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课件27张PPT+教学设计+2个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2课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课件27张PPT+教学设计+2个视频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10-02 09:01:55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第12课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拉丁美洲
拉丁美洲,是指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包括墨西哥、中美洲、西印度群岛和南美洲。拉丁美洲原是印第安人劳动生息的地方。自1492年西班牙、葡萄牙的冒险家踏上拉丁美洲以后,很快就沦为这两个国家的地。十六世纪末,英、法、荷等国从西班牙手里夺去了西印度群岛的一些岛屿,南美洲大陆边缘和中美洲地峡的少数地区。
一、拉丁美洲的殖民地化
1、西班牙:
美洲:墨西哥、中美洲、除巴西外南美洲
2、葡萄牙:
美洲:巴西
一、拉丁美洲的殖民地化
1、西班牙:美洲为主
美洲:墨西哥、中美洲、除巴西外南美洲
亚洲:菲律宾
2、葡萄牙:亚非为主
美洲:巴西
非洲:非洲西海岸、东海岸一些据点
亚洲:印度西海岸、马六甲、澳门等,控制非洲到印度、太平洋地区交通咽喉
美洲印第安人在采矿
运奴船上的黑人
一、拉丁美洲的殖民地化
一、拉丁美洲的殖民地化
结合所学与72页学思之窗,思考:
(1)殖民者的掠夺对美洲和欧洲分别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使殖民地陷入深重苦难,遭受奴役;
打断历史进程,造成贫困落后,东西方差距拉大。
给殖民者带来巨额财富;
成为欧洲资本原始积累主要来源之一,加速资本主义发展。
英国人很早就积极开展海外活动。新航路开辟后,英国人的海外活动更加频繁。但是,16世纪时,他们还没有力量去开拓殖民地,同西班牙和葡萄牙抗衡。英国人在进行一般性海上贸易的同时,还热衷于海盗式的抢劫和贩奴贸易。当时,许多英国人在海上截击西班牙从美洲运回金银的船只,袭击西班牙人的殖民港口,英国女王不仅予以鼓励,还参与分赃。
1588,西班牙派“无敌舰队”前去讨伐英国,遭到惨败。从此,英国开始建立海上霸权。
(2)
阅读材料和教材71页标题下资料,思考:西班牙被英国超越的原因
西班牙在殖民掠夺中获得的财富没有转化为资本用来发展资本主义工业,而是花在封建统治者的奢侈享乐上。结果,大量财富流失到工商业发达的荷兰、英国、法国等国,导致西班牙衰落。
17世纪,英法荷在北美开拓殖民地。
二、亚洲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
二、亚洲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
南亚
东南亚
西亚
东亚
英国
荷兰
法国
美国
日本
俄国
17世纪—19世纪末20世纪初印度
19世纪末20世纪初缅甸、马来半岛
18世纪末19世纪初奥斯曼帝国、伊朗
19世纪中后期中国
17世纪—19世纪末印尼
19世纪末越南、柬埔寨、老挝
19世纪中后期中国
19世纪末成为菲律宾宗主国
1910吞并朝鲜半岛
奥斯曼帝国
奥斯曼帝国、伊朗
二、亚洲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
结合上图与教材77页学习拓展,分析归纳欧美国家殖民掠夺对亚洲的影响。
二、亚洲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
对亚洲影响:
政治:殖民者残酷压迫和奴役使亚洲人民失去民族独立、自由和尊严。在深受本国统治者剥削的同时又背负外国资本主义列强的民族压迫。
经济:原有经济结构被摧毁,国家经济日益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附庸。大量手工业者和农民破产,生活困苦。
客观上殖民者也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促进了殖民地历史的发展和进步。世界市场进一步得到拓展,世界地区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三、列强瓜分非洲
非洲在15世纪早期就遭受西方殖民国家的奴役,时间长达近500年,因此有“黑暗大陆”之称。
1859--1869年
法国殖民公司投
资,利用埃及人
力开凿了苏伊士
运河。
1882年,英国侵略
埃及,把埃及变成
殖民地
苏伊士运河通航(1869年)
英国在控制埃及
的过程中,以
埃及为基地,
对苏丹实行
武力扩张。
法国从19世纪
30年代开始
入侵阿尔及利亚,
并向突尼斯和
摩洛哥扩张
罗德斯的侵略野心
英国:开罗——开普敦
法国:佛得角——索马里
德国:赤道两侧
三、列强瓜分非洲
1884柏林会议
与会国包括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15个国家,时间长达104天,会议名义上是解决刚果河流域的归属问题,但实际上讨论的更多的是列强瓜分非洲的一般原则。
三、列强瓜分非洲
1884柏林会议
这次会议是专门讨论非洲事务的,但却没有任何一个非洲国家参加。欧美列强第一次在远离非洲的柏林,在地图上划定了他们各自在热带非洲地理上的界限。
三、列强瓜分非洲
1884柏林会议
为了避免各国在非洲的争夺中兵刃相见,柏林会议还着重讨论了“有效占领”的问题。此次会议,西方列强划分了在非洲中部的势力范围,确定了在非洲拓展殖民地的共同准则,从此掀起瓜分非洲的高潮。
埃塞俄比亚
利比里亚
四、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四、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的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
——马克思
侵略目的
侵略方式
第一次工业革命前
高额商业利润
直接抢掠、侵占土地、征收贡赋、垄断性贸易公司等
第一次工业革命后
商品市场、原料产地
扩大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商品输出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
进一步扩大市场和原料产地
瓜分狂潮,资本输出
四、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19世纪末20世纪初
四、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19世纪末20世纪初
西班牙、
葡萄牙
荷兰、
英国、法国
美国、德国、
沙俄、日本
新航路开辟
早期殖民扩张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西



