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章 声现象
2.4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知识点整理
1.噪声的本质
从两个角度理解噪声:(1)从物理学角度来看,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就是噪声。如图甲是乐音,乙是噪音。(2)从环境保护角度来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当有人想睡觉时,其他人唱歌或听音乐,此时的音乐妨碍了他人的休息,对想睡觉的人来说就成了噪声
2.噪声的来源
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1)工业噪音,发动机的运转声,材料的锯割、冲压、切削声;交通噪音,车辆的鸣叫声,发动机振动和排气声,以及车身的振动声;(3)施工噪音,建筑工地上各种机器和设备发出的噪声;社会噪音,集贸市场的喧哗声、娱乐场所的音乐声和歌声、商场(店)门口的喇叭声等。
3、噪音强弱的等级和危害
(1)人们以分贝(符号是dB)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街道上显示噪声等级的装置就是以分贝(dB)为单位来显示噪声强弱的。
(2)噪声强弱的等级
①0dB是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
②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
dB;为了保证正常的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
dB;
③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起90
dB。
(3)噪声的危害
心理效应:使人烦躁、精力不。中,妨碍休息和睡眠。
生理效应:耳聋、头疼、消化良、视觉模糊,严重时会使人神志不清休克或死亡。
物理效应:高强度的噪声能坏建筑物。
4、控制噪声
控制噪声应从三方面着手,如下表所示。
途径
具体措施
原理
在声源处减弱
给车辆安装减震和消声器,市区路段禁止鸣笛;给噪声大的机器加隔音罩、减震垫;及时维修、保养产生噪声的机械装置;公共场所禁止喧哗等
用减弱噪声声源振动等方法,减弱对外产生的噪声
在传播途径中减弱
居民区附近植树、种草;室内安装空间吸声体;使用隔音砖建造房屋;城镇道路旁设置隔声板等
用柔软多孔的材料在传播吸声或用隔音材料把噪声反射回射回去
在人耳处减弱
戴耳罩、耳塞、隔音帽等
用隔音材料把噪声反射回射回去
知识点分类练习
【1】噪音来源
【例1】(多选)从环境保护角度来看,以下不属于噪声的是( )
A.夜深人静时忽然传来练钢琴的声音
B.会场上大学生们雄辩有力的演讲声
C.图书阅览室内的絮絮细语声
D.演奏会里的摇滚乐曲声
【2】噪声强弱的等级和危害
【例2】噪声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一大公害,而声音的强弱是认定噪声的重要指标。人们用“分贝”来划分声音强度的等级,零分贝是人们刚刚可以听到的最弱的声音强度,也叫听觉下限。根据所学知识,较理想的学习、生活环境,声音强度的等级应是( )
A.50dB~70dB
B.30dB~40dB
C.90dB左右
D.80dB左右
【例3】为了保证正常的工作和学习,应控制环境声音不超过( )
A.50dB
B.70dB
C.90dB
D.110dB
【3】控制噪声
【例4】伴随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噪声已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如图所示事例中不是直接控制噪声措施的是( )
A
B.B
C.C
D.D
【例5】考英语听力时,监考教师经常将窗户关上,避免外界环境造成干扰,其中“关窗户”是为了( )
A.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B.在声音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C.减小声音的传播速度
D.监测噪音的分贝数
难点攻克
1.理解噪声
【例1】下列有关噪声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安静的图书馆里的说话声属于噪声
B.机床车间的机器工作产生的声音属于噪声
C.优美的音乐人人爱听,它不可能是噪声
D.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2.控制噪声的具体方法
【例2】小明在家进行网课学习时,将门窗关闭,从控制噪声的途径来分析,这样做主要是( )
A.在声源处控制噪声
B.在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
C.在人耳处控制噪声
D.不能控制噪声
3.实验探究题
【例3】铁路通过居民区时,为了减弱噪声对居民的伤害铁路部门在两旁安装隔声墙。小明提出观点,表面光滑平整的材料的隔声效果比表面粗糙的材料的隔声效果好。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方案验证小明的观点是否正确。(温馨提示:注意实验方案的可操作性)
(1)实验器材:
;
(2)实验步骤:
:
(3)实验结论:
。
基础练习
1.从波形上看,下列属于噪声波形图的是( )
A.
