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少版六年级音乐下册(简谱)第4单元《听:北京喜讯到边寨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苏少版六年级音乐下册(简谱)第4单元《听:北京喜讯到边寨 》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其它版本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0-09-29 18:07: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北京喜讯到边寨
课 型:欣赏课
授课年级:小学六年级
授课学时:40分钟
教材分析:《北京喜讯到边寨》为郑路写的管乐合奏曲,后与马洪业合作,于1976年10月改为管弦乐曲。“喜讯”指的是1976年党中央粉碎了“四人帮”篡党夺权的阴谋,把中国从危难中解救出来。乐曲生动而形象的表现了当这一特大喜讯传到祖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边寨时,山寨人民载歌载舞,热烈庆祝的情景。
学情分析:高年级学生的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扩展,感受与探索的能力增强。应注意引导学生对音乐的整体感受,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和艺术魅力吸引学生。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聆听乐曲,认识管弦乐队中部分乐器及其音色。学生能哼唱乐曲的第一、第四主题,听辨主题A三段旋律。初步感受铜管、弦乐器、双簧管的音色,体会各主题对音乐形象的塑造。
技能目标:能从乐曲力度、情绪的变化中,了解乐曲的三个主体段落,感受彝族、苗族的音乐风格和文化。合理引导学生能相互合作并用不同的表演形式来表达自己对这部作品的理解。
情感目标:能从丰富多彩的音色中感受在少数民族的村寨里,当喜讯传来时他们载歌载舞欢乐的场景。激发起对民族音乐的热爱,拓宽音乐视野。
教学重点:感受乐曲欢快热烈的情绪和苗、彝民族音乐的风格。
教学难点:让学生试着分辨每个主题的情绪、力度、速度的不同,并能用不同方式表现出来。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感受引子
1、初听全曲,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看,我们来到了哪里?对,今天老师带你们走进音乐厅,来欣赏一首管弦乐合奏。是什么,听完之后马上揭晓。
(学生观看全曲视频)
师:发现没?这首曲子的名字叫——(揭示课题)看到这个课题你想到什么?
(什么样的喜讯让人们这么高兴?介绍乐曲创作背景)
聆听引子,了解铜管乐器
师:就是这样一个喜讯,传遍了全国,传到了边寨,但如何把这个喜讯传到边寨的呢?(播放引子部分,教师介绍铜管家族)
师:人们奔走相告,我们来学一学,模仿圆号的声音,来传递喜讯。
(教师引导生用du接力模唱)
师:这一部分称为“引子”,引子过后进入——(主题)边寨的人们得知这个好消息之后,他们会干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听主题A,这一部分当中可以分为几个乐段呢?
二、欣赏第一部分,哼唱主题,听辨旋律
1、欣赏a段,哼唱旋律
师:A段带给你怎样的感觉。
(情绪很热烈很激动)
师:哼唱的时候也要把这种情绪带出来。
2、欣赏d段,哼唱旋律,了解木管、弦乐器,听辨旋律
师:第一部分除了A段,还有一段旋律,听完之后你能把它哼出来吗?
(学生欣赏d段并哼唱)
师:你能听出里面的主要乐器吗?弦乐器在乐队的哪个位置?双簧管是什么乐器组?在乐队的什么位置?乐队的最后是什么乐器组?
(教师贴出乐器分类及管弦乐队位置图)
3、欣赏b段,听出模仿乐器,总结第一部分
师:接下来是哪一段呢?听听里面的主奏乐器,用动作模仿告诉老师。
(生欣赏b段并用动作模仿听到的乐器)
师:你听到了什么乐器?(弦乐)这是第一部分的b段。
师:刚才我们欣赏了主题A,也了解了这段由3段旋律构成(贴板书A:a+d+b),如果让你听一听其中某一段旋律,你能分辨出来吗?
