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基础练+重点练(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7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基础练+重点练(含解析)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49.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9-29 19:01:06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
第7课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重点练)
【重点知识·提升】
1.下面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呵护(hē)
杀戮(lù)
纳粹(cuì)
颤巍巍(chàn)
B.瞥见(piē)
给予(gěi)
珐琅(fà)
赤裸裸(luǒ)
C.闪烁(shuò)
肃穆(mù)
鞠躬(jū)
眼花缭乱(liáo)
D.箱箧(qiè)
憧憬(chōng)
瓦砾(lì)
片纸只字(zhī)
2.下面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A.恍惚
荒谬
地窑
不可名状
B.脏物
琉璃
晨曦
荡然无存
C.匍匐
鞠躬
拂晓
丰功伟迹
D.制裁
赔偿
恳切
永垂不朽
3.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座城堡富丽堂皇,建造十分奢华。
B.他的钱早就花光了,钱包里荡然无存。
C.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丰功伟绩永远值得我们缅怀。
D.置身于广州花市,各种各样的鲜花让我眼花缭乱。
4.下列句子没有病句的一项是(

A.雨果曾撰文谴责英法联军劫掠并火烧圆明园。
B.他的行为赢得了人们的崇高敬意,不仅在人格精神上,更在文学上。
C.记者探访多家药店发现,部分药品价格上调,绝大多数药品价格保持稳定。
D.大家去郊游时一定要注意交通安全,防止不要发生意外事故。
5.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①如果幻想能有一个典范的话
②一个几乎是超人的民族的想像力所能产生的成就尽在于此。
③这是幻想的某种规模巨大的典范。
④和巴特农神庙不一样。
⑤这不是一件稀有的、独一无二的作品。
A.①③②⑤④
B.④⑤①③②
C.②④⑤③①
D.③①④⑤②
习近平总书记说:“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某校九年级开展“家·国·梦”的主题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活动。
6.(家)幸福的家
感受亲情,孝亲敬老,让爱住我家。请根据示例,为活动再设计两个内容。
①听成长故事
②看新旧照片
③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
7.(国)强盛的国
无悔青春,无憾人生,挺起国之脊梁。请根据下面的材料,补写对联。
黄大年,著名地球物理学家。2009年,他易然放弃国外优越条件回到祖国。赤胆忠心,殚精竭虑,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加速推动了我国的“深探”(地球深层探测)事业,用5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20年的道路,项目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技术研发实现弯道超车,完成了跨代飞跃,书写了在地球深层探测领域的传奇,展示了归国科学家至诚报国的风采。2017年1月,他不幸因病去世,年仅58岁。
上联:忆往昔,邓稼先鞠躬尽瘁“两弹”扬国威。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梦)复兴的民族
细流汇江,江河成海,我们凝聚力量,描绘民族复兴的蓝图。厉害了,我的国!作为追梦少年的你,写一句座右铭,激励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不断前行!(要求:不得借用名人名言)
【重点文段·拓展】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圆明园的毁灭
①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②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它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圆明园周围。
③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④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⑤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三夜,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
附文:
