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东汉的兴衰 课件(54张PPT)+教案+学案+练习+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3课东汉的兴衰 课件(54张PPT)+教案+学案+练习+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7.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9-30 08:36:22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七年级上册历史同步学案
第13课《东汉的兴衰》
【课堂教学流程】
任务一:【自学质疑】结合教材,自主学习本课知识,完成自学检测试题,并将疑惑点问题记录反馈老师。
光武中兴
1.西汉灭亡:公元9年,外戚____王莽____夺取政权,建立新朝,西汉灭亡。
2.东汉建立:
(1)背景:王莽施政加剧社会动荡,引发农民起义。
(2)建立:刘秀在25年称帝,定都___洛阳_____,史称东汉,他就是___光武帝_____。
3.光武中兴:
(1)目的:巩固统治,采取一系列稳定社会局面的措施。
(2)措施。
①下令释放
奴婢
,减轻农民的负担,减轻刑法。
②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
③允许北方________内迁,缓和民族矛盾。
(3)表现:社会比较安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___光武中兴_____”。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1.开始时间:东汉中期以后。
2.原因:继位皇帝年幼,太后主持朝政,重用自己的亲戚,
外戚
权力膨胀。皇帝长大后,依赖
身边宦官
除掉外戚,宦官由此把持朝政。
3.影响:
(1)导致政治腐败不堪,社会混乱,人民遭殃。
(2)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衰亡。
黄巾起义
1.原因:东汉后期的朝政越来越腐败,时局动荡不安。
2.概况:创立太平道的___张角_____于184年领导的一场
有组织、有准备
的农民大起义。
3.口号:苍天已死,
黄天当立
,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4.结果:在__东汉统治者调集______军队的残酷镇压下,历时9个月的黄巾起义最后被镇压下去。
5.影响:这次农民起义,沉重打击了
东汉_
的统治,使其一蹶不振。
任务二:【小组探究】阅读课本第58—59页“光武中兴”的内容(包括教材插图),并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分组回答,每组回答一个问题)
问题1.派代表讲述王莽代汉建新的故事?(历史事件:背景、时间、过程、结果影响)
问题2.东汉建立的时间、人物、都城?
问题3.光武帝统治初期面临的问题?
问题4.光武帝统治的措施、结果?
任务三:【小组探究】结合课本60页材料研读,相关史事,61页课后活动1与教材第59—60页的内容,掌握以下问题。
问题1.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原因?
问题2.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影响?
任务四:【小组探究】观看微课:黄巾起义。并结合课本60页“黄巾起义”子目内容与61页知识拓展,回答以下问题,并派代表展示小组学习成果。
问题1.黄巾起义的背景?(政治、天灾)
问题2.黄巾起义的时间、领导人、特点、结果?
问题3.黄巾起义被镇压,是否说明东汉王朝转危为安呢,黄巾起义对东汉政局的影响?
任务六:【动动手】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本课知识结构图。
选择题
1.王莽是一位在历史上备受争议的人物。古代史学家以“正统”的观念,认为其是篡位的“巨奸”。王莽的篡位结束了哪一朝代的统治(
B

A.秦朝
B.西汉
C.新朝
D.东汉
2.襄阳人杰地灵,许多名人作出过杰出贡献。刘秀的贡献是(
C

A.匡扶汉室,建立蜀国
B.积极改革,富国强兵
C.建立东汉,光武中兴
D.辅佐吴国,春秋争霸
3.中共十八大提出了建设廉洁政治的重大任务,要求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下列帝王中哪位在惩治贪官方面成绩最突出(
D

A.汉武帝
B.王莽
C.汉景帝
D.光武帝
4.刘秀以柔术治天下,重振朝纲的措施有(
A

①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和禁止虐杀奴婢②减轻刑法③合并郡县裁减官员④整顿吏治,严惩贪官污吏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①③
D.①③④
5.东汉中期以后,交替专权的是(
A

