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秋统编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年秋统编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9-30 21:15: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0年秋统编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
一、
正确、工整地抄写句子,力求匀称、美观。(2分)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韩愈
二、看拼音,写词语。(10分)
tàn
tóu

yuè
wèi
cénɡ

li
kǒng

xínɡ
shǐ
lián
jié
běn
zhì
rèn
pínɡ
shàn
liánɡ
三、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3分)
避开(bì
pì)
敏锐(luì
ruì)
系着(jì
xì)
豆荚(jiā
jiá)
僵硬(qiānɡ
jiānɡ)
囚犯(qiú
quí)
四、选择正确答案填在括号里。(10分)
1.下列词语与意思不对应的一项是(
)。
A.希望将来能达到某种目的的想法。(愿望)
B.以社会或个人的理想和愿望为依据,对还没有实现的事物有所想象。(幻想)
C.想象不到的不平凡的事情。(奇迹)
D.指隐藏的或还没有被认识的内容或道理等。(秘密)
2.在《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中,最后一粒豆落在了哪里?(

A.屋顶的水笕里。
B.窗台下长满了青苔的裂缝里
C.直接飞进太阳里去了。
D.落到水沟里去了。
3.下列句子分析有误的一项(
)。
A.“青苔把它裹起来,它躺在那儿真可以说成了一个囚犯。”这句话把豌豆比作囚犯,说明了最后一粒豌豆进入了一个恶劣的生存环境,得不到阳光和自由。
B.“难道它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这句话是用反问的手法说蝙蝠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
C.“蝙蝠就像没头苍蝇似的到处乱撞,挂在绳子上的铃铛响个不停。”这句话把蝙蝠比作没头苍蝇,形象地写出了蝙蝠耳朵和嘴被封住后,飞行时的混乱状态。
D.“它们的身体是那样轻盈,载不动一个水点;它们身上的彩粉是那样素洁,一点儿水都不能沾污上的;它们是那样的柔弱,比一片树叶还无力,怎么禁得起这猛烈的风雨呢?”这句是排比句的使用,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蝴蝶的弱小,也突出了作者对蝴蝶的担心和着急。
4.阅读时,积极提出问题有很多好处,下列叙述有误的一项是(

A.能让我们的阅读更加主动,保持一种较为专注的阅读状态。
B.能让我们对课文的思考更深入,理解更加全面。
C.能提高我们的书写能力。
D.能提高我们的学习效率。
5.
下列有关在阅读中自觉运用提问策略叙述有误的一项是(
)。
A.阅读时要动脑筋,积极提出问题。
B.提出的问题不需要筛选,只要深入的思考,就能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C.
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让自己的思考更加全面和深入。
D.
要养成敢于提问、善于提问的习惯。
五、阅读理解。(25分)
1.
加偏旁组字,再组词。(4分)










