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地形和地势 第二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节地形和地势 第二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9.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1-09-19 20:56: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 第一节 地势和地形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中国地形图,归纳中国的地形特征及五种基本地形。2.知道山脉构成地形的基本骨架,并且掌握不同走向的主要山脉。3.在掌握主要山脉的基本上,把主要的高原、盆地、平原、丘陵插进去,并且记住每一个地形区的位置和特征。
教学重点 1.知道山脉构成地形的基本骨架,并且掌握不同走向的主要山脉。2.在掌握主要山脉的基本上,把主要的高原、盆地、平原、丘陵插进去,并且记住每一个地形区的位置和特征。
教学难点 知道山脉构成地形的基本骨架,并且掌握不同走向的主要山脉。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师 生 活 动 教学提示
复习导入 1、我国的地势特征2、三级阶梯的分界线及地形、海拔3、我国地势对气候、河流流向、交通的影响
讲授新课 一、地形复杂多样,山脉构成基本骨架。自主探究题:1、.读图2.4归纳中国的地形特征?2、.中国主要有哪五种地形?其中最主要的是哪一种?(P26活动1)3、.读图2.6归纳中国的山脉主要有哪几种走向?4、.做P27活动2。学生自主探究:重点解决第5题师生交流提高:师点拨:学生回答:1、2题,较简单归纳:1、地形特征:地形复杂多样。 山地 →最多→骨架 平原 2、五种基本地形 高原 盆地 丘陵师生共同完成3、4题:师画板图,生回答。师——画出不同走向的山脉,可以用彩笔表示不同走向的山脉,既清楚又直观。师先画大公鸡轮廓,然后用彩笔生画,回答一列师画一列,并且一列一列的强化记忆力,最后让学生到黑板上填出每一列山脉的名字。归纳不同走向的山脉: 北列:天山——阴山——燕山 东西走向 中列:昆仑山——秦岭——大别山 南列:南岭主要 西列:大兴安岭——太行山 ——巫山——雪峰山山 东北——西南走向 中列:长白山——武夷山脉 东列:台湾山脉 南北向山脉:贺兰山 横断山脉 阿尔泰山 西北——东南走向 祁连山 巴颜喀拉山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二、主要的地形区自主探究题:6.生读图2.4 找出我国的主要地形区的位置:包括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三大丘陵并且能够在师画的板画上填出每一个地形区。7.读图2.5归纳四大高原的特征8.读P26阅读材料,了解地形与民俗的关系。学生合作探究:重点、解决第6题师生交流提高: A.青藏高原 —— 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B.内蒙古高原 —— 地面平坦、一望无垠 C.黄土高原 —— 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D.云贵高原 —— 地面崎岖、多岩溶地貌 ①塔里木盆地 最大的盆地 ②准噶尔盆地 多沙漠、戈壁四大盆地 ③四川盆地 西部平坦的成都平原 ④柴达木盆地 海拔最高的盆地 甲:东北平原 ——黑土肥沃三大平原 乙:华北平原 ——地势平坦、一望无际 丙:长江中下游平原 ——“鱼米之乡” 辽东丘陵三大丘陵 山东丘陵 江南丘陵对于这一部分生每一回答一组,师即在板图上填写一组,然后让学生归纳它们的位置和特征,即处于哪些山脉包围之中。 学生自主完成学生通过思考、讨论、交流完成提问学生学生自主完成提问学生学生通过思考、讨论、交流完成
练习 做P27活动3,填表。
三、不同地形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自主探究题:1.生读P25图2.5 ,观察四大高原各是如何发展生产活动的?2.读P25最后一段,了解我国东部平原和丘陵地区,如何利用的?3.读P26阅读材料,了解地形对民风民俗的影响?学生合作探究师生交流提高:1.四大高原黄土高原—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种植谷子、住窑洞内蒙古高原—地面平坦、一望无垠→在水草丰美的地方发展了畜牧业 青藏高原 ——雪山连绵、冰川广布→发展高寒牧场云贵高原 ——地表崎岖、山岭众多→在坡度和缓的地方开辟为梯田2.我国东部平原、丘陵地区集中了全国3/4以上的粮、棉、油产区。总结:由此可见,不同的地我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影响很大,人类就是根据当地不同的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合理安排生产活动的。 学生自主完成学生通过思考、讨论、交流完成
板书设计 一、地形复杂多样,山脉构成骨架 二、主要的地形 东西走向 1四大高原 山 东北—西南走向 脉 西北向山脉 2四大盆地 3三大平原西北—东南走向 4三大丘陵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