A.外戚和宦官
B.外戚和将军
C.将军和宦官
D.将军和地方官
二、史料分析
【学后反思】
学到什么?
有何疑惑?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54张PPT)
第13课《东汉的兴衰》
部编版
七上
新课导入
第13课《东汉的兴衰》
新课导入
汉朝分为西汉和东汉。东汉王朝是怎样建立起来的呢?东汉初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但是,东汉中期以后,却是朝政紊乱、腐败,社会动荡不安,当时的朝政出现了什么样的状况?东汉又是如何走向衰亡的呢?
新课导入
学习目标
【自学质疑】结合教材,自主学习本课知识,完成自学检测试题,并将疑惑记录反馈老师。
自主预习
?
?
?
?
?
自主学习
?
?
?
自主学习
?
?
?
?
?
?
自主学习
光武中兴
讲授新课
光武中兴
王莽的施政加剧了
社会动荡,激起各地农民起义。王莽政权被农民起义推翻。
讲授新课
讲授新课
人物扫描
问题1:阅读教材及材料,分析光武帝统治初期面临的问题?
“祸拏ná未解,兵连不息,刑法弥深,赋敛愈重……父子流亡,夫妇离散,庐落丘墟,田畴芜秽huì
”,以致“匹夫僮妇,咸怀怨怒”
——《后汉书?冯衍列传》
译文:祸乱相连,战争不息,刑法更加残酷,赋税更加沉重。人们流离失所,村落成了废墟,田地荒芜。人民无不怨恨在心。
王莽建新代汉及改制失败,造成社会混乱,矛盾加剧;
东汉初年社会满目疮痍。
如果你是刘秀,面临如此困境,你会怎么做?
合作探究
【小组探究】问题:光武帝统治的措施?
材料一:“民有嫁妻卖子,愿归父母者,咨听之,敢拘执,论如律。”
材料二:令郡国收见田租三十税一,如旧制。
材料三:对罪犯除死罪外,一般释放回家;在逃犯,政府公告免罪,
放心回家。
释放奴婢
减轻农民的负担
减轻刑法
合作探究
材料四:裁并400余县,吏职减损,十置其一。以贪污罪处死贪赃
1000多万钱的大司徒,杀死河南尹及郡太守10余人。
材料五:将南匈奴、乌桓等民族整体迁入内地;将蒙古族等少数民族的首领迁入内地。
【小组探究】问题:光武帝统治的措施?
合并郡县,裁减官员,惩处贪官污吏
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
合作探究
汉光武帝采取的上述措施,有何作用?
社会安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汉光武帝刘秀为了巩固统治,采取了一系列稳定社会局面的措施。到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
合作探究
透露出东汉阶级对立和社会动乱的情形。
识图学史
东汉集市画像砖
弋射收获画像砖
识图学史
识图学史
探究:比较汉武帝和光武帝治国措施、主要政绩。
合作探究
比较归纳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皇帝早逝
幼主即位
太后临朝
外戚专权
君权旁落
皇帝长大
依赖宦官
除掉外戚
宦官得宠
把持朝政
循环
往复
出现了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局面。
讲授新课
材料研读






讲授新课
政治:东汉外戚宦官专政导致朝政腐败,时局动荡不安,人民流离失所;
天灾: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人民无法忍受黑暗统治,出现反抗情绪。
黄巾起义
讲授新课
大规模农民战争爆发,东汉名存实亡
识图学史
黄巾起义口号:“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起义者头绑黄巾,被称为“黄巾”
识图学史
黄巾起义的时间、特点、结果
时间:
184年
领导人:
张角
特点:
创立太平道,是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大起义
结果:
历时9个月被镇压,失败
讲授新课
【小组探究】黄巾起义被镇压,是否说明东汉王朝转危为安呢,黄巾起义对东汉政局的影响?
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其一蹶不振。
讲授新课
合作探究
识图学史
知识拓展
合作探究
课后活动
课后活动
伟大的领袖毛泽东曾说:刘秀是中国历史上最会用人、最有学问、最会打仗的皇帝。他在位时,以柔术治天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东汉王朝出现了“光武中兴”的局面。但是之后的皇帝大都由于幼年即位,大权由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以至于使东汉的朝政越来越腐败,人民流离失所,加上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终于爆发了东汉末年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大起义。这次起义虽被镇压,却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加速了东汉王朝的瓦解。
课堂总结
板书设计
B
B
巩固提升
C
巩固提升
B
巩固提升
B
巩固提升
D
C
巩固提升
C
巩固提升
C
巩固提升
C
巩固提升
D
巩固提升
巩固提升
巩固提升
巩固提升
巩固提升
巩固提升
巩固提升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3课《东汉的兴衰》
了解东汉的建立,知道东汉外戚、宦官专权造成的社会动荡。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东汉的建立时间,建立者和都城
2.简述“光武中兴”的相关史实
过程与方法
用过阅读史料,教材,观察东汉文物图片资料及文献资料,分析东汉衰落的原因,逐步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初步形成运用材料具体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东汉的兴衰史,认识到社会的安定是建立一个健康和谐国家的基础。
教学重点:东汉的建立和光武中兴。
教学难点:东汉灭亡的原因。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来

