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课件 2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 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课件 29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2.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09-30 22:03: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选自科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第三章第二节。




教材分析
1
学情分析
2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3
4
教法学法设计
5
教学流程
板书设计
6
6




一、教 材 分 析
教材分析
本实验只给出了实验的基本思路,而没有给出确定的实验方案,实验方案和器材的选用要学生自己设计。
教材内容
注重问题的提出与研究,体现了新课标注重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动手能力观察和总结的能力的特点。
教材作用
它是重要的过渡性实验,是学习牛顿第二定律必要准备。
教材地位
实验探究为
主的教学课
已有知识
能力水平
心理特征
1.运动学中加速
度的探究方法;
2.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
3.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
1.学习具有主动性
2.有较强的探究欲望。
1.已具有一定观
察实验、分析
解决问题的逻
辑思维能力。
2.熟悉控制变量法和比较法。
二、学 情 分 析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主动获取知识能力和设计实验的能力。
2.提升实验操能力,分析处理实验数据处理的能力。
1.体验探索过程中的艰辛与喜悦,养成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
2.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具有团队意识和团队精神。
实验探究规律的现象观察、数据处理、分析归纳等一般方法。
控制变量的科学探究思想与方法。
三、教 学 目 标
知识水平
认知水平
心理特点
课标要求
重点:
1.控制变量法的使用。
2.实验探究得出结论。
难点:
1.引导学生提出切实可行 的实验方案。
2.实验的操作过程。
四、教学重、难点
以情境为依托,让学生复现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历实验情境,亲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感悟科学探究精神,掌握科学研究方法 ,实现知识的意义建构。

学法设计
合作探究
自主学习
教法设计
情境教学
实验探究
主导——主体
五、教法、学法分析
环节一
环节二
环节三
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合作探究
得出结论
回归生活
拓展应用
1.创设情境,定性研究
2.教师引导,设计实验
3.变量控制,实验探究
4.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1.生活实例,激趣导入
2.观察现象,提出问题
生活
物理
生活
六、教 学 过 程
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环 节 一






直观、震撼的视频材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从生活中观察和发现物理问题。
生活实例 激趣导入
环节 1.1
环节 1.2
观察现象 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思考加速度大小与力和质量的关系。
合作探究 得出结论
环 节 二






环节 2.1
创设情境 定性研究
情境1:赛车的加速运动过程
观 察
加大油门后,速
度变化怎样?
结论:作用力越大,物体的加速度越大。
情境2:大小车同时启动、同速制动。
观察:哪辆车启动快?
观察:哪辆车制动快?
结论:质量越大,加速度越小。
生活出发,形象直观地引导学生概括出加速度与力、质量之间的定性关系,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结果:小车比大车启动快。
结果:小车比大车制动快。
环节 2.2
教师引导 设计实验
a
F
m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情境:火箭发射、战斗机起飞、
赛车加大油门运动过程。
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
情境:飞机和赛车同时启动、大小车同时启动,同速制动。
情境:飞机和赛车赛跑,大小
车同时启动、制动过程。
定量?
定量?
描述运动状态变化快慢。
描述运动状态变化快慢。
问题: F、m可测,怎样求加速度?
学生
打点计时器或频闪照片
S =-a t
2
2
1
M不变,改变F
比较改变前后S
F不变,改变M
比较改变前后s
教师引导
V0=0 , t 相同
S=a t
2
比较法直观、易懂,突破难点。
Vt = V0 + at
S=vot+
at2
2
1
Vt-V0=2as
2
2
s
s
1
2
1
2
a
a
=
环节 2.3
实验装置介绍
控制运动时间
比较位移
实验指导 分组探究
间 接 法
1、M 不变,改变 F
m

1
a
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并处理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培养学的分析、归纳的能力,实现知识的意义建构。
s
s
1
2
F
F
1
2
a
a
1
2

=
s
s
1
2
m
m
2
1
a
a
1
2

=
58.5 cm
S
20 g
40 g
F
200 g
200 g
m
小车2
小车1
28 cm

F
a
31 cm
S
400 g
200 g
m
20 g
20 g
F
小车2
小车1
60.5 cm
实验时测量多组数据
2、F 不变,改变 M
用天平测出小车的质量m
钩码的重力可视为小车受到的拉力F
从打出纸带点迹可计算出小车的加速度a
学生自主探究
处理数据 发现关系
F/N
0.20
0.30
0.40
0.50
a/m·s-2
0.10
0.21
0.29
0.40
m/Kg
0.20
0.30
0.40
0.50
a/m·s-2
0.16
0.15
0.14
0.12
受力一定
质量一定
环节 2.4
归纳总结 得出结论
学生交流表达 : 对比探究结果
1
a ∝ F
师生共同归纳
m
a ∝
归纳出表达式 ,使实验结论清晰明了,学生巩固理解。
回归生活 拓展运用
环 节 三






学生讨论:战斗机作战前为什么要
抛掉副油箱?
你能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解释大货车为什么不能超载?
从物理回归生活,激发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
课外探究
六、板 书 设 计
主板书清晰展现教学思路,副板书着重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学生更易掌握本节知识结构。
教师引导 设计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