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第4课时 4.1.2点、线、面、体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基础性目标 了解几何体、平面和曲面的意义,能正确判定围成几何体的面是平面还是曲面;
发展性目标 了解几何图形构成的基本元素是点、线、面、体及其关系,能正确判定由点、线、面、体经过运动变化形成的简单的几何图形.
融通性目标 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体验数学活动中小组合作的重要性.
重点 探索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是重点.
难点 探索点、线、面、体运动变化后形成的图形是难点.
教学流程安排
活动流程 活动内容和目的
活动1 激情导学 通过观察不同的图片得到结论:几何图形是由点、线、面、体组成的.活动2 合作探究经过学生的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中进行交流,探索得出:(1)面的分类:平面与曲面;(2)点、线、面、体与几何图形关系:(静态)面面相交——线,线线相交——点(动态)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活动3 启思点拨一讲一练,通过例题,掌握方法活动4 差异评价提问的方式,让学生进一步加深本节所学内容。 通过观看生活现实中的图片,让学生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善于应用旧知识进行拓展延伸,以及交流意识 充分调动学生的想像能力,鼓励学生进行深入探究学生归纳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交流在学习程的过程中的心得体会,不断积累几何图形的经验,教师通过作业了解学生学习情况,调整下一步的教学。
教学过程设计
问题与情境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活动1】 激情导学(放课件)夜空中繁星点点、夜幕中的激光束、笔直的分道线、喷泉的水流、蜿蜒的盘山公路、平静的海面、平整的地面、弯曲的墙面和屋顶……提出问题:几何图形是由什么组成的? 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进行探究学习,教师对学生的答案作鼓励性评价. 通过观看生活现实中的图片,让学生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活动2】合作探究1、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121-122部分的内容,并讨论:(1)你知道这些体是由什么围成的吗?它们有什么不同吗?(2)面与面相交的地方形成了什么?它们有什么不同吗?(3)线与线相交之处又得到了什么?2、经过学生的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中进行交流,探索得出:(1)面的分类:平面与曲面;(2)点、线、面、体与几何图形关系:(静态)面面相交——线,线线相交——点3、练习:(1)正方体是由______面围成的,它们都是_________.正方体有________个顶点,经过每个顶点有_________条边。(2)圆柱是由 个面围成的,其中两个面是 ,一个面是 。圆柱的侧面和底面相交成 条线,它们是 ,是 。4、阅读课本第121~122页内容,得出观察图片发现的结论: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5、观看课件:圆柱、圆锥、圆台、球的形成. 经过学生的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中进行交流,在小组讨论中,评价并修正自己的结论. 各小组学生公布自己小组讨论后的结论. 教师进行巡视,及时给予指导. 让学生多发表自己的看法,师生总结,教师板书:平面和曲面.进行小组讨论中,综合小组中每个同学意见,得出观察图片发现的结论.在探索问题解决的方法活动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想像能力,鼓励学生进行深入探究.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教师给以必要的指导,然后得出合理的解释.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并在讨论的过程中培养了与他人合作的团队精神.在学生交流、发表看法的同时,自己的语言归纳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锻炼.由师的讲解带动学生的思考,达到师生互动.通过观看模型发现结论,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积累了初步的几何图形知识,为发展空间想象能力埋下伏笔.
【活动3】启思点拨1、练一练:(1)粉笔盒的形状类似于正方体,它是由 个面围成的,这些面都是 ,有 个顶点,经过每个顶点都有 条棱。(2)点动成__,线动成__,面动成___。(3)面与面相交成__,线与线相交成___。2、人在雪地上走,他的脚印形成一条_______,这说明了______的数学原理. 3.如图,第二行的图形围绕红线旋转一周,便能形成第一行的某个几何体,用线连一连.4、谜语 :千条线万条线,落到水中看不见.你能用数学语言来描述这一现象吗? 教师展示粉笔盒的模型,让学生通过观看模型作出回答.采取学生口答的形式进行,让尽量多的学生参与其中.让学生进行抢答,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出正面评价.教师播放课件,学生观看图片. 让学生经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给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观察能力.让学生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形象性.
【活动4】差异评价1、这节课,我学会了…我感受最深的是…我想我将会…我还有疑惑的是……2、差异导学稿。 学生自我总结,老师加以点评。对课后的习题分不同层次,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 学生总结出经验和教训,有所收获。教师要加以引导,师生之间相互加以完善。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自信心、意志力,并获得成功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