【自我研学 生成新知】
【自学质疑】结合教材,自主学习本课知识,完成自学检测试题,并将疑惑记录反馈老师。
【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目标导学一:光武中兴
1.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叙述即汉武帝去世后,西汉的朝政将是怎么样呢?
提示:西汉后期,朝政腐败,社会动荡不安。公元9年,外戚王莽夺取政权,西汉灭亡。不久,王莽政权又被农民起义推翻。
2.请同学们阅读课本有关的内容后回答,东汉是怎样建立的?由谁建立的?
归纳:
多媒体展示图片资料: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本有关的内容,提问:为了巩固统治,光武帝采取了什么措施来稳定社会局面呢?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材料,加以分析归纳:
4.教师提问:汉光武帝采取的上述措施,有何作用?
学生阅读教材,从教材中找出答案:社会安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5.教师接着提问:这种局面又称作什么?谁来叙述一下?
提示:汉光武帝刘秀为了巩固统治,采取了一系列稳定社会局面的措施。到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
6.探究:比较汉武帝和光武帝治国措施、主要政绩。
7.小组合作探究:比较“文景之治”与“光武中兴”。
[教师过渡]多媒体展示图片资料:
教师指导学生看东汉宅院画像砖》和《东汉彩绘陶击鼓说唱俑》并过渡:安逸祥和的东汉宅院画像砖,表情幽默的说唱俑,这些文物用无声的语言展示了东汉的兴盛。可是到东汉中后期为什么会出现外戚和宦官轮流专权的现象?
目标导学二: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阅读教材,回答。?
2.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有关内容,分析“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形成过程。
3.教师提问:“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带来了哪些危害?
4.教师展示教材中的“材料研读”的材料:
这首童谣反映了当时什么样的政治状况?这首民谣体现了百姓们不畏强权,勇于争取自己的合法权益且不卑不亢,视死如归的精神。
目标导学三:黄巾起义?
1.教师多媒体展示材料:“发如韭,剪复生;头如鸡,割复鸣;吏不必可畏,小民从来不可轻。
教师引导:这是当时的一首民谣,这首民谣反映了民间什么样的情绪?(广大人民再也不能忍受这种黑暗统治了,反抗的情绪在民间蔓延。)这种反抗的情绪最终导致了什么样的历史事件发生?(导致了黄巾起义的爆发。)?
2.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一段的内容,提问:请同学们根据课本上的内容和刚才的材料,思考黄巾起义爆发的背景是什么??
学生根据教师前面的讲解进行总结:东汉中期以后,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所造成的黑暗统治是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东汉末年的连年灾荒是起义爆发的直接原因。
3.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本有关的内容,并问:黄巾起义的领导人是谁?发生在哪一年?最后的结果如何?这次起义有何影响?
学生回答:领导人:张角。时间:184年。结果:失败。影响: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其一蹶不振。
伟大的领袖毛泽东曾说:刘秀是中国历史上最会用人、最有学问、最会打仗的皇帝。他在位时,以柔术治天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东汉王朝出现了“光武中兴”的局面。但是之后的皇帝大都由于幼年即位,大权由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以至于使东汉的朝政越来越腐败,人民流离失所,加上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终于爆发了东汉末年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大起义。这次起义虽被镇压,却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加速了东汉王朝的瓦解。
本节课采用图片导入的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兴趣,通过小组讨论形式,让学生在讨论中思考问题,培养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能力。本节课中,师生互动,课堂气氛活跃,通过教师的引导,归纳两汉盛世局面出现的共同原因以及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利用地图和图片资料等直观教具,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整节课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理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同步训练
第13课《东汉的兴衰》
(原卷版)
一、选择题:
1.(2019年江苏盐城)“公元26年,即汉光武帝称帝的第二年,下诏书,令民间释放奴婢。”材料中的“汉光武帝”建立的朝代是(

A.西周
B.东周
C.西汉
D.东汉
2.(2019年四川绵阳)据《方舆胜览》记载,公元211年,刘备和刘璋相聚富乐山,看见绵州繁荣景象,刘备高兴地说道:“富哉!今日之乐乎!”,绵阳富乐山因此得名。据此可知(

A.当时的四川社会稳定B.相聚发生在东汉末年C.绵阳的经济领先全国D.刘备建立了蜀汉政权
3.他身为外戚,篡夺了西汉的政权,但其统治并没长久,最后被农民起义所推翻。这里的“他”指的是(

