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12.2第2课时 用“SAS”判定三角形全等课件(1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12.2第2课时 用“SAS”判定三角形全等课件(17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368.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10-01 16:16: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课时 用“SAS”判定三角形全等
一、教学目标
1.掌握三角形全等的“边角边(SAS)”判定方法.
2.学会运用“边角边(SAS)”判定方法进行简单的证明.
3.了解两个三角形具备两边和一对角相等时,不一定全等.
重点
难点
二、教学重难点
掌握三角形全等的“边角边(SAS)”判定方法.
运用“边角边(SAS)”判定方法进行简单的证明.
活动1 新课导入
三、教学设计
问题:有一块三角形的玻璃打碎成如图的三块,如果要到玻璃店去照样配一块,应带哪一块去?
活动2 探究新知
1、探究3
先任意画出一个△ABC,再画一个△ A’B’C’ ,使A’B’=AB,A’C’=AC,∠A’= ∠A。(即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分别相等). 把画好的△ A’B’C’剪下来,放到△ABC上,它们全等吗?
提出问题:
(1) 如果两个三角形有3组对应相等的元素,那么含有几种情况?其中哪一种已经确定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
(2) 画一个三角形,使三角形其中两边长分别为3 cm和4 cm,一个内角为45°.试一试你能画出几个?
(3) 在你所画的三角形中,长度分别为3 cm和4 cm的两边的夹角是45°的三角形有几种?45°角的一边是4 cm,它所对的边长是3 cm的三角形有几种?
(4) 把你所画的三角形与其他同学画的三角形进行比较,上面哪种条件的三角形能完全重合(全等)?
(5) 想一想,把上面的45°角换成60°角,所画出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吗?换成任意一对角∠A与∠A′呢?
2、思考
如图12.2-7,把一长一短的两根木棍的一端固定在一起,摆出△ABC,固定住长木棍,转动短木棍,得到△ABD. 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提出问题:
图12.2-7说明了什么?
活动3 知识归纳
1.两边和它们的____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为“______”或“____”.
2.有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______全等.
不一定
夹角
边角边
SAS
活动4 例题与练习
例1 如图,E是BC的中点,∠1=∠2,AE=DE.
求证:△ABE≌△DCE.
证明:∵E是BC的中点,
∴BE=EC.
在△ABE和△DCE中,
AE=DE
∠1=∠2
BE=CE
∴△ABE≌△DCE(SAS).
例2 如图,在△ABC和△ABD中,AC与BD相交于点E,AD=BC,∠DAB=∠CBA. 求证:AC=BD.
证明:在△ABC和△BAD中,
BC=AD
∠CBA=∠DAB
AB=BA
∴△ABC≌△BAD(SAS),
∴AC=BD.
例3 如图,点M,N在线段AC上,AM=CN,AB∥CD,AB=CD.
求证:∠1=∠2.
证明:先证△ABN≌△CDM(SAS),
得BN=DM,∠BNM=∠DMN,
再证△BMN≌△DNM(SAS),
即可得到∠1=∠2.
练 习
1.教材P39 练习第1,2题.
2.如图,AB=AC,AE=AD,要使△ACD≌△ABE,需要补充的一个条件是( )
A.∠B=∠C B.∠D=∠E
C.∠BAC=∠EAD D.∠B=∠E
C
3.如图,如果线段AB,CD交于点O且互相平分,那么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AD=BC B.∠C=∠D
C.AD∥BC D.OB=OC
4.如图,AC=DF,BD=EC,AC∥DF,∠ACB=80°,∠B=30°,则∠F=____.
第3题图
D
70°
第4题图
5.如图,点A,B,C,D在同一条直线上,CE∥DF,EC=BD,AC=FD.
求证:AE=FB.
证明:∵CE∥DF,∴∠ACE=∠D.
在△ACE和△FDB中,
AC =FD,
∠ACE=∠D,
EC=BD,
∴△ACE≌△FDB(SAS),∴AE=FB.
活动5
完成《名师测控》随堂反馈手册
《精英新课堂》变式训练
活动6 课堂小结
1.“边角边(SAS)”的认识.
2.“边角边(SAS)”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