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2.1《物质的分类(分散系及其分类)》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2.1《物质的分类(分散系及其分类)》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7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0-10-02 20:26: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分散系及其分类的教学设计

教学起点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教学设计使用人民教育出版社《化学(必修1)》第二章第一节《分散系及其分类》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
在本节课第一课时已经以纯净物的分类为例,介绍了简单分类法,本课时是在上节课的基础上以混合物的分类为例继续深人学习分类的方法。引入胶体的制备和丁达尔效应的目的是为了说明胶体的性质与溶液、浊液有着本质的区别,仍然体现的是分类的思想。
本节只介绍了丁达尔效应。布朗运动、电泳现象以及胶体的介稳性和胶体的聚沉只是在科学视野栏目中,并不做具体的展开。在进行教学时,要注意把握好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在了解胶体概念与丁达尔效应的基础上,重点突出分类的方法。
2.学生情况分析
通过本节教材第一课时的学习初步把握了简单的分类方法及其应用。 知道溶液和浊液属于混合物,但还没有从分散系的角度对混合物进行分类。 经过第一章的学习,不仅体会到科学探究在化学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也具备了一定的实验基本操作技能。
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
了解分散系的定义及其分类。
.掌握胶体的性质及其应用,重点掌握丁达尔效应这个性质。
实验能力的培养。学会制备氢氧化铁胶体并根据实验探究胶体的一些性质。
过程与方法
学会用实验、观察、对比等方法获取信息,并对所获得的信息进行加工,归纳总结出新的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积极讨论的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分散系的概念和性质。
教学难点:胶体的概念和性质。
教学流程
由三位同学配制食盐、泥沙、植物油的溶液分析其共性从而进入今天的课题—分散系,根据分散系和分散剂的状态分为9种,列举相应实例。根据粒子大小分溶液、胶体、浊液,通过同学举例生活中的胶体,加深对胶体的认识。利用“科学探究”环节使同学更加深入体会胶体的性质与溶液、浊液有着本质的区别。探究2、3学生操作、教师指导,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实验现象能力。最后,总结本节所学,帮助学生梳理知识。
五、教法和学法分析
教法:实验探究法、集体讨论法、讲解讲演法、演示观察法。
学法:思考评价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
教学评价
本节课的内容与生活息息相关,比较容易吸引学生的兴趣,使同学主动积极参与进来,课堂也为满足学生,为学生设计了很多可以参与进来的环节,但可能时间会比较紧凑。所以上课时要注意把握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设置情景 同学们!上课了,请三位同学分别完成食盐、泥沙、植物油溶于水的实验。其他同学认真观察,思考:三者之间有什么共性? 完成实验,认真观察,学生思考并作答。 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总结的能力。
导入新课 教师总结共性:将一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混合体系,这就是本节课我们所要学习的分散系。





知 【板书】分散系:把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前者是分散质,后者是分散剂。
【设疑】根据分散质、分散剂的状态来分,有多少种呢?
【讲解】9种,分别是气-气、气-液、气-固、液-气、液-液、液-固、固-气、固-液、固-固。 做笔记,回答:9种。
引导学生思考生活现象。
生活中有哪些实例是与这些组合对应的呢?请同学们分组讨论。教师板书表格。 结合生活思考、讨论
同学讨论好后,请各组同学发言,教师补充纠正,填完表格。
分散质
分散剂
实例


爆鸣气、空气、排气法收集的气体


云、雾


烟、灰尘


泡沫、汽水、自来水


牛奶、白酒、醋、豆浆、石油


油漆、食盐水、糖水


泡沫塑料、馒头、木炭、砖头


珍珠、受潮的固体物质、干燥剂吸潮


有色玻璃、合金、蓝绿宝石
回答、倾听
【设问】如何区别浊液和溶液呢?
【追问】为什么可以用过滤的方法呢?
【讲解】浑浊物的粒子比滤纸空隙大,溶液的小。
【板书】
根据粒子大小分:
溶液 <1nm
胶体 1-100nm(本质特征)
浊液 >100nm
【提问】上表中那些是胶体?
回答:过滤
思考、回答 引导学生探究