A.
项羽
B.
刘秀
C.
王莽
D.
张角
4.东汉末年,朝政腐败导致农民起义爆发,这次起义的领导人是(

A.
陈胜
B.
吴广
C.
项羽
D.
张角
5.南阳人杰地灵,许多名人作出过杰出贡献。刘秀的贡献是(

A.
匡扶汉室,建立蜀国
B.
积极改革,富国强兵C.
建立东汉,光武中兴
D.
辅佐吴国,春秋争霸
6.下列对“光武中兴”含义的理解,不确切的一项是
(  )
A.
社会比较安定B.
经济状况明显好转C.
人口增加D.
农民摆脱了压迫和剥削
7.东汉中期以后,政治统治的突出特点是(  )
A.
皇帝专权
B.
外戚专权
C.
宦官专权
D.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8.东汉后期,广大人民爆发起义的主要原因是(

A.
外戚的权力膨胀,皇帝不能主政
B.
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C.
赋税、徭役沉重,刑法严酷
D.
朝政腐败,时局动荡
9.东汉前期出现的治世局面是(  )
A.
“光武中兴”B.
“文景之治”C.
“开皇之治”D.
“贞观之治”
10.黄巾起义对东汉政权的影响是(

A.
因为起义9个月就失败了,所以影响不大
B.
使东汉统治者励精图治
C.
基本上摧垮了东汉政权
D.
消灭了东汉政权
11.经典诵读己成为当今中国人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方式。
《三字经》中“光武兴,为东汉,四百年,终于献”中的“兴”指的是(
)。
A.
刘邦的统治局面
B.
刘彻的统治局面
C.
刘秀的统治局面
D.
刘琦的统治局面
12.东汉末年黄巾起义的意义不包括(

A.
推翻了东汉政权
B.
冲击了豪强地主庄园
C.
缓解了土地兼并
D.
体现了农民的斗争精神
13.东汉中期以后,即位的皇帝大多年幼,不能主政,大权就由皇帝的母亲太后主持,太后往往重用自己的亲族来控制朝政,这就形成了(

A.
外戚专权现象B.
宦官专权现象C.
太后垂帘听政D.
藩王夺权现象
14.“公元
26
年,即汉光武帝称帝的第二年,下诏书,令民间释放奴婢。”材料中的“汉光武帝”建立的朝代是(

A.西周
B.东周
C.西汉
D.东汉
15.千古帝乡,智慧襄阳。东汉开国皇帝刘秀在位期间社会安定,经济状况明显好转,史称这个时期的统治为(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16.公元25年,刘秀重建汉王朝,史称东汉。至此,距离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西汉已经过去了(

A.176年
B.177年
C.226年
D.227年
17.“文景之治”、“光武中兴”局面出现的共同因素是(

A.严刑峻法,法家思想治国
B.奖励耕织,推广铁器牛耕
C.整顿吏治,严惩外戚宦官
D.轻摇薄赋,减轻农民负担
18.下面图片中的历史文物上均有文字,这些文字(

A.完整呈现了汉字的演变过程
B.有印证历史史实的作用
C.都体现了封建中央集权制度
D.均以隶书字体进行呈现
19.下图是东汉某一时期的社会现象,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形成“光武中兴”局面
B.表明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C.皇帝年老昏庸造成乱象
D.皇帝依靠外戚掌权治国
20.中国历史上有一个王朝,存续时间很短,却将汉朝分隔为西汉和东汉,这个王朝是( )。
A.夏朝
B.商朝
C.秦朝
D.新朝
二、综合题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朝的赋税很重,农民要将收获的三分之二以上缴纳给国家。每年在外服役者不下三百多万人,繁重的徭役,迫使成千上万的人脱离农业生产,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材料二
(1)从材料一中你能获得什么信息?这一现象带来的直接后果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人物在关注民生方面有哪些相同的举措?为此出现了怎样的局面?
(3)学习历史要善于总结经验教训,发挥历史的借鉴功能。从上述不同结果中你得出怎样的启示?
22.阅读下列材料: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黄巾起义口号
请回答:
(1)黄巾起义爆发于哪一年?
(2)“苍天”和“黄天”各代表什么?
(3)这次起义的领导人是谁?
(4)根据所学知识,说出这次起义有何突出特点。
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刘秀勤于政事,“每旦视朝,日仄乃罢,教引公卿郎将议论经理,夜分乃寐”。在位期间,多次发布释放奴婢和禁止残害奴婢的诏书。为减少贫民卖身成为奴婢,经常发救济粮,减少徭役,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裁并郡县,精简官员。结果,裁并四百余县,官员十置其一。其间国势昌隆,号称“建武盛世”。
材料二跋扈将军
(1)材料一中介绍了刘秀的哪些为政之策?“建武盛世”的另一个名号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跋扈将军说明了什么问题?导致了怎样的恶果?
2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光武帝)诏曰:“天地之性人为贵。其杀奴婢,不得减罪。”……诏:“陇、蜀民被略为奴婢自讼者,及狱官未报,一切免为庶人。”
——《后汉书?光武帝纪下》
材料二 (建武六年)诏曰:“……令司隶、州牧各实所部,省减吏员,县国不足置长吏可并合者,上大司徒、大司空二府。”于是条奏并省四百余县,吏职减损,十置其一。
——《后汉书?光武帝纪下》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光武帝是如何重建汉政权的?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光武帝重建汉政权后,为稳定社会局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3)结合所学知识,光武帝统治后期出现了什么局面?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同步训练
第13课《东汉的兴衰》
(解析版)
一、选择题:
1.(2019年江苏盐城)“公元26年,即汉光武帝称帝的第二年,下诏书,令民间释放奴婢。”材料中的“汉光武帝”建立的朝代是(

