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
济南的冬天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体味济南冬天之美。
2、体会作者抓住特征写景的方法。
3、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体会比喻、拟人手法对突出景物特点的作用。
检查预习
老舍,现代著名作家,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 《四世同堂》、话剧 《茶馆》《龙须沟》。
老舍其人
与课文有关经历
1918年,在北京任教;
1924年,在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任教;
1930年,回国后在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担任教授。
作者称山东是自己的第二故乡,《济南的冬天》是1931年在齐鲁大学任教时写的。
济南( ) 着落( )
宽敞( ) 贮蓄( )
澄清( ) 镶嵌( )
发髻( ) 水藻( )
jǐ
zhuó
chǎng
zhù
chéng
jì
zǎo
注 音
xiāngqiàn
——(天空)晴朗无云。
——温暖晴朗。
响晴
温晴
响亮
——很明亮。
理解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慈善
秀气
——对人关怀,富有同情心。文中指温和,合乎人心意。
——清秀,稳重文中指秀美。
朗读课文,注意文中的重音和停连。
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
.
.
..
..
.
.....
...
..
..
..
.
....
→
朗读课文,注意文中的重音和停连。
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他们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知不觉地想起:“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就是这点幻想不能一时实现,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有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
.
..
.
..
..
...
..
..
..
..
→
→
→
→
→
朗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为什么说济南是个“宝地”?
济南是有山有水的地方,文中写了三幅山景图,还写了水色,各突出了什么特点 (抓关键词概括) ? 三幅山景图之间有什么关系? 四幅景物图你最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文中渗透作者对济南的冬天什么样的感情?
标题可否换为“冬天的济南”?
与热带相比
——无重雾
温晴
与伦敦相比
——无风声
——无毒日
对 比
1、为什么说济南是个“宝地”?作者用什么方法写出济南冬天的特点的?
与北平相比
赏析1—2段
研读2—6段
济南是有山有水的地方,文中写了哪几幅景图,各自突出了什么特点?
小城:睡 醒
小山:围 小摇篮 保暖
人们:含笑 不着急
——暖和安适
——可爱 充满温情
——慈善
阳光朗照
山上
——青黑松树衬托白雪(可爱)
(像看护妇)
雪霁初晴
山尖
——白雪蓝天相接成蓝边(纯净)
山坡
——白雪黄草相间(美丽)
山腰
——夕阳映照薄雪露粉色(秀美)
空间顺序 由上而下
卧
小水墨画
素淡雅致
城外远山
恬静舒适
暖
清亮
绿
冬 水
空灵的蓝水晶
灵活而不可捉摸
清澈透明
第4段和第6段在抒发感情和修辞运用方面有什么相同之处?
第4段
第6段
对薄雪覆盖下的山的描绘
对水色的描写
都体现了对济南冬天的喜爱、赞美之情;
都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1.认真观察,力求细致。
2.可以从景物的形态、颜色、声音、味道、性质等着笔,调动人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来发现美,多角度写景。
3.可以实写,也可以虚写(比如通过联想,想象写景);可以正面写,也可以侧面写(通过其他事物衬托)。
4.按照一定的顺序安排景物 。
5.适当运用一些修辞手法,比如比喻、拟人、排比等,增加语言的表现力,使文章更富文采。
如何准确形象地描述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