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1课后自我检测4-7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二) 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1课后自我检测4-7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二) Word版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5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09-29 16:55: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一、单项选择题
1.在粗糙水平地面上放着一个截面为半圆的柱状物体A,A与竖直墙之间放一光滑球B,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现对B施加一竖直向下的力F,力F的作用线通过球心,设墙对B的作用力为F1,B对A的作用力为F2,地面对A的支持力为F3.若F缓慢增大而整个装置仍保持静止,截面如图所示,则在此过程中( C )
A.F1保持不变,F3缓慢增大 B.F1缓慢增大,F3保持不变
C.F2缓慢增大,F3缓慢增大 D.F2缓慢增大,F3保持不变
解析:把A、B看做整体,在竖直方向上由平衡条件得F+mAg+mBg=F3,据此可知当F缓慢增大时,F3缓慢增大.隔离B进行受力分析,B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mBg、力F、墙对B水平向右的作用力F1、A对B斜向左上方的作用力F′2,设F′2的方向与竖直方向夹角为α,由平衡条件得F′2cosα=F+mBg,F′2sinα=F1,由这两式可知当F缓慢增大时,F′2缓慢增大,F1也缓慢增大,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B对A的作用力F2也缓慢增大.所以选项C正确.
2.质量为m的人站在电梯中,电梯加速上升,加速度大小为g,g为重力加速度,则人对电梯底部的压力为( D )
A.mg B.2mg
C.mg D.mg
解析:设电梯对人向上的作用力为N,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N-mg=mg,解得N=mg,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人对电梯底部的压力N′=mg.
3.应用物理知识分析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可以使物理学习更加有趣和深入.例如平伸手掌托起物体,由静止开始竖直向上运动,直至将物体抛出.对此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D )
A.手托物体向上运动的过程中,物体始终处于超重状态
B.手托物体向上运动的过程中,物体始终处于失重状态
C.在物体离开手的瞬间,物体的加速度大于重力加速度
D.在物体离开手的瞬间,手的加速度大于重力加速度
解析:手托物体由静止开始向上运动,一定先做加速运动,物体处于超重状态;而后可能匀速上升,也可能减速上升,选项A、B错误.在物体离开手的瞬间,二者分离,不计空气阻力,物体只受重力,物体的加速度一定等于重力加速度;要使手和物体分离,手向下的加速度一定大于物体向下的加速度,即手的加速度大于重力加速度,选项C错误,D正确.
4.质量为M的皮带轮工件放置在水平桌面上.一细绳绕过皮带轮的皮带槽,一端系一质量为m的重物,另一端固定在桌面上.如图所示,工件与桌面、绳之间以及绳与桌面边缘之间的摩擦都忽略不计,桌面上绳子与桌面平行,则重物下落过程中,工件的加速度大小为( A )
A. B.
C. D.
解析:相等时间内重物下落的距离是工件运动距离的2倍,因此,重物的加速度也是工件加速度的2倍,设绳子上的拉力为F,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2·,解得:F=,工件加速度为:a==,所以A正确.
5.如图所示,左右带有固定挡板的长木板放在水平桌面上,物体M放于长木板上静止,此时弹簧对物体的压力为3 N,物体的质量为0.5 kg,物体与木板之间无摩擦,现使木板与物体M一起以6 m/s2的加速度向左沿水平方向做匀加速运动时 ( A )
A.物体对左侧挡板的压力等于零
B.物体对左侧挡板的压力等于3 N
C.物体受到4个力的作用
D.弹簧对物体的压力等于6 N
解析:物体静止时,弹簧处于压缩状态,弹力F弹=3 N,当物体向左加速运动时,若物体对左挡板的压力为零,由牛顿第二定律知F弹=ma,解得a=6 m/s2,当加速度大于a=6 m/s2,物体离开左挡板,弹簧长度变短,当加速度小于a=6 m/s2时,物体对左挡板产生压力,弹簧长度不变,所以可知选项A正确,B、D错误.当加速度a=6 m/s2时,物体受重力、支持力和弹力,故选项C错误.
二、多项选择题
6.关于超重和失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D )
A.处于超重状态的物体,其重力增加了
B.电梯加速上升的过程中,其内部的人处于超重状态
C.电梯减速下降的过程中,其内部的人处于失重状态
D.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
解析:处于超重状态的物体,其重力大小不变,选项A错误;电梯加速上升的过程中,加速度方向竖直向上,其内部的人处于超重状态,选项B正确;电梯减速下降的过程中,加速度方向竖直向上,其内部的人仍处于超重状态,选项C错误;如果物体以加速度g竖直下落,则物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选项D正确.
7.如图所示,一水平方向足够长的传送带以恒定的速率v1沿顺时针方向运动,把一质量为m的物体无初速度地轻放在左端,物体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重力加速度为g,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C )
A.物体一直受到摩擦力作用,大小为μmg
B.物体最终的速度为v1
C.开始阶段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D.物体在匀速阶段受到的静摩擦力向右
解析:当把物体无初速度地轻放在传送带的左端时,物体相对传送带向左运动,故物体所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Ff=μmg,方向水平向右;所以物体将向右做匀加速运动,由于传送带足够长,物体将加速到v1,之后与传送带保持相对静止,不再受到摩擦力的作用,故选项A、D错,B、C对.
