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过关与测试—2020秋九年级沪科版物理全册导学检测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过关与测试—2020秋九年级沪科版物理全册导学检测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09-30 18:20: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十二章过关与测试
(时间:40分钟 满分:100分)
班级:          姓名:          得分:      ?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1.下列温度最接近37 ℃的是( )
A.让人感觉温暖舒适的室温
B.北京地区冬季最低气温
C.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D.健康成年人的体温
2.(2020昆明西山区二模)目前,市面上有一种可安装在浴室的电热“防雾镜”,其内部有电热丝。“防雾镜”的“防雾”功能启动时,镜面的温度比室温略高,从而防止水蒸气在镜面(  )
A.熔化 B.汽化
C.液化 D.凝华
3.云南大理苍山一年四季风光秀丽,下列现象涉及的物态变化知识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A.初春,苍山顶峰的积雪开始消融——熔化(放热)
B.夏季的傍晚,苍山半山腰云雾缭绕——液化(放热)
C.深秋的清晨,苍山的树叶上沾满了露珠——汽化(吸热)
D.寒冷的冬天,苍山顶上白雪皑皑——凝固(放热)
4.中国的历史有多长,中国的茶就有多香,云南冰岛古树也是中国名茶之乡,制茶、喝茶过程中也包含了许多物理知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通过加热使新鲜茶叶中的水分快速蒸发,这便是制茶中的“杀青”
B.泡茶的水需要先加热至沸腾,正在沸腾的水的温度保持不变
C.冬天向壶中倒入刚烧开的沸水泡茶时,会看到水冒“白气”,这些“白气”是热的水蒸气
D.用手拿茶杯喝茶时,感觉茶很热,通过在茶水面吹气可以加快蒸发而致冷
5.用久的灯泡其玻璃外壳会发黑,其原因是(  )
A.钨丝先熔化再液化 B.钨丝先升华再凝华
C.钨丝先汽化再液化 D.钨丝先凝华再升华
6.(2019南京中考)图甲为探究冰熔化特点的实验装置,图乙为观察“碘锤”中的物态变化实验装置。已知标准大气压下,冰和碘的熔点分别是0 ℃和113.5 ℃。对比两实验有以下判断:(1)冰和碘都经历了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2)冰和碘在物态变化过程中都需要吸收热量。这两个判断(  )
A.只有(1)正确
B.只有(2)正确
C.都正确
D.都错误
7.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喜爱,下列古诗词中涉及的热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冰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B.“岚雾今朝重,江山此地深”,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C.“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露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D.“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8.下列现象对应的物态变化正确的是( )
A.饮料杯中的冰块体积逐渐变小——液化
B.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凝固
C.打开冰箱门时,门的附近出现“白气”——汽化
D.冬天,冰冻的衣服也能晾干——升华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8分)

9.液体温度计的原理是根据       来测量温度的。如图中两支温度计的读数分别为:甲温度计:    ℃,乙温度计:    ℃。?

10.如图所示是云南砂锅米线。用砂锅煮食物,食物煮好后揭开盖,可以看到冒出的“白气”,这是    现象;让砂锅离开火炉,米线等食物将在锅内继续沸腾一会儿,这是因为砂锅离开火炉时,砂锅底的温度    沸点,离开火炉后,锅内食物能从锅底吸收热量,继续沸腾。?
11.市场上销售的蜜柚常用保鲜袋包装着,这主要是为了减少蜜柚中的水分    ;冬天,当出现较重的霜冻天气后,芭乐园的果农们大清早就要到园里,把果树上的霜摇落,这是怕霜熔化时   (选填“吸热”或“放热”),把果树冻死。?
12.(2020红河期末)如图所示,“武江烟雨”是难得一见的美丽景色,江面上环绕的雾是由水蒸气    (填写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在这个过程中水蒸气会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13.如图所示,取一支大注射器,拉动活塞使注射器里吸进一些液态乙醚,取下针头,用橡皮帽把注射器的小孔堵住。然后向外拉动活塞,拉到一定程度时,注射器里的液态乙醚几乎全部    (填物态变化名称)成为了乙醚蒸气;再向里推动活塞,可以观察到又有液态乙醚出现了,这说明用      的方法可以使气体液化。?
14.(2020昆明期末)图甲所示是近年来市面上出现的一种纸火锅,由于纸可吸收杂质与油脂的特点,烫出来的菜品不像一般火锅那么油腻,还可以让久煮的食物保有原本的鲜美。爱思考的小华对其中的道理进行了分析:水沸腾时产生大量气泡,情况如图中    (选填“乙”或“丙”)所示,继续吸热,温度    ,水的沸点    (选填“高于”或“低于”)纸的着火点,所以纸锅没有燃烧。?
甲  乙  丙
三、实验探究题(共32分)
15.(12分)小雨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对冰加热,根据实验记录分别绘制了冰熔化时和水沸腾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丙、丁所示。请你回答:
(1)图乙温度计的示数为    ℃。?
(2)在图丙中,    (选填“AB”“BC”或“CD”)段表示冰的熔化过程;在第10 min,烧杯里的物质处于    (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混合态”)。?
丙 丁
(3)由图丁可知,水的沸点是    ℃,这说明当时水面上方的气压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个标准大气压;小明猜想GH段不是根据实验的测量数据画出来的,是因为水沸腾时温度    (选填“升高”“保持不变”或“降低”)。?
16.(10分)(2020保山模拟)如图所示,小天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过程中,实验的装置如图甲所示。
(1)在图甲实验装置中,存在的错误是?
 。?
(2)图乙是小天三次观察温度计示数时眼睛的位置,其中正确的是    (选填“1”“2”或“3”)。?
(3)改正错误后,继续进行实验,小天发现水在沸腾过程中,产生的气泡体积在上升过程中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温度计示数保持不变,但需要酒精灯持续加热,这说明水在沸腾过程中要    。?
(4)实验过程中,小天将实验数据填入下表中,由实验数据得出结论:水的沸点为    ℃,由数据可知,烧杯内气压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一个标准大气压。?
(5)由实验数据表可以得出:水沸腾时的特点是
 。?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温度/℃
90
92
94
96
98
98
98
98
17.(10分)(2020昆明五华区一模)如图所示是模拟大自然中雨的形成的实验装置图。
(1)点燃酒精灯给烧瓶中的水加热,当水沸腾时,往瓶口的上方倾斜放置一金属盘,一段时间后,观察到金属盘的底部出现    ,这是水蒸气    (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
(2)要使实验效果更加明显,可在盘内盛放适量的    (选填“冰块”或“热水”)。?
(3)实验时,握住金属盘的手明显感觉到金属盘的温度    (选填“升高”或“降低”),下列生活中的哪个事例与此现象原理一致    (填序号)。?
A.夏天饮料里加冰块
B.通过洒水,给地面降温
C.蒸笼蒸馒头
D.冬天北方储存蔬菜的菜窖里常放几桶水
第十二章过关与测试
1.D 2.C 3.B 4.C 5.B 6.B 7.B 8.D
9.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 37.6 48
10.液化 高于
11.蒸发(汽化) 吸热
12.液化 放出
13.汽化 压缩体积
14.乙 不变 低于
15.(1)92
(2)BC 固液混合态
(3)98 小于 保持不变
16.(1)温度计玻璃泡碰到了烧杯壁
(2)2
(3)变大 吸热
(4)98 小于
(5)继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17.(1)小水珠 液化 (2)冰块 (3)升高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