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七年级上册历史同步学案
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课堂教学流程】
任务一:【自学质疑】结合教材,自主学习本课知识,完成自学检测试题,并将疑惑点问题记录反馈老师。
一、“推恩令”的实施——政治上
1、原因:西汉初,诸侯王和地方上的豪强势力强大,与官府分庭抗礼,导致
社会秩序
混乱。
2、措施:汉武帝采纳
主父偃
的“推恩”建议,①下诏规定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
封地
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变小。②找各种借口
削藩
、夺地甚至除国,严厉镇压他们的叛乱。还建立
刺史
制度,代表朝廷监视州部内的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
3、影响:
中央对地方
的控制大大加强。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上
1、目的:在思想上,加强
控制
。
2、措施:汉武帝接受董仲舒“
罢黜百家
、
独尊儒术
”的建议。
(1)把
儒家学说
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
忠君守礼
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
(2)在长安兴办__太学___,以儒家的《诗经
》《
尚书
》《易经》《
礼记
》作为教材,儒士进入各级政权机构。
3、影响:儒学居于主导地位,影响深远。
三、盐铁专卖——经济上
1、背景:汉初,__盐铁___经营权大都掌握在豪强手中,控制了国家重要的经济命脉。
2、目的:加强朝廷对
对社会经济
的控制。
3、措施:
(1)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__五铢钱___。
(2)全国各地设盐铁官,把
煮盐、
冶铁
等经营权收归国有,实行盐铁官营、专卖。
(3)全国范围内统一调配物资,平抑__物价___。
4、作用:使国家的__财政___状况有了很大改善,为汉武帝很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经济基础,巩固了__大一统___的局面。
四、北击匈奴——军事上
1、原因:秦末汉初,游牧于蒙古草原的匈奴族,在首领
冒顿单于
的率领下,统一了蒙古草原,并不断南下袭扰。
2、时间:公元前
119
年,汉武帝派大将
卫青
、
霍去病
率精骑出击匈奴。
3、影响:汉武帝从政治、思想、经济和军事等方面巩固了
大一统
的局面,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
鼎盛
时期。
任务二:【小组探究】阅读课本的内容,小组合作完成问题,并派代表展示小组学习成果。
问题:汉武帝为促进和巩固大一统局面,在政治、经济、思想、军事上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
任务三:【小组探究】阅读课本内容,小组合作完成问题,并派代表展示小组学习成果。
问题:试着从正反两方面来评价汉武帝所实行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任务四:【小组探究】阅读课本,并派代表展示小组学习成果。
问题:汉武帝大一统的措施对西汉有何影响?
任务五:
1.探究:回顾所学知识,比较秦始皇“焚书坑儒”和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异同。
问题探究:对比秦汉两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
任务六:【动动手】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本课知识结构图。
一、选择题
1、(2018?定西)使儒学居于独尊地位,成为此后整个汉代以至两千年封建社会间统治人民的正统思想的历史事件是(?B?
)
A.秦始皇焚书坑儒
B.汉武帝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隋唐创立科举制
D.清朝统治者大兴“文字狱”
2、(2018?济宁)铁穆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说:“至秦汉以后,中国学术大致归宗于儒家,此非各家尽被排斥之谓,实是后起儒家能荟萃先秦各家之重要精义,将之尽行吸收,融会为一。”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
)
A.汉代儒学取得独尊地位,异已遭到排斥
B.秦汉以后,儒学得到丰富和更新
C.汉初儒学融合了佛教、道教思想
D.儒学在汉代成为官方哲学
3、(2018?天门)阅读如图“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的对比”,判断其反映的社会问题(??A
)
A.诸候国势力强大威胁着中央王朝
B.王国数量大大增加
C.推恩令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D.西汉王朝四分五裂
4、(2018?福建)建构示意图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如图所示是小文同学的学习笔记,其中空格处的内容应是(??B
)
A.统一文字
B.焚书坑儒
C.独尊儒术
D.张骞通西域
5、(2018?郴州)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准备开展以“汉武帝大一统”为主题的探究活动,下列符合主题的是(?D?
)
①颁布“推恩令”②修筑驰道,统一车轨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④北击匈奴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6、(2018?蒙阴县一模)“武帝施主父之策,下推恩之令,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推恩之令”(??B
)
A.扩大了汉朝的疆域
B.加强了中央对地方控制
C.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D推动了思想文化的繁荣
【学后反思】
学到什么?
有何疑惑?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58张PPT)
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部编版
七上
新课导入
在中国历史上,汉武帝是一个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他采取了一系列巩固大一统的措施,使西汉王朝出现强盛的局面。汉武帝是如何强化中央权力的呢?他所采取的措施又有什么样的作用和影响?
新课导入
学习目标
【自学质疑】结合教材,自主学习本课知识,完成自学检测试题,并将疑惑记录反馈老师。
自主预习
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
“推恩令”的实施
材料一
材料研读
1.
时间:
都城:
人物:
公元前202年
长安
刘邦(汉高祖)
西汉的建立
材料研读
材料二
“推恩令”的实施
材料研读
材料研读
什么叫大一统?
