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空气中有水吗》课件(共18张PPT)+教学设计+教材分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8课《空气中有水吗》课件(共18张PPT)+教学设计+教材分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粤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9-30 16:51:53

文档简介

第18课“空气中有水吗”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空气中有水吗”是粤教科技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4单元“地球上的水”中的第2课。本课的教学情境是学生去露营时清晨看到地面上有许多露珠,从而引发了学生的思考:露珠是从哪里来的?学生在情境的引导下展开讨论,思考露珠的成因。活动2
“露珠从哪里来”是在活动1讨论和思考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做对比实验得出露珠从哪里来的。活动3“霜的形成”也是让学生通过做模拟实验得知霜的成因。尝试用所学知识,思考减少冰箱里的霜的有效方法。
本课由3个活动组成。活动1“草地上的露珠”,以露珠为切入点,抛出一系列的问题:在哪里可以看到露珠?露珠来源于什么物质?露珠形成的天气是怎样的?得出露珠形成是空气中水蒸气以液滴形式液化在地面覆盖物体上的液化现象,日出以后就消失了。活动2“露珠从哪里来”,是模拟露珠的形成。通过对比实验,学生获知在没有箱盖的箱内,饮料罐壁有水珠,在有箱盖的干燥箱内,饮料罐壁没有水珠,从而分析出水珠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水液化而成的。活动3“霜的形成”,做模拟实验,通过分析实验条件及现象,知道霜的成因。
二、学情分析
虽然露是自然界中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但是会有一部分的学生未曾看到或者了解过露珠,也会有一部分学生曾经看过,但是不知道是露珠。经过本课的模拟探究实验后,知道露珠其实不是从天上降下来的。露是大自然中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多见于温暖季节的清晨,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小水珠附着在地面物体表面的现象。
三、教学目标
1.知道露、霜是一种天气现象,能描述露、霜形成的原因。
2.通过模拟实验探究露的形成条件,能用科学的语言描述露珠的形成过程。
3.具有基于证据和推理发表自己见解的意识,乐于倾听不同的意见,勇于反思和完善自己的观点。
(
4
粤教科技版《科学》五年级上册
教学设计
)
(
粤教科技版《科学》五年级上册
教学设计
3
)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露、霜是一种天气现象,能描述露、霜形成的原因。
教学难点:
通过模拟实验探究露的形成条件,能用科学的语言描述露珠的形成过程。
五、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两个带盖子的贮物箱、干燥剂、冰冻罐装饮料2瓶、教学PPT课件等。学具准备:烧杯、勺子、玻璃棒、食盐、《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等。
六、教学过程
(一)任务驱动
设置情景:波波、琪琪和同学们一起到郊外露营。清晨,两个小朋友在草地上发现了植物的表面有许多晶莹通透的小水珠。
问题:昨天晚上没有下雨,怎么小草上有这么多露珠呢?
交流: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进行推测。
出示:本课课题“空气中有水吗?”
(二)活动探究
1.活动1:草地上的露珠
问题:你在哪些物体的表面上发现过露珠?
交流:小草上、铁轨上、树叶上……
引导:学生要全面地思考露珠可以在什么时间、什么环境下出现,挖掘学生的前概念。
问题:出现露珠时,你发现当天的天气是怎样的?
交流:温暖季节的清晨;温差较大的时候;日出后露珠就消失了……
任务:露珠形成的因素。可播放一段在不同时间和地点出现露珠的视频,以此唤醒学生的前概念。
要求:请回忆我们日常观察到的露珠自然现象,找一找露珠形成因素。活动:小组讨论,并完成《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18页。
汇报:分享小组的记录,教师对学生的汇报进行指导和整理。
目的:通过师生交流,逐步建构起露珠的形成与水蒸气、温差有关的科学概念。小结:在温差较大的天气里,露珠是夜间形成的,日出以后就消失了。
2.活动2:露珠从哪里来
问题:从冰箱冷藏室取出来饮料,过段时间后,发现罐壁上会挂满像露珠一样的小水珠,这些小水珠是怎样形成的?
交流:是从饮料罐内漏出来的水分,还是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挂在罐壁上?
任务:分析饮料罐上的小水珠与露珠的形成是一样的吗?
要求:运用提供的教具(两个贮物箱、一个带盖、一个不带盖、一包干燥剂、冰冻饮料罐2瓶)进行模拟实验。
思考:为什么带盖子的储物箱还要放了一包干燥剂呢?它模拟的是一个怎样的环境?
引导:放一包干燥剂的带盖子储物箱,模拟的是一个干燥、几乎没有水蒸气的环
境;打开盖子模拟的是自然环境。
活动:分小组模拟实验,并完成《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18页。
汇报:分享小组的记录,教师对学生的汇报进行指导和整理。放在没有加盖的箱子里的饮料罐,罐壁上有小水珠;放置在加盖的干燥箱子的饮料罐;罐壁上没有小水珠。通过此模拟实验可以让学生认识小水珠的形成过程,体会到空气中是充满了水蒸气的。小结:罐壁挂满的小水珠与露珠的形成相似,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了水滴
状的露珠。
讨论:生活中烧开水时,锅盖上有水珠;夏天时,戴眼镜的人从空调房间出来时眼镜的镜片会形成薄雾层。这些现象与饮料罐的小水珠的形成是一样的,都是来源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
3.活动3:霜的形成
问题:在寒冷的季节,我们常常会看见在接近地表的物体表面附有小冰晶。这一般是在什么情况下会形成霜?
交流:在极为寒冷的天气情况下会形成霜。
任务:请用烧杯、勺子、玻璃棒、食盐等材料,做实验探究霜的形成。
指导:根据自己教学情况,选择合适的材料,并把握好水量、盐量、冰的量。建议可以使用250毫升烧杯、150克碎冰、50毫升水和50克的食盐做模拟实验。
要求:探究霜形成的原因。
活动:学生做模拟实验,观察现象,分析成因。
汇报:分享小组的记录,教师对学生的汇报进行指导和整理。
小结:霜与露的形成相似。当温度在0℃以下时,空气中的水蒸气会直接冷凝成小
冰晶,附着在物体上,这就是霜。
4.实践:减少冰箱里的霜
任务:讨论减少冰箱里的霜的有效策略。
交流:汇报讨论结果,师生共同完善课后探究的方案。
活动要求:根据今天所学的知识,课后与父母一些实践,并记录。
交流:冰箱要注意清洁,保持通风、散热良好;热食物要放凉后才能放进冰箱;尽量减少开冰箱门次数……
七、教学板书
(
露珠(小水珠)
)第18课
空气中有水吗
(
霜(冰晶)
)
(
空气中的水会形成
)教科技版《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第18课“空气中有水吗”教材分析
本课的任务驱动情景是:波波、琪琪和同学
到郊外露营。清晨,两

