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折线统计图
第一课时 单式折线统计图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认识折线统计图,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2.使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看折线统计图,并能根据数据进行合理分析,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统计图的特点,会看折线统计图。
教学难点:
能根据折线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引出折线统计图
1.介绍青少年机器人大赛的情况。
2.设问:如果想了解近几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的情况,可以怎样做?(预设:调查、统计)
(1)这是2006年——2012年机器人大赛情况统计表。出示统计表
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统计表
时间 / 年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参赛队伍 / 支
426
394
468
454
489
499
519
(2)你有什么方法可以清晰地表示机器人大赛的情况吗? 怎样更简单、更清晰的表示参赛队伍变化情况呢?
板书:折线统计图
揭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种新的统计图——折线统计图二、 解读折线统计图
二、 解读折线统计图
1.教学例1。
(1)复习条形统计图。
出示教材104页的条形统计图。
提问:这是什么?从中能获得那些信息。
小结:通过条形统计图确实可以清晰地看出参赛队伍变化,还能很快看出哪一年参赛队伍的多少。
(2)认识折线统计图。
a.过度:从条形统计图中可以看出在2009年到 2012年这段时间里,参赛的队伍数量是不断增加的,你同意吗?如果我们只想分析变化情况,你觉得可以怎样绘制统计图更简单呢?自己动手在下图上试一试。
b.学生独立绘制,教师巡视指导,收集学生资源。
c.汇报交流。
(1) 对比画线段的和描点的,讨论得出:描点更简洁。
(2)对比标数据和没标数据的,讨论得出:标数据更清楚。
(3)对比用折线连接各点和不连接的,讨论得出:连线更能表现出变化情况。
(4)对比把0点连上的和不连的,讨论得出:只能连接所有的数据。
得到了另一种统计图——折线统计图
d.观察比较交流认识折线统计图。
让学生认真观察比较上面两幅统计图,想一想例1提出的问题:(1)你发现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2)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的数量有什么变化,有何感想、
先让学生独立观察、比较,思考上面的问题,并小组交流,然后在全班组织交流。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折线统计图是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在图中描出各点,然后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接成折线,因此,它不但可以表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够以折线的起伏,清楚地表示地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既可以看到它每一部分的变化趋势,也可以看到它的整体变化趋势,每相邻两点间的线段越长,说明增减越 大。
(3)即时练习:1.如果想分析学校每个年级人数的多少,选择哪个统计图? 想了解学校近几年的招生人数的增减变化,应选择哪一种 统计图?
2.105页做一做
三、拓展应用
1.王越家旅行期间行车情况如下图。
(1)王越家旅行共行了( )千米。
(2)到达目的地时共用了( )小时,途中休息了( )小时。
(3)不算休息,王越家平均每小时行( )千米。
2.妈妈记录了陈东0~9岁的身高,根据下表中的数据绘制折线统计图。
(1)陈东哪一年长得最快?长了多少?
(2)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年龄
0
1
2
3
4
5
6
7
8
9
身高/cm
50
74
85
93
101
108
115
120
130
135
四、课外延伸
课件展示生活中的折线统计图
五、作业布置:
1.108页1、2、3题 ;
2.预习新课,完成思考题:从下面两个同学的体温折线统计图中发现了什么(预习下节学习
内容)?
六、板书设计
7折线统计图
条形统计图
折线统计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