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 居民与聚落 单元测试卷(word版附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 居民与聚落 单元测试卷(word版附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0-09-29 18:31: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绝密★启用前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单元测试卷附解析
一、单选题(共14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
1.如下图是某地区土地利用现状示意图,适宜在P点布局的是(  )
A.
钢铁厂
B.
造纸厂
C.
印染厂
D.
自来水厂
2.一位外国友人,身穿白色长袍,手拿一本《古兰经》,用阿拉伯语与人交流。你推测他最可能来自(  )
A.
印度
B.
日本
C.
澳大利亚
D.
埃及
3.某市2019年初总人口为100万,出生率15‰,死亡率为5‰,那么该市2019年度自然增长的人口数是(

A.
20000
B.
15000
C.
10000
D.
5000
4.西班牙语在拉丁美洲许多国家使用,是因为(  )
A.
拉丁美洲与西班牙人是同一民族,有共同语言
B.
二战后,大量西班牙人迁移到拉丁美洲
C.
拉丁美洲许多国家历史上曾被西班牙人统治过
D.
拉丁美洲的许多国家都没有自己的语言
5.下列河流沿岸地区人口分布较为稀疏的是(  )
A.
尼罗河下游平原
B.
密西西比平原
C.
亚马孙平原
D.
长江中下游平原
6.下列地区中既是人口密集的地区,又是人口增长缓慢的地区是(  )
A.
东亚
B.
北美洲
C.
西欧
D.
大洋洲
7.黄色人种主要分布在(  )
A.
欧洲
B.
亚洲东部
C.
非洲中北部
D.
北美洲
8.下图中的聚落分布特征是(  )
A.
团块状聚落
B.
条带状聚落
C.
立体化聚落
D.
点状聚落
9.世界上人口稠密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近海平原地区,下列对其原因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农业发展历史悠久
B.
气候湿润
C.
水能资源丰富
D.
是工业和城市发展最快的地区
10.下列四个地区中,以白色人种为主,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是(  )
A.
撒哈拉以南非洲
B.
东南亚
C.
东亚
D.
欧洲西部
11.关于聚落的发展变化,下列认识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保护好聚落中有价值的纪念地
B.
保护好有价值的建筑群和遗址
C.
处理好聚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
D.
遗址没有实用价值,应拆旧盖新
12.世界人口密集区中,以黄种人为主的是(  )
A.
①地区
B.
②地区
C.
③地区
D.
④地区
13.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大小取决于(