A.西周
B.东周
C.西汉
D.东汉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25年,皇族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刘秀就是光武帝。所以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2.(2019年四川绵阳)据《方舆胜览》记载,公元211年,刘备和刘璋相聚富乐山,看见绵州繁荣景象,刘备高兴地说道:“富哉!今日之乐乎!”,绵阳富乐山因此得名。据此可知(

A.当时的四川社会稳定B.相聚发生在东汉末年C.绵阳的经济领先全国D.刘备建立了蜀汉政权
【答案】B
【解析】依据“公元211年,刘备和刘璋相聚富乐山”,结合课本所学可知,公元25年西汉宗室刘秀在25年称帝,建立东汉;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废掉汉献帝,在洛阳称帝,国号魏。东汉灭亡。B项符合题意;依据题干“看见绵州繁荣景象”反映了绵州的繁荣,但是不能体现四川的社会稳定,A项不合题意;题干材料不能反映绵阳的经济领先全国。C项不合题意;221年刘备在成都成立,国号汉,史称蜀汉。D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B。
【点睛】“公元211年”“看见绵州繁荣景象”是解题的关键。历史的第一要素是时间,由“公元211年”结合所学知识,东汉从公元25年到公元220年。故公元211年是东汉末年,可确定答案B;蜀汉是公元221年建立的可排除D;由“看见绵州繁荣景象”可排除AC,无法体现。
3.他身为外戚,篡夺了西汉的政权,但其统治并没长久,最后被农民起义所推翻。这里的“他”指的是(

A.
项羽
B.
刘秀
C.
王莽
D.
张角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末年,外戚王莽夺取了西汉政权,公元8年,自立为皇帝,改国号为“新”。并进行改革,由于改革欲恢复周朝的“王田”“私属”制,又不符合生产关系的发展,遭到了地主阶级和人民的一致反对,最后爆发了农民起义,王莽政权灭亡。故选C。
4.东汉末年,朝政腐败导致农民起义爆发,这次起义的领导人是(

A.
陈胜
B.
吴广
C.
项羽
D.
张角
【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东汉末年的农民起义指的是“黄巾起义”,其领导人是张角。张角是中国东汉末年农民起义军"黄巾军"的领袖,太平道的创始人,遂以宗教救世为己任,利用其中的某些宗教观念和社会政治思想,率领群众发动起义,史称"黄巾起义"。不久张角病死,起义军也很快被汉朝所镇压。故选D。
5.南阳人杰地灵,许多名人作出过杰出贡献。刘秀的贡献是(

A.
匡扶汉室,建立蜀国
B.
积极改革,富国强兵C.
建立东汉,光武中兴
D.
辅佐吴国,春秋争霸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公元25年,皇族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刘秀就是光武帝。光武帝末年,社会安定,国强民富,文化昌盛,史称这个时期的统治为“光武中兴”,故C符合题意;匡扶汉室,建立蜀国的是刘备,故A不合题意;商鞅积极改革,富国强兵、辅佐吴国,春秋争霸与刘秀无关,故B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
6.下列对“光武中兴”含义的理解,不确切的一项是
(  )
A.
社会比较安定B.
经济状况明显好转C.
人口增加D.
农民摆脱了压迫和剥削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封建社会即使出现“盛世”、“中兴”时期,也不能改变农民受压迫剥削的事实,D项不确切,所以答案选D。
7.东汉中期以后,政治统治的突出特点是(  )
A.
皇帝专权
B.
外戚专权
C.
宦官专权
D.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汉中期以后,从和帝开始,东汉政权内部,出现了外戚、宦官轮流把持国家最高权力的局面,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是政治统治的突出特点,所以答案选D。
8.东汉后期,广大人民爆发起义的主要原因是(

