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4.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9-29 22:05: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8课
东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练习题
选择题
1.我国老百姓的主食一般呈现出“北麦南稻”的格局,但在魏晋南北朝时,南方老百姓的餐桌上除了稻米之外,还有各类北方面食。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南迁和民族融合的影响
B.面食的营养价值高
C.南方商品经济的发展
D.南方人口增多
2、西晋从统一到灭亡持续了多少年


A14年
B36年
C50年
D37年
3.下图是小华整理的学习笔记,请你根据笔记内容,概括他的学习主题(
)
A.
江南的开发
B.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C.
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D.
民族关系的发展
4.南朝疆域最大的朝代是( )
A.宋
B.齐
C.梁
D.陈
5.“随着江南的开发,南方经济逐渐赶上北方。东晋南朝时期,江南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开垦出大量农田,水稻产量提高,麦、菽等北方作物在南方推广。”材料反映的是江南地区(
)
A.手工业发展情况
B.商业发展情况
C.海外贸易发展情况
D.农业发展情况
6、西晋和东晋的建立者分别是


A司马懿和司马昭
B司马昭和司马炎
C司马炎和司马睿
D司马炎和司马昭
7.“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原因包(

①自然条件优越
②北人南迁
③社会相对安定
④南方的生产工具比北方先进
①②
B.
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8.南朝时,如果北方的商人要去江南地区最繁华的城市采购丝绸和瓷器,他们最应该去的城市是(
 )
A.广州
B.建康
C.扬州
D.荆州
9.我国老百姓的主食一般呈现“北麦南稻”的格局,但史料表明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餐桌上也出现了面食、粟米饭等北方食品,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B.南方商品经济发达
C.北方人南迁和民族交融
D.南方统治着提倡
10、根据第一组两个历史名词的关系,给第二组添一个适当的词:①破釜沉舟——巨鹿之战②草木皆兵——


A官渡之战
B长平之战
C淝水之战
D赤壁之战
11.《门阀乱——且说魏晋南北朝》是日本著名华裔作家陈舜臣先生的史学巨作,讲述了人们熟知的黄巾起义、赤壁之战、淝水之战等纷繁多彩的历史故事。作为著名的历史学家,下面哪个选项不会出现在作者对淝水之战的叙述中(
)
A.
战役发生在4世纪后期
B.
在大臣和军民的支持下,苻坚率军攻晋
C.
东晋取得胜利,前秦军队失败
D.
是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12、李白的诗句“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反映了西晋末年中原动乱、人口南迁的境况。人口南迁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
A.破坏了南方环境和农业发展
B.加剧了南北矛盾和割据状态
C.完成了经济和政治重心南移
D.促进了江南开发和民族交往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三国以前,中国的政治、经济中心大多在北方,长江以南的地区还非常落后?……东晋、南朝时期,长江中丁游一带的农业发展迅速。许多水利工程被修建,大片的荒地被开垦为良田。生产技术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材料二
魏晋以来(东汉末年以来),原居中原的客家先民不堪战乱离苦和灾荒,纷纷从黄河流域向南逃往长江流域,最后定居在闽粤赣交界地区。他们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技艺、文化技艺,并与原居的闽越族长期相处,逐渐形成客家人。
——《闽西历史》
(1)材料一反映的是当时江南地区社会生产发展的什么变化?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材料二反映的是我国历史上发生的什么现象?下列简图能比较准确地反映这一历史现象的是(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与材料一所反映的两个历史现象之间的关系。
综上所述,你认为给我们今天的国家发展提供了什么启示?(两点即可)
1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江南)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们还可以从山泽中采集植物果实和贝类为食;放火烧荒,耕种水田;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没有非常富裕的人。
——《史记》译文
材料二: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请回答:
(1)《宋书》里描写的南朝时的江南与司马迁描述的江南有什么不同?
(2)请你说出出现这样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15.中国是以农立国的世界文明古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见下图。
材料二:据《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努力从事农业生产,耕耘纺织送交粮食布帛多者,免除本人徭役……变法五年后,秦国富强起来。
材料三:中国精美的丝绸是这条商路上运输最多的商品,而石榴、葡萄、胡麻、胡桃、胡豆、胡萝卜等西域物产,也是在汉朝时通过这条商路传到内地的,在中原很多地区得到推广种植。这些作物的引进,不仅增加了我国农作物的种类,更对我国的农业生产及饮食结构的变化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
材料四:东晋南朝时,在太湖、鄱阳湖和洞庭湖一带开辟出了大量湖田。人们还把北方农作物的栽培、施肥、牛耕等先进技术与南方水田种植经验相结合,在江南地区普遍实行麦稻兼作,五岭以南则种双季稻。
(1)材料一中图片反映的是战国时期秦国在岷江流域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请写出这个水利工程的名字。它在当时产生了什么作用?
(2)材料二反映的是我国古代哪一次变法的内容?其中有利于发展农业生产的政策是什么?
(3)材料三中谈到了一条重要的“商路”,哪位历史人物为这条商路的开通作出了重大贡献?这条商路的开通在中外交往方面有何重要意义?
(4)根据材料四指出,我国经济发展在东晋南朝时期出现了什么重要的变化?
答案
1-5ABAAD
6-10CCBCC
11-12BD
13、(1)江南地区得到开发。(或江南地区经济迅速发展)
(2)北人南迁。C。
(3)北方人口南迁(材料二)是江南地区得到开发(材料一)的主要原因。
(4)略。
14、(1)司马迁描写的江南生产力发展很落后。《宋书》的江南非常富饶。(2)因为汉代的江南尚未开发,而魏晋南朝时,江南逐渐得到了开发。
15、(1)都江堰;发挥出防洪、灌溉、水运等多方面的作用。或: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
(2)商鞅变法);鼓励耕织。或:努力从事农业生产,耕耘纺织送交粮食布帛多者,免除本人徭役
(3)张骞;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可概括写,正确即可)
(4)江南地区得到(大规模)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