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时间:75分钟满分:75分)
第Ⅰ卷
选择题(共30分)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本大题有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观察下面的示意图,判断“元谋人”应在什么位置(
)
2.北京人遗址是研究远古人类的宝贵资料。图中北京人遗址所在位置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3.小华在阅读一本有关我国境内远古居民生活情况的历史书时,了解到有一群距今约3万年的远古人,模样与现代人基本相同,已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并已会人工取火。你认为这群远古人应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半坡人
4.下列现象中,能反映原始农耕时代文化特征的有(
)
①定居生活
②建造房屋
③饲养家畜
④制造陶器
⑤使用打制石器
⑥用骨耜耕地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⑥
5.2015年,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在丁村遗址挖掘出石制品2000余件,同一层位不到9平方米的面积内,发现了2处古人类制作石器的现场,集中分布着100余件石片、石核以及大量碎屑;还发现了丰富的动物化石、石制品、炭屑、红烧土块,形成年代约为20万年至30万年前。从发现的动物化石来看,大部分为小型食草类肢骨脊椎骨等。据此判断,该遗址的古人类(
)
A.已经能制造和使用工具
B.用雕刻艺术制作艺术品
C.会种植农作物、饲养家畜
D.过定居生活,住干栏式房屋
6.许倬云在《万古江河》中说:现在常说的“新石器”与“旧石器”时代,以人类生产食物来维持生计的方式为分界线。从旧石器时代采集食物,到新石器时代生产食物。许倬云认为划分新、旧石器时代的分界线是(
)
A.天然火的运用
B.打制石器的使用
C.原始农业的兴起
D.群居生活的出现
7.“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是大自然的规则人类总是在不断与自然适应的过程中发展前行。下列生活技能中,明显增强了人类适应自然的能力的是(
)
A.制造工具
B.使用火
C.缝制衣服
D.种植作物
8.考古发掘是研究史前社会的重要途径和方法。下列是考古学家在陕西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文物和复原图,据此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半坡居民的住房条件改善
B.半坡居民的制衣水平提高
C.半坡居民的陶器种类丰富
D.半坡居民的渔猎技能增强
9.辽阔的中华大地上,留存着许多远古人类的生活遗迹。下列中国的远古人类与其生活状况搭配正确的一项是(
)
10.2020年5月7日,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公布重大考古成果:河南巩义双槐树遗址性质为5300年前后古国时代的一处都邑遗址。据此推断,该遗址的发现和研究可以印证下列哪一时期的历史(
)
A.黄帝时代
B.商周时代
C.秦汉时期
D.魏晋时期
11.2020年4月4日上午,庚子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在黄帝陵祭祀广场庄严举行。今年的公祭典礼采用“视频祭祖”的方式,突出“抗击疫情福佑中华”等主题,在西安、台湾分别设立了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视频连线点。共同追念人文初祖万古流长的洪恩浩德,表达中华儿女追远怀祖的拳拳之情,增强全国人民和海内外中华儿女同舟共济,众志成城战胜疫情的信心和决心。这表明黄帝陵已成为(
)
A.当地娱乐的活动场所
B.全球华人的旅游胜地
C.炎黄子孙的精神家园
D.世界人民心中的圣地
12.下列古代传说中,重大创造与发明者的连线,错误的一组是(
)
A.伶伦——发明纺织
B.隶首发明算盘
C.炎帝制作琴瑟
D.仓颉创造文字
13.习近平主席曾指出:“同自然灾害抗争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永恒课题。”下列人物中,与黄河水患进行10多年的斗争,最终取得成功的是(
)
A.仓颉
B.伶伦
C.隶首
D.禹
14.“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出自《礼记·礼运》。其中“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描述的中国古代制度是(
)
A.禅让制
B.王位世袭制
C.分封制
D.中央集权制
15.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人们经常用绘画的方式记录它们。下面画作描绘的情景目前属于神话传说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45分)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10分)
16.农耕文明体现了我国历史发展的重大进步。观察下面两幅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图1是__________式圆形房屋,图2是__________式房屋。(2分)
(2)图1和图2是我国原始农耕时代的两处居民居住的房屋,它们分别是哪一原始居民居住的?(2分)
(3)造成这两处原始居民的房屋结构不同的因素是什么?(4分)
(4)这两处原始居民除居住的房屋结构不同外,在生产、生活方面还有哪些不同之处?试举一例。(2分)
