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第5单元写作 如何突出中心习题课件(2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上册第5单元写作 如何突出中心习题课件(21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10-01 09:39: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五单元写作 如何突出中心
1.学习并体会提炼中心、梳理线索、安排详略。
2.通过一件小事、一个场景、一个物品,表达情感和思考。
学习目标
1.围绕中心,选取典型材料
任何一篇文章总有一个写作目的,是褒扬什么,还是批评什么,定好基调后,进行选材。中心是选材、剪裁的依据,要力求选取最能表现中心的材料,果断舍弃与中心无关的材料,才能有力地突出中心。
2.恰当运用材料,突显文章中心
选择好典型的材料,并不是简单地把这材料记录下来就行了,要思考如何运用这个材料来表达中心,才能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写作小锦囊
3.详略要得当
凡是与中心思想关系密切的材料需泼墨如水,与中心思想有关的次要材料不可不写,但要略写,而与中心思想无关的材料坚决不能写。
4.点题、扣题要适时
为使文章中心突出,可在开题中嵌入主题词,在行文中能用主题词表述的内容要尽量用主题词表述。结尾,用一两句抒情议论句,画龙点睛,强化中心,往往会使读者产生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5.要有贯穿全文的线索
设置一条贯穿全文的线索,写作时不易偏离中心。文章线索就是贯穿一篇文章(即在文章的不同段落中都可见的词、句子或是情况等),并且在解读文章时可以用来解读文章含义、了解文章主旨的关键词条。文章线索分为以下几类:人物线索,事情线索,物品线索,地点线索,时间线索,感情线索。
6.运用技法,突出中心
可采用标题点题、开头点题、结尾点题等方法,突出作文的中心。
中心,是文章中传达出来的作者的基本观点、态度、情感和意图,也就是作者写作文章的主旨所在。有了中心,文章也就有了主心骨;没有中心,或中心不明确,文章就像一盘散沙,杂乱无章。
在恰当的地方用简明的语句点明题意,提示文章主旨,暗示文章脉络层次,则文章的中心自然就突出了。点题的位置是灵活的,可以根据文章的结构安排或抒情的方式,放置于醒目的位置,形式多种多样。可以在以下位置点题:
写作加油包
(1)标题点题:即直接用文章的观点作为文章的标题。这样的标题直接揭示文章的中心,让读者一目了然。
(2)篇首点题:即开门见山点题。这种点题位置也能让读者快速把握文章的主旨,不会给人“主旨不明确”的坏印象。
(3)篇中点题:即在文章叙述或论说过程中,以简洁精练的语句,恰如其分地点出文题所蕴含的深意,加强文章内容与标题之间的联系。
(4)篇末点题:即在文章的主题已经得到充分表现的基础上,再加上点睛之笔,可以使读者更准确地把握文章中心,而且也可以在结构上起到收束全文的作用。
(5)通篇点题:即综合运用前面提到的点题方法,在文章的不同位置反复点题,也就是标题、开头、中间、结尾都点题。
邻 居
六月燥热的风,吹动着我们躁动的心。在这个容易令人烦躁的季节,更需要多点宽容。
宽容,简简单单两个字就能包容着所有。宽容是什么?是被别人不小心撞到了,你说了一声“对不起”,你回复对方“没关系”;是别人把你的东西弄坏而你去安慰她。
佳作展台
我家旁边新搬来一个人,但我从来没见过那位新邻居,不知道是男是女。直到有一天,在电梯里我遇上他。他的裤子是现在最流行的工装裤,但却像许久未洗了一样,稍稍发黑。上身穿了一件黑色T恤,长长的头发微微外翻,挡住了大半个额头,黑色的大框眼镜搭在鼻梁上,一身装束显得他有点阴郁。我还没有思考完,电梯到了。他快步走向他的家门,他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不修边幅。他是做什么的?为什么穿衣打扮如此阴郁?我带着满满的疑问回到家中。
一个月后我又见到了他,不过不是在家附近的楼道里,而是在公园,而我也非常意外地跟他有了交集。
跟朋友玩水枪战,在夏天无疑是非常凉爽的。朋友的水枪打到我好几下,我越战越勇。而我的水枪十分不给力,半天没有呲出水了,眼看就要沦为落汤鸡,我心中不服,一用力,一道水流喷了出来,不但偏离了我预计的轨道,而且不偏不倚喷到了那个邻居的身上。
我心里十分慌乱,生怕惹怒了他,急忙向他道歉。他微笑着说没事儿,他还开玩笑说,这准头可真准。
在那次短暂的交谈之后,他在我的心里有了新的定位。