A.
外戚的权力膨胀,皇帝不能主政
B.
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C.
赋税、徭役沉重,刑法严酷
D.
朝政腐败,时局动荡
【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东汉后期,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所造成的统治黑暗、朝政腐败、时局动荡不安,是起义爆发的主要原因,东汉末年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是起义爆发的直接原因。D符合题意。故此题选D。
9.东汉前期出现的治世局面是(  )
A.
“光武中兴”B.
“文景之治”C.
“开皇之治”D.
“贞观之治”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光武帝采取一系列措施,恢复、发展社会生产,缓和西汉末年以来的社会危机,使东汉初年出现了社会安定、经济恢复、人口增长的局面,史称"光武中兴",所以答案选A。
10.黄巾起义对东汉政权的影响是(

A.
因为起义9个月就失败了,所以影响不大
B.
使东汉统治者励精图治
C.
基本上摧垮了东汉政权
D.
消灭了东汉政权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184年的黄巾起义虽然历时9个月就失败了,也没有消灭东汉政权,但它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其一蹶不振,所以C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
11.经典诵读己成为当今中国人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方式。
《三字经》中“光武兴,为东汉,四百年,终于献”中的“兴”指的是(
)。
A.
刘邦的统治局面
B.
刘彻的统治局面
C.
刘秀的统治局面
D.
刘琦的统治局面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公元25年,皇族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刘秀就是光武帝。光武帝末年,社会安定,国强民富,文化昌盛,史称这个时期的统治为“光武中兴”。C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
12.东汉末年黄巾起义的意义不包括(

A.
推翻了东汉政权
B.
冲击了豪强地主庄园
C.
缓解了土地兼并
D.
体现了农民的斗争精神
【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东汉后期的朝政越来越腐败,时局动荡不安,社会是大批贫农流离失所,加上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广大人民再也不能忍受这种黑暗统治,反抗的情绪在民间蔓延。184年,张角领导的黄巾起义爆发,冲击了豪强地主庄园,缓解了土地兼并,体现了农民的斗争精神,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其一蹶不振。由此分析BCD符合题意,故此题选A。
13.东汉中期以后,即位的皇帝大多年幼,不能主政,大权就由皇帝的母亲太后主持,太后往往重用自己的亲族来控制朝政,这就形成了(

A.
外戚专权现象B.
宦官专权现象C.
太后垂帘听政D.
藩王夺权现象
【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所谓外戚就是皇太后、皇后、皇妃等的亲戚;宦官是皇帝的贴身亲信。依据题干内容可知,皇帝年幼,大权由太后主持,太后往往重用自己的亲族来控制朝政,这就形成了外戚专权现象,A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A。
14.“公元
26
年,即汉光武帝称帝的第二年,下诏书,令民间释放奴婢。”材料中的“汉光武帝”建立的朝代是(

A.西周
B.东周
C.西汉
D.东汉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25年,皇族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刘秀就是光武帝。所以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
15.千古帝乡,智慧襄阳。东汉开国皇帝刘秀在位期间社会安定,经济状况明显好转,史称这个时期的统治为(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汉光武帝刘秀在位时,社会安定,经济状况明显好转,史称这个时期的统治为光武中兴,故B符合题意;文景之治出现在西汉文帝、景帝时期,故A不符合题意;贞观之治出现在唐太宗统治时期,故C不符合题意;开元盛世出现在唐玄宗统治前期,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16.公元25年,刘秀重建汉王朝,史称东汉。至此,距离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西汉已经过去了(

A.176年
B.177年
C.226年
D.227年
【答案】C
【解析】依据材料可知,西汉是公元前202年建立的,而刘秀称帝是在公元25年,也就是公元后的25年,按公元前202至公元前1年计算是201年,公元后是25年,加起来是226年。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
17.“文景之治”、“光武中兴”局面出现的共同因素是(

A.严刑峻法,法家思想治国
B.奖励耕织,推广铁器牛耕
C.整顿吏治,严惩外戚宦官
D.轻摇薄赋,减轻农民负担
【答案】D
【解析】依据课本所学可知,西汉初年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减轻农民的赋税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农业生产发展。文帝和景帝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劝诫百官关心农桑,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重视“以德化民”。文景时期,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社会比较安定,国家的粮仓丰满,历史上称这一时期的统治为“文景之治”;光武帝多次下令减轻农民的赋税负担,惩处贪官污吏,任用清廉官吏。光武帝末年,社会安定,经济状况明显好转,史称这个时期的统治为“光武中兴”。故“文景之治”、“光武中兴”局面出现的最主要原因是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D。
【点睛】根据题干“文景之治”和“光武中兴”是信息提示,关键词是“共同原因”。据所学可知,“文景之治”、“光武中兴”局面出现的最主要原因是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
18.下面图片中的历史文物上均有文字,这些文字(

