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课件33张PPT+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5课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课件33张PPT+视频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10-01 19:15:18

文档简介

(共48张PPT)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一百年前,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先进分子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真理中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
课标要求:了解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过程,理解十月革命的世界历史意义。
第15课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列宁认为:“与各先进国家相比,
俄国人开始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是比较
容易的。”
阅读教材P92,思考
十月革命为什么会在俄国爆发?
一、十月革命
材料一:在19世纪90年代,(俄国)工业发展的速度惊人,年均增速达8%……从1909到1913年以百万普特为单位,俄国生铁年产量从175增长到283,熟铁和钢的年产量从163增至246,铜产量从1.3増加到2.0,煤产量则由1591增长到2214。
——尼古拉·梁赞诺夫斯基等著《俄罗斯史》
革命的背景
俄国资本主义经济不断发展
材料二:19世纪末俄国工业化的进展造就了俄国历史上第一代产业工人。他们然只占劳动力总数的10%,却蕴藏着强大的革命能量。
——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第三编)》
革命的背景
无产阶级不断发展壮大,有很强的革命性
革命的背景
材料三: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几乎每年都发生局部的饥荒……1902年,乌克兰的哈尔科夫和波尔塔瓦等地发生了大规模的农民暴动,并且蔓延到其他省份和高加索地区。当局对农民进行了残酷镇压。
——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第三编)》
材料四:沙俄帝国的工人阶级是穷困的、被层层剥削的劳工的典型代表。……90年代工人运动此起彼伏。
——尼古拉·梁赞诺夫斯基等著《俄罗斯史》
社会发展落后,俄国成为各种矛盾的焦点
英国
16
%
意大利12
%
俄国
30
%
塞尔维亚8%
罗马尼亚6
%
法国25
%
材料五
一战伤亡比例
一战中俄国群众游行示威
第一次世界大战激化了俄国的社会矛盾
革命的背景
材料六: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宣告了布尔什维克党的建立。这是一个新型的、与西欧的社会民主党根本不同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它标志着列宁主义的诞生。
——吴于廑、齐世荣编《世界现代史》
俄国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建立;
列宁主义的指导
革命的背景
自主探究:列宁主义包含哪些内容?它的诞生有何意义?
内容:1.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是无产阶级社会革命的前夜”;
2.由于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规律,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一环”;
3.“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甚至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
4.工人阶级要以暴力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意义:列宁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与俄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在
20世纪俄国和世界革命进程中发挥了巨大而深远的指导作用。
革命的背景
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
小结
客观
主观:
导火线:
一战激化矛盾。
有较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列宁主义的指导。
经济上:
政治上:
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落后。
俄国社会矛盾十分尖锐。
革命的背景
二月革命倒沙皇
四月提纲指方向
革命的过程
读图讲史
合作探究:阅读教材P92—P93内容,并根据图示,叙述十月革命的过程。
七月流血抛幻想
十月革命现曙光
革命的过程
读图讲史
二月革命倒沙皇
四月提纲指方向
七月流血抛幻想
十月革命现曙光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二月革命
《四月提纲》
七月流血事件
十月革命
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以和平方式夺取政权
和平夺权已不可能
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革命的过程
二月革命
十月革命
任务
性质
结果
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出现两个政权并存
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农
苏维埃政权
革命的过程
合作探究:二月革命与十月革命的区别
全俄第二次苏维埃代表大会召开
列宁在会上发言
革命的结果
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
结果:
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
一切权力转归工兵代表苏维埃
《和平法令》
《土地法令》
选举、批准新政府
革命的结果
俄国革命是人类历史上伟大的事件之一,而布尔什维克的兴起则是一件具有世界意义的非凡大事。
——(美)约翰.里德《震撼世界的十天》
革命的意义
革命的意义
1.十月革命是俄国与世界历史进程中的划时代事件
2.十月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国家,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的伟大飞跃,开辟了人类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新时代。
3.十月革命打击了帝国主义对世界的统治,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改变了
20世纪的世界格局。
4.从此,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制度的并存与竞争,成为世界历史的重要内容
尽管布尔什维克于1917年11月在俄国轻而易举的夺取了政权,但它只是在经过几年的艰苦斗争才巩固了其所拥有的新地位。
——尼古拉·梁赞诺夫斯基等著《俄罗斯史》
二、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
二、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斯大林经济模式
同志们,炮火包围着我们,
凶猛的野兽齐向我们猛扑。
祖国的土地上盘踞着暴徒,
我们的命运注定只有两种:
不战胜,就在战斗中光荣牺牲。
——革命诗人杰米扬·别德内依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背景:国内外敌对势力联合,企图扼杀新生政权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农业:实行余粮收集制。
(2)工业:全面推行工业国有化;
(3)贸易:取消自由贸易;
(4)分配:实行粮食和日用工业品的配给制。
内容
材料一:我们当时不这样做就不能在一个经济遭到破坏的小农国家里战胜地主和资本家。我们取得了胜利……应当说我们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是一种功劳。
——列宁
保证了前线的粮食供应,缓解了城市饥荒;
材料二:1921年春,忍饥挨饿的和生活无着落的农民自发地组织了一些暴乱,将暴乱的目标指向苏维埃政权……1921年2月28日,15000名水兵参加暴乱,参加暴乱者多数是刚刚穿上军装的农民。
——张建华《俄国史》
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导致战后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影响
新经济政策的内容
农业:粮食税
工业:关系国家命脉企业归国家所有;允许私营企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并以租让制等形式在一些经济部门引入外国资本。
商业:允许自由贸易,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
分配:废除实物分配制;按劳分配
部分恢复私有制
肯定市场和商
品货币关系
“新”在哪里?
特点:在国家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利用商品市场和货币关系发展社会主义经济
新经济政策
影响:稳定和恢复了国民经济,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背景
1.苏联的成立(1922年12月)
2.列宁的逝世和斯大林领导地位的确立
1922年底,苏联成立,上图是苏联的国徽
斯大林一直认为长期依靠新经济政策“会扼杀社会主义因素而复活资本主义”。他...认为新经济政策是对革命成果的威胁。
——沈志华《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
斯大林经济模式
他(斯大林)提出:“出路就在于把分散的小农户转变为以公共耕种制为基础的联合起来的大农庄,就在于以高度的新技术为基础的集体耕种制”。
——张建华《俄国史》
1925年联共(布)十四大决议指出:“要从以下观点来进行经济建设:使苏联从一个输入机器和设备的国家变成生产机器和设备的国家。