在草地上发现了植物的表面有许多
透的小水
晚上没有下雨,怎么
有这么多露珠呢?露珠是从哪里来的
根据生活经验,分析露珠出现
和天气
情况
空气中有水吗
草上有
露珠是从哪
活动1草地上的露珠
露是大自然中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多见于温暖季节的清晨,是
的水蒸
变成小水珠附着在地面物体表面的现象。教科书中提供的照片是有代表


是路边的栏木
的是引导学生
地思考露珠可
么时间、怎样
环境下才会出现
活动1主要是
学习形式展开。学
以根据
内进行交流并填写《科
活动手册》的第一个学习任务
本课的学习主题,激发学生探究露珠成因的兴趣,所以,教师不需要学生在这个活动结
束时形成完整的科学结论
粤教科技版《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露珠是从植物体
随着气温上升
友情
然露是自然界中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但是会有一部
未曾看到或者了解
有一部分
看过,但是不知道是露珠。因此,对于
动,教
师可以先准备
珠的视频,唤醒学生对露珠原有的认知,激发学习兴趣
视频应该是以自然环境作为背景的真实情景,这样可以有效地提
从出现时间
度等方面去分析
活动2露珠从哪里来
活动1的
学生开始思考物体表面为什么会出现小水珠,活动2是教科书把
然界中不容易看到的露珠形成过程,通过模拟实验和对比硏究来解决“露珠是怎样形
成的
工具与材料
料罐
封箱于燥剂饮料罐
气凝结而成的
教科技版《
教材分析
本活动需要学生取两瓶未开启并冷藏在冰箱里的饮料罐,分别放置在两个不同的环

