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内能 第3节 比热容第1课时—2020年秋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物理复习课件(共3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十三章内能 第3节 比热容第1课时—2020年秋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物理复习课件(共32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66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09-30 17:28: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2张PPT)
第十三章 内能
第3节 比热容
第1课时
比热容的概念及理解
学习目标
1.
了解比热容的概念。
2.
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重点难点
1.
比热容的概念的建立。(重点)
2.
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难点)
知识点一:探究不同物质的吸、放热性能
方法一:不同物质,在________相等、升高相同的________时,比较吸收的热量;
方法二:不同物质,在________相等、吸收相同的________时,比较升高的温度。
质量
质量
课堂导学
质量
温度
(2019·杭州改编)某学习小组在探究“比较不同物质吸热能力”的实验中:
(1)在两个完全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入________(选填“质量”或“体积”)、初温都相同的水和煤油。
质量
例1
(2)实验中选择相同规格的电加热器,
可以认为在相同时间内水和煤油____________相同,然后比较___________的方法来完成探究实验的。
(3)根据实验测得的数据分别描绘出了水和煤油两种液体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则_____的吸热能力更强。
(4)另一组同学则采用了另一种方案来进行实验,并将实验数据填入到表格中,请根据表中的实验记录回答:
吸收的热量
升高的温度

液体
质量(g)
初温(℃)
末温(℃)
加热的时间(min)

200
20
28
8
煤油
200
20
28
4
①比较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根据实验结论推论: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时,升高的温度___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
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
吸收的热量是不同的
不同
这说明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__________有关。③在本次实验中用到的物理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只填出一种即可)
控制变量法(或转换法)
物质的种类
本题主要考查如何用转换法和控制变量法来比较不同物质吸热能力的大小:
(1)为了比较水和煤油吸热本领的大小,我们可以加热相同的时间,观察升高的温度;也可以让它们升高相同温度,比较加热时间,来比较它们吸热本领的大小。
(2)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升高相同温度时,水需要的加热时间更长,说明水吸收的热量更多,表明水的吸热本领大。
方法指导
(3)因为煤油比水的吸热本领小,所以
加热相同的时间,它们吸收相等热量时,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煤油升高的温度更高;
(4)由于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不能使用仪器直接测量,本实验中把吸收热量的多少转换成加热时间的长短,这种科学方法叫转换法。注意:用相同的热源加热,在相等时间内液体吸收的热量相等。
相同质量的水与煤油吸收相等的热量,温度升高越快的液体吸热能力越弱,升温越慢的液体吸热本领越强。
1.
______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______与它的_______________
_______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定义式:____________。
2.比热容用符号____表示,它的单位是________________,符号是__________。
3.
比热容是表示物体________________的物理量。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_______,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比热容。
知识点二:比热容
一定
热量
质量和升高的温
度乘积
C
焦每千克摄氏度
J/(kg·℃)
吸热或放热能力
属性
重要例子:水的比热容
,物理意义为:1kg的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为
。水的比热容和冰的比热容
是不同的,所以比热容的大小与物质的状态有关。
知识拓展与延伸
 (2019·广东)下表是一些物质的比热容[J/(kg·℃)]。
根据表中数据,完成下列填空:
例2

4.2×103

0.88×103
煤油、冰
2.1×103
干泥土
0.84×103
砂石
0.92×103

0.39×103
(1)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般________
(选填“相同”或“不同”),比较水和冰的比热容可知,物质的比热容与物质的状态________(选填“有关”或“无关”);
(2)100
g水的比热容与50
g水的比热容相比较,_______________(选填“前者是后者的两倍”或“前后两者相等”);
(3)将质量初温相同的铝、铜两个球,浸没在沸水中煮较长的一段时间,则两个球的温度___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从沸水中吸热较多的是_____球。
不同
有关
前后两者相等
相同

