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 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二章 2.3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课件(3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 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二章 2.3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课件(3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09-30 10:24: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2张PPT)
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学习目标
1.会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2.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特征,理解匀速直线运动
的速度概念。
2.知道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的概念和公式。
4.学习对事物的变化进行定量研究的方法。
1、什么叫参照物?
2、速度的公式是什么?
3、速度的单位是什么?
4、怎样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呢?
知识回顾
1、速度的计算公式是:____________
2、15m/s
=
_______km/h
72km/h
=
_______m/s
3、放学后,小明同学以1.2m/s的速度回家,
大约走了2000S,请问,小明家离学校大
约多远?
今天我们学习
测量物体
运动的速度
自主学习P27第1、2段
思考:速度的计算公式是_____________,
测量路程(长度)的工具是:____,
测量时间的工具是___。
测量速度的方法:
先测出_______和________
再用公式____________计算出速度。
实验探究:探究气泡的速度
实验器材(装置:如图)
实验操作:P27
数据分析
进一步研究:P28
实验原理(公式):
υ
S
t
0
10
20
30
40
50
60
cm
0S
2S
4S
6S
8S
10S
12S
长度
时间
进一步研究:用图像记录数据
s/m
t/s
0
路程—时间图像
实验次数
1
2
3
4
5
6
时间(s)
0
2
4
6
8
10
路程(m)
0
0.04
0.08
0.12
0.16
0.20
10
8
6
4
2
0.04
0.20
0.16
0.12
0.08
方法与步骤:
1、画直角坐标系。
2、标明横轴、纵轴代表的物理量及数值。
3、描坐标点。
4、用光滑曲线把坐标点连接起来。
把上图转化为
(路程----时间)
的关系图:
0
2
4
6
8
10
12
60
50
40
30
20
10
0
t/s
s/cm
路程----时间关系图
从此图你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1、图像呈________线。
2、分组算出每一时间段内气泡
上升的速度。
物理学中,一个物体沿着
直线运动,在任意相同时
间内,通过的路程始终相等,
这样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
运动。
(2)图像法描述匀速直线运动
0
5
1
v/(m.s-1)
25
15
t/s
5
4
3
2
0
s/m
5
3
1
1
5
4
3
2
t/s
在v-t图中是水平直线
在s-t图中是斜线
p
a
b
请根据速度公式计算下面这只天鹅在三段路程上的速度。
这只天鹅作直线运动时,快慢________
在变化
10m/s
13.3m/s
20m/s
物体的运动路线有时是直线;有时是曲线:运动方向在不停地改变——
常见物体运动的快慢——运动速度的大小是经常变化的(读P29图2-3-5)。
物体沿直线运动时,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并不相等,这样的运动叫做变速直线运动。
怎样描述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
思考
抛出篮球的运动
变速直线运动:
物体速度发生变化的直线运动
物体在运动中,运动快慢在发生变化,我们可以用平均速度来大致表示物体在某一段路程或某一段时间内的平均快慢程度。
V=-
s
t
公式:
S1+
S2
+S3
t1+
t2+t3
注意
1、平均速度只能大体上反映物体在这段时间或这段路程中的运动情况——平均快慢程度。
2、求平均速度时,中途休息的时间都要计算在内。
也可以用速度公式描述变速直线运动中物体运动的快慢。不过,这时求出的速度叫做平均速度(
符号:
)。
υ
S总
t总
υ
图像:
3题
S1=30米
S2=60米
S3=10米
t1=4秒
t2=5秒
t3=1秒
C
A
B
D
如图,物体由A到D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自我展示
完成P30发展空间“自我评价”2、3题
P30发展空间“自我评价”
4题
平路A段:
行驶时间是50s,路程是500m;
上坡B段:
平均速度是10m/s
行驶时间是50s,路程是400m;
平均速度是8m/s
C段:
休息,没前进,休息时间是50s,速度为0。
下坡E段:
推行时间是50s,路程是100m;
平均速度是2m/s
上坡D段(推行):
行驶时间是50s,路程是1000m;
平均速度是20m/s。
讨论
自学P31走向社会
:“认识常见的交通标志”
限制质量
禁止驶入
禁止通行
环岛行驶
向左转弯
限制速度
解除限制速度
双向通行
反向弯路
最低限速
限制高度
禁止鸣喇叭
速度公式的比例问题(解答举例)
已知:S甲:S乙=2:3
t甲:
t乙=4:15
求:v甲:v乙
=
?
v甲
v乙
S甲
t甲
S乙
t乙
S甲
t甲
t乙
S乙
×
2
3
15
4
×
S甲
S乙
t乙
t甲
×
5
2
ν
S
t
(即5∶2)
解:
ν
S
t
已知:S甲:S乙=2:3
t甲:t乙=4:15
求:ν甲:ν乙
=
?
已知:S甲:S乙=1:3
ν甲:ν乙=4:15
求:t甲:t乙
=
?
已知:ν甲:ν乙=1:3
t甲:t乙=15:2
求:S甲:S乙
=
?
t
S
ν
S
νt
这些问题有规律吗?
比例问题
例:
A
B
1h
50km
1h
100km
C
求:1)汽车在AB、BC、AC三段的平均速度?
2)汽车在前1h、2h内的平均速度?
3)如果汽车在B城市休息1h,汽车在AC段的平均
速度?求汽车前2h、后2小时内的平均速度?
对于平均速度的计算,
一定要分清是哪段路程(时间)上的平均速度
练习
1、匀速直线运动的路程公式v=s
/t说明:(

A.路程越长,则速度越大;
B.时间越长,则速度越大;
C.速度一定时,路程与时间成正比;
D.路程一定时,速度与时间成正比。
2、小明为了测自己步行的速度,他从400m跑道的起点从8时10分0秒开始计时,沿着跑道走一圈到终点(即起点),表针指到8时18分20秒,则小明的平均速度是
(
)
A、1.25m/s
B、0.73m/s
C、0.67m/s
D、0.8m/s
3、你一定听说过《龟兔赛跑》的寓言故事吧?乌龟和兔子同时从起点跑出,兔子在远远超过乌龟后,便骄傲地睡大觉。当它睡醒后才发现:乌龟已经爬到了终点。关于这个赛跑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兔子始终比乌龟跑得快
B.只有选地面为参照物后,才能说乌龟是运动的
C.兔子在睡觉时肯定是静止的
D.乌龟的平均速度比兔子的平均速度大
4、一物体作直线运动,全程48m,前一半路程用4s钟,后一半路程用6s钟,那么物体通过前一半路程的速度是_______m/s,通过后一半路程的速度是_______m/s,,全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_m/s。
5、课外活动时,小明和小华均在操作上沿直线进行跑步训练。在某次训练中,他们通过的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如图2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两人都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C.前2s内,小明跑得较快
D.全程中,两人跑步的平均速度相同
根据图像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公式:
◇单位及换算:
◇平均速度:
◇速度比例问题.
◇通过相同的路程,比较所用的时间;
◇在相同的时间内,比较通过的路程;
☆速度
◇定义:
1m/s=3.6Km/h
t总
υ
=
S总
t
υ
=
S
小结1
小结:运动快慢
速度
物理意义: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的物理量
定义:速度等于路程与时间之比
公式:
单位:m/s、km/h,换算关系:1m/s=3.6km/h
运动形式
匀速直线运动:运动快慢不不变的运动
变速运动:速度快慢不断变化的运动
平均速度:平均运动程度快慢
小结2
运动
曲线运动
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
变速直线运动
加速运动
减速运动
ν
S
t
S
t
υ
2012-9-17


再见
祝同学们学习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