中央加强在政治、思想、文化、经济等各方面进行统一的领导,形成高度中央集权的政治局面,这就是“大一统”。
概念解释
知识回顾
合作探究
政治上面临的问题
1
西汉初,有的公开反抗朝廷派来的官吏,有的甚至举兵叛乱;
地方上豪强地主发展起来,兼并土地,聚敛财富,横行乡里,与官府分庭抗礼。
(豪强地主)
“役财骄益,或至兼并豪党之徒,以武断于乡曲”
。
——《史记·平准书》
“推恩令”的实施
讲授新课
讲授新课
实施“推恩令”
措施、作用
1
皇帝
中央统辖的郡
中央统辖的郡
诸侯王
诸侯王
诸侯王
侯
侯
侯
侯
侯
侯
侯
侯
侯
主父偃
(1)措施: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王势力;
作用:大大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
政治上:
讲授新课
措施、作用
2
(2)措施:建立刺史制度。全国分为13个州郡,每州部派刺史一人。代表朝廷监督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
作用:抑制豪强势力,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推恩令”的实施
强化监察制度
中央
司隶校尉
督百官
监皇族
地方
刺史(十三州部)
督地方官员
抑地方豪富
知识拓展
齐
楚
燕
赵
魏
韩
讲授新课
思想上面临的问题
2
西汉初,朝廷对地方控制很弱,统治者奉行“无为而治”的政策,诸子百家的学说在社会上很流行,许多士人四处游说,依附诸侯王,对抗朝廷。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讲授新课
汉初诸子百家各派学说仍很活跃,诸侯王门下聚集许多宾客,常常批评皇帝的政策,指责中央。
法家:严刑厉法
道家:无为而治
儒家:仁政,以德治国
讲授新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讲授新课
相关史事
措施、作用
2
凡是不属于孔子的儒家经典范围之内的学说,都要加以禁止,不能让它们与儒学一同发展。
(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讲授新课
措施
2
汉代画像砖:汉代讲经图
儒家经典
(2)兴办太学,培养儒学人才,选拔儒士进入政府机构。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识图学史
汉代讲学图
太
学
礼
堂
儒家经典《诗经》、《尚书》、
《易经》、《礼记》、《春秋》
识图学史
秦坑儒谷
识图学史
你如何看待秦始皇时期的“焚书坑儒”和汉武帝时期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秦始皇
汉武帝
目的
目的
加强思想控制,巩固中央集权。
加强思想控制,巩固中央集权。
方式
方式
采用法家思想,对思想文化进行粗暴的破坏。
独尊儒术,以儒学为正统,促进大一统局面的形成和巩固。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合作探究
探究:回顾所学知识,比较秦始皇“焚书坑儒”和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异同。
秦始皇
汉武帝
不同点
方式
采用法家思想,对其他思想文化进行极其粗暴野蛮的破坏。
独尊儒术,以儒学为正统,推行儒学教育
结果
加速了秦朝的灭亡
巩固了大一统局面
相同点
目的
加强中央集权
实质
文化专制主义的表现
合作探究
经济上面临的问题
3
中国古代富豪榜之西汉——如鲁人曹邴氏,“以铁冶起,富至巨万”;蜀的卓氏、程郑,南阳孔氏,也是由于“大鼓铸”,又“通商贾之利”,富至巨万,腰缠万贯。
那时候,私人铸币还没有完全禁绝,盐铁经营权也大都掌握在豪强手里,富商大贾控制国家经济命脉。
汉武帝时期,私人铸
币,盐铁经营权被豪
强掌握,国家的经济
命脉不被中央控制。
汉武帝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盐铁专卖
讲授新课
经济上措施
3
1、把铸币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2、在全国各地设盐铁官,把煮盐和制铁等经营权收归中央,实行盐铁官营、专卖。
3、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
影响:加强了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使国家的财政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善,为汉武帝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经济基础,实现了经济上的大一统。
盐铁专卖
讲授新课
材料研读
军事上
4
昭君出塞
汉初时
和亲
原因
国力疲弱
北击匈奴
讲授新课
军事上的措施
4
1、公元前119年,派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
2、漠北战役大败匈奴
匈奴受到沉重打击,再无力与西汉对抗,部分匈奴人开始西迁。
北击匈奴
讲授新课
汉武帝大一统的历史意义:
汉武帝从政治、思想、经济、军事等方面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讲授新课
政治上:
1、实行“推恩令”2、削爵除国3、建立刺史制度
思想上:
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兴办太学
经济上:
1、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2、把煮盐、冶铁等经营权收归中央,实行盐铁官营、专卖
3、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
军事上:
1、和亲;2.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
汉武帝的大一统措施
阶段小结
汉武帝为什么能实现大一统?