①……在世界的一隅,存在着人类的一大奇迹,这个寺迹就是圆明园。艺术有两种渊源:一为理念——从中产生欧洲艺术;一为幻想——从中产生东方艺术。圆明园属于幻想艺术,一个近乎超人的民族所能幻想到的一切都荟集于圈明园。圆明园是规模巨大的幻想的原型,如果幻想也可能有原型的话。只要想象出一种无法描绘的建筑物,一种如同月宫似的仙境,那就是圆明园。假定有一座集人类想象力之大成的宝岛,以宫殿庙宇的形象出现,那就是圆明园。为了建造圆明园,人们经历了两代人的长期劳动。后来又经过几世纪的营造,究竟是为谁而建的呢?为人民,因为时光的流逝会使一切都属于全人类所有。艺术大师、诗人、哲学家,他们都知道圆明园。伏尔泰亦曾谈到过它,人们一向把希腊的巴特农神庙、埃及的金字塔、罗马的竞技场、巴黎的圣母院和东方的圆明园相提并论。
②这一奇迹现已荡然无存。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大肆掠劫,另一个强盗纵火焚烧。从他们的行为未看,胜利者也可能是强盗。一场对圆明园的空前洗劫开始了,两个征服者平分赃物。真是丰功伟绩,天赐的横财!两个胜利者一个装满了他的口袋,另一个看见了,就塞满了他的箱子。然后,他们手挽着手,哈哈大笑着回到了欧洲。这就是这两个强盗的历史。
③在历史面前,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国,另一个叫英国。对他们我要授出裁议,并且谢谢您给了我抗议的机会。统治者犯下的罪行同被统治者是不相干的;政府有时会是强盗,可是人民永远不会。
(附文摘自雨果《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9.《圆明园的毁灭》写道,圆明园也是世界文化;雨果说的哪句话与这个看法相同?
10.请简要分析《圆明园的毁灭》③段与“附文”①段画线句子中修辞方法的作用。
11.“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的句子里有“奉命”一词,这个词有何作用?
12.《圆明园的毁灭》中写道:“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附文”中也有与之类似的句子。这样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13.《圆明园的毁灭》与“附文”在表达方式上的不同之处是什么?
【参考答案】
1.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关于字音,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多音字。ACD三项正确。B项:“给”是多音字,有gěi和jǐ两种读音,
“给予”的“给”应读jǐ。
2.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关于字形,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D项正确。ABC三项修改为:A项,地窖;B项,赃物;C项,丰功伟绩。
3.B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成语的理解及运用能力。A.“富丽堂皇”形容建筑物华丽雄伟。也形容场面华丽而盛大。此处使用正确。B.“荡然无存”形容东西完全失去,一点儿没有留下。此处用来形容钱包的“空”不合语境。C.“丰功伟绩”指伟大的功绩。此处使用正确。D.“眼花缭乱”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此处使用正确。故选B。
【点睛】考查对成语的运用能力。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对于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可以从词意、感彩和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成语运用的常见错误有以下几种: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到、用错对象、语境不符等。解答此类问题,需要我们正确理解成语的意思,辨清成语的感彩,还要结合语境分析其运用是否恰当。
4.C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病句的辨析及修改能力。首先明确病句的原因有成分残缺、成分赘余、搭配不当、用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等。学生平时要多交流,多做题,就会掌握其中的规律。修改病句,首先要认真阅读原句,在了解原句的意思之后,再逐项查找病因,找准了病因,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继而找到解决的办法,准确修改。A.成分残缺,可在“圆明园”后加上“的暴行”;B.语序不当,将“人格精神”和“文学”调换位置;D.否定不当,删除“不要”。故选C。
5.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句子排序能力。排列句子顺序:这一直是中考的重点,学会排列句子,不仅能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还能提高我们的写作能力。如何学会排列句子呢?我们按下列方法进行。(1)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排列;(2)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3)按先总述后分述的顺序排列;(4)按空间推移的顺序排列;(5)按照句意之间内在逻辑排列。这段话中心意思是从想象力角度介绍圆明园,②是中心句,④⑤③①是对②的具体阐述。④⑤③①的顺序要抓住一些标志性的词语,如“这”指代的内容,两个“幻想”“典范”的关系。故选C。