四、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19世纪末20世纪初
西班牙、
葡萄牙
荷兰、
英国、法国
美国、德国、
沙俄、日本



西



殖民、掠夺
从属、落后


英国殖民地
法国殖民地
德国殖民地
美国殖民地
四、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项目




1870年工业产量所占位次
1
3
4
2
1870

1913年工业增速(倍数)
1.3
4.6
1.9
8.1
1913年工业产量所占位次
3
2
4
1
1913年殖民地面积所占位次
1
4
2
5
阅读上述资料,分析帝国主义国家之间蕴含的矛盾
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经济不平衡
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政治不平衡
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4-1918)第12课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学习主题】
普通高中新编历史教科书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六单元第12课
【课程标准】
世界殖民体系的建立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通过了解西方列强对亚非拉的殖民扩张、世界殖民体系的建立以及亚非拉人民的抗争,理解世界殖民体系的建立及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独立运动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教学理念】
 高中历史教学改革如火如荼的今天,教师要与时俱进地分析研究历史教学现状、发展态势,更新教育观、教学观、师生观。为了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以合作的方式组织开展历史教学活动,能够让学生在合作中拓宽视野、增长知识,也在合作氛围中提高兴趣。历史课堂应注重知识能力的全面性和学生素质发展的差异性,培养学生学会倾听、学会质疑、学会组织;同时学会理解别人,尊重别人,共享他人的思维成果。教师不光要能“授受知识”,还应能够“启迪智慧”,最终达到“润泽生命”的目的,真正使学生在交流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认识。
【教材分析】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是人民教育出版社新编高中教科书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六单元《世界殖民体系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第12课的教学内容。
本课为本单元第一课,主要讲述的是伴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从15世纪到20世纪初,拉丁美洲、亚洲、非洲被先后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殖民掠夺给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带来沉重灾难,这激发了被压迫人民的反抗斗争不断高涨。为下一课的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做好了铺垫。
【学情分析】
高一年级历史教学课容量大、课时少,学生基础较弱,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科学有效地教学,是高一师生共同面对的问题。
因初中阶段历史分值低、地位低、课时少,课堂不可能展开讲透,课后投入较少,高一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和基本方法技巧亟待培养。部分学生对历史学科重视不足,部分学生缺乏主动学习、自主学习意识,需要调动学习积极性,改变学生消极的学习态度,培养主动学生学习的习惯。
部分学生有学习热情,但是基础知识不扎实,记忆不准确、知识混乱,概念把握不准确,这些都会影响对历史脉络的把握和对历史现象的理解。另外,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相关学科知识欠缺。历史学科内容包罗万象,涉及了语数政地等多领域、多门类、多学科知识,若相关学科知识缺乏,定会对学习历史带来一定困难。针对上述问题,需要教师适当补充完善相关历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鼓励拓展阅读,提升史料阅读、提取信息等能力,培养历史思维和史学方法。
【教学目标】
运用时空定位,认识拉丁美洲、亚洲、非洲被瓜分的进程,分析它们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带来的影响。认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是伴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不断成长而日渐成型的。
了解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被瓜分完毕,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建立起来。通过史料分析,理解这个体系是不稳定的:内部存在诸多矛盾,在形成的同时也在解体。