1、客观条件:“文景之治”为西汉进入鼎盛时期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2、主观条件:汉武帝的雄才大略,善用贤才
合作探究
问题探究
课后活动
课后活动
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即位初年,为了巩固统治,在政治、思想、经济等方面采取一系列措施,这些措施的推行对维护汉朝的大一统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因此,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他在位的50多年里,西汉国力最为强盛。
课堂总结
板书设计
D
B
巩固提升
B
B
巩固提升
C
巩固提升
C
B
巩固提升
B
B
巩固提升
D
巩固提升
巩固提升
巩固提升
巩固提升
巩固提升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知道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教学重点:汉武帝巩固大一统采取的政策措施
,评价汉武帝的历史功绩。
教学难点:汉武帝“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的政策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来
来
【自我研学 生成新知】
【自学质疑】结合教材,自主学习本课知识,完成自学检测试题,并将疑惑记录反馈老师。
【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目标导学一:“推恩令”的实施
教师:这节课讲述的是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那么谁知道什么是大一统呢?
学生回答,教师提示:
教师: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汉高祖和汉文帝、
汉景帝为了巩固政权做出了重要的举措。
到了汉武帝
时期他是如何巩固政权的呢?他从哪些方面进行巩固的?
学生:政治;思想文化;经济。
教师指出:在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秦朝实行郡县制,西汉实行郡国制。诸侯王拥兵自重在封国内各自
为政,不听天子的号令,时刻有谋反的企图,你作为皇帝你将怎么办?
教师:政治上汉武帝实行“推恩令”他是在什么背景下施行的?
教师指出:政治上的措施:(1)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王势力;
多媒体展示图表,进行详解。
教师:政治上的措施有何作用?
学生:作用:大大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政治上还实行了什么制度?
目标导学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学生阅读教材有关内容,汉武帝面临思想上的问题是什么?
学生讨论后,回答:西汉初,朝廷对地方控制很弱,统治者奉行“无为而治”的政策,诸子百家的学说
在社会上很流行,许多士人四处游说,依附诸侯王,对抗朝廷。
教师提问:面对思想上的问题,汉武帝是如何解决的呢?
(1)学生自行阅读教材有关内容,小组进行合作探究:
(2)教师提示:
3.多媒体展示图片,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4.探究:回顾所学知识,比较秦始皇“焚书坑儒”和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异同。
学生: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目标导学三:盐铁专卖
1.除了政治文化上进行改革,还有什么地方进行了改革。我们来看盐铁专卖
教师:盐铁专卖是在什么背景下进行的。
学生: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掌握在私人手中,控制了国家重要的经济命脉。
教师提问:盐铁专卖的目的是什么?
学生讨论:为了加强中央对社会经济的控制。
教师:颁布了什么措施?
学生: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学生:盐铁专卖。
学生: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
教师:进行阶段性小结:
解决教材中的“材料研读”的问题。
教师:盐铁买卖措施的实施有何作用?
学生:国家的财政状况有了很大改善,为汉武帝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经济基础。
目标导学四:北击匈奴
教师指出:汉武帝大一统的意义是什么?
学生:汉武帝从政治、思想、经济等方面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即位初年,为了巩固统治,在政治、思想、经济等方面采取一系列措施,这些措施的推行对维护汉朝的大一统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因此,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他在位的50多年里,西汉国力最为强盛。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学习中要注意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层层设问,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在进行总结说明,应该给学生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
中央加强在政治、思想、文化、经济等各方面进行统一的领导,形成高度中央集权的政治局面,这就是“大一统”。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同步训练
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原卷版)
一、选择题:
1.(2019年江苏南京)“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以法割削之,则逆节萌起,前日晁错是也。”为此,汉武帝(
)
A.分封诸侯
B.广设郡县
C.实施“推恩令”
D.设立“三司”
2.(2019年安徽)汉初的封国有王、侯两级。王国名义上受朝廷节制,但皇权不能施行于王国所属的郡县。侯国建制与县相当,直属朝廷。由此可见,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加强中央集权主要针对(
)
A.王国
B.侯国
C.郡
D.县
3.(2019年山东滨州)中国古代历代帝王对孔子的加封、尊崇的规格不断提高(如下表所示)。这表明(
)
A.孔子是春秋时影响最大的思想家
B.孔子对古代教育的发展贡献巨大
C.儒家思想是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D.孔子为政以德的主张被广泛接受
4.(2019年黑龙江大庆)下面属于汉武帝为加强中央集权,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大一统局面采取的措施是(
)
A.扫平六国,一统天下
B.废分封,立郡县
C.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5.(2019年山东济宁)下图漫画反映的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与其实施者对应正确的是(
)
“削藩”——汉景帝
B.“推恩令”——汉武帝
C.休养生息——隋炀帝
D.“杯酒释兵权”——宋徽宗
6.(2019年江苏镇江)下图印文佐证了汉武帝时期设立某重要官职,其主要职责是(
)
A.处理政务
B.监察百官
C.统帅军队
D.管理经济
7..(2019年内蒙古赤峰)西汉初年,诸子百家的学说在社会上很流行。到汉武帝时,是如何对待诸子百家学说的(
)
A.百家争鸣
B.八股取士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文字狱
8.(2019年广西玉林)“汉武帝一反祖宗定法,尊儒术以约束官吏,效法家而严惩贪官,王道霸道,交错为用”。这说明汉武帝治国的特点是(
)
A.“无为而治”
B.儒法并用
C.重用外戚
D.“以德化民”
9.欲天下之治安(安定),莫若众(多)建诸侯而少其力(使其弱小),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无)邪(反叛)心。”下列人物中,最有可能向当时的统治者说出这一段话的是(
)
A.