6.示例:忆点滴关爱
集孝亲名言(送温馨祝福、写亲情作文……)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设计活动的能力。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读题,明确活动的主题是什么,所设计的活动一定要有可行性,不能是空洞的口号。如果题目中给出某些活动,还要注意所补充活动的格式要与之相同。可以设计的活动:送温馨祝福、写亲情作文……
7.示例:看今朝,黄大年殚精竭虑(赤胆忠心……)“深探”写传奇(展风采、竞风流、留芳名、书春秋、树楷模……)
【解析】本题考查对联,需要注意以下情况:①上下句字数相等。②上下句意思相近或相反,有时上下句意思上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③上下句对应位置的字眼词性相对、结构相同、不重复用字。本题注意结合“黄大年”的人物事迹拟写对联。
8.示例:世间的人有万万千,我是其中坚韧的一个。(要求:不得借用名人名言,较精练,具有激励、警醒之意)
【解析】本题考查座右铭的拟写。座右铭的铭文比其他铭文更为简短,有的只是一两句话或格言,置于座位的旁边,用以自警。每个人都有自己为人处世的原则,座右铭是恪守这一原则的较常见的形式。座右铭的内容是勉励自己,鞭策自己,或约束自己行为的准则。本题注意不能用名人名言。
9.在世界的一隅,存在着人类的一大奇迹,这个奇迹就是圆明园。
【解析】首先要理解好题干“圆明园也是世界文化”一句的意思。然后通读文章,根据题干要求,找到答案的相关区域,然后提取关键句作答即可。如可提取“附文”的第1段“在世界的一隅,存在着人类的一大奇迹,这个奇迹就是圆明园”一句作为答案。
10.③段画线句用比喻的修辞方法生动地描写出置身圆明园中的美好感受,说明圆明园的建筑美:C段画线句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形象地论证了圆明园属于幻想艺术。
【解析】考查修辞手法的类型及其表达作用。③段把圆明园的灿烂辉煌的“民族建筑”和“西洋景观”比喻为“幻想的境界”,写出了人们置身圆明园中的美好感受,突出圆明园的建筑美。“只要想象出一种无法描绘的建筑物,一种如同月宫似的仙境,那就是圆明园”一句中的“如同月宫似的仙境”,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形象地论证了圆明园属于幻想艺术,突出了圆明园建造艺术的精美绝伦。
11.说明焚烧圆明园是有领导、有目的,有指挥的行动。
【解析】考查语句的作用。首先要读懂题干所给句子的大意,分析这些句子的言外之意。如题干“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一句,还有“附文”中“两个胜利者一个装满了他的口袋,另一个看见了,就塞满了他的箱子。然后,他们手挽着手,哈哈大笑着回到了欧洲”等句,无不说明焚烧圆明园是有领导、有目的,有指挥的行动。是法国政府和英国政府所为。有力地说明了“统治者犯下的罪行同被统治者是不相干的;政府有时会是强盗,可是人民永远不会”。
12.揭示了侵略者的贪婪与无耻。
【解析】考查词语的表现力。本题为结合词句理解字义。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同时了解词语的本义和基本义,能够根据语境推断词语的含义。“奉命”本义:接受命令;遵守命令。“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的“奉命”揭示了英法军人是在政府的指使下犯下的滔天罪行,同时侵略者的贪婪与无耻。
13.《圆明园的毁火》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附文”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
【解析】比较阅读。考查《圆明园的毁灭》与“附文”在表达方式上的不同之处。《圆明园的毁火》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说明了圆明园当年辉煌景观和它的毁灭,圆明园毁灭的损失无法估量。“附文”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对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进行了辛辣的嘲讽。第二单元
第7课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基础练)
【基础知识·积累】
1.给加点字注音。
洗劫(______)
惊骇(______)
瞥见(______)
箱箧(______)
晨曦(______)
野蛮(______)
2.根据拼音写出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1)这是某种令人惊hài(
)而不知名的杰作,在不可名状的晨xī(
)中依稀可见,宛如在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piē(
)见的亚洲文明的jiǎn(
)影。
(2)总而言之,请假设人类幻想的某种令人眼花缭(
)乱的洞府,其外貌是神庙,是宫殿,那就是这座名园。
(3)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  )。
3.给下面加点字读音
赃物
箱箧
杀戮
制裁
纳粹
荒谬
瞥见
给予
珐琅
惊骇
鞠躬
憧憬
丰功伟绩
荡然无存
片纸只字
4.下列文学常识中有误的一项是(

