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蜡烛的燃烧》课件(共22张PPT)+教学设计+教材分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2课《蜡烛的燃烧》课件(共22张PPT)+教学设计+教材分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粤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9-30 16:56:51

文档简介

第12课“蜡烛的燃烧”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蜡烛的燃烧”是粤教科技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3单元“物质的变化”的第2
课。本课在观察蜡烛燃烧的基础上,加深学生对燃烧现象及其本质的理解。通过巧用澄清石灰水检验燃烧生成的气体和烧杯罩住燃烧中的蜡烛,帮助学生动手、动脑观察燃烧现象,并透过现象分析本质,陈述证据和结果,锻炼其科学思维逻辑。
本课共由两个活动组成。活动1“蜡烛燃烧变成了什么”,帮助学生认识燃烧的本质是产生新物质,解决“蜡烛燃烧变成了什么”现象问题。活动2“蜡烛能一直燃烧吗”,是在学生进一步认识燃烧的基础上,探究“蜡烛能一直燃烧吗”问题;体会基于实验现象,整理与分析信息,最后陈述有力证据与结果的科学逻辑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学情分析
在上一节科学课程的学习中,学生对物质变化有初步的感受与了解,能对物质前后变化进行观察与描述。蜡烛燃烧是一种常见的生活现象,也是一种常见的物质变化过程,但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此却无从了解。因此,教师就需要帮助学生通过检验蜡烛燃烧生成了什么,通过蜡烛能一直燃烧吗,帮助学生观察燃烧现象,理解燃烧的变化过程和本质,进一步体会物质的变化。
三、教学目标
1.能观察并描述蜡烛在燃烧过程中伴随着的现象。
2.能通过实验获得证据,确定物体变化后构成物体的物质是否发生改变。
3.知道空气是一种混合物质,氮气和氧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
4.能基于实验、观察、分析实验现象等信息,知道物质燃烧需要氧气。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搜集实验证据,理解蜡烛燃烧的本质。
教学难点:对实验现象和记录进行有理据地分析,理解蜡烛燃烧后会产生新物质,
(
4
粤教科技版《科学》五年级上册
教学设计
)
(
粤教科技版《科学》五年级上册
教学设计
3
)
蜡烛燃烧是一种物质变化。
五、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蜡烛、打火机、木垫、烧杯、澄清石灰水、多媒体教学仪器、实物投影、教学PPT课件。
学具准备:蜡烛、打火机、木垫、烧杯、澄清石灰水、《科学学生活动手册》。
六、教学过程
(一)任务驱动
设置情境:波波、妍妍和琪琪来到彬彬的生日会。波波看到桌面上点着蜡烛的蛋糕,不禁地产生联想:冰融化后变成了水,蜡烛燃烧后会变成了什么呢?
问题:燃烧的蜡烛会变成了什么呢?
交流:蜡烛在燃烧时是怎么样的?最后会变成了什么?
任务:回忆生活中蜡烛燃烧时的变化,思考并讨论蜡烛燃烧后变成了什么。
(二)活动探究
1.活动1:蜡烛燃烧变成了什么展示:蜡烛实物。
活动:观察未点燃的蜡烛的外部特征。
讨论:未点燃的蜡烛的颜色、状态、形状、硬度、气味等特征。
交流:请小组代表用语言对观察的信息进行描述,学生对描述进行评价。如果学生描述不清晰,教师也可以补充介绍。
出示:蜡烛燃烧的图片。
介绍:演示安全点燃蜡烛的方法。将蜡烛放置桌面安全区域后点燃。待观察完毕后,熄灭蜡烛。
展示:请学生代示范点燃蜡烛的方法。
评价:其他学生对其操作方法是否正确进行评价。如果学生描述不清晰,教师也可以补充,以养成正确的使用习惯。
活动:分小组点燃蜡烛,并观察蜡烛的燃烧。
提示:先让学生有序、自由地观察,再让学生由上到下或由下到上地有序观察,并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上。
讨论:蜡烛燃烧伴随着的实验现象。
交流:请小组代表用语言对观察的信息进行描述,学生对描述进行评价。如果学生描述不清晰,教师也可以补充介绍。
小结:蜡烛燃烧伴随着伴发光发热、蜡烛熔化、烛芯变黑等现象。问题:有肉眼无法观察到的现象吗?
展示:白醋和小苏打的气体检验图。
表达: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观察结果和提示进行有依据的猜测。问题:如何设计实验,检测蜡烛燃烧是否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交流:学生根据已有知识进行合理的设计。如果学生设计有不完善的地方,教师可以做引导和补充。
介绍:用烧杯壁沾有澄清石灰水罩在燃烧着的蜡烛上方,观察现象。活动:检验蜡烛燃烧产生的物质。
提示:手持烧杯底部,以免烫手,注意安全。讨论:分小组讨论实验现象和结论。
交流:请小组代表用语言对观察的信息进行描述,阐述实验结论,学生对描述和结论进行评价。
小结:蜡烛燃烧产生的新物质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新的物质是二氧化碳。
2.活动2:蜡烛能一直燃烧吗
问题:用烧杯罩住燃烧中的蜡烛,蜡烛能一直燃烧吗?
表达: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猜测。
活动:烧杯罩住燃烧的蜡烛。
表达:用烧杯罩住燃烧中的蜡烛,蜡烛能一直燃烧吗?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出示:资料卡图片。认识空气是一种混合物质,包含氮气、氧气和二氧化碳等气体。讨论:分小组讨论实验现象和结论。
交流:请小组代表用语言对观察的信息进行描述,阐述实验结论,学生对描述和结论进行评价。
评价:对描述和提问是否正确,语言是否准确等进行评价。如果学生描述不清晰,
教师也可以加以引导或补充介绍。
小结:蜡烛燃烧需要消耗氧气,在有限的密闭空间里,氧气有限,故蜡烛不能一直燃烧。
3.拓展活动
用大小不同的烧杯,分别罩住正在燃烧的两支等高蜡烛,观察蜡烛的燃烧情况。
七、板书设计
(
伴随发光发热、蜡烛熔化、烛芯变黑等现象
)第12课
蜡烛的燃烧
(
产生新的物质,发生了物质变化
)
(
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
)
(
蜡烛的燃烧
)教科技版《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第12课“蜡烛的燃烧”教材分析
本课的任务驱动情景是:波波、妍妍和琪琪来到彬彬的生
波波看到桌面上点
着蜡烛的蛋糕
生联想:冰融化后变成了水,蜡烛燃烧后会变成了什么呢?波波
看着彬彬的生日蛋糕上燃烧着的蜡烛变短了,那燃烧的蜡烛会变成了什么呢?通过
蜡烛燃烧时的变化,思考并讨论蜡烛燃烧后变成了什么
蜡烛的燃烧
冰融化后交
活动1蜡烛燃烧变成了什么
烛燃烧是一种常见的生活现象,也是一种常见的物质变化过程。点燃一支蜡烛
仔细观察蜡烛在燃烧过程中出现了哪些现象,启发学生思考:蜡烛变短
是不是有新
物质产
本活动要实现的任务是:仔细观察燃烧着的蜡烛会伴随着哪些实验现象,进而思考
是否产生了新的物质。教科书
支燃烧着的蜡烛的图
明确地指出了观察
务:仔细观察蜡烛在燃烧过程
象,思考当燃烧的蜡烛变短了,是不是变成
新的物质
通过科学的观察后,教师引导学生对现象进行描述和交流,如蜡烛变短了并有发
粤教科技版《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蜡烛变短了
不是变成了新
光、发热等现象。然而,这些现象是比较直观或能用感官进行观察的。除此
还要
联系上一节课的内容,思考在燃烧的过程中是否有其他无法用肉眼观察
到的现象
有其他新的物质生成等