B.
C.
D.
2.为了减小噪声对人体的危害,下列措施中不可行的是( )
A.市区内汽车禁止鸣喇叭
B.建筑工地上噪声大的工作要限时
C.将所有能够发出噪声的机器都关闭
D.戴上防护耳塞
3.关于噪声,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音是不带病菌的,所以不会危害人体的健康
B.城市绿化对减弱城市的噪声污染也有一定的作用
C.广场上的高音喇叭能使远处的听众听清楚,对人们有用,不属于噪声
D.在耳朵塞上一小团棉花,是为了降低听到的声音的音调
4.以下措施不能达到减弱噪声目的是( )
A.机场工作人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
B.高架道路两侧建起透明板墙
C.街头设置噪声监测仪
D.城市道路上设立禁止鸣笛标志
5.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B.“声纹门锁”是依据声音的响度来识别的
C.利用超声波清洗眼镜,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D.减弱噪声的唯一方法是不让物体发出噪声
6.中考期间,为了防止噪声对考试的影响,规定在考试期间考场200米范围内不得有噪声。下列关于噪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噪声来源于杂乱无章的不规则振动
B.空灵优美的钢琴曲不可能成为噪声
C.噪声一向为人所厌,丝毫没有用处
D.人们以响度为单位来表示声音的强弱
7.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利用超声波可以检测出锅炉有没有裂纹
B.声音传播的速度与介质种类无关
C.在公共场合,我们要低声轻语是为了降低发声频率
D.在中考期间,考场附近的建筑工地要停止施工,是为了阻断噪声的传播
8.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要物体振动,人们就能听到声音
B.“教学楼内请轻声慢步”,其中“轻声”是指音调低
C.通常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最快
D.开会时将手机设置为静音,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9.下列控制噪声的措施中,相对应的解释正确的是( )
A.高速公路旁安装隔音墙﹣﹣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B.开会时把手机调到静音状态﹣﹣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C.关闭房间的门窗﹣﹣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D.机场跑道工作人员戴防噪声耳罩﹣﹣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10.2019年5月,我国自主创新研发的新型深远海综合科学考察船“东方红3号”成为全球最大的静音科考船,该船配有静音螺旋桨,其低噪音控制指标达全球最高级别。根据以上介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噪声不能在水中传播
B.噪声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C.声呐探测是向海底发射电磁波
D.该船的静音螺旋桨是在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
11.温州市域铁路S2线正在建设中,北起乐清市虹桥镇,终点瑞安人民路站,为解决噪声扰民问题,轻轨公司对部分设备安装了消声装置,这种减弱噪声的途径是在( )
A.声源处
B.人耳处
C.空气中
D.传播过程中
能力提升
现代城市里常常在街道上设置噪声监测设备。若某一时刻该装置的显示屏显示90的数据,这个数据的单位是
;当附近放鞭炮时,显示屏上的数据将
(增大减小)
13.小明家临街而住,于是在家装了一个噪声监测仪,如图所示,在监测仪上看到显示的数字,请你替它补上单位:
dB 。该装置显示了噪声的
(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当附近有拖拉机或摩托车驶过时,显示屏上的数值将
(选填“增大”或“减小”);噪声
(选填“能”或“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14.城区步行街上安装了如图1所示的噪声监测装置,某一时刻该装置的显示屏显示35的数字,这个数字的单位是
,它
(选填“能”或“不能”)控制噪声;其中图2和图3是两种声音的波形图,则图
(选填“2”或“3”)是噪声的波形。
15.车间机床工作时发出响度达110
的声音,波形如图所示,该声音的频率值为
Hz.