在人生漫漫长卷中,我们会遇上许多人,但与你有交集的,或许只会有一小部分。而我的这位新邻居,他像栀子花般,虽叶子微微泛黄,但只要仔细一看,栀子花的优雅和芬芳,就会萦绕在你心间。
【点评】本文中心突出,情感真挚。作者通过叙写与邻居间的交往故事,来表现邻居的宽容的品质。选材较典型,选取了与朋友玩水枪的故事,殃及无辜邻居,没想到邻居毫不在意,表示宽容不计较,让“我”很感动,并有很多感悟:看人要看人的优点,不能以貌取人。写法上,使用先抑后扬的写法。开头写邻居的外貌不修边幅,心中似有不满,后文写邻居宽容“我”的故事让“我”顿感其形象的高大,一改“我”对他的第一印象,前后对比衬托,更好地塑造了人物形象,突出主题。本文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相结合,特别是结尾的议论升华了主题,让主题更深刻。
告别逝去的岁月
下了早操,我如往常一样,来到紧临校园的河边小公园,我找了个地方坐下来,把书放在膝盖上,埋头苦读起来。
公园里开始有人来往。一抬头,我看见对面小径上有一老爷爷推着轮椅向前走,轮椅上坐着一个老奶奶。老爷爷突然停下来,慢慢直起身,看看左右,好像是在确定周围有没有人,然后他做了一连串奇怪的动作:一边晃动身体,一边向轮椅上的老奶奶微笑。过了一会儿,老爷
佳作升格
爷对着老奶奶又一弯腰,深深行了个礼,转回身来夸张地挥挥手,然后转回轮椅后面,开始推着轮椅继续向前走。原来老爷爷在跳舞啊!奇怪的是,老奶奶始终没反应。
这时,老爷爷推着轮椅走到了我身边,我站到小径一边,冒昧地打了个招呼:“您好,老爷爷!”老人看看我,轻轻一笑:“你好,孩子!”我斜身看了一眼轮椅上的老奶奶,然后转过身看着老爷爷,试探着问:“您刚才——”老人羞赧地一笑,告诉了我其中的原委。
原来,他们年轻时都是歌舞团的舞蹈演员,结婚后一直无儿无女,两人相依为命,不久前老伴因病瘫痪成了现在这个样子。老伴病倒前,他们几十年来一直喜欢来这里散步,现在他只能推着老伴来这里,尽管老伴不能说话也面无表情,但他相信老伴一定还熟悉这里。他要和老伴一起回忆逝去的岁月,把年轻时的美好永远地留住。
是啊,过去的岁月已经逝去,但岁月中老人的经历和美好的情思却永远地留下来了,我们应该笑着面对这一切。老人的话让我很受启发,我看看老人和他的老伴,心中祝愿他们幸福安康。
这时,上课的预备铃声响起,我告别了老人,快步走出公园。
走出校园
连续几天,心情糟糕透了。下了早操,我又独自来到紧临校园的河边小公园,这里是我和朋友以前每天读书的地方,现在好友转学离去,只有我自己,孤独而凄凉。
树林浓密,柔和的阳光透过树缝洒落在小径上,小径两旁是被修剪得整齐的花树,显得这里十分幽静。
提挡佳作
我找个地方坐了下来,把书放在膝盖上,环顾我和好友走过、坐过的地方,企图能找回一点慰藉。清脆的鸟鸣声一次又一次地打破林间的安静,把我的思绪拉回到现实中。
这几天,公园里多了一对老夫妻,说是散步,但看起来不像。老爷爷推着轮椅,轮椅上坐着一个老奶奶。老爷爷头发花白但腰板挺直,身体消瘦却精神很好,年轻时一定很帅。此时他面带笑容,对老奶奶不停地说着,但老奶奶始终面无表情、两眼呆滞。周围无人时,老爷爷对老奶奶挤眉弄眼,调皮地做着怪表情。
老爷爷的举动让我很惊讶,也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我藏到浓密的树丛里偷看他们。
老爷爷停下脚步,慢慢直起身,看看左右,好像是在确定周围有没有人,然后他做了一连串更为奇怪的动作:先是后退一步,再一屈身,同时左手放在胸口,右手向前一伸做一个邀请的动作;然后迈开他的长腿开始姿态优雅地旋转,蹦蹦跳跳,娴熟地摆动身体。老爷爷的左臂半曲半举;右臂向前弯曲着伸出,好像搂着什么。老爷爷一边晃动身体,一边向轮椅上的老奶奶微笑。一会儿后,老爷爷对着老奶奶又一弯腰,深深地行了个礼,转回身来夸张地挥挥手,然后转回轮椅后面,开始推着轮椅继续向前走。原来老爷爷在跳舞啊!
这时,老爷爷推着轮椅走到了我身边,我站到小径一边,冒昧地打了个招呼:“您好,老爷爷!”老人羞赧地一笑,好半晌,他告诉了我其中的原委。
原来,他们年轻时都是歌舞团的舞蹈演员,结婚后一直无儿无女,两人相依为命,不久前老伴因病瘫痪成了现在这个样子。老伴病倒前,他们几十年来一直喜欢来这里散步,现在他只能推着老伴来这里,他要和老伴一起回忆逝去的岁月,把年轻时的美好永远地留下。
是啊,过去的岁月已经逝去,但岁月中感人的经历和美好的情思却永远地留下了,我们应该笑着面对这一切。这时,上课的预备铃声响起,我快步走出公园。
升格文加上“我”来公园的原因(好友转学)及心情,中间加进了“我”躲起来观察老人,以及老人对老伴挤眉弄眼、做怪表情的细节,结尾写自己在老人的启发下,消除了不快的心情,很好地表达了“走出校园”这一主题和题意。
提挡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