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第28课《新中国的科技成就》课件
加加林(苏联)
阿波罗—Ⅱ号(美国)
杨利伟(中国)
(一)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二)取得成就的原因
(三)重大科技成就的影响
1 .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
(一)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2 .“东方魔稻”
3 .“银河”系列计算机
袁隆平在观察水稻生长情况。
“银河” 计算机
时间 重大成就 作用和意义
1964.6 第一枚中近程运载火箭发射成功
1964.10 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 我国由此跨入核国家行列。
1966.10 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 中国从此拥有了导弹和原子弹结合的战略核导弹。
1967.6 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 距第一颗原子弹爆炸仅三年多一点时间,而同样技术发展速度,美国用了七年,苏联用了四年。
1970.4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 1 号”发射成功 重量超过苏美等国的第一颗卫星。
1975.11 返回式遥感卫星发射成功 中国在空间技术领域跻身于世界先进国家行列。
新中国成立以来重大科学技术成就(一)
学习总结
新中国成立以来重大科学技术成就(二)
时间 重大成就 作用和意义
1973 年 杂交水稻品种“南优 2 号”培育成功 世界上首次育成杂交水稻。
1983 年 “银河– I ”型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 我国首次研制成每秒运算 一亿次的计算机。
1997 年 “银河–III” 型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 每秒运算 130 亿次的计算机,标志我国高性能巨型机研制技术取得新的突破。
1999 年 第一艘“神舟”号宇宙试验飞船安全返回 为我国载人宇宙飞船奠定基础。
2003 年 “神舟” 五号宇宙飞船发射成功 中国成为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学习总结
钱学森
学思之窗
猜一猜
他是谁 ________
“我在美国待了20年,20年中,前三四年是学习,后十几年是工作。所有这一切都在做准备,为了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做点事。”
他为我国航天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
他是谁 ________
邓稼先
学思之窗
“我带了几双眼下中国还不能生产的尼龙袜子送给父亲,还带了一脑袋关于原子弹的知识献给祖国。”为了祖国的强盛,他在美国留学取得博士学位后的第 9 天即登上了轮船返回祖国。他默默无闻地在核工业战线上奋斗几十年,被誉为“两弹元勋”。
猜一猜
猜一猜
他是谁 ________
袁隆平
学思之窗
“中国完全能解决自己的吃饭问题,中国还要帮助世界人民解决吃饭问题!”他是一个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薄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他被誉为“水稻之父”。
猜一猜
他是谁 ________
杨利伟
学思之窗
他承载着中华民族飞天的梦想,他象征着中国走向太空的成功。作为中华飞天第一人,作为中国航天人的杰出代表,他的名字注定要被历史铭记。成就这光彩人生的,是他训练中的坚韧执著,飞天时的从容镇定,成功后的理智平和。而这也正是几代中国航天人的精神,这精神开启了中国人的太空时代,还将成就我们民族更多更美好的梦想。
议一议
学思之窗
为什么中国要集中力量首先在一些尖端领域取得突破?
高科技成果能反映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影响它的国际地位。
为了反对核威胁,打破核垄断,维护国家安全。
材料一 如果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邓小平
材料二 原子弹爆炸成功的当天,新华社播发《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声明》,明确指出:中国发展核武器,是为了防御,为了保卫中国人民免受核战争的威胁。中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
(二)取得成就的原因
1 .国家的独立(保障)
2 .党和政府的重视
3 .经济实力的增强
4 .科学家的努力
5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中国古代传统科技仍处于世界前列,但没有产生现代科学。
材料一 欧洲在16世纪以后,就诞生出现代科学(即近代科学)。需要注意的是中国在16—18世纪却没有产生现代科学,这些科学已被证明是形成现代世界秩序的基本因素之一,而中国文明却没有能在亚洲产生与此相似的现代科学。
问题一 16—18世纪中国科学技术状况如何?
问题 一 16—18世纪中国科学技术状况如何?
问题 二 为什么没有产生现代科学?
封建制度压制了创新,束缚了科技发展。
材料一 欧洲在16世纪以后,就诞生出现代科学(即近代科学)。需要注意的是中国在16—18世纪却没有产生现代科学,这些科学已被证明是形成现代世界秩序的基本因素之一,而中国文明却没有能在亚洲产生与此相似的现代科学。
问题 一 16—18 世纪中国科学技术状况如何?