16.目前,控制和减少噪声的主要措施是
、吸声和隔声。高架桥两侧安装隔声板是通过
减小噪声污染。大会堂和大剧院的四周墙壁做成凹凸不平的蜂窝状,是为了
(选填“增强”或“减少”)声音的反射。
17.现代城市里常常在主要街道上设置噪声监测设备。若某一时刻该装置的显示屏显示
90的数据,这个数据的单位是
;当附近没有汽车或摩托车驶过时,显示屏上的数据将
(选填“增大”或“减小”)图中
最有可能是此时(即附近没有汽车或摩托车驶过)的声音波形图(选填“甲”或“乙”)
18.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材料,阅读后回答问题。
城市噪声的主要来源是由工厂内各种机器的运转、交通工具的使用、人口的集中造成的,工厂车间的机器声、飞机升降的轰鸣声、汽车发动机的振动声、人们的喧哗声和音响设备的吵闹声等,都属于噪声。70db的噪音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长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听力会受到严重影响并产生神经衰弱、头疼、高血压等疾病;如果突然暴露在150dB的噪声环境中,鼓膜会破裂出血,双耳失去听力等。防治城市的噪声成为非常紧迫的任务。
问题:(1)请你说出三种属于城市噪声的例子:
;
;
;
(2)请你说说城市噪声的危害:
。
(3)请你说说防治城市噪声的措施:
。
19.如图所示,将敲响的音叉在耳边慢慢转动,会听到时强时弱的声音。音叉的两个叉股就是两个声源,都会发出疏密相间的声波。两个声源发出的疏密相间的波同时传播到一点,会相互影响。
根据这一原理,科学家开发出一种“以声消声“的反噪声技术。简单地说,就是用话筒将噪声收集起来传送到专门的电脑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通过喇叭发出新的噪声,恰能将原来噪声的振动抵消,这种“以声消声”的方法称作“有源消声技术”。目前这一技术已经应用到空调器、大功率冰箱及汽车发动机的制造中。
(1)空气中传播的音叉的声音是
的波,人耳听到的声音较弱时,是两个声源发出波同时传达,引起空气的振动
的结果。
(2)话筒收集噪声, 没有 (选填“有”或“没有”)控制噪声的产生;电脑分析获得的是 新的噪声
(3)“以声消声”技术消除噪声的途径属于(
)
A.控制声源
B.阻断噪声传播
C.人耳处减弱
(4)图示噪声源在空间A点产生的噪声振动波形,则声源在A点的振动应为(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章 声现象
2.4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知识点整理
1.噪声的本质
从两个角度理解噪声:(1)从物理学角度来看,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就是噪声。如图甲是乐音,乙是噪音。(2)从环境保护角度来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当有人想睡觉时,其他人唱歌或听音乐,此时的音乐妨碍了他人的休息,对想睡觉的人来说就成了噪声
2.噪声的来源
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1)工业噪音,发动机的运转声,材料的锯割、冲压、切削声;交通噪音,车辆的鸣叫声,发动机振动和排气声,以及车身的振动声;(3)施工噪音,建筑工地上各种机器和设备发出的噪声;社会噪音,集贸市场的喧哗声、娱乐场所的音乐声和歌声、商场(店)门口的喇叭声等。
3、噪音强弱的等级和危害
(1)人们以分贝(符号是dB)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街道上显示噪声等级的装置就是以分贝(dB)为单位来显示噪声强弱的。
(2)噪声强弱的等级
①0dB是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
②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
dB;为了保证正常的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
dB;
③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起90
dB。
(3)噪声的危害
心理效应:使人烦躁、精力不。中,妨碍休息和睡眠。
生理效应:耳聋、头疼、消化良、视觉模糊,严重时会使人神志不清休克或死亡。
物理效应:高强度的噪声能坏建筑物。
4、控制噪声
控制噪声应从三方面着手,如下表所示。
途径
具体措施
原理
在声源处减弱