8.某同学站在电梯地板上,利用速度传感器和计算机研究一观光电梯在升降过程中的情况,右图所示是计算机显示的观光电梯在某一段时间内速度变化的情况(竖直向上为正方向).根据图象提供的信息,可以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D )
A.在0~5 s内,观光电梯在加速上升,该同学处于失重状态
B.在5~10 s内,该同学对电梯地板的压力等于他所受的重力
C.在10~20 s内,观光电梯在减速下降,该同学处于失重状态
D.在20~25 s内,观光电梯在加速下降,该同学处于失重状态
解析:由题图可知,在0~5 s内,电梯加速上升,加速度方向向上,该同学处于超重状态,选项A错误;在5~10 s内,电梯做匀速运动,该同学受力平衡,选项B正确;在10~20 s内,电梯减速上升,加速度方向向下,该同学处于失重状态,选项C错误;在20~25 s内,电梯加速下降,加速度方向向下,该同学处于失重状态,选项D正确.
三、非选择题
9.某飞机场利用如图所示的传送带将地面上的货物运送到飞机上,传送带与地面的夹角θ=30°,传送带两端A、B的距离L=10 m,传送带以v=5 m/s的恒定速度匀速向上运动.在传送带底端A轻放上一质量m=5 kg的货物,货物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求货物从A端运送到B端所需的时间.(g取10 m/s2)
答案:3 s
解析:以货物为研究对象,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μmgcos30°-mgsin30°=ma,解得a=2.5 m/s2
货物匀加速运动时间t1==2 s
货物匀加速运动位移x1=at=5 m
然后货物做匀速运动,运动位移x2=L-x1=5 m
匀速运动时间t2==1 s
货物从A到B所需的时间t=t1+t2=3 s.
10.如图所示,长度l=2 m,质量M= kg的木板置于光滑的水平地面上,质量m=2 kg的小物块(可视为质点)位于木板的左端,木板和小物块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现对小物块施加一水平向右的恒力F=10 N,取g=10 m/s2.求:
(1)将木板M固定,小物块离开木板时的速度大小;
(2)若木板M不固定,m和M的加速度a1、a2的大小;
(3)若木板M不固定,小物块从开始运动到离开木板所用的时间.
答案:(1)4 m/s (2)4 m/s2 3 m/s2 (3)2 s
解析:(1)对小物块进行受力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F-μmg=ma
解得a=4 m/s2
小物块离开木板,有v2=2al
解得v=4 m/s.
(2)对m,由牛顿第二定律:F-μmg=ma1
解得a1=4 m/s2
对M,由牛顿第二定律:μmg=Ma2
解得a2=3 m/s2.
(3)由位移公式知x1=a1t2,x2=a2t2
小物块从开始运动到离开木板x1-x2=l
联立解得t=2 s.
11.如图甲所示,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放有一块质量为m=1 kg,初速度为v0的木块,现在加水平恒力F,方向与初速度的方向在同一条直线上,通过实验发现不同的F,物块在地面运动的时间t不同,且当-2 N≤F<2 N时,与F的关系如图乙所示(设v0的方向为正、滑动摩擦力等于最大静摩擦力),则
(1)物块的初速度为多少?
(2)物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多少?
(3)物块运动的时间t可能等于0.4 s吗?说明原因.
答案:(1)2 m/s (2)0.2 (3)见解析
解析:(1)物块做匀减速运动至静止μmg-F=ma①
0=v0-at②
由①②得:=-F③
由③式和图线斜率可得:=又因m=1 kg
则v0=2 m/s.
(2)由③式和图线截距可得:=1则μ=0.2.
(3)不可能.当-2 N≤F<2 N时,由图线可知运动时间大于等于0.5 s;而当F的大小超过2 N时,物体就不可能静止,所以运动时间为无穷.
12.一弹簧一端固定在倾角为37°的光滑斜面的底端,另一端拴住质量为m1=4 kg的物块P,Q为一重物,已知Q的质量为m2=8 kg,弹簧的质量不计,劲度系数k=600 N/m,系统处于静止,如图所示.现给Q施加一个方向沿斜面向上的力F,使它从静止开始沿斜面向上做匀加速运动,已知在前0.2 s时间内,F为变力,0.2 s以后,F为恒力,求力F的最大值与最小值.(sin37°=0.6,g取10 m/s2)
答案:最大值72 N,最小值36 N
解析:从受力角度看,两物体分离的条件是两物体间的正压力为0,从运动学角度看,一起运动的两物体恰好分离时,两物体在沿斜面方向上的加速度和速度仍相等.
设刚开始时弹簧压缩量为x0
则(m1+m2)gsinθ=kx0①
因为在前0.2 s时间内,F为变力,0.2 s以后,F为恒力,所以在0.2 s时,P对Q的作用力为0,由牛顿第二定律知
kx1-m1gsinθ=m1a②
F-m2gsinθ=m2a③
前0.2 s时间内P、Q向上运动的距离为x0-x1=at2④
①②④式联立解得a=3 m/s2
当P、Q开始运动时拉力最小,此时有Fmin=(m1+m2)a=36 N
当P与Q分离时拉力最大,此时有Fmax=m2(a+gsinθ)=72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