董仲舒
B.
主父偃
C.
司马迁
D.
张骞
10.汉武帝刘彻的文治武功彪炳青史,永秉春秋,其中为他的文治武功提供雄厚财力支持的措施是(
)
A.颁布“推恩令”B.兴办太学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将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
11.(2018年湖南娄底中考真题)为了巩固“大一统”,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
)
A.“推恩”
B.“无为”
C.“焚书坑儒”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2.(2018年海南中考真题)汉武帝时,为了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下令废半两钱,改铸(
)
A.半两钱
B.五铢钱
C.蚁鼻钱
D.铲形币
13.(2018年广东中考真题)公元前112年汉武帝颁布《罢郡国铸钱令》,命令销毁原各郡国的私铸钱,将铸币权收归中央。汉武帝这一措施(
)
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B.抑制了农业生产发展
C.彻底解决了封国问题
D.实现了思想的大一统
14.(2018年辽宁沈阳中考真题)汉武帝即位后,令各郡县保举贤良、方正、直言之士,由他亲自出题,让被举荐的人作答。通过这样的考察,大汉呈现出人才济济的盛况:大经学家、政论家董仲舒,大史学家司马迁,大文学家司马相如,大军事家卫青、霍去病,大探险家张骞都出现在这一时期。上述材料说明了汉武帝(
)
A.树立皇帝权威
B.重视选拔人才
C.削弱贵族势力
D.推崇儒家思想
15.(2018年福建中考真题)建构示意图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图所示是小文同学的学习笔记,其中空格处的内容应是(
)
A.统一文字
B.焚书坑儒
C.独尊儒术
D.张骞通西域
16.(2018年湖北天门中考真题)阅读下图“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的对比”,判断其反映的社会问题(
)
A.诸侯国势力强大威胁着中央王朝
B.王国数量大大增加
C.推恩令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D.西汉王朝四分五裂
17.(2018年山东泰安中考真题)葛兆光在《中国思想史》中说:“自从儒家成为官方承认的学问,并可以作为晋身之阶以后,表面上看来儒家是胜利了,但实际上却使它逐渐丧失了其独立的批评与自,……”由此可见,作者认为儒学(
)
A.推动封建教育的发展与繁荣
B.吸收了道家、法家等各派的合理成分
C.遏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
D.成为维护统治的工具
18.如下图是西汉初年郡国并行示意图(局部).为消除图中反映的威胁兵权的因素,汉武帝( )
A.实行“削藩”
B.推行分封制
C.颁布“推恩令
D.宣布“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9.他和卫青在漠北战役中打败匈奴,汉武帝为他修建了一座豪华的府第,他却以“匈奴未灭,何以家为?”为由拒绝收下,这短短的八个字,因为出自他之口而震撼人心,永远刻在了历朝历代保家卫国将士们的心里,这里的“他”是指( )
A.蒙恬
B.主父偃
C.霍去病
D.王昭君
20.张老师在讲授《大一统的汉朝》一课时,出示了两幅图片(如下图).对这两幅图片的解读,正确的是( )
A.太学是最早的私学
B.汉武帝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举办太学
C.汉武帝首创殿试
D.太学生通过钻研八股,求取功名
二、综合题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始皇在咸阳宫举行的一次庆功宴上对群臣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诸侯”。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董仲舒
材料三:汉代时有人这样评价秦始皇:“秦王贪婪暴虐,穷困万民,以适其欲也……劳罢者不得休息,饥寒者不得衣食,亡(逃跑)罪而死刑者无所告诉,人与之为怨,家与之为仇,故天下坏也”
(坏:大乱,人民起义)。
——《汉书·贾山传》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秦始皇实行了什么制度来避免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分裂局面,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2)材料二中的“六艺之科、孔子之术”指的是哪家学派?汉武帝根据董仲舒的建议采取了什么措施?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归纳秦末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从秦朝的灭亡与汉朝的兴起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22.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西汉初,朝廷对地方的控制很弱,统治者奉行“无为而治”的政策,诸子百家的学说在社会上很流行,诸侯王门下聚集许多宾客,常常批评皇帝的政策。汉武帝时,“府库并虚”,富商大贾们“财或累万金,而不佐公家之急”。甚至“因其富厚,交通(勾结)王侯”。
——白寿彝《中国通史》
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对比:
材料三
材料四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于公元前124年在京城设立太学,这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所有完备规章制度的学校。太学以儒家五经《诗》、《书》、《礼》、《易》、《春秋》为教材,教师则由儒学博士担任。由于适应国家培养官吏的需要,太学生的人数不断増加。儒生们开始大量进入政权体系,中国封建时代的统治思想逐步巩固起来。
——选自《剑桥插图中国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汉武帝治理滇池地区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
(2)材料二反映出西汉前期存在着一系列社会问题。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汉武帝的解决措施。这一系列措施产生了什么影响?