给车辆安装减震和消声器,市区路段禁止鸣笛;给噪声大的机器加隔音罩、减震垫;及时维修、保养产生噪声的机械装置;公共场所禁止喧哗等
用减弱噪声声源振动等方法,减弱对外产生的噪声
在传播途径中减弱
居民区附近植树、种草;室内安装空间吸声体;使用隔音砖建造房屋;城镇道路旁设置隔声板等
用柔软多孔的材料在传播吸声或用隔音材料把噪声反射回射回去
在人耳处减弱
戴耳罩、耳塞、隔音帽等
用隔音材料把噪声反射回射回去
知识点分类练习
【1】噪音来源
【例1】(多选)从环境保护角度来看,以下不属于噪声的是( )
A.夜深人静时忽然传来练钢琴的声音
B.会场上大学生们雄辩有力的演讲声
C.图书阅览室内的絮絮细语声
D.演奏会里的摇滚乐曲声
【答案】BD
【解析】
A、夜深人静时忽然传来练钢琴的声音,影响了人的休息,属于噪声,不符合题意;
B、会场上大学生们雄辩有力的演讲声,是一种语言享受,不属于噪声,符合题意;
C、图书阅览室内的絮絮细语声,影响了其他同学的学习,属于噪声,不符合题意;
D、演奏会里的摇滚乐曲声,是一种音乐享受,不属于噪声,符合题意。
【2】噪声强弱的等级和危害
【例2】噪声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一大公害,而声音的强弱是认定噪声的重要指标。人们用“分贝”来划分声音强度的等级,零分贝是人们刚刚可以听到的最弱的声音强度,也叫听觉下限。根据所学知识,较理想的学习、生活环境,声音强度的等级应是( )
A.50dB~70dB
B.30dB~40dB
C.90dB左右
D.80dB左右
【答案】B
【解析】
声音的强弱通常用分贝来表示,人们刚刚能听到的弱声是0分贝;
30dB~40dB是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超过50dB会影响休息和睡眠超过70dB会影响学习和工作;超过90dB会影响听力;只有B选项正确。
【例3】为了保证正常的工作和学习,应控制环境声音不超过( )
A.50dB
B.70dB
C.90dB
D.110dB
【答案】B
【解析】
为了保证人们的工作和学习,环境的声音不能超过70db。
【3】控制噪声
【例4】伴随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噪声已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如图所示事例中不是直接控制噪声措施的是( )
A
B.B
C.C
D.D
【答案】D
【解析】
A、摩托车的消声器是在噪声的产生处减弱噪声,能够有效控制噪声,故A不符合题意;
B、城市道路的隔声板是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能够有效控制噪声,故B不符合题意;
C、工人用的防噪声耳罩就是从人耳处减弱的,不让或少让声音传入人耳,故C不符合题意;
D、显示噪声等级的装置只是检测噪声大小的程度,并不能减小噪声,故D符合题意。
【例5】考英语听力时,监考教师经常将窗户关上,避免外界环境造成干扰,其中“关窗户”是为了( )
A.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B.在声音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C.减小声音的传播速度
D.监测噪音的分贝数
【答案】B
【解析】
根据控制噪声的方法,避免外界环境造成干扰,“关窗户”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B正确,ACD错误。
难点攻克
1.理解噪声
【例1】下列有关噪声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安静的图书馆里的说话声属于噪声
B.机床车间的机器工作产生的声音属于噪声
C.优美的音乐人人爱听,它不可能是噪声
D.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答案】C
【解析】
A、只要妨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和休息的声音就属于噪声,安静的图书馆里的说话声妨碍了人们的学习,所以属于噪声,故A的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机床车间的机器工作时发出的声音杂乱无章,符合从物理学角度的噪声概念;故B的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悦耳的轻音乐如果妨碍了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或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了干扰,也属于噪声;故C的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D、妨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和休息的声音就属于噪声,故D的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2.控制噪声的具体方法