A.
经济发达程度
B.
出生率和死亡率
C.
生活医疗水平
D.
文化教育水平
14.下列关于世界人种、语言、宗教、聚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使用范围最广的是英语,使用人数最多的是汉语
B.
黑色人种主要分布在非洲的中部和南部
C.
基督教目前集中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及大洋洲
D.
聚落主要分为乡村和集镇两类
二、双选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15.(双选)下列行为有利于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是(  )
A.
在著名文化遗产周围建造现代化摩天大楼,方便观赏
B.
控制工业废气,减少酸雨对古迹的侵蚀
C.
大力扩建旅游设施,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古迹游玩
D.
规定合理的游客数量,避免过度商业化
16.(双选)为了保护世界文化遗产,人们采取的措施有(  )
A.
不再对游人开放
B.
控制工业污染
C.
在周围禁止修建现代化建筑
D.
搬迁到别处
17.(双选)下列国家把英语作为官方语言的是(  )
A.
印度
B.
巴西
C.
澳大利亚
D.
瑞典
18.(双选)下列哪些条件不利于聚落的形成与发展(  )
A.
水源充足
B.
崎岖山地
C.
交通便利
D.
干旱荒漠
三、非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7分,共56分)
19.读“世界人口垂直分布状况图”、“世界人口纬度分布状况图”、
“世界人口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_______、_______
(填字母)四地,是世界上人口稠密的地区。它们的共同特点是:①处于______纬度地区,气候温和;②海陆位置方面多为地带;③地形方面为地区。
(2)其余字母代表的地区则人口稀少,其中F处人口稀少的原因是。
(3)由此可以看出,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地带。
20.看下图回答问题,如图这种行为是否正确?如果你见到这种行为你会怎么办?
21.下图为“世界人口分布图”,读图回答问题。
(1)根据纬度位置判断,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_____(南、北)半球的_____纬度地区和_____纬度地区。
(2)图中A、B、C、D四个地区中没有定居人口的是_____,因气候炎热干燥导致人口稀少的是_____。
(3)图中①地区居民的通用语言是_____,②地区居民主要为_____人种,主要信仰的宗教是_____。
22.读“世界人口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就南、北半球而言,人口稠密区分布在半球;从沿海、内陆来看,人口大部分分布在。
(2)从图中可以看出,世界上的人口稠密区主要分布在亚洲的和、洲以及北美洲的等中低纬度的地区。人口稠密的原因是:这些地区。
(3)简要分析亚洲北部人口稀少的原因。
23.如下图是世界主要语言使用地区分布图,据图回答:
图中字母A地使用的主要语言是______,B地使用的主要语言是______,C地使用的主要语言是______,D地使用的主要语言是______,E地使用的主要语言是______,F地使用的主要语言是______。
2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降水对聚落景观的影响:降水多或降水量大的地区,房屋坡度普遍很大,以加快水的流泻,降水量很小的地区,屋顶通常较平。
材料二:气温对聚落景观的影响:曾有人调查过欧洲各地的墙壁厚度后发现,英国,荷兰的房屋厚度平均为23厘米,德国为38厘米,波兰为50厘米,俄罗斯为63厘米。
材料三:我国云南省傣族、佤族的竹楼,颇具特色,这些民居居住地降水较多,竹楼多采用歇山式的屋顶,坡度较陡,达45度到50度,竹楼为双层结构,下层空着或堆放杂物,上层住人。
材料四:我国黄土高原的窑洞,夏季洞里比洞外凉爽很多,冬季则又起到了保温御寒的作用。
(1)以上的材料说明各聚落的建筑风格受当地的______影响。
(2)傣族人住竹楼上层是因为______。
25.读“聚落分布示意图”回答:
(1)A、B、C三处聚落属于______聚落。
(2)三处聚落的选址有一个共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三处聚落都有可能发展为______聚落,而最优先发展起来的地点是(填A、B、C中的一个)聚落,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6.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1中A、B、C三处属于乡村聚落,其选址的共同特点是______。
(2)A、C两村在几年前的人口数和人均收入基本相同,两村的各种条件相似。图2是A、C两村近年来人口数与人均收入示意图,该图反映了什么问题?______,你认为这类问题应该怎样解决?______。
(3)A、B、C三处最有可能优先发展为城市聚落的是______,理由是______。
答案解析
1.【答案】D
【解析】有污染的工厂应布局在当地盛行风向的下风向和河流的下游;自来水厂位于河流上游,水质好,符合的是P地。
2.【答案】D
【解析】埃及位于西亚和北非地区,属于阿拉伯民族,信仰伊斯兰教,该宗教的经典是《古兰经》。
3.【答案】C
【解析】人口的自然增长主要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的人口=总人口×自然增长率,100万=1000000,1000000×(15‰-5‰)=10000人。
4.【答案】C
【解析】拉丁美洲许多国家历史上曾是西班牙的殖民地,所以其通用语言为西班牙语。
5.【答案】C
【解析】四大人口稠密地带: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的西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东部;四大人口稀疏地带:干旱的沙漠;寒冷的极地;空气稀薄的高山高原;原始的热带雨林,故选项C符合题意。
6.【答案】C
【解析】中低纬度的临海地带往往形成人口稠密地区,比如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的西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东部等。在欧洲的一些国家,比如意大利、德国和瑞典,近些年来人口一直处于负增长状态,欧洲成为世界人口增长率最低的大洲。
7.【答案】B
【解析】黄色人种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
8.【答案】B
【解析】读图可得,图中所示的聚落的分布特点是呈条带状,依山傍水分布。
9.【答案】C
【解析】中低纬度的近海平原地区大多是工业和城市发展最快的地区,农业发展历史悠久,气候湿润,历史上就养育众多的人口,而水能资源丰富是其不具有的。
10.【答案】D
【解析】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主要是黑色人种。东南亚主要是黄色人种。东亚主要是黄色人种。欧洲西部,以白色人种为主,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
11.【答案】D
【解析】遗址是指人类活动的遗迹,通过对各种类型的遗址的调查发掘,可以揭示许多古代遗迹,进而考察有关的社会状况,因而要保护好遗址。
12.【答案】C
【解析】读图可知,黄种人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美洲印第安人和北冰洋沿岸的因纽特人也属于黄种人,但是属于人口稠密区的是亚洲东部。
13.【答案】B
【解析】人口的自然增长主要是由人口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14.【答案】D
【解析】汉语是我国汉族使用的语言,同时也为国内的一些少数民族和海外的华人华侨所使用。在当今世界上,使用汉语的人数最多,总人数超过13亿。英语是世界上流传最广的语言。英国是英语发源地.由于历史上英国的殖民地遍及全球,英语的影响也波及世界,以英语为母语的人现已超过4亿;黑色人种主要分布在非洲的中部和南部。由于历史上的原因,美洲地区也有一定数量的黑色人种;基督教是世界上信徒最多和流传最广的宗教,教徒总数超过10亿,分布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以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及大洋洲相对集中;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乡村,它们具有不同的景观特色。
15.【答案】BD
【解析】我们要切实保护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促进遗产保护立法严格遵守遗产保护法相关规定,不乱丢垃圾、破坏文物,积极保护文化遗产,制止他人破坏遗产的行为,提高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加强宣传,提高身边人保护遗产的意识。
16.【答案】BC
【解析】文化遗产,保持民族文化的传承,是连接民族情感纽带,切实保护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促进遗产保护立法,严格遵守遗产保护法相关规定;不乱丢垃圾、破坏文物,积极保护文化遗产,制止他人破坏遗产的行为;提高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加强宣传,提高身边人保护遗产的意识。
17.【答案】AC
【解析】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有美国、澳大利亚等,印度、菲律宾、加拿大等国把英语作为官方语言。
18.【答案】BD
【解析】聚落多形成于地形平坦、水源充足、土壤肥沃、资源丰富、气候适宜、交通便利、经济发达的地区。而崎岖的山地、干旱的荒漠地区,交通不便,不利于聚落的形成和发展。
19.【答案】(1)D
H
中低
沿海
平原
(2)气候过于湿热的雨林地区(未开发的热带雨林)(3)中低纬度的沿海平原
【解析】(1)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的西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东部是人口稠密地区;人口稠密地区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气候温和、降水较多的平原和盆地地区。(2)F处即亚马孙平原地区,人口稀少的原因是热带雨林气候,气候过于炎热潮湿,不利于人类居住。(3)世界人口的地理分布很不均匀,有的地方稠密,有的地方稀疏。人口的分布状况与地理环境有着密切联系。中低纬度的临海平原地带往往形成人口的稠密地区。
20.【答案】制止这种行为,并且告诉他保护文化遗产,保持民族文化的传承,是连接民族情感纽带、增进民族团结和维护国家统一及社会稳定的重要文化基础,也是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促进人类共同发展的前提。
【解析】文化遗产,保持民族文化的传承,是连接民族情感纽带,切实保护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促进遗产保护立法,严格遵守遗产保护法相关规定;不乱丢垃圾、破坏文物,积极保护文化遗产,制止他人破坏遗产的行为;提高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加强宣传,提高身边人保护遗产的意识。
21.【答案】(1)北


