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地球的演化
第一单元
宇宙中的地球
地壳上部呈带状展布的层状岩石或堆积物叫地层。
一、地层和化石
结合课本P29-P30页及图片观察,地层有哪些特点呢?
(可从地层结构、地层时间方面考虑)
?结构特点:
沉积岩地层的特点
有明显的层理构造;
沉积岩的形成过程
裸露地表岩石
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
(外力作用)
沉积岩
?结构特点:
沉积岩地层
有明显的层理构造;
先沉积的地层在下面,后沉积的地层在上面;
时间特点:
记录地球历史的“书页”
化石:存留在沉积岩中的古生物遗体或遗迹。
一、地层和化石
一、地层和化石
越古老的地层含有越低级、越简单生物的化石。
(生物是从简单向复杂,从低级向高级不断进化的)
相同时代的地层往往保存着相同或者近似的化石
特点
例如:含三叶虫、大羽羊齿化石的,为古生代地层;含恐龙化石的,为中生代地层。
化石可以确定地层的时代和顺序
大羽羊齿化石
恐龙化石
氧化环境
浅海环境
还原环境
滨海环境
?根据地层组成物质的性质和化石特征,可以追溯地层沉积时的环境特征。
指示古地理环境
活动(P30)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植物孢粉是植物在繁殖期间撒出的孢子和花粉的总称。当孢粉离开母体撒落在地面,就会被一层层地掩埋在土层或泥炭层中。孢粉数量巨大(例如,一棵山毛榉树一年可撒出4亿粒花粉),在与空气隔绝的情况下,一部分孢粉可长期存留下来。因而,可根据孢粉的形态来判别母体植物的种属,这成为推测地质时期植被及其相应气候的依据。
1.在我国辽宁南部距今10000~8000年的泥炭层中,桦属花粉占优勢,而现在桦木林已退缩到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区。桦树为喜冷耐旱植物。据此分析我国辽宁南部近8000~10000年来气候的大致变化情況。
2.为什么说,孢粉化石对于恢复古地理环境和古气候具有重要价值?
辽宁南部近8000~10000年来,气候由冷变暖,由干变湿;
通过孢粉化石,人们能判断出其所处地质时代的植被类型和植被数量的多少,从而分析出当地的气候特征和古地理环境。
二、地球的演化史
1.地质时期划分的依据:地层顺序、生物演化的顺序、地壳运动和岩石年龄
2.地质年代:地壳中不同地质时代地层的具体形成时间和顺序。
地质年代简表
寒武奥陶志留纪;
泥盆石炭二叠纪;
三叠侏罗白垩纪;
古近新近第四纪。
记忆方法
?
地质年代简表
?
1.前寒武纪
(地球诞生起至距今5.41亿年)
前寒武纪包含冥古宙、太古宙和元古宙,时间跨度达40亿年。
冥古宙:初生地球阶段
太古宙:
(1)广阔海洋,没有宽广的大陆。(2)太古宙是形成铁矿的重要时代。
(3)中期出现最原始的生物
元古宙:
(1)现在陆地的位置仍大部分被海洋所占据;地壳运动剧烈,晚期,出现了若干大片陆地。
(3)出现藻类、海绵等低等的多细胞生物(从单细胞到多细胞,从原核生物到真核生物,标志着地球进入了一个生命大发展的阶段。)
2.古生代
(距今5.41——2.52亿年)
(1)地壳发生剧烈的变动时期,中后期,陆地面积大大增加,欧亚大陆和北美大陆的雏形基本形成,我国东北、华北抬升为陆地。
(3)动物变化:①早期,是海生无脊椎动物空前繁盛的时代
(2)植物:中后期,蕨类植物繁生。
(4)生物灭绝:60%以上的海生无脊椎动物种类灭绝,脊椎动物中的原始鱼类和古老的两栖类也全部灭绝,蕨类植物明显衰退。
(5)矿产:古生代后期是重要的造煤时期
②中期,出现了脊椎动物----鱼类
③后期,一部分鱼类逐渐演化成两栖类,动物从海洋向陆地发展
3.中生代
(距今2.52亿年——6600万年)
(1)海陆变化:陆地面积空前扩大。
(2)地壳运动:环太平洋地带地壳运动剧烈,形成高大山系,也带来了丰富的金属矿产。
(5)生物灭绝:末期恐龙从地球上突然销声匿迹,海洋中50%以上的无脊椎动物种类灭绝。
(6)矿产:中生代也是一个重要的造煤时期。
(3)植物变化:裸子植物迅速发展,苏铁纲、银杏纲、松杉纲等植物是主要的代表植物。
(4)动物变化:爬行动物盛行,后来空中出现了始祖鸟,爬行动物的一支开始向鸟类发展。
4.新生代
(距今6600万年至今)
(1)地壳运动和海陆变迁;发生了一次规模巨大的造山运动,由此形成现代地貌格局及海陆分布。
(2)生物演化:哺乳动物和被子植物大发展,出现了灵长类。第四纪出现了人类。
在地质时期,地球表面经历过几次大冰期气候,即震旦纪大冰期、石炭----二叠纪大冰期和第四纪大冰期。大冰期之间相隔2亿~3亿年,为大间冰期。读图1-31,完成相关任务。
(1)在图中标出几次大冰期,并大体估算其持续时间。
(2)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是地质历史上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绝时期。据图推测,当时的气候分别有什么特点?
(3)据图归纳地质时期气候变化的特点。
三次大冰期:震旦纪(距今6亿年以前)大冰期,石炭----二叠纪(距今2—3亿年以前)大冰期,第四纪(距今2百万年前)大冰期
古生代末期气候寒冷潮湿,
中生代末期气候炎热干燥
冷暖干湿相互交替,波动变化,变化周期长短不一。
中国地质博物馆的馆藏精品中华龙鸟化石,产于我国辽宁省西部含有火山灰的湖泊沉积形成的页岩中,该岩层还含有丰富的各类动植物化石。下面为中华龙鸟化石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关于中华龙鸟生存时期的时间表述,格式正确的是
A.年/月/日
B.朝/期/年
C.时/分/秒
D.宙/代/纪
2.根据化石推断,中华龙鸟最可能的生存环境是
A.火山频发的高原山地
B.温暖湿润的湖泊附近
C.风沙肆虐的沉积盆地
D.冰川广布的高寒荒漠
随堂练习
3.美国和加拿大科学家发现了大约距今42亿年的古老岩石,这一发现最有可能成为下列哪一观点的证据
A.宇宙诞生于距今137亿年前
B.地球的年龄约为46亿年
C.距今2亿年前大陆发生了漂移
D.距今6500万年前哺乳动物开始繁盛
生物是在地球发展历史中产生的,但在地质历史时期也经历过一些不利于生物生存的环境变化阶段,导致大量生物物种的衰退和灭绝。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4.大量海生无脊椎动物出现在地球表层的时期是(
)
A.元古宙
B太古宙
C.古生代
D.中生代
5.石炭纪和二叠纪是地质史上最重要的成煤时期,由此可推知当时的环境特点为
A.干燥,冷热多变
B.湿润,森林茂密
C.炎热,降水稀少
D.寒冷,冰雪广布
随堂练习
谢谢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