【例2】小明在家进行网课学习时,将门窗关闭,从控制噪声的途径来分析,这样做主要是( )
A.在声源处控制噪声
B.在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
C.在人耳处控制噪声
D.不能控制噪声
【答案】B
【解析】小明在家进行网课学习时,将门窗关闭,从控制噪声的途径来分析,是在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故B正确,ACD错误。
3.实验探究题
【例3】铁路通过居民区时,为了减弱噪声对居民的伤害铁路部门在两旁安装隔声墙。小明提出观点,表面光滑平整的材料的隔声效果比表面粗糙的材料的隔声效果好。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方案验证小明的观点是否正确。(温馨提示:注意实验方案的可操作性)
(1)实验器材:
;
(2)实验步骤:
:
(3)实验结论:
。
【答案】(1)闹钟、衣服、报纸、平装书、塑料袋、袜子、米尺;
(2)①把闹钟放到一个鞋盒里,将衣服盖在鞋盒上方,然后逐渐远离盒子直到听不见滴答声,记下此时人离盒子的距离;
②分别将各种材料盖在鞋盒上方,重复以上实验,得到表中的数据:
材料
①衣服
②报纸
③平装书
④塑料袋
⑤袜子
听不见滴答声的实际距离/m
(3)表面粗糙的材料比表面光滑平整的材料的隔声效果好。
【解析】
(1)选择闹钟作为声源,把声源放入一只鞋盒中,选择泡沫塑料板、玻璃、木板、硬纸板作为隔音材料,选择米尺作为测量长度的工具;
(2)①把闹钟放到一个鞋盒里,将衣服盖在鞋盒上方,然后逐渐远离盒子直到听不见滴答声,记下此时人离盒子的距离;
②分别将各种材料盖在鞋盒上方,重复以上实验,得到表中的数据:
材料
①衣服
②报纸
③平装书
④塑料袋
⑤袜子
听不见滴答声的实际距离/m
(3)通过比较听不到声音时的实际距离来确定哪种材料隔声效果好。
实验结论:表面粗糙的材料比表面光滑平整的材料的隔声效果好。
基础练习
1.从波形上看,下列属于噪声波形图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从图形上可以看出,选项A、C、D三种声音中的振动都是规则的振动,故是乐音;只有选项B是无规则振动,故是噪声。
2.为了减小噪声对人体的危害,下列措施中不可行的是( )
A.市区内汽车禁止鸣喇叭
B.建筑工地上噪声大的工作要限时
C.将所有能够发出噪声的机器都关闭
D.戴上防护耳塞
【答案】C
【解析】
A、市区内汽车禁止鸣喇叭,可以在噪声的产生处减弱噪声,可行;
B、建筑工地上噪声大的工作要限时,可以在噪声的产生处减弱噪声,避免影响人们正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可行;
C、将所有能够发出噪声的机器都关闭,减弱了噪声,但影响了正常的生产,不可行;
D、带上防护耳塞,可以在噪声的接收处减弱噪声,可行。
3.关于噪声,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音是不带病菌的,所以不会危害人体的健康
B.城市绿化对减弱城市的噪声污染也有一定的作用
C.广场上的高音喇叭能使远处的听众听清楚,对人们有用,不属于噪声
D.在耳朵塞上一小团棉花,是为了降低听到的声音的音调
【答案】B
【解析】
A、声音虽然没有细菌,但噪声同样会妨碍人们的正常休息、学习和生活,造成噪声污染,因此会危害人体的健康,故A错误;
B、城市绿化可以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因此对减弱城市的噪声污染有一定的作用,故B正确;
C、广场上的高音喇叭能使远处的听众听清楚,对人们有用,但也会妨碍一些人的正常休息、学习和生活,故也属于噪声,故C错误;
D、在耳朵塞上一小团棉花,是为了降低听到的声音的响度,故D错误。
4.以下措施不能达到减弱噪声目的是( )
A.机场工作人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
B.高架道路两侧建起透明板墙
C.街头设置噪声监测仪
D.城市道路上设立禁止鸣笛标志
【答案】C
【解析】
A、机场工作人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可以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A不符合题意。