先,实验需要两
样的密封塑料箱,在两个箱内
放有干燥剂
盒子。其中左边的塑料箱没有加盖子,是模拟常态下的自然环境;右边的塑料箱加
是一个干燥的人工环境。将冷藏的饮料罐同时放置在两个塑料箱里,教师要及
生仔细观察饮料罐外壁上的现象,并及时记录和分析实验现象,发现小水珠的形
成条件,推测露珠的成因
本活动的最后,教科书还列举了两个生活
的例子,分别是锅盖
水珠和
有水雾
教师可以通过对例子的分析,帮助学生对小水珠形成过程的理解,进
步体会到空气中是充满了水蒸气的
气中有看不到、摸不到的水蒸气,当这些水蒸气遇冷就会凝结成小水珠附着
在物体表面。因此,通过本实验的实践,学生会观察到:放在没有加盖的塑料箱
饮料罐罐壁有小水珠,加了盖子的没有小水珠
活动3霜的形成
霜与露的形成相似。当温度在0℃以
蒸气会直接冷凝成小冰
着在物体上,这就
情况下会出
霜现象
教科书中的第一句话“在寒冷的
我们常常会看见在接近地表的物体表面附着
有小冰晶”,把学生聚焦到“霜的形成与温度有关吗?”通过活动2的学习,学生基本
掌握了探究露珠成因的方法,为了解决这个核心冋题,教科书中安排了一个探究霜的形
成的模找
这两个活动

能力螺旋上升的过
教材中的设计使用250毫升烧杯、150克的碎冰、50毫升的水和50克的食盐做模拟实
验。在冰水混合物中加
食盐后,迅速用玻璃棒进行搅拌。这时,学
观察(共18张PPT)
第18课
空气中有水吗
粤教科技版
小学科学
五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地球上的水
太阳刚出来的时候……
这些都是露珠吗?
活动1:草地上的露珠
你见过在大自然中出现的露珠吗?
在什么时候看到?
在哪些物体表面见到的?
讨论:露珠是怎样的?
任务:小组讨论有关露珠的知识
1.根据课前阅读有关露珠的资料,以及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露珠形成的原因。
2.完成《学生活动手册》第一题。
1.露珠的形成与什么因素有关?与同学讨论交流并做记录。
空气中水蒸气
温度差
接近地面的物体表面
推测露珠的成因
在温暖的季节,太阳还没有完全出来的时候,由于空气中有大量的水汽,接触到接近地面的物体表面,温度差异较大,所以就会出现露珠。
活动2:露珠从哪里来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种现象
——从冰箱里取出未开启的饮料
罐,放置一段时间后,罐外壁会挂满许多像露珠一样的小水珠。这些小水珠是怎样形成的?
任务:探究饮料罐上的小水珠从哪来
要求:
1.运用提供的教具(两个贮物箱、干燥剂、冰冻铝罐饮料2瓶)进行模拟实验。
2.做对比实验,观察与记录实验现象,分析饮料罐上的小水珠成因。
3.完成《学生活动手册》第18页。
3.完成《学生活动手册》中的记录。
实验结论:
由于空气中有看不到、摸不到的水蒸气,当这些水蒸气遇冷就会凝结成小水珠,附着在物体(饮料罐)表面。但是,如果在干燥的环境下是不会有小水珠出现的。
讨论:你还知道生活中有哪些类似的现象?
露珠的成因:
露是大自然中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多见于温暖季节的清晨,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小水珠附着在地面物体表面的现象。
活动3:霜的形成
在寒冷的季节,我们常常会看见在接近地表的物体表面附着有小冰晶,这就是霜。与露一样,霜也是常见的自然现象。
猜一猜:霜的形成与露珠的形成相似吗?
任务:做模拟实验,探究霜的成因
要求:
1.装若干碎冰块于烧杯中,加较多食盐,适量的水;
2.用玻棒小心搅拌混合物;
3.仔细观察烧杯外壁,分析实验现象推测其成因。
实验结论
霜的形成与露珠相似,在寒冷(0摄氏度以下)的天气情况,空气中的水汽会快速冷凝成小冰晶,并附着在物体表面形成霜。
这些方法都可以吗?
1.把食物密封包装好,防止有水分蒸发到保鲜层里;
2.不要长时间打开冰箱门;
3.不要放热的食品于冰箱内,要让食品变冷后再放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