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2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25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5.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9-30 21:54: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便是台湾。我胸中还氤氲着郑氏的英魂,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城一战。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闻一多《七子之歌 台湾》
这里的“夏日”是指哪个国家?台湾又是怎样离开母亲的呢?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一.甲午中日战争
二.《马关条约》的签订
三.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一.甲午中日战争
1、战争爆发的背景(原因)
材料一:1868年,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脱亚入欧”,开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国力日渐强盛。 ——邢德彦《民国风云史》
材料二:明治天皇早就确立了对外扩张政策,主张以武力“开拓万里波涛”。日本曾制定过一个大陆政策。征服朝鲜;侵占中国的东北;征服中国;称霸世界。
大 陆 政 策
日本
中国台湾
朝鲜
中国东北蒙古
中国
亚洲
世界
“大陆政策”的出台(根本原因)
东学党起义(直接原因)
积贫积弱,“避战求和”(可乘之机)
日本:
中国:
朝鲜:
2、战争爆发
1894年7月,日军在牙山口外丰岛海面袭击清军运兵船,清政府被迫宣战。
3、名词由来
1894年是农历甲午年,所以称这次战争为甲午中日战争。
丰岛海战
平壤战役
黄海大战
旅顺
威海卫战役
左宝贵
邓世昌
徐邦道
丁汝昌
阶 段 战 场 主要战役 战 况 重要人物
开始 丰岛海面 丰岛海战 中日两国正式宣战
第一阶段(1894.7-9) 朝鲜半岛 黄海海域
第二阶段(1894.10-1895.初) 辽东地区 山东半岛 辽东战役
4、重要战役
平壤战役
平壤失守 战火至华
左宝贵牺牲
黄海战役
丧失黄海制海权
邓世昌殉国
威海卫战役
占旅大 旅顺大屠杀
北洋舰队 全军覆没
丁汝昌殉国
1894年9月,日军分四路,以近3倍的优势兵力对平壤发起猛攻。中国回族将领左宝贵率部抵抗,身受重伤仍指挥作战,直到中炮牺牲。大敌当前,清军统帅叶志超却主张弃城逃跑,下令全军撤退,叶志超一口气狂奔500里逃回国内,将朝鲜拱手相送给了日军,这样,战火烧到了中国境内。
左宝贵
平壤战役
邓世昌
致远舰
黄海海战
大东沟海战中,邓世昌指挥致远舰奋勇作战,旗舰大旗被击落后,邓世昌下令在自己的舰上升起旗帜,吸引敌舰。后在日舰围攻下,致远多处受伤,船身倾斜。邓世昌鼓励全舰官兵道:“吾辈从军卫国,早置生死于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毅然驾舰全速撞向日本主力舰“吉野”,决意与敌同归于尽,不幸一发炮弹击中致远舰,导致致远舰沉没。邓世昌誓与军舰共存亡,与全舰官兵250余人一同壮烈殉国。
此日漫挥天下泪
有公足壮 海军威
结果
北洋舰队损失较大,但主力尚存。
黄海大战
清舰中弹 日舰中弹数
定远 159 松岛 13
镇远 220 严岛 8
来远 225 桥立 11
靖远 110 吉野 8
平远 24 浪速 9
济远 15 高千穗 5
广丙 1 秋津洲 4
致远 沉 千代田 3
扬威 沉 比睿 23
超勇 沉 扶桑 8
广甲 沉 赤城 30
经远 沉 西京丸 12
总计754 总计134
北洋舰队损失较大,但主力尚存。
可惜战后李鸿章命令舰队躲进威海卫军港,不许出海迎敌,日军趁机夺取了制海权。
辽东半岛战役
1894年10月下旬,清军除聂士成部外大部溃逃,日军占领九连城、大连、旅顺。
旅顺全城两万余人,仅为日军清理尸体的36人幸免。美国报纸评论说:『日本国为蒙文明皮肤具野蛮筋骨之怪兽。』
美国驻华使馆武官欧柏在一份报告中记述了旅顺大屠杀:“我亲眼看见诸多尸体,他们的手是缚在背后的。我曾经看到许多伤痕累累,显然是被刺刀杀死的尸体而且我可以确定,他们是在毫无抵抗的情况下被害的。”
世界舆论为之大哗,一本杂志写道:“日本是披着文明的皮而带
有野蛮筋骨的怪兽。日本今天已经摘下了文明的假面具,暴露了野
蛮的真面目。”

威海卫战役
结果
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1895年1月,日军两万人在山东荣成湾登陆,偷袭威海卫炮台。由于李鸿章避战求和,陆上防备亦未加强,威海卫最后失守。北洋海军困守刘公岛之后,广大士兵积极抵抗。一些贪生怕死的将领逼海军提督丁汝昌投降。丁汝昌宁死不降,在绝望中服毒自尽。后英国顾问浩威假托他的名义起草投降书,向日本投降。日舰队开进威海卫港,在刘公岛登陆。至此,威海卫基地完全陷落。
材料二:黄海大战后,清军主力尚存。1895年,日军进犯北洋海军基地威海卫。丁汝昌主动请求歼敌,李鸿章下令:“如违令出战,虽胜亦罪”。
材料一: “海军备款三千万,仅购数艘,而西太后即命提款,营构颐和园。问海军衙门所管何职,则颐和园之工程也。”
材料三:战争以如此结果收场,李鸿章不禁老泪纵横。其实李鸿章了解中日海军的实力对比,并不主张开战。在甲午战争初期,李鸿章曾上了《覆陈海陆兵数》的奏折,其中说:“自光绪十四年后,并未添购一船。操演虽勤,战舰过少。”
阅读材料思考,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
材料四:甲午战争前日本扩军备战概况
军费开支占国家预算
到1892年,日本建立起一支近代化海陆军,并举行大规模军事演习,把中国的海军做为它的“假想敌人”,伺机对中国发动大规模战争。
鱼雷艇:24艘
(1400余吨)
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有哪些?