B、高架道路两侧建起透明板墙,可以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B不符合题意。
C、设置噪声监测仪,能够知道噪声的响度大小,但不是减弱噪声的措施。故C符合题意。
D、城市道路上设立禁止鸣笛标志,可以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不符合题意。
5.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B.“声纹门锁”是依据声音的响度来识别的
C.利用超声波清洗眼镜,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D.减弱噪声的唯一方法是不让物体发出噪声
【答案】C
【解析】
A、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低于20Hz高于20000Hz的振动人耳不能感知,故A错误;
B、不同物体发声时,声音的特色不同,就是指音色不同,故B错误;
C、用超声清洗眼镜属于声音传递能量,故C正确;
D、不让物体发出噪声是从噪声的产生环节防治,还可以从噪声传播和接收环节进行防治,故D错误。
6.中考期间,为了防止噪声对考试的影响,规定在考试期间考场200米范围内不得有噪声。下列关于噪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噪声来源于杂乱无章的不规则振动
B.空灵优美的钢琴曲不可能成为噪声
C.噪声一向为人所厌,丝毫没有用处
D.人们以响度为单位来表示声音的强弱
【答案】A
【解析】
A,从物理学角度来看,噪声是发声体无规则振动产生的声音,故A正确。
B,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空灵优美的钢琴曲可能成为噪声,故B错误;
C,噪声一向为人所厌,但声音具有能量,也可以加以利用,故C错误;
D,人们以分贝为单位来表示声音的强弱,故D错误。
7.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利用超声波可以检测出锅炉有没有裂纹
B.声音传播的速度与介质种类无关
C.在公共场合,我们要低声轻语是为了降低发声频率
D.在中考期间,考场附近的建筑工地要停止施工,是为了阻断噪声的传播
【答案】A
【解析】
A、利用超声波穿透力强的特点,可以检测出锅炉有没有裂纹,故A正确;
B、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传播介质的种类有关,在固体中传播较快,在液体中传播较慢,故B错误;
C、低声轻语是小声说话,降低了发声的响度,故C错误;
D、在中考期间,考场附近的建筑工地要停止施工,是从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错误。
8.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要物体振动,人们就能听到声音
B.“教学楼内请轻声慢步”,其中“轻声”是指音调低
C.通常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最快
D.开会时将手机设置为静音,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答案】D
【解析】
A、人耳听觉有一定的范围,即频率20~20000Hz之间,且有传声介质和一定的响度,因此并非只要物体振动人们就能听到声音,故A错误;
B、“教学楼内请轻声慢行”,其中“轻声”是指声音的响度小,故B错误;
C、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通常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最慢,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故C错误;
D、开会时将手机设置为静音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防止噪声的产生,故D正确。
9.下列控制噪声的措施中,相对应的解释正确的是( )
A.高速公路旁安装隔音墙﹣﹣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B.开会时把手机调到静音状态﹣﹣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C.关闭房间的门窗﹣﹣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D.机场跑道工作人员戴防噪声耳罩﹣﹣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答案】A