主了气
教师帮助学生利用已有的科学知识和方法,进一步研究蜡烛燃烧后的物质变
生利用简单的气体检验方
找蜡烛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的证据
也让学生掌
握正确操作实验的步骤并完成实验;基于实验现象
录整理实验信息,体会陈述
据和结果的重要性
友情提
本活动主要的科学方法是观察,观察燃烧着的蜡烛会伴随着哪些现象
燃烧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所以教师在指导学生的时候
提前做好相关的安全提示
学生原有的经验和学生观察的
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蜡烛燃烧后会有
样的变化。学生的活动环节设置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点燃前观察蜡烛的颜色、状态、形状、硬度
(2)让学生有序地观察燃烧着的蜡
到下或由下到上有序地观察现象
烛燃烧伴随着发光发热、蜡烛溶化、烛芯变黑等现象
教科技版《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材分析3
3)用烧杯壁沾一些澄清石灰水,然后把带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燃烧着的蜡
烛上方,观察现象。这个环节是本活动的关键。通过观察,发现蜡烛燃烧产生的新物质
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进一步用实验证明蜡烛燃烧变短,是因为蜡烛燃烧后产生新
物质——二氧化碳,飘散到空气中了。如果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分别取一个干燥烧杯
用澄清石灰水润湿内壁的烧杯,先
蜡烛的上方,仔细观察烧杯壁上有
现象发
推测蜡烛燃烧后生成
物质
此外,教师还可让学生手持一块干净玻璃片放在蜡烛火焰上方,持续观察玻璃
变化。由于蜡烛的不完全燃烧,未烧尽的蜡烛小颗粒飘散到
着于玻璃片
玻璃片表面出现一层黑色物
活动2蜡烛能一直燃烧吗
在前一个活动中,学生通过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的科学方法,知道蜡
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
初步认识到蜡烛燃烧过程中物质变化的特

