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宝库》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道海洋都哪些可利用的资源。
2、了解海洋资源,合理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
3、具有搜集资料真理信息的能力。
4、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
5、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6、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保护自然资源。
[教学重点]
通过对图片和视频的观看,知道海洋里的可利用资源。
[教学难点]
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较主动地参与活动,大胆假设,搜集资料并整理信息,积极与他人交换意见。
[教学准备] 相关图片与视频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我国海域特点:(出示中国地图)我国是一个陆海兼具的国家,海岸线长达1.8万千米,海域辽阔,条件优越,美丽富饶。
二、活动:海洋里有什么可利用的资源?
1、生物资源:
海洋生物资源种类多,数量大,海域栖息的鱼类,总计达2000种左右。从细微的菌类、藻类、浮游生物,到能掀起巨浪如山的“海中之王”——各种鲸类,应有尽有。水产资源更是世界的第二大食品。
(1)我国哪个海有“天然鱼仓”之称?(东海)
(2)我国最大的渔场位于哪个海?是什么渔场?(位于东海的舟山渔场)
2、化学资源:
海水中的化学资源最大量的是海盐。中国如果把海水中的食盐全部提取出来,即可达近600亿吨,足够中国人民食用十多万年。其中,位于渤海的长芦盐区和黄海沿岸的两淮盐区最为着名。(出示图片)
3、矿产资源:
海洋是矿产资源的聚宝盆。在海底表层的矿产中,储藏着工业上非常有用的锰、铁、铜、镍、钴等金属矿产,在海底下储藏着石油、天然气、煤等矿产资源,而且,这些矿产资源在海底的储量比陆地上储量要多得多。
4、能源资源:
中国沿海储藏的潮汐能源十分丰富,初步估计表明,潮汐发电的理论储藏量约1.1亿千万,所发电总量约为2700亿千瓦时。中国1957年在山东建立了第一座潮汐发电站,平均发电1070万千瓦时,其规模在国内首屈一指,也是目前世界上着名的潮汐发电站。
三、拓展:向海洋要宝
1、海洋资源开发中的问题:
(1)请同学讨论下面两种不同的捕鱼方案,哪种方案可取,为什么?
方案一:每次渔汛都大量增加捕捞船队,大鱼小鱼一起捕捞,最大限度地增加鱼的总产量。
方案二:每次渔汛都严格控制渔获物的大小和数量,既不多捕也不少捕,保证鱼有休养生息的机会。
(方案二是可取的。这就体现了海洋资源开发中的“过度捕捞海洋生物资源”的问题。)
(2)出示图片“下沉的油轮”、“被污染的海鸟”、“石油在海面上燃烧”、“还我美丽容颜”。揭示海洋资源开发中的“污染”问题。
2、小组讨论:如何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
(1)禁止过度捕捞海洋生物资源。
(2)防止海洋污染。
3、小组讨论并设想:海洋资源如此丰富,但目前由于技术等方面的原因,人类对海洋资源的利用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将来,人类总有一天会更广泛地、更大规模地开发海洋宝藏,你能想象一下未来的人类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的情景吗?把你的想象用文字或图画的形式表达出来。(在学生作画的同时,播放视频“海洋风光及生物”)
四、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我们了解了海洋里有丰富的资源,包括生物资源,矿产资源,化学资源以及能源资源。知道了我国着名的舟山渔场和长芦盐场。明白到该如何合理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
板书: 海洋宝库
生物资源
化学资源
矿产资源
能源资源
开发利用:禁止过度捕捞,防止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