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一)《左迁至兰关示侄孙湘》《商山早行》课件(共33张幻灯片)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一)《左迁至兰关示侄孙湘》《商山早行》课件(共33张幻灯片)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9-30 16:11: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3张PPT)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唐】韩愈
预习检测·了解作者
韩愈,
代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字
,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人。自谓郡望昌黎,世称“
”。谥号“
”,又称韩文公。倡导古文运动,其散文被列为“
”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昌黎先生集》。

退之
韩昌黎

唐宋八大家
预习检测·把握背景
元和十四年(819)月,唐宪宗命宦官从凤翔法门寺中将所谓释迦摩尼佛指骨一节迎入宫廷供奉。韩愈当时为刑部侍郎,他一生以“辟佛”为己任,上表劝谏,触怒宪宗,几乎处死,经宰相裴度等人说情,被贬为潮州刺史。潮州州治潮阳在广东东部,距离当时的京师长安有千里之遥。韩愈大半生仕宦蹉跎,五十岁才擢升刑部侍郎,此时正是官路通达之时,遭此难,情绪十分低落,满心委屈、愤慨、悲伤。韩愈只身一人,仓促上路,走到蓝田关口时,他的妻儿还没有跟上来,只有他的侄孙子孙湘(孙湘,即韩湘,字北者,穆宗长庆三年(823)登进士第,官大理丞,是韩愈之侄韩老成的儿子。)跟了上来,所以他写下这首诗。
预习检测·题材,体裁
【体裁】七言律诗。左迁,贬官。蓝关,即蓝田关,在今陕西蓝田东南。示:教导,指示。
【题材】贬谪诗,即古代文人被贬后所写的表达诗人思想感情的诗。
《行路难》
整体感知·朗读诗歌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唐代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zhāo
r?
zhàng
整体感知·疏通大意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一封:指一封奏章,指《论佛骨表》。
朝奏:早晨上奏
九重天:这里指皇帝。
路八千:泛指路途遥远。
早晨我把一篇谏书上奏给朝廷,晚上被贬潮州离京八千里路程。
整体感知·疏通大意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圣明:指皇帝。
弊事:政治上的弊端,指迎奉佛骨的事。
肯:岂肯、哪能。
衰朽:衰弱多病。
惜残年:顾惜晚年的生命。
本想替皇上除去那些有害的事,哪里考虑衰朽之身还顾惜余生!
整体感知·疏通大意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秦岭:在蓝田县内东南。
拥:阻塞。
阴云笼罩着秦岭家乡可在何处?大雪拥塞蓝关马儿也不肯前行。
整体感知·疏通大意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汝:你,指韩湘。
应有意:应该有所打算。
瘴江:指岭南,古时说岭南多瘴气。
我知道你远道而来该另有心意,正好在瘴江边把我的尸骨收清。
整体感知·再读知大意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唐代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zhāo
r?
zhàng
重点探究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1.诗中哪两句交代了诗人被贬的原因?
运用鲜明的对比,突出反映了作者命运急剧变化的处境,表现了诗人对自己忠心为国却惨遭贬谪的怨愤之情。
重点探究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2.面对“左迁”的现实,诗人是怎样的态度呢?
颔联坦陈心志,不辞衰老,不惜残年,忠君之心弥坚。
重点探究
3.“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两句诗人是如何抒发途中感受的呢?
即景抒情,诗人回望秦岭,云遮雾锁,家今何在?眼前蓝关,大雪拥塞,马亦不前,表达了英雄失路的悲慨之情。
“云横秦岭”“雪拥蓝关”,语意双关,明写天气寒冷,环境恶劣,又暗写政治环境恶劣,表达了英雄失路的悲慨之情。
“横,拥”分别从广度和高度两个层面形象生动地描绘了诗人贬谪途中大雪阻路,马难前行的艰苦情景,同时也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英雄失路的悲慨之情。
重点探究
蹇叔哭师出自于【左传·蹇叔哭师(僖公三十二年)】,本文记叙了秦国老臣蹇叔在大军出征郑国之前劝阻的一篇哭谏。秦国在得知郑国可窃取时,派兵前往,蹇叔深知其中利害,劝阻不成,在秦师出兵之时哭告他的儿子此行之险。后秦兵盗取郑国不成,回国途中又被晋国所劫,损兵折将。
4.赏析“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运用典故,借用老臣骞叔哭师的故事,照应诗题,把侄孙探望之意归结为“好收吾骨瘴江边”,沉痛而又凄凉。
主旨探究
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本诗通过叙述自己遭贬的原因,描绘了云雪茫茫、道路险恶的画面,抒发了诗人忠而遭贬的悲愤忧伤之情。
商山早行
【唐】温庭筠
预习检测·了解作者
温庭筠,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县(今山西祁县东南)人。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
温庭筠精通音律,为“花间派”首要词人,被尊为“花间派”鼻祖,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史上,与韦庄并称“温韦”。
预习检测·把握背景
此诗当是温庭筠于859年,离开长安赴襄阳投奔徐商经过商山时所作。温庭筠虽是山西人,而久居杜陵,已视之为故乡。
他久困科场,年近五十又因生活所迫担任隋县蔚,说不上有太好的心绪,去国怀乡之情在所不免。
预习检测·题材,体裁
【体裁】五言律诗
【题材】羁旅诗,又称为记行诗、行旅诗,是指诗人因各种原因远离家国,用诗歌的形式反映情感的诗歌。比如我们学过《天净沙秋思》《己亥杂诗》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整体感知·朗读诗歌
duó

zhǐ

整体感知·疏通大意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征铎:远行车马所挂的铃铛。铎,大铃。
动征铎:震动出行的铃铛。
黎明起身,套子驾车铃声叮当。踏上征途,游子不禁思念故乡。
整体感知·疏通大意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残月高挂,村野客店传来声声鸡叫;板桥清霜,先行客人留下行行足迹。
整体感知·疏通大意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槲:一种落叶乔木。
枳:一种落叶灌木或小乔木。
明:使……明艳。
驿墙:驿站的墙壁。
槲树枯叶,飘落山路;枳树白花,映亮店墙,触景伤情。
整体感知·疏通大意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杜陵:这里指长安。
凫:野鸭。
回塘:岸边曲折的池塘。
不由想起夜回长安的梦境。野鸭大雁,早已挤满堤岸曲折的湖塘。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再读知大意
duó

zhǐ

重点探究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1.题目中“早行”在诗中是如何体现的?
晨起早行,故乡渐远,其中艰难可想而知。
重点探究
2.这首诗展现了两幅不同的画面,一幅是异乡的画面,一幅是故乡的画面,请你找出相应的诗句。
异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故乡: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主旨探究
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此诗描写了旅途中寒冷凄清的早行景色,抒发了游子在外的孤寂之情和浓浓的思乡之意,字里行间流露出人在旅途的失意和无奈。


花间词
花间词是一种活跃在晚唐和五代的中国词派,以唐词人温庭筠、五代前蜀词人韦庄为代表,以写男女相思离别为主要特征,此外还有欧阳炯、阎选等十六人,后蜀赵崇祚将十八人词编为《花间集》,故名。
重点探究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描绘画面:
鸡鸣之声从朦胧月下的茅草店中传出,行人的足迹印在那板桥凄凉的白霜上。
重点探究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描绘画面:
槲叶随地飘洒,枳花明丽可爱。
重点探究
“凫雁满回塘”表现了怎样的意境?
描绘了春回故乡、野鸭满塘的温暖意境,表现了漂泊在外的作者对家乡深切的思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