(教师钢琴上弹奏其中任一旋律,学生听辨回答)
师:为了让我们牢牢记住这三段旋律,也感受不同的音乐形象,我们挨着顺序用不同的方式表现出来,旋律a用lu,旋律d用la,旋律b用弦乐器的动作。
(学生随音乐用不同方式表现主题A)
三、欣赏第二部分,感受情绪,模唱舞蹈
1、欣赏第二部分,对比情绪变化
师:我们仿佛看到人们为了这个喜讯,在庆祝起来,在唱着、跳着,那在热闹的庆祝之后,人们又在干什么?你放佛看到怎样的景象?我们来听主题B。
(学生欣赏第二部分)
师:刚才情绪是热烈的,仿佛是一群人在狂欢,那这时的音乐,你觉得人们还是在狂欢吗?仿佛在干什么?
(人们在休息)
师:这段旋律的力度、速度有没有变化?
(热烈之后情绪趋于平静,庆祝之后稍事休息,所以音乐也变得柔和、优美、舒展了)
2、哼唱旋律,了解苗族音乐特点
师:我们跟着旋律哼一哼
(学生用Lu模唱c段)
师:旋律中哪个音很特别?告诉你们一个小知识,在边寨有许多少数民族,这段旋律是苗族和彝族民族音乐的音调,降3是苗族和彝族音乐的特点。下面《苗岭的早晨》中间的旋律,出现降3,这里也运用了苗族的民族音乐。
(教师出示两首乐曲的旋律,学生了解苗、彝族音乐特点)
3、感受独舞,一领众和,总结主题B
师:出现了降3,让苗族音乐优美中又带了一点律动感,你觉得这是在干什么?
这时候只有一支双簧管在领奏,它刻画了什么样的画面?
(边寨的人在跳舞)
师:仿佛一个美丽的姑娘起来翩翩起舞,她跳的什么呢?老师知道我们班有个同学跳得不错,能不能邀请她来即兴地舞上一段,让我们感受这个氛围。
(请学生上台独舞)
师:她独舞,那别人在干吗?能歌善舞是少数民族的特点,其实在民歌当中还有一个特点是一领众和,我们来感受一下,我们也加入这个舞蹈的行列,轻轻地跳。
(学生随主题B律动)
师:这段音乐由一个乐段构成,我们称为c乐段。(贴板书)
四、欣赏第三部分,了解再现,乐器伴奏
1、欣赏主题A’,感受再现
师:人们稍作休息,过后他们又开始啦,听!音乐又回到了第一主题亢奋、热烈的状态,而且更加强烈,所以它和第一主题有什么样的联系?
(学生欣赏主题A’)
师:这时所有乐器都一起演奏,情绪更加?把狂欢推向高潮。(引导生感受情绪)
师:最后音乐进入A’部分,是第一主题的再现。(贴板书)
2、,学生合作,乐器伴奏
师:看着这么精彩的表演,现场的观众情不自禁的干嘛?(鼓起了掌)为了让音乐达到高潮,我们来帮助他们一把,但我们今天要换一种方式了。(教师出示节奏)
师:我们加上了节奏,让这个气氛更浓。还带来了什么?大镲在每一乐句的开头敲两下。(教师示范,请一位学生上台伴奏)
师:还有这些乐器我们非常的熟悉(教师分发乐器给学生)请乐器组的同学先来试一下,同学们做评委,你来判断他们拍的对不对。请其他同学一起来配合一下,你们来拍手。(学生合作实践)
五、完整欣赏,表现全曲,课堂小结
1、回顾结构,明确乐段
师:这首《北》一共有几个部分?它的曲式结构是带再现的复三部曲式A——B——A’。(回顾、明确每个乐段)
2、表现全曲,课堂小结
师:《北》把我们的民族音乐融到了乐曲中,是中国音乐的代表之作,它不仅在国内常常在国内演出,而且它走出国门,看,来到了哪里?能在金色大厅演奏,代表了一种荣誉,今天我们不仅欣赏,而且要加入到其中,和乐队当中一起完成这部作品。(教师带领学生一起用不同方式表现全曲)
师:作为一个中华民族的人,希望大家多接触民族音乐,并且喜欢它,热爱它,记住了吗?就让我们在音乐声中说再见。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