分析归纳欧美国家殖民掠夺的正反两方面影响。理解被压迫人民反抗斗争不断高涨的原因,反思世界历史整体化发展进程中的问题,培养全面、客观看问题的思维方法,提升历史解释水平。
【教学重难点】
重点: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过程
难点: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的影响
【教学设计思路】
自我效能感,是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最早提出的,是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为所进行的推测与判断。它与学生的心理健康、学习动机关系密切,是学生对自己产生特定水平、能够影响生活事件的行为能力的信念。培养良好健康的自我效能感,对学生的当下和未来都格外重要。历史学是一门借鉴性很强的学科,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效能感的培养是必须的,而自我效能感的实现通过实物感官接触是最有效的。
结合信息技术与多媒体辅助,创设相应的历史情境,以问题引领,师生在相互交流探究过程中提高分析研究能力、培养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提升论从史出的历史思维能力。通过史料研习、合作探究,突出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特别是要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有兴趣参与;有载体引路,通过学生深入探究和教师启发引导,实现教学活动的深入开展。
【教学评价设计】
1、了解西班牙和葡萄牙率先开始殖民掠夺,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从15、16世纪开始逐渐形成。结合史料,小组讨论:探究殖民者的掠夺对美洲和欧洲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以及不同时段欧洲主要殖民国家变化的原因。
2、通过阅读教材第72至73页的文本内容,填写表格总结亚洲沦为殖民地半殖民的过程,定位时空。结合教材77页学习拓展,分析归纳欧美国家殖民掠夺对亚洲产生的正反两方面影响。
3、结合地图动态展示,学习工业革命后欧美列强对非洲的全面殖民入侵,认识帝国主义国家的本质是侵略。
【学习资源】
PPT、视频资源、文本资料等
【教学过程】
视频导入:新航路开辟(《大国崛起》节选)
学生活动:观看视频,思考分析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激发思维,引入课题。
新航路开辟后,世界联系加强,冲突对抗也在增长。西班牙和葡萄牙率先开始了殖民掠夺,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逐渐开始形成。
第12课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一、拉丁美洲
西班牙到达美洲后,率先开始了对拉丁美洲的侵略。
拉丁美洲,是指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包括墨西哥、中美洲、西印度群岛和南美洲。拉丁美洲原是印第安人劳动生息的地方。自1492年西班牙、葡萄牙的冒险家踏上拉丁美洲以后,很快就沦为这两个国家的地。十六世纪末,英、法、荷等国从西班牙手里夺去了西印度群岛的一些岛屿,南美洲大陆边缘和中美洲地峡的少数地区。
1、西班牙:美洲为主
——甘蔗生产、黑奴贸易、疯狂掠夺贵金属
美洲:墨西哥、中美洲、除巴西外南美洲
亚洲:菲律宾
2、葡萄牙:亚非为主
——建军事据点、商站,垄断商路
美洲:巴西
非洲:非洲西海岸、东海岸一些据点
亚洲:印度西海岸、马六甲、澳门等,控制非洲到印度、太平洋地区交通咽喉
【学生活动1】结合所学与72页学思之窗,思考:
(1)殖民者的掠夺对美洲和欧洲分别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美:使殖民地陷入深重苦难,遭受奴役;
打断历史进程,造成贫困落后,东西方差距拉大。
欧:给殖民者带来巨额财富;
成为欧洲资本原始积累主要来源之一,加速资本主义发展。
【设计意图】深化对新航路开辟的理解,通过多种史料,论从史出,强化对历史的理解。
西班牙、葡萄牙成为欧洲最富有的国家,也刺激了其他国家开始殖民掠夺。
【学生活动2】阅读材料和教材71页标题下资料,思考:西班牙被英国超越的原因。
英国人很早就积极开展海外活动。新航路开辟后,英国人的海外活动更加频繁。但是,16世纪时,他们还没有力量去开拓殖民地,同西班牙和葡萄牙抗衡。英国人在进行一般性海上贸易的同时,还热衷于海盗式的抢劫和贩奴贸易。当时,许多英国人在海上截击西班牙从美洲运回金银的船只,袭击西班牙人的殖民港口,英国女王不仅予以鼓励,还参与分赃。
1588,西班牙派“无敌舰队”前去讨伐英国,遭到惨败。从此,英国开始建立海上霸权。
学生回答,教师概括:
西班牙在殖民掠夺中获得的财富没有转化为资本用来发展资本主义工业,而是花在封建统治者的奢侈享乐上。结果,大量财富流失到工商业发达的荷兰、英国、法国等国,导致西班牙衰落。
【设计意图】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和殖民体系的推动力量。引导学生思考新航路开辟带来的欧洲社会重大变革,在探究问题时透过现象看本质。
17世纪,英法荷在北美开拓殖民地。
英:东海岸;
法:新法兰西和路易斯安纳等
荷:在哈德逊河流域建立新尼德兰,并在曼哈顿岛建立据点新阿姆斯特丹(new
york)
他们除了侵占美洲,还把目标瞄准了广袤的亚洲。
二、亚洲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
【学生活动3】阅读教材,梳理知识填写下表。阅读教材77页学习拓展和资料图,分析归纳欧美国家殖民掠夺对亚洲的影响。
南亚
东南亚
西亚
东亚