(3)材料三反映了汉朝哪方面的情况?
(4)根据材料四回答,汉武帝创办太学的目的是什么?
23.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2世纪,孔子学说被宣布为帝国的官方教义,其经典著作成为学者和政治家的主要研究对象。直到2000多年后,也就是1911年满族王朝覆灭为止,孔子学说一直在中国居统治地位。”
——摘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汉武帝时期,一件案子引发巨大争议。
案件回放:甲父乙与丙争言相斗,丙以佩刀刺乙,甲即以杖击丙,误伤乙。甲当何论?
判决方案一:殴父也,当枭首(砍头)。
判决方案二:甲非律所谓殴父也,不当坐(无罪)!
(注:“不孝罪”是汉代重罪之一)
——摘编自(宋)李窻编篡《太平御览》第六卷
(1)材料中的“孔子学说”指什么?促使“孔子学说”成为帝国官方教义的政策措施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两种判决方案有何区别?从思想角度看,判决方案体现了什么时代特点?
24.从秦汉时期起,统一成为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为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巩固大一统局面。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为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采纳了大臣主父偃的什么建议?这个建议产生了怎样的作用?
(2)为加强思想控制,汉武帝接受哪个大臣的建议?这个建议是什么?
(3)汉武帝除了在政治、思想上加强统一,还在经济上把哪两个方面的经营权收归中央,改善国家财政?
(4)结合所学,用一句话评价汉武帝。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同步训练
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解析版)
一、选择题:
1.(2019年江苏南京)“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以法割削之,则逆节萌起,前日晁错是也。”为此,汉武帝(
)
A.分封诸侯
B.广设郡县
C.实施“推恩令”
D.设立“三司”
【答案】C
【解析】依据题干中材料《汉书?主父偃传》偃说上曰:“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以法割削,则逆节萌起,前日晁错是也……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弟子,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必稍自销弱矣。”结合所学知识,汉武帝初年,一些大国仍然连城数十,地方千里,并且诸侯王骄奢淫逸,时常违抗中央政令,严重威胁着中央集权的巩固。朝臣主父偃上书武帝,建议令诸侯推私恩分封子弟为列侯。这样,名义是上施德惠,实际上是剖分其国以削弱诸侯王的势力。这一建议既符合了汉武帝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又避免激起诸侯王武装反抗的可能,因此立即为武帝所采纳。同年武帝颁布推恩令。封地大王国被分成封地较小的侯国,这个过程直接导致了王国的缩小和朝廷直辖土地的扩大。这样,汉朝朝廷不用贬斥诸侯王,就使得大的王国自己分崩离析了。在此之后,侯国辖地仅有数县,彻底解决王国封地过大问题。C选项符合题意;分封诸侯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来,属于干扰项,A选项不符合题意;广设郡县是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来,属于干扰项。B选项不符合题意;设立“三司”是明朝为了加强君主集权,在地方设立的行政机构。D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2.(2019年安徽)汉初的封国有王、侯两级。王国名义上受朝廷节制,但皇权不能施行于王国所属的郡县。侯国建制与县相当,直属朝廷。由此可见,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加强中央集权主要针对(
)
A.王国
B.侯国
C.郡
D.县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时,采取推恩令,让王国的国王将自己王国的疆土再次分封给自己的儿子形成侯国,而侯国归郡管辖,王国越分越小,实力大减,使王国问题最终得以解决。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3.(2019年山东滨州)中国古代历代帝王对孔子的加封、尊崇的规格不断提高(如下表所示)。这表明(
)
A.孔子是春秋时影响最大的思想家
B.孔子对古代教育的发展贡献巨大
C.儒家思想是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D.孔子为政以德的主张被广泛接受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春秋晚期鲁国人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汉武帝时接受董仲舒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思想作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此后两千多年,儒家思想一直是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对后世影响极大。题干给出的历代王朝对孔子的加封、尊崇的规格不断提高表明儒家思想是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均从材料里体现不出,排除。故选C。
4.(2019年黑龙江大庆)下面属于汉武帝为加强中央集权,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大一统局面采取的措施是(
)
A.扫平六国,一统天下
B.废分封,立郡县
C.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思想控制,接受董仲舒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思想作为封建正统思想;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举办太学。太学是我国古代的最高学府。所以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5.(2019年山东济宁)下图漫画反映的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与其实施者对应正确的是(
)
“削藩”——汉景帝
B.“推恩令”——汉武帝
C.休养生息——隋炀帝
D.“杯酒释兵权”——宋徽宗
【答案】B
【解析】依据题干可知漫画反映了统治者将诸侯的封地分成了若干块小的封地,汉景帝时期“削藩”引发七国之乱,故A不符合题意。结合所学知识,这是指汉武帝时期的推恩令,汉武帝下诏允许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他子弟作为侯国,结果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而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大大加强,故B符合题意。隋炀帝的暴政导致隋朝短命而亡,故C不符合题意。“杯酒释兵权”是在宋太祖时期,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解答漫画类历史选择题,从两方面入手,第一,要从漫画本身,真正理解漫画本身蕴含的深刻道理;第二,要从题干文字入手,注意题干材料所提出的条件要求。只有把这两方面相结合才能获得正确选项。
6.(2019年江苏镇江)下图印文佐证了汉武帝时期设立某重要官职,其主要职责是(
)
A.处理政务
B.监察百官
C.统帅军队
D.管理经济
【答案】B
【解析】依据题干的“司隶校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司隶校尉是汉至魏晋监督京师和地方的监察官。始置于汉武帝征和四年,司隶校尉是监督京师和京城周边地方的秘密监察官。故B符合题意,ACD与司隶校尉主要职责不符,故选B。