A.完整呈现了汉字的演变过程
B.有印证历史史实的作用
C.都体现了封建中央集权制度
D.均以隶书字体进行呈现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委奴国王”金印是汉朝与日本友好交往的见证,中国最古老的文字是甲骨文,题干三幅图片和甲骨文无关,故完整呈现了汉字的演变过程的说法错误,故A不符合题意;司母戊鼎能印证商朝青铜器的高超技术。“汉并天下”瓦当为纪念刘邦战胜项羽,统一天下,建立汉朝而作,能印证西汉的建立和统一。“汉委奴国王”金印是汉朝与日本友好交往的见证。故题干三幅图片有印证历史史实的作用。故B符合题意;司母戊鼎出现在商朝,那时还未创立封建中央集权制度。故C不符合题意;司母戊鼎上的字是金文,不是隶书。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根据图片信息排除不符合题意的选项,首先因汉字演变顺序的不完整排除A,然后根据司母戊鼎的所处朝代排除C,根据司母戊鼎的文字排除D。
19.下图是东汉某一时期的社会现象,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形成“光武中兴”局面
B.表明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C.皇帝年老昏庸造成乱象
D.皇帝依靠外戚掌权治国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汉后期政治的一大特点就是外戚、宦官的权力的起伏消长。因为皇帝年幼登基后,一般由皇太后主持朝政,太后依靠父兄辅政,久而久之形成了外戚专权。而皇帝成年后,又结纳身边的宦官开始争夺大权,这样又导致了宦官专权。因此只有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
20.中国历史上有一个王朝,存续时间很短,却将汉朝分隔为西汉和东汉,这个王朝是( )。
A.夏朝
B.商朝
C.秦朝
D.新朝
【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朝分为西汉(前202年-9年)与东汉(25年-220年)两个历史时期,合称两汉。西汉为汉高帝刘邦所建立,建都长安;东汉为汉光武帝刘秀所建立,建都洛阳。其间有王莽短暂自立的新朝(9年-23年),将汉朝分隔为西汉和东汉,D项符合题意;A项夏朝的起止时间是约公元前2070年—约公元前1600年,与题干“存续时间很短”信息不符;B项商朝的起止时间是约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与题干“存续时间很短”信息不符;C项秦朝起止时间是公元前221—公元前207年,存在时间很短,但与题干“将汉朝分隔为西汉和东汉”信息不符。由此可知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解题的关键需熟悉新朝的建立和灭亡过程。王莽通过夺权建立的新朝,社会动荡不安,最后被农民起义推翻。新朝把汉朝分隔成西汉和东汉。其中干扰项是秦朝,它也是个短暂的王朝,但没有把汉朝分隔成两个朝代。解题时,需仔细甄别。
二、综合题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朝的赋税很重,农民要将收获的三分之二以上缴纳给国家。每年在外服役者不下三百多万人,繁重的徭役,迫使成千上万的人脱离农业生产,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材料二
(1)从材料一中你能获得什么信息?这一现象带来的直接后果是什么?
【答案】信息:秦朝徭役、兵役繁重。后果:成千上万的衣民背井离乡,脱离农业生产,使秦朝社会经齐遭到严重破坏。
【解析】根据材料一“秦朝的赋税很重”,“繁重的徭役”,可以获得的信息是秦朝的赋税、徭役很重。这一现象带来的直接后果是成千上万的衣民背井离乡,脱离农业生产,使秦朝社会经齐遭到严重破坏。
(2)材料二中的人物在关注民生方面有哪些相同的举措?为此出现了怎样的局面?
【答案】举拾措:都多次下令释放奴婢;都采取轻徭薄赋的政策,减轻农民负担;都减轻刑罚减免徭役或兵役。局面:使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出现了比较安定的社会局面。
【解析】根据材料二“汉高祖”、“光武帝”,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高祖和光武帝都是汉朝的皇帝,他们在关注民生方面都多次下令释放奴婢;都采取轻徭薄赋的政策,减轻农民负担;都减轻刑罚减免徭役或兵役。这些措施都使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出现了比较安定的社会局面。
(3)学习历史要善于总结经验教训,发挥历史的借鉴功能。从上述不同结果中你得出怎样的启示?
【答案】关注民生,爱惜民力,王朝强盛;不恤民情,滥用民力,王朝衰亡(或统治者要爱惜民力,实行“仁政”,国家才能长治久安)。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赋税、徭役很重,导致农民起义,秦朝灭亡;而汉高祖和光武帝都采取轻徭薄赋的政策,使王朝强盛。采取不同措施,出现不同的结果,给我们的的启示是,统治者要爱惜民力,实行“仁政”,国家才能长治久安。
22.阅读下列材料: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黄巾起义口号
请回答:
(1)黄巾起义爆发于哪一年?
【答案】公元184年。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184年,全国大旱。颗粒不收而赋税不减,走投无路的贫苦农民在巨鹿人张角的号令下,纷纷揭杆而起,他们头扎黄巾高喊:“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号,向官僚地主发动了猛烈攻击,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黄巾起义”。
(2)“苍天”和“黄天”各代表什么?
【答案】“苍天”指东汉政权,“黄天”指太平道的天下。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中的“苍天”代表的是东汉政权,“黄天”代表的是太平道的天下,众信徒都头绑黄巾为记号,象征要取代腐败的东汉。
(3)这次起义的领导人是谁?
