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混合运算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混合运算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1-09-19 20:09: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方案
学校: 年级: 班级: 人数:
学科:数学 课题:《混合运算》第一课时 教师:张金颖 日期:2011-6-6
一、教学目标1.学生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认识综合算式,掌握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地脱式计算。2.学生经历由分步列式到用综合算式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可以列综合算式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感受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3.学生在学生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用递等式显示计算过程的格式。教学难点:掌握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地脱式计算。三、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计算,能进行连加、连减、加减混合以及连乘、连除、乘除混合等同级的两步运算基础上学习的,但运算顺序都是从左往右计算的。为了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所以教材选择具有现实性和趣味性的素材,采取螺旋上升的方式,由浅入深地促使学生理解混合运算顺序,这一内容的学习也为今后的小数、分数混合运算打下的基础。四、教具准备主题插图五、教学方法情境法,讨论交流法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核心过程推进 第一板块创设购物情境,自主解决问题 1.出示书30页的主题图。2.提问:从中获得哪些数学信息?3.要求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提出一步计算的问题。 1.学生观察主题图。2.学生回答自己获取的数学信息。3.一个学生提出问题,全班回答。 数学源于生活,呈现学生熟悉的购物情境,提出数学问题,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第二板块探讨含有乘法和加法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1.出示小军的问题。2.让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3.请分步列式的同学进行汇报,并进行相应板书4、提问:要求一共用去多少钱,应该先算什么?要求学生尝试列出综合算式。5、解释综合算式的含义。6、用递等式显示综合算式的计算过程。7、提问:把综合算式列成20+5*3可以吗?8、要求学生进行脱式计算,教师巡视,捕捉错误资源。9、提问:在进行脱式计算时,应该注意什么?10、让学生比较两个综合算式,在运算过程中有什么相同点。11、进行小结:在一道既有乘法又有加法的算式里,无论乘法在前还是乘法在后,都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1.学生思考问题。2.学生独立解答。3.一个同学汇报,其余同学观察。4、学生尝试列出综合算式。5、学生理解,记忆。6、学生观察。7、学生回答。8、学生尝试进行脱式计算。9、学生讨论交流,并回答。10、学生回答。11、学生理解、记忆。 新教材融计算于解决问题之中,这是源于计算是为了解决问题的需要,现实生活中就是这样的,只有在解决问题时才需要计算。因此,混合运算顺序的规定,也应是这样的。分层出示数学问题,既便于突出学生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又便于在解决问题中体验、理解综合算式与分步算式的联系,实现为了解决问题——用综合算式——需要运算顺序——需要在解决问题情景中去分析运算顺序的建构过程,实现计算与应用交融的目的。
第三板块探讨合有乘法和减法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1、出示小晴的问题,要求学生直接列出综合算式。2、让学生和同桌交流解题思路。3、提问:这个综合算式有哪两种运算 你们能进行脱式计算吗?4、捕捉错误资源,并根据学生的解答情况,进行相应的评价。5、提问性小结:在一道既有乘法又有减法的混合运算中,我们在脱式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 要按什么顺序进行计算 1、学生尝试列出综合算式。2、学生和同桌交流。3、学生尝试计算。4、学生订正。5、学生回答,得出结论。 创设丰富的算、用材料,让学生通过情境提炼数学问题,;根据算式寻找数学问题,让学生经历以用引算,以算激用的过程。同时,对学生运算时错误资源的分析,学生对运算顺序和书写格式达成了共识。
第四板块应用巩固,提高能力 分三个层次出示习题 学生解答 练习设计,重视基础知识的训练,同时也有一定的层次性,不仅能够让学生加深对本节课重点和难点的理解与掌握,也便于教师了解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总结提升 提问性总结:同学们,你们今天都学到了什么? 学生总结所学 让学生总结所学,在交流反思中,意识到学习方式的重要性和数学内容的延续性,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知识的欲望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