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当堂达标教学课时教案
学校 育新中学,年级_九年级_,学科_化学_。
授课人 吕书生 班级 时间
课 题 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教学 目标 1.知识与技能(1)认识到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初步学会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的方法。(2)能有意识地从日常生活中发现一些有探究价值的问题,(3)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并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得出有价值的结论,(4)初步学习书写探究活动报告的方法。2.过程与方法(1)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2)学会预习实验,了解实验室规则。(3)能主动与组内的同学讨论,交流,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和学习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能体会到探究活动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进而体会到化学学习的特点是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等。(2)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3)通过小组实验等方式逐步培养学生关于合作、勇于实践等科学精神。
重点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
难点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
教学 方法 实验探究、当堂达标
手段 多媒体
板书设计 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1、重要性2、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二、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1、燃烧前:组成、颜色、质地、密度、气味等2、燃烧时:火焰、烛身变化、燃烧产物等3、燃烧后:熄灭时出现白烟,点燃白烟复燃。
三、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
1、二氧化碳含量:空气<呼出气体2、氧气含量:空气>呼出气体3、水蒸气含量:空气<呼出气体
教 学 过 程
教学程序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从日常生活中可以发现很多有探究价值的问题, 例如:打开汽水瓶时,为什么会有气体放出,它是什么气体呢? 铅笔芯的主要成分到底是不是金属铅呢? 涂改液为什么可以使字迹消失呢?------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的许多重大发现和研究成果都是通过实验得到的。带着众多的疑问进入本节的探究之旅。 观察、思考、讨论出现红色“化学”二字的原因
徜徉书海探究发现 出示实验探究内容:1、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1)实验药品:蜡烛、烧杯、火柴、小木条、澄清石灰水、水。(2)步骤、现象及结论如下表:实验步骤观察物质的性质、变化、现象结论、解释、反应的文字表达式观察蜡烛的制作材料烛芯:棉线;外壳:石蜡由 和 制成点燃前观察蜡烛的颜色、状态、形状乳白色或红色固体,圆柱体颜色:乳白色或红色;状态: 用小刀切下一块放入水中较软,漂浮在水面上密度: ;硬度: ;溶解性: 燃烧时用火柴或打火机点燃固态蜡烛 ,火焰呈黄色,放热,偶尔冒黑烟石蜡具有 性,黑烟是燃烧不充分时生成的炭黑取一根火柴迅速平放在火焰中。1~2s后取出。处在火焰 部位最先变黑,第二层次之,最里层变黑得最慢 温度最高,加热用 用一个干而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一会儿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烧杯内壁有 出现,澄清石灰水 蜡烛燃烧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文字表达式:蜡烛+氧气水+二氧化碳熄灭后将蜡烛熄灭有白烟产生白烟可以 ,白烟是 用火柴点燃刚熄灭时的白烟白烟燃烧(3)交流讨论:a、检验燃烧产物是否有水生成的方法: 。b、检验燃烧产物是否有二氧化碳生成的方法: 。2、集思广益归纳总结:化学探究性学习的特点、方法和步骤:化学探究性学习的特点(三关注)(1)关注 ,如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熔沸点及化学性质等方面;(2)关注 ,化学变化中的现象,如形态、外观、能量变化、变化现象等;(3)关注 观察实验的基本方法(三阶段)(1)变化前:记录物质的名称,观察并记录物质的形态、外观等;(2)变化中:观察并记录物质的形态、外观、能量变化及其他现象;(3)变化后:记录生成物的名称,观察并记录物质的形态、外观等描述实验的基本方法(三方面)(1)实验操作步骤(2)实验现象(3)实验结论科学实验的步骤(八步骤)3、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研究(1)比较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成分有什么不同? 实验步骤对现象的观察和描述分析1、用排水法收集呼出气体集气瓶中的水被排出,充满气体呼出气体在集气瓶底部聚集,气压增大将水排出2、向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分别滴入数滴澄清石灰水,振荡空气瓶中无明显现象,呼出气体瓶中石灰水 空气中的 含量比呼出气体中的 含量 3、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空气瓶中木条慢慢熄灭,呼出气体瓶中的木条 空气中的 含量比呼出气体中的 含量 4、对着一块干燥的玻璃片吹气,并与放在空气中的干燥玻璃片比较空气中的玻璃片无明显现象,吹气的玻璃片表面 空气中的 含量比呼出气体中的 含量 (2)小组讨论:以“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和“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为例比较实验现象的描述与实验结论有什么不同?前者是 ,后者是 。 小组合作探究观察记录火焰分三层:外焰、内焰、焰心燃烧产物为:水和二氧化碳白烟为固体石蜡小颗粒,点燃复燃交流讨论阅读教材归纳总结(1)提出问题(2)猜想与假设(3)制定计划(4)进行实验(5)收集证据(6)解释与结论(7)反思与评价(8)表达与交流小组合作探究观察记录二氧化碳含量:空气<呼出气体氧气含量:空气>呼出气体水蒸气含量:空气<呼出气体交流讨论实验现象是通过人的感官直接感觉或观察到的,如颜色、气味、状态、发光、放热、变色、生成气体或沉淀等,而结论是由现象分析、推理得到的。
小结 归纳总结查漏补缺 谈收获
达标检测 课内练习 1. 壹元硬币的外观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同学们认为它可能是由铁制成的。在讨论时,有位同学提出“我们可以先拿磁铁来吸一下”。就“拿磁铁来吸一下”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假设 B.实验 C.观察 D.做出结论2.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 )。A.水 B.二氧化碳 C.二氧化碳和水 D.大量灰烬3.用于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的物质是( )。A.水 B.食盐水 C.澄清石灰水 D.糖水4.某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请填写下列空格:(1)取一枝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_________。(2)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火焰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层。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中(如图1-3)约1 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_________处最先炭化。结论:蜡烛火焰的_________温度最高。(3)再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内壁有 出现。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变_________。结论:蜡烛燃烧时生成了_________。5.(2009年 自贡中考)下表是空气中的气体成分和人体呼出的气体成分含量对照表:呼出的气(%)781641.10.9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设计了简单的实验方案,验证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空气成分的含量有什么不同,其主要操作步骤如图所示:
请依据图示将主要实验操作步骤及验证依据填入下表中:实验步骤验证依据1、用排水法收集两瓶呼出的气体,另收集两瓶空气2、将澄清的石灰水分别滴入盛有呼出的气体和空气的集气瓶中.根据 ,判断CO2含量不同.3、根据木条燃烧情况的不同,判断O2含量不同4、根据 ,判断水含量不同.归纳总结:归纳总结也是学好化学的一种重要的方法。现请你概括总结你已知道的二氧化碳的性质: 。
课外练习 实验探究“高低不同的燃着的蜡烛罩在同一烧杯中谁先熄灭”?
错题集锦 1. 壹元硬币的外观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同学们认为它可能是由铁制成的。在讨论时,有位同学提出“我们可以先拿磁铁来吸一下”。就“拿磁铁来吸一下”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假设 B.实验 C.观察 D.做出结论5、现请你概括总结你已知道的二氧化碳的性质: 。
教学思考 教师组织引导学生正确操作实验、分析实验、总结实验;使学生在课堂中始终处于主体地位,进行自主探究和分析,这将更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了解控制变量法是常用的方法之一。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