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第五章
质量与密度
《第四节
密度知识的应用》教学设计方案
学校:________
学科:_____
教师:_____
课
题
第四节
密度知识的应用
课时
1课时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进一步加深对密度知识的理解.
2.
会查密度表,知道物质的密度.
过程与方法
发展分析概括能力,养成良好的额思维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用密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体会到密度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价值.
教材分析
本节编写思路:首先概括利用密度不仅可以鉴别区分物质,还可以利用它发现新的物质,表明学习密度这个物理量的重要意义。接着分类列表将一些常见物质的密度呈现出来,一方面是用事实来告诉学生自然界的物质均各自有自己的密度,另一方面告诉学生在应用密度知识解决问题时,可以通过查表的方式获得一些物质密度的数值。然后概述密度知识的三方面运用,其中还给出了估测空气质量的思路。最后是两道例题,分别是鉴别物质和求物体的厚度(实际上就是求体积),加上前面给出估测空气质量的思路,就涵盖了密度知识的运用的三个方面。
学生分析
重点难点
重点:利用密度鉴别物质、利用密度知识进行相关物理量的计算.难点:不同物质的体积或质量与密度之间关系的分析.
教学策略
实验探究、合作学习
教学方法
讲授法、实验法、演示法
教学资源
多媒体课件,一块金属(运动会金牌)、一卷细铜丝、一块形状不规则的石块.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5分钟)
引入新课
1.怎样鉴别戒指是不是纯金的?
2.怎样知道一大卷细铜丝的长度?
通过提出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思考解决的办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新课教学(30分钟)
二、新课教学
(一)密度可以用来鉴别物质
要鉴别某一物体是由什么物质组成的,我们需要知道各种物质的密度是多少.
指导学生观察教材第96~97页中给出的一些物质的密度,
并思考:
(1)这三个表有什么不同?
(2)固体、液体、气体的密度各有什么特点?
学生看书并回答,在教师引导下主要认识到以下几点:
①气体的密度表上边标明了“0℃,1个标准大气压”的条件.
②在液体中,水银的密度比较大,且大于一般金属的密度.
③气体的密度都比较小.
在看书的基础上,请学生读出几种物质的密度,并说出它们所表示的物理意义.
(二)求质量
体积很大的长方体花岗岩石碑,质量很大,无法用秤直接称量,怎样才能知道它的质量呢?
让学生说出他们想出的办法,然后引导学生讨论能不能应用密度公式来求,以及如何求.引导学生类比速度公式将密度公式进行变形.学生讨论得出变形公式并回答上面的问题.(三)求体积如果有一物体,体积不规则又不便于直接测量,我们怎样才能计算出它的体积?
学生思考并回答密度公式的另一个变形式的应用.
(四)讲解例题
学生阅读教材P97“例题1”的题干,?教师引导学生学会应用密度知识来鉴别物体由何种物质构成的方法.学生自学教材P97“例题2”,之后,教师给出具体数据,学生完成引人新课中的两个问题,最后师生共同订正.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的教学实际上是应用密度公式及其变形公式,研究求解物体密度、质量、体积的问题.在实际运用中要提醒学生不能死记硬背公式,要了解公式中三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并灵活运用.
课堂小结(5分钟)
本节课的教学实际上是应用密度公式及其变形公式,研究求解物体密度、质量、体积的问题.在实际运用中要提醒学生不能死记硬背公式,要了解公式中三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并灵活运用.
学生整理回顾本节知识.
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认识和记忆,理解质量概念.
板书设计(教学流程)
第四节
密度知识的应用1.可以用来鉴别物质:.
2.求质量:m=ρV
.
3.求体积:.
教学反思
作业布置
教学评价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