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含两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7.远古时期流传着许多古史传说。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轩辕于是修养道德,整顿军队,研究四季变化特点,种植谷物,安抚人民,丈量四方土地…以与炎帝(人名)战于阪泉之野。
材料二
帝尧的名字叫放勋。他严肃恭谨,明察是非,善于治理天下,宽厚仁和,诚实尽职,能够让贤,光辉普照四方,以至于天上地下。他能够明察有才有德的人,使同族人亲密团结。族人亲密和睦了,又明察和表彰有善行的百官,协调诸侯各国的关系,民众也随着变得友善和睦起来了。
——摘译自《尚书》
(1)材料一中的“轩辕”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他和同一时期的炎帝被后人尊称为什么?(2分)
(2)材料一中“战于阪泉之野”指的是哪一战役?这一战役的结果是什么?(3分)
(3)材料二中的尧主要生活在哪一地区?举出一例说明他“能够明察有才有德的人”。(2分)
(4)上述材料中的“轩辕”和“尧”的共同点有哪些?(3分)
18.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灿若群星的杰出人物,他们为祖国历史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图
传说中黄帝对中华文明的贡献
材料二
“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未耜,教民农耕。”
材料三
《吕氏春秋》记载:“通大川,决壅塞,凿龙门疏三江五湖,注之东海,以利黔首。
(1)观察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对中华文明作出的贡献。(3分)
(2)材料二中的“神农”是谁?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说说他的主要贡献是什么。(3分)
(3)材料三所述的历史人物是谁?他采用了什么方法使洪水“注之东海”?(2分)
(4)材料一、材料二中的人物都是古代传说中提到的,请以他们为例,谈谈传说和史实的区别与联系。(2分)
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5分)
19.历史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记录,历史就在我们身边。太原市某中学七年级(2)班学生开展了“发现历史”的探究活动。请你结合他们拟定的思路,一起参与并完成相关问题的探究。
任务一
【遗址中的历史】
(1)结合图1和所学知识回答,元谋人距今已经有多少年的历史?元谋人在我国人类发展的历史中有着怎样的特殊地位?(3分)
(2)从图2中的周口店遗址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哪些远古人类?他们使用的生产工具有何不同?(4分)
任务二【文物中的历史】
(3)图3是我国哪一原始居民使用过的工具?图4是由哪一原始居民制作的?图3和图4反映的原始居民已经进入了农耕时代,请你结合史实加以说明。(4分)
任务三
【传说中的历史】
材料一
昔天之初,诞作二后,乃设建典,命赤帝分正二卿,命蚩尤宇于少昊,以临四方…蚩尤乃逐帝,争于涿鹿之阿,九隅无遗。赤帝大慑,乃说于黄帝,执蚩尤,杀之于中冀……
——《逸周书·尝麦》
材料二
“古者舜耕历山,陶河濒,渔雷泽,尧得之服泽之阳,举以为天子,与接天下之政,治天下之民。”
——《墨子·尚贤》
(4)材料一记述的是哪一战役?材料二的内容记载了我国原始社会哪一种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2分)
任务
四【探究中的历史】
(5)通过探究,我们知道了解历史的途径有很多,请你再举出两例来。(2分)
第一单元
参考答案
1.A
2.a
3.C
4.d
5.a
6.C
7.b
8.c
9.b
10.a
11.c
12.a
13.D
14.A
15.C
16.(1)半地穴;干栏;
(2)半坡原始居民和河姆渡原始居民。
(3)这与地理环境的差异密切相关。干栏式的房屋是长江流域及南方地区普遍流行的房屋形式,与南方地势低洼、多雨潮湿的自然环境有关;而北方气候干燥,冬季气温偏低,建造半地穴式的房屋与北方的气候条件是相适应的。
(4)种植的农作物不同,河姆渡原始居民种植的农作物是水稻,半坡原始居民种植的农作物是粟。(言之有理即可)
17.(1)黄帝。人文初祖。
(2)阪泉之战。炎帝失败,归顺黄帝,两大部落结成联盟。
(3)黄河流域。推举舜做他的继承人。
(4)都是传说中的人物;都生活在黄河流域;是著名的部落联盟首领;都有高尚的品质,受到百姓爱戴及后人敬仰。
18.(1)相传黄帝已能建造宫室以避寒暑,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会炼铜,并发明了弓箭。他的妻子嫘祖会缫丝,擅长纺织。仓颉创造了文字,伶伦制作了音律,隶首发明了算盘等。
(2)炎帝。传说炎帝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还制作陶器,发明纺织,会煮盐,教人们交换物品。(3)禹。采用疏导的方法,开凿河渠疏导洪水入海。
(4)考古资料证实者为史实,未证实者为传说史实是真实可靠的,而传说难免夸张虚构。但黄帝和炎帝的一些发明创造中又含有真实的历史,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当时的生产、生活状况。
19.(1)距今约170万年。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2)北京人和山顶洞人北京人使用的打制石器比较粗糙,山顶洞人依然使用打制石器,但已经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
(3)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都会种植农作物,饲养家畜,建造房屋。
(4)涿鹿之战。禅让制。
(5)如上网查询、阅读相关书籍、参观博物馆、观看纪录片等。(言之有理即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