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与物质的质量大小、温度高低及变化、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均无关;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般不同;比热容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
方法指导
1.
(2019·广州)关于物质的比热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性质,只与物质的种类有关
B.同种物质,质量越大,比热容就越大
C.一桶冷水的比热容与一杯热水的比热容相同
D.物质的状态发生改变时其比热容一般不变
课堂达标
C
2.
(2019·成都模拟)两个相同的容器
分别装有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
用同一热源分别加热,液体温度与加热时间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液体的比热容大于乙液体的比热容
B.如果升高相同的温度,两液体吸收的热量相同
C.加热相同的时间,甲液体吸收的热量大于乙液体吸收的热量
D.加热相同的时间,甲液体温度升高的比乙液体温度升高的多
答案是D
3.
(2019·营山县)下列哪种情况下,物质的比热容会发生变化(  )
A.一杯水倒掉一半后,余下的水
B.盆中的水凝固成冰以后
C.0
℃的水升高温度后变成40
℃的水
D.工人师傅把铁块加工成铁板
B
4.
(2019·玄武区)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比热容,查表可知,水的比热容是c水=4.2×103J/(kg·℃)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桶水倒掉一半后,剩下的水的比热容________(选填“变大”或“不变”或“变小”),如果水结成冰后比热容______。(选填“变大”或“不变”或“变小”)
1
kg的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吸收
(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3J
变小
不变
5.(2019·安徽)为了比较水和沙子吸
热本领的大小,小明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在2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有质量、初温都相同的水和沙子,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对其加热,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加热时间t/min
0
1
2
3
4
5
6
7
8
水的温度/℃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沙子的温度/℃
30
32.5
35
37.5
40
42.5
47
47.5
50
(1)在此实验中,用加热时间的长短来
表示物质________________。
(2)分析下表中的实验数据可知;
质量相同的水和沙子,升高相同的温度时,水吸收的热量________(选填“大于”或“小于”)沙子吸收的热量。
(3)如果加热相同的时间,质量相同的水和沙子,________(选填“沙子”或“水”)升高的温度更高。
大于
沙子
吸收热量的多少
6.
(2019·河北)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
验装置探究“沙子和水的温度变化与吸
热的关系”。操作如下:
(1)在两烧杯中分别装入初温________且_______相等的沙子和水。
(2)用相同的酒精灯火焰加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每隔相同的时间记录一次温度,
相同
质量
其中某时刻的温度如图乙所示,
其示数为________℃。
(3)根据实验数据绘制成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象,如图丙所示;实验中,是通过比较____________来间接反映沙子和水吸收的热量;
(4)分析丙图象可知,对于质量相等的沙子和水,升温较快的是______;若使两者升高相同的温度,则_____吸收的热量较多,由此可见,_____的比热容较大。
39
加热时间长短
沙子


7.
(2019·鄂城区)为了比较豆浆和牛
奶的吸热能力,小刚在家中进行了如下的实验:如图甲所示,在两个相同的塑料瓶中分别装入质量相同、初温都是室温的豆浆和牛奶,两瓶中各装有一支相同的温度计,然后将两个塑料瓶同时浸入热水中。观察现象发现:加热相同的时间,豆浆的温度升高较多。
(1)要使牛奶和豆浆升高相同的温度,应对________加热的时间长些。这说明它们升高相同的温度,豆浆吸收的热量比牛奶吸收的热量____。
牛奶

(2)小明利用实验数据大致描绘出豆浆
和牛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如图
乙所示,则图线________应代表豆浆。


A
8.
为了比较水和食用油的吸热能力,小明用两个相同的装置做了该实验。用温度计测量液体吸收热量后升高的温度值,并用钟表记录加热时间。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课堂提升
物质
质量/g
初始温度/℃
加热时间/min
最后温度/℃

60
20
6
45
食用油
60
20
6
68
(1)实验中控制加热时间相同,通过
比较____________来研究水和食用油吸热能力的差异。
(2)在此实验中,如果要使水和食用油的最后温度相同,就要给_____加热更长的时间,此时水吸收的热量________(选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食用油吸收的热量。
(3)通过实验可以得到不同的物质吸热能力不同,物质的这种特性用_______这个物理量来描述。
(4)该实验所用主要研究方法是___________。
升高的温度

比热容
大于
控制变量法
课堂小结
图d:将红墨水滴入水中,
可以看到它在水中扩散开来;
图e:将两个底面干净、平整的铅块紧压在一起,两个铅块就会结合在一起,下面吊一个较重的物体也不会将它们拉开。
请回答:
(1)图_____两个实验产生实验现象的原因相同,实验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____两个实验产生实验现象的原因相同,实验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
ad
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be
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