问题 二 为什么没有产生现代科学?
问题 三 近代中国的仁人志士又如何努力将现代科学引入中国?结果怎样?
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都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结果是促进了我国近代科技的发展,但仍处于落后地位。
材料一 欧洲在16世纪以后,就诞生出现代科学(即近代科学)。需要注意的是中国在16—18世纪却没有产生现代科学,这些科学已被证明是形成现代世界秩序的基本因素之一,而中国文明却没有能在亚洲产生与此相似的现代科学。
问题 四 从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问题 一 16—18 世纪中国科学技术状况如何?
问题 二 为什么没有产生现代科学?
问题 三 近代中国的仁人志士又如何努力将现代科学 引入中国?结果怎样?
国家独立、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为我国科学技术发展提供了可靠保证。
材料一 欧洲在16世纪以后,就诞生出现代科学(即近代科学)。需要注意的是中国在16—18世纪却没有产生现代科学,这些科学已被证明是形成现代世界秩序的基本因素之一,而中国文明却没有能在亚洲产生与此相似的现代科学。
结论 1 :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了我国科技发展。
结论 2 :广大科技工作者努力工作,取得了卓越成就。
结论 3 :改革开放后,经济实力增强,为科技发展奠定了基础。
材料二 20 世纪中期以后,以航天技术、原子能技术、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为代表的世界性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到来,科学技术飞速发展,超过了以往任何历史时期。为适应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浪潮,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自力更生,取得“两弹一星”的重大成就。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学技术事业有了进一步发展,中国在航天技术和运载火箭技术方面都已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后,提出“向科学进军”, 1949 年 11 月,成立了以郭沫若为院长的中国科学院,逐步建成了由中央各部门、高等院校和地方组成的科学研究体系。
1956 年,中国制定《 1956—1967 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草案)》,把发展以原子弹、导弹为代表的尖端科技放在突出位置。
1978 年,中共中央召开全国科学大会,制订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做出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精辟论断。
2002 年,中共“十六大”报告中指出,深化科技和教育体制改革,加强科技教育同经济的结合,完善科技服务体系,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结论:党和政府重视科技,为科技发展采取了一些重要措施。
(三)重大科技成就的影响
2 .增强了综合国力
1 .振奋了民族精神
3 .提高了国际地位
议一议
学思之窗
新中国成立后,科技成就日新月异,科技发展对当今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一 [美]经济学家 唐·帕尔伯格:袁(隆平)正引导我们走向一个丰衣足食的世界。
材料二 美国、欧洲的一些航天专家纷纷对“神舟”五号的成功发射发表评论。“这表明中国已成为21世纪世界舞台上科技与经济的强大参与者。”“中国已成为第三个将航天员送上天的国家,这令世界出现太空新秩序。它向世界宣示,中国有技术和财力将航天员送上天。”
美国《纽约时报》发表评论:“中国的航天计划激发了中国人民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中国展示了强大的航天技术能力。”
西班牙《世界报》评论说:“中国龙已经飞起来了,而且飞得很高,它使整个中国充满了自豪。”
结论:科技与社会生产紧密结合,促进了经济发展,增强了综合国力,振奋了民族精神,也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
学史感悟
感悟一:科技的发展与国家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基础 是密切相关的。
感悟二:科教兴国。
感悟三:维护世界和平,避免核战争的灾难。
感悟四:科学家们的事迹感动中国!让感动变成 行动,让中国感动世界!
自我测评
文化大革命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1.由“嫦娥奔月”到“万户飞天”,由“东方红”乐曲响彻寰宇到航天员杨利伟遨游太空,中华民族载人航天的梦想已变成现实。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后,没有及时启动载人航天计划,主要是由于当时国内正经历着“__________”运动。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全党工作的重点转移到___________________上来的战略决策,为航天事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2.结合历史背景,比较20世纪80年代以前和以后中国发展高科技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研制核武器 航天、信息、能源等技术领域
课堂小结
新中国科技成就
两弹一星
“东方魔稻”
“银河”系列计算机
“神舟”号飞船
取得成就的原因
国家的独立(保障)
党和政府的重视
经济实力的增强
科学家的努力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影响
增强了综合国力
振奋了民族精神
1 .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
(一)新中国的科技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