7..(2019年内蒙古赤峰)西汉初年,诸子百家的学说在社会上很流行。到汉武帝时,是如何对待诸子百家学说的(
)
A.百家争鸣
B.八股取士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文字狱
【答案】C
【解析】联系所学可知,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而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所以C符合题意;百家争鸣是春秋战国时期思想上出现的局面,所以A不符合题意;八股取士和文字狱是明清时期的,所以B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
8.(2019年广西玉林)“汉武帝一反祖宗定法,尊儒术以约束官吏,效法家而严惩贪官,王道霸道,交错为用”。这说明汉武帝治国的特点是(
)
A.“无为而治”
B.儒法并用
C.重用外戚
D.“以德化民”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尊儒术以约束官吏”、“效法家而严惩贪官”等信息可知,题干材料说明汉武帝治国的特点是儒法并用,B符合题意;“无为而治”是道家思想,重用外戚、“以德化民”材料均没有涉及,A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
9.欲天下之治安(安定),莫若众(多)建诸侯而少其力(使其弱小),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无)邪(反叛)心。”下列人物中,最有可能向当时的统治者说出这一段话的是(
)
A.
董仲舒
B.
主父偃
C.
司马迁
D.
张骞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题干大意是天下要想实现太平,就得多封一些诸侯,使其力量单薄国土狭小,失去反叛之心,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接受主父偃
的建议,颁布推恩令,诸侯国的实力被削弱,B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B。
10.汉武帝刘彻的文治武功彪炳青史,永秉春秋,其中为他的文治武功提供雄厚财力支持的措施是(
)
A.颁布“推恩令”B.兴办太学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将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汉武帝刘彻的文治武功提供雄厚财力支持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还在全国各地设盐铁官,实行盐铁官营、专卖。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加强了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选项D符合题意;选项A
颁布“推恩令”属于政治措施,不符合题意;选项B兴办太学,属于教育措施,不符合题意;选项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属于思想措施,不符合题意;因此只有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
11.(2018年湖南娄底中考真题)为了巩固“大一统”,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
)
A.“推恩”
B.“无为”
C.“焚书坑儒”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时期,为了统一思想,他采纳了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议,将儒家思想确立为专制王朝的正统思想,选项D符合题意;而选项A“推恩”,是主父偃的建议,削弱王国势力;选项B“无为”,是道家思想;选项C“焚书坑儒”,是秦始皇的思想控制措施,因此选项ABC不符合题意。所以只有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
12.(2018年海南中考真题)汉武帝时,为了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下令废半两钱,改铸(
)
A.半两钱
B.五铢钱
C.蚁鼻钱
D.铲形币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为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B项符合题意;A项是秦朝时全国通用的货币;CD两项是战国时期使用的货币。由此可知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13.(2018年广东中考真题)公元前112年汉武帝颁布《罢郡国铸钱令》,命令销毁原各郡国的私铸钱,将铸币权收归中央。汉武帝这一措施(
)
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B.抑制了农业生产发展
C.彻底解决了封国问题
D.实现了思想的大一统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史料的理解能力。从材料中“销毁原各郡国的私铸钱,将铸币权收归中央”可以看出,中央加强了对铸币权的管理,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有利于中央集权,因此A正确;这一措施,对农业生产发展没有抑制作用,排除B;这一措施并没办法彻底解决封国问题,因此排除C;这是一经济措施,对思想的大一统没有太大作用,因此排除D。
故答案为A。
14.(2018年辽宁沈阳中考真题)汉武帝即位后,令各郡县保举贤良、方正、直言之士,由他亲自出题,让被举荐的人作答。通过这样的考察,大汉呈现出人才济济的盛况:大经学家、政论家董仲舒,大史学家司马迁,大文学家司马相如,大军事家卫青、霍去病,大探险家张骞都出现在这一时期。上述材料说明了汉武帝(
)
A.树立皇帝权威
B.重视选拔人才
C.削弱贵族势力
D.推崇儒家思想
【答案】B
【解析】题干的“汉武帝即位后,令各郡县保举贤良、方正、直言之士,由他亲自出题,让被举荐的人作答。通过这样的考察,大汉呈现出人才济济的盛况”表明汉武帝重视选拔人才,他统治时期出现了董仲舒、司马迁、张骞、卫青等人才。故B符合题意;树立皇帝权威、削弱贵族势力、推崇儒家思想在题干材料中不能体现,故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15.(2018年福建中考真题)建构示意图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图所示是小文同学的学习笔记,其中空格处的内容应是(
)
A.统一文字
B.焚书坑儒
C.独尊儒术
D.张骞通西域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统治时期,为了加强思想控制,采纳董仲舒的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由此确立了孔子的儒家学说在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故C符合题意;统一文字、焚书坑儒是秦始皇的措施,故AB不符合题意;张骞通西域发生在汉武帝时期,不属于思想方面的措施,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项。
16.(2018年湖北天门中考真题)阅读下图“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的对比”,判断其反映的社会问题(
)
A.诸侯国势力强大威胁着中央王朝
B.王国数量大大增加
C.推恩令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D.西汉王朝四分五裂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对比图”显示的信息:中央控制人口为450万人,封国控制人口为850万人,中央有15个,封国有39个可知,西汉初年地方诸侯势力强大,中央集权统治受到严重威胁。A项符合题意;B项表达不全面,不合题意;推恩令颁布后,诸侯越来越多,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C项不合题意;图表没有体现西汉王朝的四分五裂。D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B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A。
