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
千年专制之局;
愿吾侪后死者,齐心协力,完成先生一
二件未竟之功。
情景导入
?
是什么推翻了数千年专制之局,革命的未竟之功是什么
第9课
辛 亥 革命
一.革命志士的奋斗
说一说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革命起义有哪些?结果如何?
时间 地点 名称 领导人 结果
1906年 湘赣 萍浏醴(li)起义 刘道一、蔡绍南 失败
1907年 浙皖 安庆绍兴起义 徐锡麟、秋瑾 失败
1907年 广西 镇南关起义 孙中山、黄兴 失败
1911年 广东 黄花岗起义 孙中山、黄兴 失败
一、革命志士的奋斗
第一次
影响最大
刘道一(1884~1906),祖籍湖南衡山,生于湘潭。青年时代,追随其兄刘揆一从事革命活动。1904年,加入华兴会,联络会党准备起义,事败后流亡日本。次年,参加同盟会。1906年秋,刘道一参与领导的萍浏醴起义提前爆发,正在长沙运动新军的他在由衡阳返回长沙途中被捕。同年12月31日,他被清政府杀害于长沙浏阳门外,年仅22岁。他是留日学生中因反清革命被杀害的第一人,也是同盟会会员中为革命流血牺牲的第一个烈士。
1、萍浏醴起义
2、安庆、绍兴起义
1907年7月,光复会成员徐锡麟在安徽安庆发动起义,失败被捕,壮烈牺牲。
秋瑾(1875年11月8日-1907年7月15日),女,中国女权和女学思想的倡导者,近代民主革命志士。第一批为推翻满清政权和数千年封建统治而牺牲的革命先驱,为辛亥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提倡女权女学,为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1907年7月15日凌晨,秋瑾从容就义于绍兴轩亭口,年仅32岁。
3、广州黄花岗起义
(1)筹备:
1910年,孙中山同黄兴、赵声等人商讨在广州举行起义。会后,孙中山赴欧美各国筹集起义经费,黄兴到香港设立统筹部。
(2)起义:
(3)名称由来:
1911年四月,由于情况有变,黄兴决定提前举事。他率领一百余名革命党人攻入两广总督衙门,总督张鸣岐逃走。革命党人与清军展开激烈巷战,苦战一昼夜,终因众寡悬殊,起义失败。
在这次起义中,喻培伦、林觉民、方声洞等80多人英勇牺牲。后来收殓烈士遗骨72具,合葬于城郊黄花岗,史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黄兴
3、广州黄花岗起义
林觉民
林觉民《与妻书》
方声洞与妻儿合影(临别前摄)
父亲大人膝下:
跪禀者,此为儿最后亲笔之禀,此禀果到家者,则儿已不在人世者久矣迩者与海内外诸同志共谋起义,以扑满政府,以救祖国。祖国之存亡,在此一举。事败则中国不免于亡,四万万人皆死("万万"指“亿”),不特儿一人; 如事成则四万万人皆生,儿虽死亦乐也。
材 料 研 读
“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蜇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已成……。” ——孙中山《<黄花岗烈士事略>序》
通过上面这段话,分析黄花岗起义的历史意义?
黄花岗起义虽然失败,但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为后来武昌起义一举成功准备了条件。
二、武昌起义
了解武昌起义的背景、时间、过程和结果
1、背景:
2、时间:
3、主力:
4、过程:
1911年10月10日
(1)1911年,湖北革命组织文学社和共进会,在同盟会的推动下,积极谋划起义;
(2)10月9日,起义计划泄露,清政府到处搜捕革命党人。
倾向革命的湖北新军
5、结果:
①新军工程营起义
②夺取武器库
③迎炮兵入城
④进攻总督衙门
⑤占领全城
武汉三镇光复,10月11日,成立湖北军政府,黎元洪为都督。
辛亥革命
全国一半以上省份宣布独立,支持革命。清王朝面临土崩瓦解。
6、形式发展:
革命的烈火首先从武昌燃起,你认为武昌首义体现了革命党人的什么精神呢,辛亥革命与武昌起义有何关系?
武昌首义精神:敢为天下先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1911年是农历辛亥年,所以以武昌起义作为开端的这一年的革命被称为“辛亥革命”
课堂小结
革命志士的奋斗
辛亥革命
(1)萍浏醴起义
(2)安庆起义
(3)广西起义
倾向革命的湖北新军
1911年10月10日
(4)经过
武昌起义
(2)主要力量
(3)时间
①②③④
(6)辛亥革命历史意义
(5)结果
(4)黄花岗起义
1911年
(1)谋划
文学社与共进会在同盟会的推动下,积极谋划起义。
1.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是 ( )
A.萍浏醴起义 B.安庆起义 C.镇南关起义 D.黄花岗起义
2.右图人物为近代民主革命志士,自称“鉴湖女侠”,其蔑视封建礼法,提倡男女平等,积极投身革命。1907年,准备在绍兴策应安庆起义,但事泄被捕遇难。她是( )
A.刘道一 B.秋瑾 C.蔡绍南 D.徐锡麟
3.“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与下列哪一事件有关 ( )
A.萍浏醴起义 B.安庆起义 C.镇南关起义 D.黄花岗起义
A
B
D
达标测试
4.当代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写道:“它使中国两千多年的皇帝制度彻底崩溃,是中国帝制与共和意识和分水岭,尽管它的结局是悲剧性……”材料中的“它”是指 ( )
A、戊戌变法 B、新文化运动 C、辛亥革命 D、北伐战争
C
5.下列有关辛亥革命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1911年是农历辛亥年,因此这次革命被称为辛亥革命
B.推翻了清王朝的腐朽统治
C.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的终结
D.开启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C
6.孙中山是伟大的革命先驱,其突出的贡献是( )
A.领导洋务运动,创办近代工业
B.推翻清朝统治,结束封建帝制
C.推动维新变法,主张君主立宪
D.倡导“实业救国”,挽救民族危亡
B
(2017·黑龙江牡丹江)近代化探索是晚清历史发展的一个趋向。最能体现这一趋向的是( )
A.虎门销烟——收复新疆——实业救国
B.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C.火烧圆明园——旅顺大屠杀——《辛丑条约》
D.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D
走近辛亥革命,我们还可以
书籍
参观纪念馆
《辛亥革命始末》
《辛亥革命》
《辛亥百年:铁屋里的大国突围》
电影
湖北武汉
广州黄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