究 【过渡】对于溶液和浊液大家比较熟悉,像我这里的CuSO4溶液和泥水,在我们初三下册第九单元里对溶液这样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透明、稳定的混合物,叫溶液。所以我们知道溶液外观上是均一、透明的。而浊液,像泥水,外观不不均一、不透明的,且放置一会马上大颗粒就沉降下来了,所以它是不稳定的。对于胶体呢?我们并不熟悉。我们要研究胶体,研究之前必须先制备。
【探究1】制备Fe(OH)3胶体
【强调】认真观察Fe(OH)3胶体,并与CuSO4溶液和泥水比较。
【讲解】胶体是均一、透明的。并不是所有的胶体都是都是透明的,如牛奶。
【提问】溶液是稳定的,浊液是不稳定的,那胶体是怎么样的呢?
【答】胶体是介稳定。胶体粒子可以通过吸附而带有电荷,同种胶体粒子带有相同电荷,在通常情况下,它们之间的相互排斥使得它们不容易聚焦成质量较大的颗粒而沉降下来。
【思考】在制备Fe(OH)3胶体,我们用的是蒸馏水,而不是普通的自来水,问什么呢?
【讲解】因为自来水中含有少量电解质杂质,使得制备好Fe(OH)3胶体马上发生聚沉而形成Fe(OH)3沉淀,得不到胶体。
【小结】
分散系
外观
稳定性
溶液
均一、稳定
稳定
胶体
均一
介稳定
浊液
不均一、不稳定
不稳定
【设问】胶体和溶液都是均一,那我们如何区分呢?
【探究2】用激光笔分别照射Fe(OH)3胶体和CuSO4溶液,在光的垂直方向上观察。(请两位同学上台演示)
【现象】
光束照射时的现象
Fe(OH)3胶体
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
CuSO4溶液
无现象
【讲解】光亮的“通路”是由于胶体粒子对光线散射(光波偏离原来方向而分散传播)形成的,叫丁达尔效应。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性质,它是我们本节课的重中之重,它是区分胶体与溶液的一种常用物理方法。PPT展示生活中的丁达尔现象。
【过渡】溶液可以通过滤纸,浊液不可以通过滤纸,处于中间的胶体会怎样呢?
【探究3】过滤Fe(OH)3胶体和泥水。(四同学俩组上台演示,教师指导)
【现象】
过滤后的现象
Fe(OH)3胶体
全部通过滤纸
泥水
滤纸上有滤渣,滤液澄清
【提问】胶体可以通过滤纸,胶体和溶液的粒子大小是不同的,有没有什么拦截胶体的粒子,而让溶液粒子通过呢?
【答】有,半透膜。溶液可以通过半透膜,胶体不能。或许对半透膜大家比较陌生,我这里也无法提供给大家看,不过鸡蛋大家熟悉吧,鸡蛋在蛋清与蛋壳之间的那一层膜就是半透膜。我们腌咸鸡蛋就是利用半透膜的这种性质。蛋清是一种胶体,我们用食盐来腌制时,食盐水主要是氯化钠溶液,溶液能透过半透膜进入到蛋清里面,而蛋清是胶体不会透过半透膜跑出来。
【总结、板书】
分散质
外观
稳定性
鉴别
能否通过滤纸
能否通过半透膜
有无丁达尔效应
溶液
均一、透明
稳定



胶体
均一
介稳定

不能

浊液
不均一、不透明
不稳定
不能
不能


观察
思考
两同学演示,其余观察
探究与观察
让学生学会如何全面细致有序地观察实验,准确描述实验现象。
让学生尝试探究的乐趣
引导学生从比较中获取知识,获取比较的学习方法

联系运用、总结归纳 【视频】胶体的应用。
【练习】当光束通过下列分散系时,能观察到丁达尔效应的是( )。
A盐酸 B蔗糖溶液 C氯化钠溶液 D淀粉溶液
【课堂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分散系的概念及其分类,当分散剂是液体时,可根据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本节课重点介绍了胶体,胶体的本质特征是粒子直径在胶粒直径在1~100nm之间,重点要掌握胶体的介稳性和丁达尔效应。丁达尔效应是区分溶液和胶体的常见的物理方法。
【作业】P29 5、6、7


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与生活联系
巩固知识
八、板书设计
分散系:把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
前者是分散质,后者是分散剂。
分散质 分散剂 实例
气 气 爆鸣气、空气、排气法收集的气体
液 气 云、雾
固 气 烟、灰尘
气 液 泡沫、汽水、自来水
液 液 牛奶、白酒、醋、豆浆、石油
固 液 油漆、食盐水、糖水
气 固 泡沫塑料、馒头、木炭、砖头
液 固 珍珠、受潮的固体物质、干燥剂吸潮
固 固 有色玻璃、合金、蓝绿宝石
分散剂是溶剂,根据粒子大小分:
溶液 <1nm
胶体 1-100nm(本质特征)
浊液 >100nm
分散系 粒子直径 外观 稳定性 鉴别



能否通过滤纸 能否通过半透膜 是否有丁达乐效应
溶液 d<1nm 均一、透明 稳定 能 能 无
胶体 1nm 不能 有
浊液 d>100nm 不均一、不透明 不稳定 不能 不能 无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