17.(2018年山东泰安中考真题)葛兆光在《中国思想史》中说:“自从儒家成为官方承认的学问,并可以作为晋身之阶以后,表面上看来儒家是胜利了,但实际上却使它逐渐丧失了其独立的批评与自,……”由此可见,作者认为儒学(
)
A.推动封建教育的发展与繁荣
B.吸收了道家、法家等各派的合理成分
C.遏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
D.成为维护统治的工具
【答案】C
【解析】依据材料“但实际上却使它逐渐丧失了其独立的批评与自由,……”理解其意,儒学虽成为官方的学问,但也有局限性。也遏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儒学丧失了独立的批评与自由。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题干材料中没有体现,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B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C。
18.如下图是西汉初年郡国并行示意图(局部).为消除图中反映的威胁兵权的因素,汉武帝( )
A.实行“削藩”
B.推行分封制
C.颁布“推恩令
D.宣布“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答案】C
【解析】面对西汉初年郡国并行的局面,为消除诸侯国对中央的威胁,汉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实行“削藩”这是建文帝和明成祖采取的措施,宣布“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是汉武帝在思想上采取的措施,推行分封制这是西周时期推行的制度,所以答案是C。
19.他和卫青在漠北战役中打败匈奴,汉武帝为他修建了一座豪华的府第,他却以“匈奴未灭,何以家为?”为由拒绝收下,这短短的八个字,因为出自他之口而震撼人心,永远刻在了历朝历代保家卫国将士们的心里,这里的“他”是指( )
A.蒙恬
B.主父偃
C.霍去病
D.王昭君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西汉和匈奴的有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时,西汉国力强盛,对匈奴展开了长达十年的军事反攻,其中,卫青、霍去病率兵与匈奴在漠北同匈奴主力相遇。匈奴受到重创,再也不能与西汉抗衡。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答案选择C。
20.张老师在讲授《大一统的汉朝》一课时,出示了两幅图片(如下图).对这两幅图片的解读,正确的是( )
A.太学是最早的私学
B.汉武帝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举办太学
C.汉武帝首创殿试
D.太学生通过钻研八股,求取功名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题干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举办太学,独尊儒术,罢黜百家,既爱情昂对人民的思想控制。所以答案选B
二、综合题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始皇在咸阳宫举行的一次庆功宴上对群臣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诸侯”。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董仲舒
材料三:汉代时有人这样评价秦始皇:“秦王贪婪暴虐,穷困万民,以适其欲也……劳罢者不得休息,饥寒者不得衣食,亡(逃跑)罪而死刑者无所告诉,人与之为怨,家与之为仇,故天下坏也”
(坏:大乱,人民起义)。
——《汉书·贾山传》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秦始皇实行了什么制度来避免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分裂局面,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2)材料二中的“六艺之科、孔子之术”指的是哪家学派?汉武帝根据董仲舒的建议采取了什么措施?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归纳秦末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从秦朝的灭亡与汉朝的兴起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答案】
(1)郡县制。
(2)儒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强思想控制,巩固统治。
(3)秦的暴政;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1)依据所学可知,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地方推行郡县制,郡县的长官一概由皇帝任免调动,由中央垂直管理地方。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国家统一。
(2)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六艺之科、孔子之术”指的是儒家学派;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汉武帝接受了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就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持法家、道家等各家学说的读书人均受到排斥;第三问依据所学可知,汉武帝接受了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目的是加强思想控制,巩固统治。
(3)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秦末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是秦的暴政;第二问开放性题目,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22.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西汉初,朝廷对地方的控制很弱,统治者奉行“无为而治”的政策,诸子百家的学说在社会上很流行,诸侯王门下聚集许多宾客,常常批评皇帝的政策。汉武帝时,“府库并虚”,富商大贾们“财或累万金,而不佐公家之急”。甚至“因其富厚,交通(勾结)王侯”。
——白寿彝《中国通史》
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对比:
材料三
材料四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于公元前124年在京城设立太学,这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所有完备规章制度的学校。太学以儒家五经《诗》、《书》、《礼》、《易》、《春秋》为教材,教师则由儒学博士担任。由于适应国家培养官吏的需要,太学生的人数不断増加。儒生们开始大量进入政权体系,中国封建时代的统治思想逐步巩固起来。
——选自《剑桥插图中国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汉武帝治理滇池地区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
【答案】(1)措施:封王,设置郡县。作用:中原先进技术、文化的传播,促进滇池地区社会进步,使滇池地区的经济发展达到一个新的水平。
【解析】(1)根据材料一“金印及文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治理滇池地区的主要措施是封王,设置郡县。有利于中原先进技术、文化的传播,促进滇池地区社会进步,使滇池地区的经济发展达到一个新的水平。
(2)材料二反映出西汉前期存在着一系列社会问题。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汉武帝的解决措施。这一系列措施产生了什么影响?
