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种子和幼苗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了解种子的基本结构。
2、知道种子萌发需要的一些外界条件。
3、了解种子萌发过程中发生的变化。
能力培养
1、会用对比实验验证种子结构的完整和萌发有关。
2、会用实验探究种子萌发需要哪些适宜的外界条件。
3、能认真细致地记录种子萌发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实验培养细心观察的习惯。
2、了解种子萌发的有关知识,体会植物的奥秘。
教学内容:
通过栽培植物了解植物生长的过程
教学重点:
知道种子萌发需要一定内部和外部条件。
教学难点:
了解种子萌发过程中发生的变化。
教学安排:3课时
教学准备:学生试种被虫蛀过的菜豆种子和未被虫蛀过的菜豆种子以及在三个杯中分别按不同条件种种子了解种子萌发的条件。
教学流程:
提出问题——猜想假设——控制条件——制定计划——实验观察——分析交流——得出结论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我们平时见到的植物,大部分都是由种子萌发生长而成的。是不是每一颗种子都可以发芽呢?什么样子的种子能发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七课《种子和幼苗》(板书课题)。
新课
什么样的种子能发芽?
1、出示两组种子(被虫蛀过的种子和未被虫蛀的种子),讨论什么样的种子能发芽,提出你的猜想和假设
2、讨论如何进行实验来验证猜想,实验过程中应该控制哪些条件?实验中的恒量和变量各是什么?
3、电子白板出示提前几天用两组菜豆种子(被虫蛀过的菜豆种子和未被虫蛀的菜豆种子)做的发芽情况的实验,根据实验现象列出表格,并分析表格中的数据,让学生相互交流得出实验结果。(注:此实验是教师提前几天做的,并非学生得来,因此把这个实验活动当中课后作业布置,让学生亲身体验)
师:我们发现,未被虫蛀过结构完好的种子大多数都发芽了,而被虫蛀过的损坏的种子大多数都没发芽,这是为什么?种子内部的结构是什么样的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解剖种子。
(指导学生分组进行解剖,并嘱咐使用小刀时要注意安全,并轻轻的解剖,以免破坏种子的内部结构)
解剖一颗完整的菜豆种子,观察其内部结构。
学生发言:种子的结构包括种皮和胚,胚又包括子叶、胚根、胚轴和胚芽。
活动:画出种子的结构图
5、再解剖一颗不完整的种子,观察其内部结构
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对比,你解剖出来的不完整的种子与结构完整的种子相比较,缺少了哪一部分?然后说说什么样的种子才能发芽。
三、小结: 得出结论:结构完整的种子才能发芽。
讨论:子叶受损的种子能不能发芽?发霉或煮熟的种子能不能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