【解析】
A、高速公路安装隔音墙,是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故A正确;
B、开会时把手机调到静音状态,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B错误;
C、关闭房间的门窗,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C错误;
D、机场跑道工作人员戴防噪声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D错误。
10.2019年5月,我国自主创新研发的新型深远海综合科学考察船“东方红3号”成为全球最大的静音科考船,该船配有静音螺旋桨,其低噪音控制指标达全球最高级别。根据以上介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噪声不能在水中传播
B.噪声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C.声呐探测是向海底发射电磁波
D.该船的静音螺旋桨是在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
【答案】B
【解析】
A、噪声也是声音,可以在水中传播。故A错误;
B、从物理学角度分析,噪声是由于物体做杂乱无章无规则振动产生的。故B正确;
C、声呐探测是向海底发射超声波,利用的是超声波。故C错误;
D、该船的静音螺旋桨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故D错误。
11.温州市域铁路S2线正在建设中,北起乐清市虹桥镇,终点瑞安人民路站,为解决噪声扰民问题,轻轨公司对部分设备安装了消声装置,这种减弱噪声的途径是在( )
A.声源处
B.人耳处
C.空气中
D.传播过程中
【答案】A
【解析】
轻轨公司对部分设备安装了消声装置,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只有A正确;BCD错误。
能力提升
现代城市里常常在街道上设置噪声监测设备。若某一时刻该装置的显示屏显示90的数据,这个数据的单位是
;当附近放鞭炮时,显示屏上的数据将
(增大减小)
【答案】分贝;增大
【解析】
因为声音的强弱用分贝来表示,所以噪声监测设备上的数据90的单位是分贝;当附近放鞭炮时,噪声增大,所显示屏上的数据将增大。
13.小明家临街而住,于是在家装了一个噪声监测仪,如图所示,在监测仪上看到显示的数字,请你替它补上单位:
dB 。该装置显示了噪声的
(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当附近有拖拉机或摩托车驶过时,显示屏上的数值将
(选填“增大”或“减小”);噪声
(选填“能”或“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答案】dB;响度;增大;不能
【解析】
据图所示的噪声监测器显示屏显示的数字是54.4,可知此时的噪声是54.4分贝(dB);
该装置是用来监测噪声强弱的仪器,故其测的是当时环境声音的响度;
当附近有拖拉机或摩托车驶过时,显示屏上的数值将增大;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所以噪声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14.城区步行街上安装了如图1所示的噪声监测装置,某一时刻该装置的显示屏显示35的数字,这个数字的单位是
,它
(选填“能”或“不能”)控制噪声;其中图2和图3是两种声音的波形图,则图
(选填“2”或“3”)是噪声的波形。
【答案】分贝;不能;3
【解析】
图1是噪声监测器,是用来监测噪声强弱的仪器,某一时刻该装置的显示屏显示35的数字,该数字的单位是分贝,表示当时环境声音的响度;利用噪声监测器不能减弱噪声。
由图2可以看出,其波形图呈周期性变化,有一定的规律,是乐音的波形;图2中的波形图杂乱无章,是无规则的,是噪声的波形。
15.车间机床工作时发出响度达110
的声音,波形如图所示,该声音的频率值为
Hz.
【答案】dB(分贝);1.25×104
【解析】
车间机床工作时发出响度达110dB的声音,
根据波形图可知T=8×10﹣5s,
则阻止声音的频率值设置f===1.25×104Hz。
16.目前,控制和减少噪声的主要措施是
、吸声和隔声。高架桥两侧安装隔声板是通过
减小噪声污染。大会堂和大剧院的四周墙壁做成凹凸不平的蜂窝状,是为了
(选填“增强”或“减少”)声音的反射。
