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七年上第4章 图形初步认识 第二课时 4.1.1几何图形(二)

文档属性

名称 新人教七年上第4章 图形初步认识 第二课时 4.1.1几何图形(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1-09-18 23:07: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章第2课时 4.1.1 几何图形(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能画出常见的规则几何体的三视图,能根据每个位置的小立方块的个数及其中一种视图画出另外两种视图.
数学思考 经历搭建几何体的过程,从不同方向观察,并画出三视图,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积累丰富的数学活动实验.
解决问题 能够充分地与同学交流、合作,能比较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路,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 学生能通过探究学习、小组合作与交流,增加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参与学习过程的热情。
重点 1.搭建简单的几何体,通过观察画出三视图.2.通过小立方块搭建几何体的俯视图及相应位置上方块的个数,画出这个几何体的主视图和左视图.
难点 画出三视图,及通过三视图还原图形..
教学流程设计
活动流程图 活动的内容和目的
活动1 以生活实际—庐山风景导入,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看立体图形。活动2 画出一些简单立体图形的三视图。活动3 还原三视图活动4 评价与反思、布置作业 让学生思考问题,并且让学生体会数学作为一种思想方法或哲学工具与生活实际的内在联系。 这个活动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在学习时的兴趣,并提出一个指导的思想,让学生把在生活实际中运用的方法应用到数学问题的探究活动中。 通过观察,判断一些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认识不同立体图形的三视图。 通过练习,灵活地对给出的三视图还原物体 反思、自我评价、总结
教学过程设计
问题与情境 师生行为 设计意图
【活动1】问题:1、你们去过庐山吗?你们知道苏轼写过一首关于庐山的诗吗?2、你们知道设计师们是怎样设计一台小轿车的吗? 学生尝试回忆《题西林壁》。经过背诵《题西林壁》之后,思考为什么同样是看庐山,会看到不同?学生通过思考、猜想产生疑惑,怎么设计的呢?答案肯定千奇百态。教师由此介绍工程制图中常常用到三视图。本次活动教师应重点关注:学生能否积极参与讨论,是否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通过设置情境问题,引导学生尝试发现从不同视角观察同一个物体,可能看到不同的形状,这样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好奇心。 通过讨论,介绍三视图的实用价值。联系生活实际,让抽象的东西可感可知。
【活动2】问题:1、你们知道圆柱体的三视图吗?2、分别画出圆锥、球体、正四棱锥、一些组合体的三视图。 教师出示圆柱体模型,本次活动教师应重点关注:(1)学生能否理解三视图的概念,正确的画出圆柱体的三视图。老师在分析的时候重视多媒体幻灯片的展示。注意评价语言,学生是否善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对三视图是平面图形理解是否准确。 体验画三视图的过程,在前面的对概念认识的基础上具体画出三视图。进一步画出一些简单几何体,组合体的了三视图。通过例题使学生会从应用中把握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善于利用三视图刻画立体图形。进一步把立体图形转化为平面几何问题的思想。
【活动3】问题:1、当知道某物体的三视图时,你能否推出该几何体是什么吗?【活动4】布置作业修改自己画的三视图。 给出个有难度分层的题目让学生当堂完成。让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整理答案,互相评价。教师参与评价。本次活动教师应重点关注:(1)不同学生对问题的认识程度;(2)学生能否正确画出立体图形的三视图,并能根据三视图想象物体的形状。(3)师生互评的情况。学生课后完成。教师了解情况。 通过差异评价的当堂检验,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三视图是刻画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一种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