A.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学者。
B.雨果,19世纪英国现实主义文学运动领袖,人道主义的代表人物。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海上劳工》《笑面人》《九三年》。
C.《沁园春·雪》是毛泽东的作品,词中运用了远近结合、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描绘了一幅雄阔壮丽的北国雪景图。
D.《乡愁》的作者是余光中,台湾诗人、散文家,诗歌表达了对亲人,对故乡,对祖国的思念情怀。
5.从感彩变化的角度看,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丰功伟绩!收获巨大!
B.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
C.我希望有朝一日,解放了的干干净净的法兰西会把这份战利品归还给被掠夺的中国。
D.从前他们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不同的只是干得更彻底,更漂亮。
6.结合语境选词填空,恰当的一项是(

不管
修缮,
重建,对废墟来说,要义在于保存。圆明园废墟是北京城最有历史感的文化遗迹之一,
把它完全铲平,造一座崭新的圆明园,多么
呀!
A.是
还是
因为
志得意满
B.或

如果
得不偿失
C.不是
而是
假如
金碧辉煌
D.是
还是
如果
得不偿失
7.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反语手法的一项是(

A.从前他们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不同的只是干得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
B.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
C.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
D.先生,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
8.这是一封义正词严、情感强烈的信,体现了雨果先生正义的立场和爱憎分明的情感。其中反语手法的运用尤其精彩。请你运用反语的修辞手法描写一种心情。(200字左右)
9.根据下列三则材料,完成题目。
(材料一)4月15日傍晚,巴黎圣母院的塔尖在一场突发大火中轰然倒塌。16日,法国消防部门宣布,巴黎圣母院大火已经全部扑灭,目前进入调查和损失评估阶段。巴黎圣母院是法国最具代表性的文物古迹和世界遗产之一,这场大火在令法国陷入悲痛的同时,再次为全世界敲响了文物保护的警钟。
  (摘自2019年4月17日《人民日报》)
(材料二)可惜圣母院,可惜圆明园,文化不应该这样毁灭,更不应该人为践踏。……每件文物都是文化的象征,每座博物馆都是人类文明的宝库。衷心祈愿文物都能够远离灾难,代代传承。
  (摘自2019年4月16日圆明园遗址公园官方微博)
(材料三)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为了创建圆明园,曾经耗费了两代人的长期劳动。这座大得犹如一座城市的建筑物是世世代代的结晶,为谁而建?为了各国人民。因为,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民的。
(摘自雨果《给巴特勒的信》)
(1)巴黎圣母院大火引发了怎样的反响?
(2)被雨果称为“世界奇迹”的圆明园遭到“人为践踏”,具体指什么事件?
(3)根据材料,说说为什么要保护文物古迹。
【基础文段·理解】
品读课内语段,回答问题。
你征求我对远征中国的意见。你认为这次远征是体面的,出色的。多谢你对我的想法予以重视。在你看来,打着维多利亚女王和拿破仑皇帝双重旗号对中国的远征,是由法国和英国共同分享的光荣,而你很想知道,我对英法的这次胜利会给予多少赞誉。
既然你想了解我的看法,那就请往下读吧:
……
10.文中加点的“体面”“出色”“赞誉”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11.“既然你想了解我的看法,那就请往下读吧”这一段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
1.jiéhàipiēqièxīmán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给汉字注音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掌握常用汉字的音形义,掌握汉语拼音拼读及拼写规则,明确声母、韵母、声调及音节等知识,结合具体的语境,给汉字注音。此题注意“箱箧”的“箧”读qiè,“瞥见”的“瞥”读piē。
2.(1)骇;曦;瞥;剪(2)liáo(3)qiè
【解析】本题考查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字音及字形的识记能力。这类题目多考查多音字、形声字、难读易错字字音的辨识及同音字辨识。解答的前提是要识记教材中“读一读,写一写”中出现的字词,同时要注意识记常见的多音字、同义字、易错字的读音、字形。注意“骇”不要写成“孩”,“曦”笔画较多,注意书写要小心。“箧”不要读成“jiá”。
3.zāng
qiè