2.
写出与加点词意思相近的词。(5分)
(1)科学的确(
)是在创造着一个又一个神话。
(2)人类洞察(
)百亿光年外的天体。
(3)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生活在一个依赖(
)自然的农耕。
(4)人类社会的舒适(
)和方便,是连过去的王孙贵族也不敢想的。
(5)现代科学技术不断改善(
)我们的生活。
3.
按要求写句子。(4分)
(1)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用带点的词语写句子)
.
(2)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仿写句子)
.
4.
根据要求,完成填空。(12分)
(1)《夜间飞行的秘密》写了科学家模仿
的方法,发明
的故事。蝙蝠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
,遇到
就反射回来,传到它
里,蝙蝠就立刻
。(6分)
(2)“注——驻”我能根据形旁猜测“驻”的意思
。根据意思可以组成词语
。(2分)
(3)读了《蝴蝶的家》这篇课文,同学们提出了不少的问题,你会分别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些问题呢?选一选。(4分)
A.深入思考 B.上网查资料 C.相互交流 D.抓重点句段
①下大雨的时候,想到蝴蝶“我”为什么那么着急呢?
读完课文,我和同桌( 
 ),分析了蝴蝶身体的特点——柔弱、轻盈,以及狂风暴雨猛烈袭击时的无情,然后联系生活实际( 
 ),我们就明白了作者是在为蝴蝶担心。
②因为担心蝴蝶,“我”肯定想知道蝴蝶的藏身之所,那么,“我”都想到了哪些地方呢?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反复读课文,( 
 ),知道了作者分别想到了人家的屋宇里、麦田里、松林里、园里的花、老树干的底面等地方,但是通过思考,作者又觉得这些地方不太像蝴蝶的家。
③“我”总没见到过下雨时的蝴蝶到底藏在哪里,你能帮助“我”解决这个难题吗?
为了帮助作者解决这个问题,我运用( 
 )的方法,终于知道了:下雨时,蝴蝶会就近选择一些地方,如花间、树叶,并把翅膀紧贴在树叶背面,既防风又防雨。
六、阅读理解。(20分)
(一)课内阅读。(7分)
蝙蝠是在夜里飞行,还能捕捉飞蛾和蚊子;而且无论怎么飞,从来没见过它跟什么东西相撞,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它也能灵巧的避开。难道它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
1.科学家做了
次实验,最终证明,蝙蝠在夜间飞行,靠的不是
,而是
。(3分)
2.雷达的研制成功是受到
的启发。(2分)
3.蝙蝠飞行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2分)
.
(二)课外阅读。(13分)
会唱歌的树叶
阿姐带着我,走进了大山的怀抱。
小鸟在枝头跳来跳去,愉快地唱起歌儿,热热闹闹地欢迎来闯(chuǎng)山的客人。
阿姐乐了,她顺手摘片树叶,放在嘴边,和小鸟对起话来——
“滴沥!滴沥……”那是向黄莺(yīng)问好。
“布谷!布谷……”那是和杜鹃交谈。
“如意!如意……”那是对画眉的祝福。
对完话,阿姐又吹起好听的树叶歌:“呜咿(yī)
——咿哟……”
一时,树叶不摇了,小鸟不叫了,野兔不跑了。大家都在静静地听着,听着悠(yōu)扬的歌声向远山飞去,又从很远的地方飘回来。
我问阿姐:“树叶怎么也会唱歌呀?”
阿姐说:“它们是听着小鸟的歌声长大的。每片叶子里,都藏着好多好多的歌哩!”
听她这么一说,我的眼前出现了一幅奇异的图画:满山大大小小的树上,都挂着一串串绿色的歌。
1.照样子写词语。(6分)
例:大大小小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例:跳来跳去
____来
____去
、____来
____去、
____来
____去.
2.树叶为什么会唱歌?用“____”在文中画出来。(2分)
3.阿姐都对小鸟说了哪些话?(2分)
.
4.我的眼前出现了一幅怎样的图画?(3分)
.
七、习作展示。(30分)
题目:我的
(人)像
(动物)
要求:1.补充题目,在前一个横线上填上自己所熟悉的人,后一个横线上填这个人像什么动物。
2.通过一件事写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3.不少于400字
【参考答案】
2020年秋统编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
一、
正确、工整地抄写句子,力求匀称、美观。(2分)
略。
二、看拼音,写词语。(10分)
tàn
tóu

yuè
wèi
cénɡ

li
kǒng

探头
愉悦
未曾
玻璃
恐怕
xínɡ
shǐ
lián
jié
běn
zhì
rèn
pínɡ
shàn
liánɡ
行驶
联结
本质
任凭
善良
三、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3分)
避开(bì√
pì)
敏锐(luì
ruì√)
系着(jì√
xì)
豆荚(jiājiá√)
僵硬(qiānɡ
jiānɡ√)
囚犯(qiú√quí)
四、选择正确答案填在括号里。(10分)
1.下列词语与意思不对应的一项是(
D
)。
A.希望将来能达到某种目的的想法。(愿望)
B.以社会或个人的理想和愿望为依据,对还没有实现的事物有所想象。(幻想)
C.想象不到的不平凡的事情。(奇迹)
D.指隐藏的或还没有被认识的内容或道理等。(秘密)
2.在《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中,最后一粒豆落在了哪里?(
B

A.屋顶的水笕里。
B.窗台下长满了青苔的裂缝里
C.直接飞进太阳里去了。
D.落到水沟里去了。
3.下列句子分析有误的一项(B)。
A.“青苔把它裹起来,它躺在那儿真可以说成了一个囚犯。”这句话把豌豆比作囚犯,说明了最后一粒豌豆进入了一个恶劣的生存环境,得不到阳光和自由。
B.“难道它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这句话是用反问的手法说蝙蝠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
C.“蝙蝠就像没头苍蝇似的到处乱撞,挂在绳子上的铃铛响个不停。”这句话把蝙蝠比作没头苍蝇,形象地写出了蝙蝠耳朵和嘴被封住后,飞行时的混乱状态。
D.“它们的身体是那样轻盈,载不动一个水点;它们身上的彩粉是那样素洁,一点儿水都不能沾污上的;它们是那样的柔弱,比一片树叶还无力,怎么禁得起这猛烈的风雨呢?”这句是排比句的使用,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蝴蝶的弱小,也突出了作者对蝴蝶的担心和着急。
4.阅读时,积极提出问题有很多好处,下列叙述有误的一项是(
C

