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2章 有理数章节提优复习一(共六个微专题,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2章 有理数章节提优复习一(共六个微专题,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7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10-03 22:27: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微专题:绝对值的多解问题
1.写出一个的值,使成立,你写出的的值是   .
2.若满足=0,则是
;若b满足=-1,则b是
.
3.若=4,且,则=
.4.若=,且=4,=3,的值=

5.已知||=3,|b|=5,且,则的值为
.
6.
已知:=3,=2,且,则的值为等于

7.已知,求的值.
8.(1)已知,求的值;
(2)在(1)中,若,求的值;
(3)在(1)中,若,求的值.
微专题:绝对值的化简问题
1.小明做了这样一道计算题:|(-3)+■|,其中“■”表示被墨水污染看不到的一个数,他看了后面的答案得知该题的计算结果为5,那么“■”表示的数应该是
.
2.已知数轴上点A,B所表示的数分别是4,,若A,B两点之间的距离是6,则的值是
.
3.已知|a|=8,|b|=6且|a-b|=b-a,则a-b=
.
4.若=n-m,且=4,=3,(m
+
n)2的值=

5.已知:=3,=2,且.x
y<0,则x
+
y的值为等于

6.非零整数m,n满足+-5=0,所有这样的整数组(m,n)共有
组.
7.有理数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式子的化简结果为
.
8.已知有理数在数轴上对应的位置如图所示:
则|c-1|+|a-c|+
|a-b|化简后的结果是
.
9.如图,数轴上三点A、B、C分别表示有理数a、b、c,化简:|a-b|-|a+c|+|b-c|.
10.阅读下列材料并解决有关问题“
我们知道现在我们可以用这一结论来化简含绝对值的代数式,如化简代数式时,可令和,分别求得(称-1,2分别为与的零点值).在有理数范围内,零点值和可将全体有理数分成不重复且不遗漏的三种情况:
(1)当时,原式=;
(2)当时,原式=;
(3)当时,原式=
综上讨论,原式=.
通过以上阅读,请你解决以下问题:
(1)分别求出和的零点值;
(2)化简代数式.
微专题:绝对值的几何意义
1.在数轴上,表示数x的点与表示数1的点的距离等于1,其几何意义可表示为:,这样的数可以是0或2.
(1)等式的几何意义可仿上解释为:在数轴上      ,其中的值可以是      .
(2)等式的几何意义可仿上解释为:在数轴上      ,其中的值可以是      .
(3)在数轴上,表示数的点与表示数5的点的距离等于6,其几何意义可以表示为      ,其中的值可以是      .
2.观察下列每对数在数轴上的对应点间的距离:4与-2,3与5,-2与-6,-4与3,并解答下列各题:
(1)你能发现所得距离与这两个数的差的绝对值有什么关系吗?
(2)若数轴你上的点A表示的数为,点B表示的数为-1,求A,B两点间的距离.
(3)当取何值时,有最小值,最小值为多少?
(4)满足的的取值范围是多少?
3.点A、B在数轴上分别表示有理数a、b,A、B两点之间的距离表示为AB,在数轴上A、B两点之间的距离AB=|a-b|.利用数形结合思想回答下列问题:
①数轴上表示2和5两点之间的距离是______,数轴上表示1和-3的两点之间的距离是______.
②数轴上表示x和-2的两点之间的距离表示为______.
③若x表示一个有理数,且-3<x<1,则|x-1|+|x+3|=______
④若x表示一个有理数,且|x-1|+|x+3|>4,则有理数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
4.我们知道的几何意义是:数轴是哪个表示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即.这个结论可以推广为:
①表示在数轴上表述数两点间的距离;
②表示在数轴上表述数两点间的距离;
根据以上结论探究:
(1)|5-2|表示5与2两数在数轴上所对应的两点之间的距离。所以|5-2|=
;|5+2|表示5与-2两数在数轴上所对应的两点之间的距离,所以|5+2|=
.
(2)数轴上表示的点在1与3之间移动,的值是一个固定的值,为
.
(3)可理解为与
两数在数轴上所对应的两点之间的距离,要使,则=
.
(4)当式子取最小值时,求出的值.
(5)的最小值是多少?
5.的最小值为
,此时的取值为
.
6.已知是最小值为的最大值为,试确定和的值.
七年级计算拓展——错位相减
1.观察下列解题过程,计算:
解设:

②-①得:,所以.
你能用学到的方法计算
2.(1)观察一列数:发现从第二项开始,每一项与前一项之比是一个常数,这个常数是
;根据此规律,如果表示这个数列的第项,那么

.(可用幂的形式表示)
(2)如果想要求的值,可令将①式两边同时乘2,得
②,②-①,得=
.
(3)若(1)中的数列共有20项,设请利用上述规律和方法计算.(列式计算)
3.阅读下面的解答过程:
计算:
观察发现,上式从第二项起,每一项都是它前一项的5倍,如果上式各项都乘5,所得新算式中除个别项外,其余与原式中的项都相同,于是两式相减将使差易于计算.
解:设①,
则②,
②-①,得
上面计算用的方法称为“错位相减法”,如果一列数,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前一项之比都相等(本例题中都等于5),那么这列数的求和问题均可用上述“错位相减法”来解决.
请你观察算式:是否具备上述规律?若具备,请你尝试“错位相减法”计算上式的结果.
七年级计算拓展——裂项相消
例:先观察每组算式的特点,在通过计算比较大小。
(1)根据上面算式中蕴含的规律再写出一道这样的算式
.
(2)运用这个规律计算:
反馈练习:
1.计算:.
2.计算:
3.计算:
4.计算:
微专题:无限循环小数化分数问题
1.阅读下列材料:
如果一个无限循环小数的各数位上的数字,从小数部分的某一位起,按一定的顺序不断重复出现,那么这样的小数叫做无限循环小数,所有的无限循环小数都可以化为分数,例如:可以利用这样的方法化为小数:设①,则②,②-①,得,即,所以
(1)填空:写成分数为
.
(2)请你利用上述方法将化为分数.
2.无限循环小数如何化为分数呢?请你仔细阅读下列资料:
由于小数部分位数是无限的,所以不可能写成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等等的数.转化时需要先去掉无限循环小数的“无限小数部分”.一般使用扩倍的方法,把无限循环小数扩大十倍、一百倍或一千倍...使扩大后的无限循环小数与原无限循环小数的“无限小数部分”完全相同,然后这两个数相减,这样“大尾巴”就剪掉了.
例题:把和化为分数.
解:因为
所以
所以
所以
因为
所以
所以由②-①得:
所以
请用以上方法解决下列问题:
(1)把化为分数;
(2)把化为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