cái
cuì
miù
piē


hài

chōng

dàng
zhī
【解析】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遇到多音多义字时,要先弄清楚它们在词语或句子中的意义,再根据音义对应的规律辨别读音。如“鞠”还可根据形声字中的声旁特点协助判断读音。对于字音题型,平时要注意积累,读准字音,标准调号。拿不准的字要查字典。如“箱箧”的“箧”读“qiè”。“给予”的“给”不读“gěi”。
4.B
【解析】雨果是法国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运动领袖。故选B。
5.B
【解析】A.“丰功伟绩”是伟大的功绩。这里褒义词贬用;B.“奇迹”仍是原来的感彩,没有发生变化;
C.“战利品”作战时从敌方缴获的武器、装备等。这里是褒义词贬用;D.“漂亮”这里是褒义词贬用;
故选B。
6.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关联词语运用的把握。整体感知语段,谈论的是“对废墟要义在于保存”,并以圆明园为例进行论证。根据语意,一、二个空应是并列关系,“是……还是……”,排除掉B和C。三、四个空连接的句子是假设关系,因此应选“如果……得不偿失……”。即答案为D。也可以把各个词语放到空中读一读,看哪一项的词语更通顺。据上分析,故选D。
7.C
【解析】A.“更彻底,更漂亮”是反语;B.“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
是反语;D.“全部赞誉”是反语;故选C。
8.示例:钓鱼虽然乐趣多,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欢声笑语,但却遭到大人们的强烈反对——他们认为这样做会有危险。因此我们只得停止进行这类“犯罪活动”,被关在小屋里,“努力”学习。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学习了雨果一封义正词严、情感强烈的信,体现了雨果先生正义的立场和爱憎分明的情感。其中反语手法的运用尤其精彩。反语,就是通常所说的“说反话”,运用跟本意相反的词语来表达此意,却含有否定、讽刺以及嘲弄的意思,是一种带有强烈感彩的修辞方法。反语多用在批判、揭露方面,可收到辛辣讽刺的效果,使文章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战斗性。运用反语,要力求鲜明,切忌含混。示例:钓鱼虽然乐趣多,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欢声笑语,但却遭到大人们的强烈反对——他们认为这样做会有危险。因此我们只得停止进行这类“犯罪活动”,被关在小屋里,“努力”学习。
9.(1)法国人悲痛;中国人为之惋惜;敲响文物保护的警钟。(意思对即可)
(2)英法联军火烧(或“洗劫”)圆明园。(意思对即可)
(3)每件文物都是文化的象征;文物古迹是人类(或“各国人民”“全世界”)共同的财富(或“宝贵遗产”“瑰宝”“结晶”)。(意思对即可)
【解析】第(1)题“巴黎圣母院大火引发的反响”,由材料一中“这场大火在令法国陷入悲痛的同时,再次为全世界敲响了文物保护的警钟”和材料二中“可惜圣母院,可惜圆明园”提取概括作答。
第(2)题被雨果称为“世界奇迹”的圆明园遭到“人为践踏”,具体指:英法联军火烧(或“洗劫”)圆明园的历史史实。
第(3)题可根据材料二中“每件文物都是文化的象征,每座博物馆都是人类文明的宝库”和材料三中“谁而建?为了各国人民。因为,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民的”的句子概括分析作答。
10.反语,使得文章开篇充满了讽刺意味,表面上是赞扬,实际上表达了作者的憎恶之情,暗示了文章的中心。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修辞手法及作用。解题分三步:①结合句子特点判断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注意找全);②结合语境分析这些修辞写出了什么内容(或特点);③在文章内容、结构、主题上起了什么样的作用(即是否突出了、增强了、烘托了内容)。本题“体面”“出色”“赞誉”运用的是反语,反语即运用跟作者本意相反的词语来表达意思,是一种带有强烈感彩的修辞手法。用在这里表现了作者对这种行为的厌恶和反感,具有强烈的讽刺意味。
11.承上启下,引出下文作者的看法。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关键语段在结构上的作用,可分为以下几种:开头段,总领下文,引起下文;中间段,承接上文,引起下文;结尾段,总结全文,照应题目(或开头)。本段属于中间段,结合内容分析其作用。这里的“既然你想了解我的看法,那就请往下读吧”在结构上承上启下,在总结上文的同时,引出下文中作者的看法。据此理解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