17世纪—19世纪末20世纪初印度
19世纪末20世纪初缅甸、马来半岛
18世纪末19世纪初奥斯曼帝国、伊朗
19世纪中后期中国
荷兰
17世纪—19世纪末印尼

19世纪末越南、柬埔寨、老挝
奥斯曼帝国
19世纪中后期中国

19世纪末成为菲律宾宗主国

1910吞并朝鲜半岛

奥斯曼帝国、伊朗
学生填表、讨论、分享、展示,教师总结:
对亚洲影响:
政治:殖民者残酷压迫和奴役使亚洲人民失去民族独立、自由和尊严。在深受本国统治者剥削的同时又背负外国资本主义列强的民族压迫。
经济:原有经济结构被摧毁,国家经济日益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附庸。大量手工业者和农民破产,生活困苦。
客观上殖民者也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促进了殖民地历史的发展和进步。世界市场进一步得到拓展,世界地区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设计意图】辨析整理多种史料,提取有效信息,形成全面的解释。结合殖民扩张的双重影响,锻炼学生多角度、辩证地进行历史解释,提升历史思维,提升历史解释水平。
与亚洲有相似遭遇的还有非洲。
三、列强瓜分非洲
非洲在15世纪早期就遭受西方殖民国家的奴役,时间长达近500年,因此有“黑暗大陆”之称。但是到19世纪中期,欧洲殖民者主要活动在沿海地区,工业革命后,转而进行全面殖民入侵。
1、在北非:
英国:1859--1869年法国殖民公司投资,利用埃及人力开凿了苏伊士运河。1882年,英国侵略埃及,把埃及变成殖民地
;英国在控制埃及的过程中,以埃及为基地,对苏丹实行武力扩张。
法国:从19世纪30年代开始入侵阿尔及利亚,并向突尼斯和摩洛哥扩张。但是这些并未满足他们的侵略野心,19世纪后期,列强加快了侵略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步伐。
2、1884柏林会议
各国意图:英国:开罗——开普敦;法国:佛得角——索马里;德国:赤道两侧

