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时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1.自然界中存在着两种电荷,即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要使原来不带电的物体带电有三种方法,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们的实质都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2.用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是正电荷,则绸子带______电,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把电荷移近不带电导体,在导体上离电荷近的一端带_____________,离电荷远的一端带_________________,这种现象叫静电感应。
3.电荷守恒定律的内容是:电荷既不能_________,也不能_________,只能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或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在转移过程中,________________保持不变。它的另一种表述是:在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系统,_____________________总是不变的。
4.最早测出元电荷的数值的是美国物理学家 ,其实验的基本原理是:让带电油滴在匀强电场中受到的电场力恰好等于油滴的重力,即qE = mg,测出m和E值后就能计算出油滴所带的电量q,他测出所有的q值都是元电荷e的_____ ______,且e等于______________C。
同时,这位科学家还测出了电子电量和质量的比值,叫做电子的 。
5.下列关于电荷.电荷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自然界只存在三种电荷:正电荷、负电荷和元电荷
B.物体所带的电荷量可以是任意值
C.物体所带的电荷量只能是某些特定的值
D.物体的带电量可以是2×10-19C
6.下列关于元电荷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元电荷是除正、负电荷外的第三种电荷
B.元电荷就是质子
C.元电荷e=1.6×10-19C
D.自然界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一定是元电荷的整数倍
7.关于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的实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摩擦起电现象说明了机械能可以转化为电能,也说明通过做功可以创造电荷
B.摩擦起电说明电荷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C.感应起电说明电荷可以从物体的一个部分转移到物体另一个部分
D.感应起电说明电荷从带电的物体转移到原来不带电的物体上去了
8.一带负电的金属小球放在潮湿的空气中,经过一段时间后,发现该金属小球上的净电荷几乎不存在了,这说明 ( )
A.金属小球上原来的负电荷消失了
B.此过程中电荷不守恒
C.金属小球上的负电荷减少是由于潮湿的空气将电子导走了
D.该现象是由于电子的转移引起,仍遵守电荷守恒定律
9.把两个完全相同的小球接触后分开,两球相互排斥,则两球原来带电情况可能是 ( )
A.只有一个小球原来带电
B.两个小球原来分别带等量异种电荷
C.两个小球原来分别带同种电荷
D.两个小球原来分别带不等量异种电荷
10.一验电器原来带正电,当一个金属球A靠近验电器上的金属球时,验电器中的金箔张角减小,则说明 ( )
A.金属球A可能不带电
B.金属球可能带正电
C.金属球A可能带负电
D.金属球A一定带负电
11.如图所示,原来不带电的绝缘金属导体MN,在其两端下面都悬挂着金属验电箔,若使带负电的绝缘金属球A靠近导体的M端,可能看到的现象是 ( )
A.只有M端验电箔张开,且M端带正电
B.只有N端验电箔张开,且N端带负电
C.两端的验电箔都张开,且左端带负电,右端带正电
D.两端的验电箔都不张开,且左端带正电,右端带负电
12.绝缘细线上端固定,下端悬挂一轻质小球a,a的表面镀有铝膜,在a的近旁有一金属球b,开始时a.b都不带电,如图所示,现使b带电,则 ( )
A.ab之间不发生相互作用
B.b将吸引a,吸在一起不分开
C.b立即把a排斥开
D.b先吸引a,接触后又把a排斥开
13.真空中有两个大小相同的带电金属球A和B,带电量分别为 -q和2q。现有一个不带电的金属球C,大小与A和B相同,当C跟依次跟A和B接触一次后拿开,则此时A和B的带电量分别为多少?
14.有一个带电的金属小球,怎么利用它既能使其他两个导体小球带异种电荷,而又不减少它自己所带的电荷量?
第一课时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1.正电荷,负电荷,接触起电、摩擦起电、感应起电,电子的得失(电荷的转移) 2.负,玻璃
棒中的电子转移到绸子上,异种电荷,同种电荷3.创造,消灭,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从
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电荷的总量,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电荷的总量 4.密立根,整
数倍,1.6×10-19,比荷 5.C 6.CD 7.BC 8.CD 9.ACD 10.AC 11.C
12.D 13.QA= -q,QB=q 14.将两个导体小球接触,把带电金属小球靠近其中一个导体球,再将两个导体球分开
M
N
b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