【答案】消声;隔声;减少
【解析】
控制和减少噪声的主要措施是消声、吸声和隔声;
高架桥两侧安装隔声板可以在噪声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此措施是隔声;
大会堂和大剧院的四周墙壁做成凹凸不平的蜂窝状,是为了减少回声的反射,达到减弱噪声。
17.现代城市里常常在主要街道上设置噪声监测设备。若某一时刻该装置的显示屏显示
90的数据,这个数据的单位是
;当附近没有汽车或摩托车驶过时,显示屏上的数据将
(选填“增大”或“减小”)图中
最有可能是此时(即附近没有汽车或摩托车驶过)的声音波形图(选填“甲”或“乙”)
【答案】分贝;减小;乙
【解析】
因为声音的强弱用分贝来表示,所以噪声监测设备上的数据的单位是分贝;当附近没有汽车或摩托车驶过时,噪声减小,所显示屏上的数据将减小;
由甲图可以看出,其波形图呈周期性变化,有一定的规律,是乐音的波形;
乙图中的波形图杂乱无章,是无规则的,是噪声的波形且振幅小,有可能是附近没有汽车或摩托车驶过。
18.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材料,阅读后回答问题。
城市噪声的主要来源是由工厂内各种机器的运转、交通工具的使用、人口的集中造成的,工厂车间的机器声、飞机升降的轰鸣声、汽车发动机的振动声、人们的喧哗声和音响设备的吵闹声等,都属于噪声。70db的噪音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长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听力会受到严重影响并产生神经衰弱、头疼、高血压等疾病;如果突然暴露在150dB的噪声环境中,鼓膜会破裂出血,双耳失去听力等。防治城市的噪声成为非常紧迫的任务。
问题:(1)请你说出三种属于城市噪声的例子:
;
;
;
(2)请你说说城市噪声的危害:
。
(3)请你说说防治城市噪声的措施:
。
【答案】(1)汽车的鸣笛声;燃放的鞭炮声;打桩机的打桩声等等;
(2)噪声会影响人们的工作学习和休息。长期生活在高分贝的噪声环境中,听力会受到严重影响并产生神经衰弱、头疼、高血压等疾病;更严重时会造成鼓膜会破裂出血,双耳失去听力等;
(3)把噪声较大的工厂搬迁至郊区,在公路两旁种植树林或安装隔音玻璃板等。
【解析】
(1)城市噪声的例子有:汽车的鸣笛声、燃放的鞭炮声、打桩机的打桩声等;
(2)根据短文知道:噪声会影响人们的工作学习和休息。长期生活在高分贝的噪声环境中,听力会受到严重影响并产生神经衰弱、头疼、高血压等疾病;更严重时会造成鼓膜会破裂出血,双耳失去听力等。
(3)防治噪声的措施,从防治噪声的途径着手,即把噪声较大的工厂搬迁至郊区,在公路两旁种植树林或安装隔音玻璃板等。
19.如图所示,将敲响的音叉在耳边慢慢转动,会听到时强时弱的声音。音叉的两个叉股就是两个声源,都会发出疏密相间的声波。两个声源发出的疏密相间的波同时传播到一点,会相互影响。
根据这一原理,科学家开发出一种“以声消声“的反噪声技术。简单地说,就是用话筒将噪声收集起来传送到专门的电脑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通过喇叭发出新的噪声,恰能将原来噪声的振动抵消,这种“以声消声”的方法称作“有源消声技术”。目前这一技术已经应用到空调器、大功率冰箱及汽车发动机的制造中。
(1)空气中传播的音叉的声音是
的波,人耳听到的声音较弱时,是两个声源发出波同时传达,引起空气的振动
的结果。
(2)话筒收集噪声, 没有 (选填“有”或“没有”)控制噪声的产生;电脑分析获得的是 新的噪声
(3)“以声消声”技术消除噪声的途径属于(
)
A.控制声源
B.阻断噪声传播
C.人耳处减弱
(4)图示噪声源在空间A点产生的噪声振动波形,则声源在A点的振动应为(
)。
【答案】(1)由空气振动产生;相互抵消;(2)没有;新的噪声;(3)A;(4)B
【解析】
(1)空气中传播的音叉的声音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波,人耳听到的声音较弱,两个声源发出波同时传达,引起空气的振动相互抵消;
(2)话筒收集噪声,没有控制噪声的产生;电脑分析结果通过喇叭发出新的噪声;
(3)声音以声波的形式向远处传播,假如甲声源传来的疏波和乙声源传来的密波恰好同时到达某点,那么这一点的空气就会安静无波,在这里也就听不到声音了。这种方法称为有源消声技术;由此可知,“以声消声”技术消除噪声的途径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4)分析图可知,B图中产生的噪声振动波形与A点声波的频率和振幅相同,相位相反,故B符合题意。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