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秦统一中国
目
录
嬴政(秦王)
基础过关
秦统一中国
统一六国
时间:公元前230—公元前221年
人物:_______
都城:_______
意义: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巩固统一的措施
建立中央集权统治
最高统治者称_____,总揽大权.
中央:设___、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____、监察,最后由皇帝决断。
地方:推行_____.
(政治)
其他巩固统一的措施
经济:统一钱币,统____.
文化:统一文字,将___作为全国规范文字。
经济:统一货币、______.
军事:北击___,修筑___.
交通:统一车轨,开凿____.
《古风》
李白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雄图发英断,大略驾群才。
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
“秦王扫六合, ……诸侯尽西来。 ”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远交近攻
前221年定都咸阳
秦
楚
齐
燕
赵
魏
韩
秦
秦
秦
秦
秦
秦
秦灭六国(前230年——公元前221年)
喊赵薇去演戏
结束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称雄数百年的战乱局面。
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
秦灭六国意义
秦
楚
齐
燕
赵
魏
韩
秦灭六国
公元前230年
秦灭韩
公元前228年
秦灭赵
公元前225年
秦灭魏
公元前223年
秦灭楚
公元前222年
秦灭燕
公元前221年
秦灭齐
我统一天下
德盖三皇
功过五帝
燧人氏(燧皇)、伏羲氏(羲皇)、神农氏(农皇)
黄帝、颛顼、帝喾、尧、舜
中央:皇帝制
皇权至高无上: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皇帝独尊:
确立“皇帝”称号;皇帝自称“朕”;
命令称“诏”,印称“玺”。
皇位世袭:
“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
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皇帝
三公
御史
大夫
丞
相
太
尉
奉
常
郎
中
令
卫
尉
廷
尉
典
客
宗
正
治
粟
内
史
少
府
太
仆
九卿
中央:三公九卿制:
丞相
王绾
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zhèn,镇)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
廷尉李斯
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
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
皇帝
最高统治者
中央政府
地方政府
军事
行政
监察
太尉
郡(守)
县(令)
御史大夫
丞相
中央集权
乡
亭
里
(基层具体事务)
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皇帝制
三公九卿制
郡县制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示意图
特点:
(1)中央垂直管理地方
(2)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免
意义:
(1)是中央集权制的重要环节。
(2)标志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嬴政(秦王)
命丞相李斯等人划一文字制定笔画规整的小篆,作通用文字颁行全国。
齐
楚
燕
韩
赵
魏
秦
(小篆)
(隶书)
“书同文”之前各国“马”字的写法
有利于各地文化交流
(1)文化上:统一文字
圆形方孔秦半两
齐燕刀币
韩赵魏布币
楚蚁币
(2)经济上:统一货币和度量衡
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
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唐 开元通宝
清 宣统通宝
汉 五铢钱
度:长度单位
量:容积单位
衡:重量单位
有利于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2)经济上:统一货币和度量衡
(3)交通上:统一车轨、道路宽窄、修灵渠
北方:直道
西南:五尺道
(3)交通上:统一车轨、道路宽窄、修灵渠
珠江
长江
(4)交通上:统一车轨、道路宽窄、修灵渠
西起临洮
东到辽东
(4)军事上:蒙恬北击匈奴,修筑长城
(5)思想上:焚书坑儒
焚书
坑儒
秦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一位朝廷的高官淳于越反对当时实行的“郡县制”,要求根据古制,分封子弟。丞相李斯加以驳斥,并主张禁止“儒生”(读书人)以古非今,第二年,为秦始皇寻找长生不老之药的术士侯生、卢生,非但未找到仙药,还以言语诽谤秦始皇,之后出逃。始皇闻亡,乃大怒曰:“吾前收天下书不中用者尽去之。悉召文学方术士甚众,欲以兴太平,方士欲练以求奇药。去不报,徐巿等费以巨万计,终不得药,徒奸利相告日闻。卢生等吾尊赐之甚厚,今乃诽谤我,以重吾不德也。诸生在咸阳者,吾使人廉问,或为訞言以乱黔首。”于是使御史悉案问诸生,诸生传相告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馀人,皆坑之咸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后。益发谪徙边。《史记》上对此的记载为“焚诗书,坑术士”。
焚书坑儒
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讨论:你怎样看焚书坑儒?
东到大海
北至长城
南到南海
西到陇西
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秦统一中国
秦灭六国
本课小结
时间
顺序
策略
意义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皇帝制
三公九卿制
中央
地方
郡县制
巩固措施
文化经济
交通军事
千古一帝
奋六世之余烈
振长策而御宇内
吞二周而亡诸侯
履至尊而制六合
执敲扑而鞭笞天下
威震四海
—贾谊评秦始皇
如何评价
秦始皇?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含义)
专制主义:决策方式而言,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从决策至行使军权、政权、财权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
中央集权:指中央与地方权力分配中,全国军政财大权归属中央,地方完全由中央管理和控制,绝对服从中央。
两对矛盾:皇权与相权、中央与地方
疑难一
分封制
郡县制
同
根本目的都是为了巩固统治
异
盛行时代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划分基础
以血缘为纽带
按地域划分
官员权利
诸侯官位世袭,拥有封地。
官员由皇帝任免,只有行政管理权。
历史作用
诸侯国有很强的独立性,容易导致地方势力强大。
地方归属中央,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
分封制和郡县制的比较
疑难二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影响
积
极
政治:巩固国家统一,维护社会安定。
经济:有利于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制度:奠定了两千多年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如汉承秦制)
民族:有利于民族融合,文化交流
中央政府在调动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方面具有绝对优势
消
极
(1)政治:决策的随意专断,形成暴政,激化矛盾。
(2)经济:束缚社会生产的进步,阻碍商品经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3)文化:文化专制禁锢思想,阻碍了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
2、明末清初有思想家认为“郡县之弊在迁转太速,封建之弊在世守不易。”据此,对郡县制和分封制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郡县制不利于地方发展 B 分封制易造成地方割据
C 二者均有利无弊 D 二者均易形成皇权专制
1、“皇”古为“上天、光明”之意;“帝”意为“生物之主,兴益之宗”。秦始皇统一全国后,自认为“德兼三皇,高过五帝”,将皇帝作为自己的帝号,这就是皇帝称谓的由来。其主要的主观目的是( )
A 炫耀文治武功 B 树立专制权威
C 制造暴政依据 D 宣扬君权神授
B
B
3、“从理论上讲,秦汉以后的皇帝跟西周和西周之前的王有着本质的区别,他不是天下的共主而是独主,是国家所有人唯一的君主。”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 共主说明了周王实现了高度集权
B 独主是指皇帝实行地方长官任命制
C 本质上都是以血缘亲疏分配权力
D 两者在统治方式上并无实质性区别
4、秦朝的三公九卿中,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少府掌皇帝的生活供应,宗正管皇帝家族和亲戚等。这反映了中国古代政体的本质是( )
A 职分细化,各负其责
B 化国为家,君权为上
C 选贤举能,唯才是用
D 官员众多,政务繁杂
B
B
材料一: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镇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
材料二: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功赋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
材料三: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①王绾与李斯争论的焦点是什么?
在秦朝实行分封制还是郡县制。
李斯 推行郡县制
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为后世行政区划定基础。
标志着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
②秦始皇采纳了谁的建议?他采取“求其宁息”的措施是么?对后世有何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