【答案】张角。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张角是中国东汉末年农民起义军"黄巾军"的领袖,太平道的创始人,他提出“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号,领导了黄巾起义。
(4)根据所学知识,说出这次起义有何突出特点。
【答案】这是一场有组织、有准备、有统一领导的农民起义。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黄巾之乱是一场有组织、有准备、有统一领导的农民起义,也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宗教形式组织的暴动,它对东汉朝廷的统治产生了巨大的冲击,逐步导致了东汉的灭亡与三国时期的到来。
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刘秀勤于政事,“每旦视朝,日仄乃罢,教引公卿郎将议论经理,夜分乃寐”。在位期间,多次发布释放奴婢和禁止残害奴婢的诏书。为减少贫民卖身成为奴婢,经常发救济粮,减少徭役,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裁并郡县,精简官员。结果,裁并四百余县,官员十置其一。其间国势昌隆,号称“建武盛世”。
材料二跋扈将军
(1)材料一中介绍了刘秀的哪些为政之策?“建武盛世”的另一个名号是什么?
【答案】释放奴婢;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裁并郡县,精简官员。“光武中兴”。
【解析】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次发布释放奴婢和禁止残害奴婢的诏书。为减少贫民卖身成为奴婢,经常发救济粮,减少徭役,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裁并郡县,精简官员可知,刘秀在位时期释放奴婢;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裁并郡县,精简官员;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建武盛世”的另一个名号是“光武中兴”。
(2)材料二中的跋扈将军说明了什么问题?导致了怎样的恶果?
【答案】说明外戚专权严重。导致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恶性循环,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衰亡。
【解析】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材料二中的跋扈将军说明了外戚专权严重;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恶性循环,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衰亡。
2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光武帝)诏曰:“天地之性人为贵。其杀奴婢,不得减罪。”……诏:“陇、蜀民被略为奴婢自讼者,及狱官未报,一切免为庶人。”
——《后汉书?光武帝纪下》
材料二 (建武六年)诏曰:“……令司隶、州牧各实所部,省减吏员,县国不足置长吏可并合者,上大司徒、大司空二府。”于是条奏并省四百余县,吏职减损,十置其一。
——《后汉书?光武帝纪下》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光武帝是如何重建汉政权的?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光武帝重建汉政权后,为稳定社会局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3)结合所学知识,光武帝统治后期出现了什么局面?
【答案】(1)王莽政权被农民起义推翻后,公元25年,西汉宗室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
(2)①经济上,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的负担,减轻刑法。②政治上,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③民族关系上,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
(3)到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
【解析】(1)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王莽政权被农民起义推翻后,公元25年,西汉宗室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光武帝重建汉政权的。
(2)根据上述材料“天地之性人为贵。其杀奴婢,不得减罪。”和“陇、蜀民被略为奴婢自讼者,及狱官未报,一切免为庶人”和“令司隶、州牧各实所部,省减吏员,县国不足置长吏可并合者,上大司徒、大司空二府。”于是条奏并省四百余县,吏职减损,十置其一”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光武帝重建汉政权后,稳定社会局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例如:经济上,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的负担,减轻刑法;政治上,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民族关系上,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
(3)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光武帝以"柔道"治天下,采取一系列措施,恢复、发展社会生产,缓和西汉末年以来的社会危机,使东汉初年出现了社会安定、经济恢复、人口增长的局面,史称"光武中兴"。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