(1)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根本原因)
(2)由于李鸿章的“避战自保”、妥协退让而贻误战机,导致中国军队的一败再败。
(3)中国军队装备落后,军备不足,实力差距。
(4)日军准备充分,实力强大。
二.《马关条约》的签订
1、签订条约:
时间:1895年 代表:李鸿章 地点:马关
2、内容:
项目 内容 影响
割地
赔款
开埠通商
开设工厂
①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②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
③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④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失去更多领土,刺激了列强瓜分
中国的野心
加重财政负担
使外国侵略势力深入到内地
列强对中国经济侵略由以商品输出为主转为以资本输出为主(危害最大)
3、影响:
《马关条约》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台北
台中
台南
据不完全统计,日本殖民统治台湾的50年间,毫无人性的日本侵略者残忍杀害了约数十万台湾民众,平均每6个台湾人中就有一人死于国难。
刘永福与台湾军民誓师抗日图
1895年6月---10月台南陷落
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愿人人战死而失台
决不愿拱手而让台
——《台民布告》
企图独霸中国东北
履行对俄结盟义务
法国
德国
日 本
策划
干涉
俄国
支持
干涉
意欲在远东扩大侵略势力
缓和与俄在欧洲的矛盾
支持
干涉
清政府


赎辽费
3000万
两白银
三.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1、三国干涉还辽
原因:
影响:
《马关条约》损害了俄、德、法三国的侵略权益
由此一战,日本摆脱了半殖民地的地位,日益成为中国近现代史上最大的侵略者。大清帝国的无能进一步鼓舞了列强的野心,甲午之后,英国人夺取威海卫,德国人占领胶州湾,俄国人进一步蚕食西部边境,中国再无一刻安宁……
列强在中国掀起了抢夺利权、强租海港、划分“势力范围”的瓜分中国狂潮。
犬代表英国
蛤蟆代表法国
鹰代表美国
香肠代表德国
《时局图》揭露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还有揭露清政府腐败。反映了爱国者呼吁中华民族觉醒,挽救民族危亡的爱国之情。
图的东南部有一只秃鹰正向中国飞来,它代表美国,是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迟到者”,但它不会吃其它帝国主义国家的残羹剩饭就善罢甘休,而是另有企图和阴谋的… …
2、门户开放政策
1899年
美国
①承认各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和既得特权。
②要求在各国租借地和势力范围内享有均等贸易机会。
反映出美国与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在侵华政策上的矛盾。
时间: 提出:
内容:
实质:
利益均沾,机会均等
各国在华“势力范围”和强租海湾情况表
课堂小结
日本称霸野心狼,甲午中日战争响。
民族英雄邓世昌,黄海大战英明扬。
《马关条约》又签订,清朝割地赔款忙。
允许日本开工厂,列强纷纷来效仿。“
瓜分”狂潮又掀起,美国忙于领土争。
无暇东顾不慌张,“门户开放”后来上。
机会均等各国享,中国再遭列强侵。
巩固训练
1、1894年9月,日军围攻平壤。此次战役中,中炮牺牲和弃城逃跑的清军官员分别是 ( )
A、邓世昌、叶世超 B、左宝贵、叶志超
C、邓世昌、左宝贵 D、叶志超、左宝贵
2、《马关条约》与《南京条约》相比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 ( )
A、割地 B、开设工厂 C、赔款 D、划使馆界
3、下列帝国主义国家和它在中国的“势力范围”的表述,错误的是( )
A、德国——山东 B、法国 ——两广和云南
C、日本——福建 D、英国——长城以北及新疆
B
B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