(1)工业:优先发展重工业
(2)农业:农业集体化(集体农庄)
主要内容
斯大林经济模式
斯大林认为社会主义只能实行计划经济,社会主义只能允许两种公有制形式的存在和发展,社会主义所有制越公就越优越;
——《世界历史》杂志
(3)经济体制:实行单一的公有制,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斯大林经济模式=
优先发展重工业
+农业集体化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
+单一公有制
斯大林经济模式
主要内容
材料一:苏联前两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经济发展表
斯大林经济模式
苏联基本实现了“工业化”目标,奠定了强大国家的基础,为后来取得卫国战争胜利创造了物质条件。
评价
材料二:粮食产量在1927为7527万吨,一五期间降为平均每年7360万吨,二五期间再降为7290万吨。……轻工业产值虽然1940年比1913年增加3.6倍,但同期重工业却增长12.4倍。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现代史》
斯大林经济模式
片面发展重工业,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
评价
材料三:到斯大林逝世的时候,人均粮食产量、人均肉类产量还没有达到沙皇时代的水平。
——徐天新《平等、强国的理想与苏联的实践》
人们消费水平相对较低
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根本)
一战激化了矛盾(直接)
对俄国:开辟了、实现了
结果:
《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
《和平法令》
《土地法令》
课堂小结
苏联建设社会主义实践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斯大林经济模式
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邓小平
结合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你对中国当今的社会主义改革有何建议?
提示:
从背景看,历史向前发展,改革是时代的必然,只能迎不可拒
从目的看,必须体现民生需求,获取人民的支持
从过程看,及时化解改革过程中出现的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从结果看,成功的改革必须是把改革看成系统工程,有序稳定协调开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指出:“只有顺应历史潮流,积极应变,主动求变,才能与时代同行。‘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