(2)D
C
(3)汉语
白色
基督教
【解析】根据纬度位置判断,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北半球的中纬度地区和低纬度地区;图中A是亚洲的北部,B是青藏高原地区,C是非洲的北部,D是南极洲,四个地区中没有定居人口的是南极洲,因气候炎热干燥导致人口稀少的是非洲北部;图中①地区即亚洲的东部,该地区居民的通用语言是汉语,②地区是欧洲西部,该地区居民主要为白色人种,主要信仰的宗教是基督教。
22.【答案】(1)

沿海(2)
东部
南部

东部
自然条件优越
(3)纬度高
气温低
【解析】人口的分布状况与地理环境有着密切联系。世界上绝大多数人居住在中低纬度地区,而在气候温和、降水较多的平原和盆地地区,人口更为集中。中低纬度的临海地带往往形成人口稠密地区,从南北半球看,人口稠密地区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从沿海和内陆看,人口大部分位于沿海地区。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的西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东部等。在这些地方,自然界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了较为优越的发展环境,人类在此生息繁衍,并孕育出发达的社会文明。人口的分布主要受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影响。亚洲北部纬度位置较高,气候寒冷,不适合人类居住,故人口稀少。
23.【答案】俄语
法语
阿拉伯语
汉语
西班牙语
英语
【解析】根据图中图例可知,A地使用的主要语言是俄语,B地使用的主要语言是法语,C地使用的主要语言是阿拉伯语,D地使用的主要语言是汉语,E地使用的主要语言是西班牙语,F地使用的主要语言是英语。
24.【答案】(1)自然环境;(2)当地气候湿热
【解析】(1)从资料中得知,世界各地民居的建筑风格有很大的不同,这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很大关系;(2)云南西双版纳地区傣族村落多为两层竹楼,通常上层居住用,下层置物用,这是因为当地的气候为热带季风气候,终年高温多雨,居住竹楼,有利于通风散热和防潮。
25.【答案】(1)乡村
(2)靠近河流、交通方便、地势低平
(3)城市
B
两河交汇处交通方便、便于人和货物的集散
【解析】从图中看出,A、B、C三处聚落属于乡村聚落;从图中看出,A、B、C三处聚落共同点是都位于在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从图中看出,相比A、C处,B处位于两河交汇处交通更便利,便于人和货物的集散最有可能发展成为城市。
26.【答案】(1)靠近河流
(2)A村人口增加太快,影响了人均收入的提高;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的增长
(3)B
B处靠近河流交汇处,交通便利
【解析】(1)结合图示1得知:A、B、C三处属于乡村聚落,选址的共同特点沿河流而建;
(2)结合图2得知:A村较C村人口增加太快,影响了人均收入的提高;应该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的增长;(3)A、B、C三处最有可能优先发展为城市聚落的是B处,因为B处靠近河流交汇处,交通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