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
教学目标:
1.探索并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2.借助直观并联系分数的意义进行思考,培养思维能力,体会分数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教学难点: 确定将哪个量看作单位“1”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情境引入:
1.小明有8根红彩带,4根蓝彩带,红彩带的根数是蓝彩带的几倍?
2.利用分数的意义,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占整个图形的几分之几。
3.现在老师把这个图形变一下,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倍数和分数意义的问题,经过变式,建立和例四的联系,为这节课内容做铺垫。
二、自主探索,感悟新知:
(一)、学习例4
1.揭示问题,黄彩带的长是红彩带的几分之几?
2.结合分数的意义知识,小组讨论交流:
(1)这个题目和前一个题目有什么不同?
(2)这题中把黄彩带和谁进行比较?你认为谁是单位“1”?平均分成了几份?黄彩带和这几份有什么关系?
(3)黄彩带的长是红彩带的几分之几?
3.交流小结:把红彩带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了4份,黄彩带的长相当于这样的1份,所以黄彩带的长是红彩带的。
4.引导:你能根据分数和除法的关系,写出一个除法算式吗?算式中的“1”表示什么?“4”表示什么?
明确:我们可以用表示求“黄彩带的长是红彩带的几分之几”
【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在这里先通过比较,鼓励学生确定把哪个量看做单位“1”,让学生充分交流,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表达得出的思考过程,体会其中的推理。
(二)、学习“试一试”
1.出示“试一试”,求蓝彩带的长是红彩带的几分之几。
2.结合分数的意义知识,独立思考:
(1)这题中把蓝彩带和谁进行比较?你认为谁是单位“1”?平均分成了几份?蓝彩带和这几份有什么关系?
(2)蓝彩带的长是红彩带的几分之几?
3.你能列出相应的除法算式计算吗?算式中的“3”表示什么?“4”表示什么?
4.小结: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问题,都可以用除法计算,用前面的量除以后面的量,商用分数表示。
三、课堂练习,强化新知
1.“练一练”第1,2题。
要求:直接列式计算。 交流:为什么这样列式?
小结: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问题,都可以用除法计算。
2.练习八第10题
提问:题中谁是单位“1”?
3.练习八第11题
要求: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列式计算。
提问:每一小题中的单位“1”各是什么?
全课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问题的解答方法是什么?
【教学反思】: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实质上是用分数表示两个数量倍比的结果,它既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这一数学问题的自然拓展,又与“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数学问题有着一定关联。因此,先让学生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对例4中相关的两个数量进行比较,再由此引导学生探索“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基本方法,符合数学知识发展的逻辑,有利于学生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教学,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解决上述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同时,也为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积累感性认识。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强调“要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先要确定作为单位‘1’的数量”,而这样的考虑方法既有利于学生联系分数的意义理解相关问题的数学实质,也有利于学生初步体会到“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与“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内在一致性,因为“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时,同样也要先确定作为比较的那个数量。这就为学生体会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切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