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秋学期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随堂练——2.3 熔化和凝固拓展练习 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年秋学期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随堂练——2.3 熔化和凝固拓展练习 有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5.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10-01 11:23: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3
熔化和凝固拓展练习
一、选择题
1.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传统民间艺人会制作一种“糖画”,先把糖加热到流体状态,用它画成各种小动物图案,如图,再慢慢晾干变硬,送给小朋友。关于制作“糖画”的全过程,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糖的物态变化是先熔化后凝固
B.糖的内能一直在增加
C.糖的物态变化是先凝固后熔化
D.糖的温度一直在降低
2.甲、乙两个装满冰块的水盆,甲盆置于阳光下,乙盆放在背阴处,在两盆里的冰还未完全熔化时,则
(
)
A.甲盆水的温度比乙盆高
B.乙盆水的温度比甲盆高
C两盆水的温度相同
D.不用温度计测量无法比较两盆水的温度高低
3.雪天路面有厚厚的积雪,为了使积雪很快熔化,常在路面积雪上喷洒盐水,这是


A盐水使冰的熔点降低
B盐水使冰的熔点升高
C.使冰雪的温度升高到0℃而熔化
D.洒上盐水后,使冰变成冰水混合物,温度为0℃,而使冰雪熔化
4.关于水在0℃时的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能为固态
B.只能为液态
C.只能为固液共存状态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5.如图是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可知(

A.该物质是晶体
B.该物质的熔点为60℃
C.该物质熔化过程经历了
D.该物质在点时全部变成了液态
6.我国有句谚语说:“下雪不冷化雪冷”你认为以下几个说法中一定错误的是  
A.
冷与不冷是将下雪过程中与下雪过后的温度进行对比来说的
B.
冷气流的北上导致气温的降低
C.
雪的熔化、熔化后水的蒸发以及雪的升华都需要吸热导致气温的降低
D.
人们感觉的“冷”与“不冷”除与温度有关之外,还受空气湿度的影响
7.海波的熔点是48℃,那么48℃的海波所处的状态是(

A、固态
B.
液态
C.
固液并存
D.
无法确定
8.下列物态变化属于凝固的是(  )
A.湖水结冰
B.雾气消散
C.露珠形成
D.冰雪消融
9.小明将一杯温水放入冰箱的冰冻室里,经过一段时间后,杯中的水发生了物态变化,下图所示中的四个图像中能正确反映这杯水的物态变化过程的是(

A.
B.
C.
D.
10.用酒精灯对烧杯中的冰水混合物加热,当冰未熔化完时,
冰和水的温度
 
A.
水的温度上升
B.
水的温度上升,冰的温度不变
C.
冰的温度上升
D.
冰和水的温度保持不变,等于
11.图甲是观察熔化现象的实验装置。图乙是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这种物质是一种晶体,它的熔点是100℃
B.该物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所含热量增多
C.这种物质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大约持续了15min
D.加热一段时间后,从烧杯中冒出的“白气”是水汽化形成的
12.-5℃的冰投入到0℃的水中,热平衡后测得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则冰的质量一定是
(
)
A.增加了
B.减少了
C.不变
D.无法确定
13.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中国古诗词大会,深受观众喜爱,下列诗词中涉及到的物理知识说法正确的是  
A.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蜡烛成灰泪始干是晶体的熔化
B.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C.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是因为流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大
D.
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诗句体现出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14.如图是某网友在四月拍摄的某地雪景:积雪初融后,在某停车场上出现了一个个“雪馒头”,甚为奇特.雪堆正下方是方形地砖,每块方形地砖周围是条形砖.气象专家调研发现:四周条形砖比中间方形地砖具有更好的导热性和渗水性.关于形成“雪馒头”景观的解释肯定不合理的是(

A.空气温度较低是“雪馒头”得以保留的原因之一
B.方形地砖导热性差是形成“雪馒头”景观的原因之一
C.太阳辐射导致条形砖上方的雪比方形地砖上方的雪更易熔化
D.地表热量易通过条形砖及四周缝隙传递,使条形砖上的雪更易熔化
二、填空题
15.
如图是某同学常温下在教室内用甲乙装置分别探究“冰和烛蜡熔化的特点”的实验。甲装置缺少酒精灯加热________(选填“可行”或“不可行”)的;采用乙装置加热方式的优点是________。图丙是________(选填“冰”或“蜡”)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图丁所示温度计显示的是蜡某时刻的温度,它的示数是________℃。
16.高烧的病人用冰袋降温是利用了______
的道理;冬天,北方的菜窖里防止菜冻坏,常常放几桶水,这是利用了______
的道理.
17.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根据图象的特征可以判断这种物质是一种______(填“晶体”或“非晶体”),它的熔点是______℃,熔化过程中______热量(填“吸收”或“放出”)。
18.俗话说“下雪不冷化雪冷”,是因为“化雪”是____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雪要____,从而使周围环境的温度____.
19.小李在实验室取出-10℃的冰进行加热实验,她观察冰熔化成水直到沸腾的过程并记录相关数据,绘制成如图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根据图像可知0
~
4min内这块冰的内能______(选填“增加”或“不变”),加热到6min时,将处于______(
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加热到______min,水开始沸腾。
20.如图所示,加热-40℃的冰,BC段表示当前物体的状态是______________;冰的熔化过程温度不变,它的内能________;观察AB及CD段发现,加热时间相同,冰升温比水快,说明______。
三、解答题
21.在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中:
实验时所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______性质制成的。
为了使试管中的冰受热均匀,且便于记录各时刻的温度值,小明应选用______填“甲”或“乙”装置来进行实验。
如图丙所示,是小明根据实验数据作出的加热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分析图象可知,冰的熔点是______,熔化过程经历了______min。
通过实验可知,冰熔化过程中温度______,但要继续______热。
答案
1.
A
2.
C
3.
A
4.
D
5.
A
6.
B
7.
D
8.
A
9.
C
10.
D
11.
C
12.
A
13.
D
14.
C
15.
可行
均匀加热

52
16.
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17.
晶体
80
吸收
18.
熔化
吸热
降低
19.
增加
固液共存态
14
20.
固液共存
增大
冰的比热容比水小
21.
热胀冷缩;乙;0;6;不变;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