【答案】(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强了思想控制,从此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盐铁专卖。大大加强了中央的财政收入,实现了经济上的大一统。颁布“推恩令”,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国家统一,加强了皇权。
【解析】(2)依据材料二“西汉初,朝廷对地方的控制很弱,统治者奉行‘无为而治’的政策,诸子百家的学说在社会上很流行,诸侯王门下聚集许多宾客,常常批评皇帝的政策”反映了西汉初期,存在很多学说影响着皇帝的统治;由表格“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对比”,封国的人口超过了中央人口;封国辖郡的数量超过中央的辖郡的数量,反映了封国的势力超过了中央,威胁到中央的统治。结合课本所学可知,为了统一思想、加强思想控制,汉武帝在思想上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从此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在经济上实行盐铁专卖,大大加强了中央的财政收入,实现了经济上的大一统;在政治上为了解决封国问题,颁布“推恩令”,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国家统一,加强了皇权。
(3)材料三反映了汉朝哪方面的情况?
【答案】(3)社会生活。
【解析】(3)根据材料三的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反映了汉朝社会生活方面的情况,妇女化妆,饮食上会烤肉等。
(4)根据材料四回答,汉武帝创办太学的目的是什么?
【答案】(4)发展教育、推动儒家思想传播、选拔官吏。
(4)根据材料四“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中国封建时代的统治思想逐步巩固起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创办太学的目的是发展教育、推动儒家思想传播、选拔官吏等。
23.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2世纪,孔子学说被宣布为帝国的官方教义,其经典著作成为学者和政治家的主要研究对象。直到2000多年后,也就是1911年满族王朝覆灭为止,孔子学说一直在中国居统治地位。”
——摘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汉武帝时期,一件案子引发巨大争议。
案件回放:甲父乙与丙争言相斗,丙以佩刀刺乙,甲即以杖击丙,误伤乙。甲当何论?
判决方案一:殴父也,当枭首(砍头)。
判决方案二:甲非律所谓殴父也,不当坐(无罪)!
(注:“不孝罪”是汉代重罪之一)
——摘编自(宋)李窻编篡《太平御览》第六卷
(1)材料中的“孔子学说”指什么?促使“孔子学说”成为帝国官方教义的政策措施是什么?
【答案】(1)儒家学说。“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解析】(1)春秋晚期的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仁政治国。后来,孔子的学说成为了封建正统思想,对后世影响极大。他死后,他的弟子将其言行整理成《论语》一书。因而体现了孔子学说的思想主张的是仁政治国。所以“孔子学说”指的是儒家学说。汉武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在思想方面,采用了董仲舒的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1)根据材料二,指出两种判决方案有何区别?从思想角度看,判决方案体现了什么时代特点?
【答案】(1)方案一,砍头;方案二,无罪。特点:由于确立了儒家思想为法律的正统思想,因此表现出儒家化的趋势。
【解析】(1)第一小问中,方案一依据材料一“殴父也,当枭首(砍头)”可知是砍头;方案二依据材料一“甲非律所谓殴父也,不当坐(无罪)!”可知是无罪。第二小问特点:依据材料一“汉武帝时期”并结合所学从汉武帝时期确立了儒家思想为法律的正统思想回答。
24.从秦汉时期起,统一成为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为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巩固大一统局面。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为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采纳了大臣主父偃的什么建议?这个建议产生了怎样的作用?
【答案】推恩令;有利于巩固汉王朝的统治,解决诸侯王问题。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为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采纳了大臣主父偃的推恩令的建议;推恩令有利于巩固汉王朝的统治,解决诸侯王问题。
(2)为加强思想控制,汉武帝接受哪个大臣的建议?这个建议是什么?
【答案】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为加强思想控制,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3)汉武帝除了在政治、思想上加强统一,还在经济上把哪两个方面的经营权收归中央,改善国家财政?
【答案】铸币权;煮盐、冶铁。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汉武帝除了在政治、思想上加强统一,还在经济上把铸币权;煮盐、冶铁这两个方面的经营权收归中央,改善国家财政。
(4)结合所学,用一句话评价汉武帝。
【答案】汉武帝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用一句话评价汉武帝就是:汉武帝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