A.能让我们的阅读更加主动,保持一种较为专注的阅读状态。
B.能让我们对课文的思考更深入,理解更加全面。
C.能提高我们的书写能力。
D.能提高我们的学习效率。
5.
下列有关在阅读中自觉运用提问策略叙述有误的一项是(B)。
A.阅读时要动脑筋,积极提出问题。
B.提出的问题不需要筛选,只要深入的思考,就能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C.
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让自己的思考更加全面和深入。
D.
要养成敢于提问、善于提问的习惯。
五、阅读理解。(25分)
1.
加偏旁组字,再组词。(4分)



档案)

(铃铛




白鹅)
饿
(饥饿

2.
写出与加点词意思相近的词。(5分)
(1)科学的确(确实)是在创造着一个又一个神话。
(2)人类洞察(明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
(3)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生活在一个依赖(依靠)自然的农耕。
(4)人类社会的舒适(舒服)和方便,是连过去的王孙贵族也不敢想的。
(5)现代科学技术不断改善(改变)我们的生活。
3.
按要求写句子。(4分)
(1)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用带点的词语写句子)
贫穷的山区学校的教室里,没有空调,没有电视,没有电脑,也没有语音系统。
(2)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仿写句子)
难懂地球的资源是取之不尽的吗?当然不是。
4.
根据要求,完成填空。(12分)
(1)《夜间飞行的秘密》写了科学家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发明雷达的故事。蝙蝠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超声波,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它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6分)
(2)“注——驻”我能根据形旁猜测“驻”的意思马停下来。根据意思可以组成词语驻扎、驻足、进驻。(2分)
(3)读了《蝴蝶的家》这篇课文,同学们提出了不少的问题,你会分别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些问题呢?选一选。(4分)
A.深入思考 B.上网查资料 C.相互交流 D.抓重点句段
①下大雨的时候,想到蝴蝶“我”为什么那么着急呢?
读完课文,我和同桌( C ),分析了蝴蝶身体的特点——柔弱、轻盈,以及狂风暴雨猛烈袭击时的无情,然后联系生活实际( A ),我们就明白了作者是在为蝴蝶担心。
②因为担心蝴蝶,“我”肯定想知道蝴蝶的藏身之所,那么,“我”都想到了哪些地方呢?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反复读课文,( D ),知道了作者分别想到了人家的屋宇里、麦田里、松林里、园里的花、老树干的底面等地方,但是通过思考,作者又觉得这些地方不太像蝴蝶的家。
③“我”总没见到过下雨时的蝴蝶到底藏在哪里,你能帮助“我”解决这个难题吗?
为了帮助作者解决这个问题,我运用( B )的方法,终于知道了:下雨时,蝴蝶会就近选择一些地方,如花间、树叶,并把翅膀紧贴在树叶背面,既防风又防雨。
六、阅读理解。(20分)
(一)课内阅读。(7分)
蝙蝠是在夜里飞行,还能捕捉飞蛾和蚊子;而且无论怎么飞,从来没见过它跟什么东西相撞,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它也能灵巧的避开。难道它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
1.科学家做了3
次实验,最终证明,蝙蝠在夜间飞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嘴和耳朵。(3分)
2.雷达的研制成功是受到
蝙蝠在夜里飞行
的启发。(2分)
3.蝙蝠飞行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2分)
蝙蝠在夜里飞行非常灵巧。
(二)课外阅读。(13分)
会唱歌的树叶
阿姐带着我,走进了大山的怀抱。
小鸟在枝头跳来跳去,愉快地唱起歌儿,热热闹闹地欢迎来闯(chuǎng)山的客人。
阿姐乐了,她顺手摘片树叶,放在嘴边,和小鸟对起话来——
“滴沥!滴沥……”那是向黄莺(yīng)问好。
“布谷!布谷……”那是和杜鹃交谈。
“如意!如意……”那是对画眉的祝福。
对完话,阿姐又吹起好听的树叶歌:“呜咿(yī)
——咿哟……”
一时,树叶不摇了,小鸟不叫了,野兔不跑了。大家都在静静地听着,听着悠(yōu)扬的歌声向远山飞去,又从很远的地方飘回来。
我问阿姐:“树叶怎么也会唱歌呀?”
阿姐说:“它们是听着小鸟的歌声长大的。每片叶子里,都藏着好多好多的歌哩!”
听她这么一说,我的眼前出现了一幅奇异的图画:满山大大小小的树上,都挂着一串串绿色的歌。
1.照样子写词语。(6分)
例:大大小小
热热闹闹
、干干净净
、快快乐乐.
例:跳来跳去




、跑
来跑
去、走
来走
去.
2.树叶为什么会唱歌?用“____”在文中画出来。(2分)
3.阿姐都对小鸟说了哪些话?(2分)
滴沥!滴沥!
布谷!布谷!
如意!如意!
4.我的眼前出现了一幅怎样的图画?(3分)
满山大大小小的树上,都挂着一串串绿色的歌。
七、习作展示。(30分)
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