元方落落大方,明白事理的性格特点。
D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