由德国首相俾斯麦主持,在德国首都柏林举行。与会国包括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15个国家,时间长达104天,会议名义上是解决刚果河流域的归属问题,但实际上讨论的更多的是列强瓜分非洲的一般原则。
这次会议是专门讨论非洲事务的,但却没有任何一个非洲国家参加。欧美列强第一次在远离非洲的柏林,在地图上划定了他们各自在热带非洲地理上的界限。
为了避免各国在非洲的争夺中兵刃相见,柏林会议还着重讨论了“有效占领”的问题。此次会议,西方列强划分了在非洲中部的势力范围,确定了在非洲拓展殖民地的共同准则,从此掀起瓜分非洲的高潮。
【学生活动4】观看视频:殖民体系形成过程。
设计意图:要求学生用时空定位来认识欧美列强在非洲掀起的瓜分狂潮,引导学生分析工业革命对世界殖民体系形成的巨大推动力。深化对帝国主义殖民扩张本质的认识,同情亚非拉人民的悲惨遭遇,认识资本主义国家的高速发展是建立在剥削掠夺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基础上的。
四、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19世纪末20世纪初建立
【学生活动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的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
——马克思
(1)殖民扩张带来了什么?
掠夺财富、种族灭绝、贩卖黑奴和资本主义的发展。
材料二
侵略目的
侵略方式
第一次工业革命前
高额商业利润
直接抢掠、侵占土地、征收贡赋、垄断性贸易公司等
第一次工业革命后
商品市场、原料产地
扩大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商品输出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
进一步扩大市场和原料产地
瓜分狂潮,资本输出
(2)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的根本推动力量是什么?
资本主义经济不断成长(从新航路开辟,早期殖民扩张到两次工业革命)
教师点拨:第二次工业革命,再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中,各国要求独占更大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扩大自己的殖民帝国,导致了更大规模的瓜分世界。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被瓜分完毕,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建立起来。
材料三
项目




1870年工业产量所占位次
1
3
4
2
1870

1913年工业增速(倍数)
1.3
4.6
1.9
8.1
1913年工业产量所占位次
3
2
4
1
1913年殖民地面积所占位次
1
4
2
5
(3)结合上述资料,分析概括资本主义殖民体系中蕴含的矛盾并简要评价。
①资——殖民地:殖民掠夺给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带来沉重灾难,形成了人类历史上少数资本主义国家奴役和控制世界绝大部分土地和人口的不合理状态,东方从属于西方,这激发了被压迫人民的反抗斗争不断高涨。
②资——资: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不平衡引发一战。
伴随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世界各地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之中,世界各地联系日益增强,但是这个体系是不稳定的,在形成的同时也在解体。
【设计意图】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领者,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以问题为引领,构建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的逻辑层次,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深化知识,发展思维,获得新认识。
【板书设计】
第12课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新航路开辟
西班牙、葡萄牙

早期殖民扩张
荷兰、英国、法国

工业革命
美国、德国、沙俄、日本

第二次工业革命
殖民、掠夺
西方
东方
从属、落后、反抗
【课后作业】
完成本课“学习聚焦”、“史料阅读”、“思考点”
设计意图:巩固练习,达成教学目标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促进者,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探究者。我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了(1)创设历史情境(2)以问题为引领(3)开展基于史料研习的教学活动(4)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资源融合。以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作为教学的本位和重心;以调动和发挥学生历史学习的积极性、参与性和创造性为核心;以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为中心开展教学实践活动。
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有:学生互动过程时间不足,生成的问题太少;教师说的多,学生说的少;史料过多,学生阅读和提取信息存在一些不足,没有完全利用好课程资源;个别语言和点评不够准确等。
8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