学生在实验操作中可能会产生困惑:为什么烧杯要放置在蜡烛上方,而不是直接罩住
烛?带着此疑冋,开展烧杯罩住燃烧蜡烛的实验探究。观察实验现象,进一步发现蜡烛
燃烧是需要
氧气的
常见而
重要的混合物质
约78%的氮气
的氧气
3%的二氧
化碳等气体。其
是物质燃烧的条件
烛燃烧伴随的现象有了初步的认识后,学生会对物质燃烧产生更浓厚的兴趣
疑问。教师可让学生思
两个大小不同的烧
住正在燃烧的两支蜡烛,哪
支蜡烛能燃烧得更久?经过实验,学生会发现烧杯的大小决定

间的大
又决定蜡烛燃烧时间的长短,进一步感受蜡烛燃烧对空气中氧气的需求
在不断尝试实验的过
能发现烧杯的空间越大,蜡烛燃烧的时间越长,但
最后蜡烛都会熄灭,从而知道蜡烛燃烧
气(或氧气)
通过査阅教科书的资料,帮助学生了解空气是一种混合物质,氧气和氮气是(共22张PPT)
粤教科技版
小学科学
五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物质的变化
第12课
蜡烛的燃烧
变成了什么
冰融化后变成了水,蜡烛燃烧后变成了什么?
观察蜡烛
颜色
状态
形状
硬度
气味等
交流观察现象
:白色
:固体
:似圆柱状
:较硬
:无特殊气味
颜色
状态
形状
硬度
气味
点燃蜡烛
燃烧的蜡烛又有什么特征呢?
点燃蜡烛
一移:至中间
二按
注意安全
三倾斜
观察蜡烛的燃烧
注意安全,观察完后熄灭蜡烛。
观察顺序:
由上往下
由下往上
蜡烛燃烧会伴随着出现哪些现象?
观察蜡烛的燃烧
发光发热
蜡烛溶化
烛芯变黑等现象。
蜡烛燃烧会伴随着出现哪些现象?
思考:
·
有肉眼无法观察到的现象吗?
·
是否产生新的物质?
设计实验检测蜡烛燃烧产生的气体
检验气体的方法
手持烧杯底部,注意安全
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
检验蜡烛燃烧产生的气体
现象: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结论:
蜡烛燃烧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用烧杯罩住燃烧中的蜡烛,蜡烛能一直燃烧吗?
手持烧杯底部,罩住后轻放烧杯,注意安全
蜡烛在烧杯里的燃烧
蜡烛能一直燃烧吗
我们观察到:
蜡烛燃烧慢慢变暗变弱,最后熄灭。
为什么会这样呢?
蜡烛能一直燃烧吗
蜡烛燃烧需要消耗氧气,在有限的密闭空间里,氧气有限,故蜡烛不能一直燃烧。
了解空气
空气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混合物质。
它包含约78%
的氮气、21%的氧气、0.03%
的二氧化碳等气体。
其中氧气是物质燃烧的条件之一。

为什么烧杯要放置在蜡烛上方,不可以直接罩住蜡烛吗?
拓展:探究烧杯大小对蜡烛燃烧的影响
等高
用不同大小的烧杯继续做实验,记录蜡烛在不同大小的烧杯里的燃烧时间。
烧杯容积/毫升
蜡烛燃烧时间/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