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课标要求
知道马丁 · 路德等人的
主要思想,认识宗教改革时
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导 言
文艺复兴唤起了沉睡的人们,罗马教皇至高
无上的权威开始受到挑战。一场轰轰烈烈的宗教
改革运动,像酝酿已久的火山一样喷发而出,席
卷了西欧各国。在马丁·路德和加尔文等人的倡导
下,教会内部出现敢于挑战教皇权威的声音,宗
教改革运动蔚然大观。新教由此诞生,为西欧历
史揭开了新的一页。
一、马丁 · 路德与《论纲》
1、宗教改革起因
关于宗教
宗教不同于迷信。宗教一
般是由共同的信仰、道德规范、
仪礼、教团组织等要素所构成。
物理研究到了
尽头就是哲学,而
哲学研究了尽头就
是宗教。
——杨振宁
我们心灵所不可企
及的东西就是宗教,它
的美和崇高只能间接
的、通过微弱的反光抵
达我们,感受到这些。
只是在这意义上,我才
是一个有宗教感情的
人。 ——爱因斯坦
圣彼得大教堂
宗教改革起因
宗教改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
经济方面:新航路的开辟,对外贸易和经济
的腾飞。
政治方面:罗马天主教会与欧洲各主权国家
及社会各阶层的矛盾。
思想方面: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人文主义
思想的传播。
宗教方面:天主教
会腐败,基督徒要求振
兴基督教。
德国首先进行宗教改革的原因
首先,以德国为代表的中
欧、北欧有着更多的宗教虔诚。
其次,德国人自古对罗马就
有宿怨。国家的四分五裂使德国
人民更容易受到罗马天主教会的
盘剥,以致于德国成了“教皇的
奶牛”。
再次,德国是欧洲印刷术的
故乡,《圣经》印刷较多。德国人发现,教士们
对他们讲的许多事情同《圣经》原文并不完全相
同。
教皇英诺森十世
一、马丁 · 路德与《论纲》
1、宗教改革背景
2、马丁 · 路德的宗教改革
马丁 · 路德的转变
在德国宗教改革中,首先
发难的是马丁 · 路德。1505年,
路德进了奥古斯丁修道院,当
上了修道士,希望通过苦修,
以求上帝赦免自己的罪。1510
年他受修道院的差遣到罗马朝
拜时,那里的世风恶浊及教廷
的腐败,使他大失所望。他开
马丁 · 路德
始对教会的赎罪得救制度发生怀疑。在潜心研读
《圣经》后,他终于找到了灵魂得救及赎免罪孽
的方法,即“信徒只要相信耶稣,就可以得救”。
“因信称义”
路德在钻研《圣经》的《福音书》中看到了
早期基督教会的民主、平等的精神,耳目为之一
新。《福音书》告诉他:耶稣基督之死,业已代
人类在上帝面前赎了罪,换言之,他从《圣经》
中悟出了“信仰耶稣即可得救”的道理。具体说
来,第一,人要想自己的灵魂得救,要依靠个人
的虔诚的信仰,而不需要教会神职人员的干预。
第二,信仰的惟一依据是《圣经》,而不是天主
教会一手制定的神学。这就是“因信称义”。它实
际上否定了教皇的权威。
关于“赎罪券”
亚尔伯特是
通过贿赂教皇当
上大主教的。为
了还债,他自愿
充当教皇的代理
人,负责替教皇
兜售“赎罪券”。
在销售“赎罪券”
时,他到处宣扬:购买“赎罪券”的人,当钱币落
到赎罪钱柜“叮当”作响时,死者的灵魂就立刻被
送到了天堂。
购买“赎罪券”
《九十五条论纲》
1517年万圣节前夕,路
德在维登堡的卡斯尔教堂大
门上张贴了《九十五条论
纲》。在《论纲》中痛斥出
卖“赎罪券”的作法,并且提
出了“信仰耶稣即可得救”的
原则,反对用金钱赎罪的办
法。同时,他还提出简化宗
教仪式,驱逐天主教会势力
的主张。
马丁·路德公布《九十五条论纲》
奥格斯堡声明
在奥格斯堡帝国议会上提出的路德教教义的声
明,史称奥格斯堡声明。
马丁 · 路德的影响
在马丁 · 路德的引导下,
宗教改革运动在德国拉开序
幕,这是一场反对天主教会
的社会、思想改革运动。改
革后创立的新教登上欧洲历
史舞台,与原来的天主教、
东正教形成三足鼎立的新局
面。
马丁 · 路德
基督教的天主教
天主教是基督教的一个派别,主张把《圣经》
的解释权归于教会,认为教会有权通过教阶制的
神职人员赦免世人的
罪。天主教有一整套
等级分明的教阶体
制,主要表现在神品
方面。其最高负责人
是教皇。
天主教教堂
基督教的新教
新教是16世纪宗教改革运动中脱离天主教而
形成的各个新宗教的统称,以三大主流教派为
主,即路德宗,归正宗(加尔文教派),安立甘
宗(英国国
教)。其教义有
三个共同原则,
即因信称义、信
徒人人都可成为
祭司和《圣经》
具有最高权威。
柏林新教大教堂
基督教的东正教
东正教是指在东罗马
帝国发展起来的基督教支
派,又称正教。随着东西
方的差异而导致的宗教的
冲突与矛盾日益尖锐,
1054年东、西罗马的教会
正式分裂。以君士坦丁堡
为中心的东派教会认为自
己是保有正统教义的正宗
教会,因而自称为“正教”。东正教礼仪除少部份
细节与天主教不同外,大体上和天主教类似。
弗拉基米尔——东正
教在古罗斯的“根据地”。
课堂设问
请思考: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新教废除教
阶制度、不受教皇管辖、简化宗教仪式的改革反
映了当时资产阶级什么样的要求?
反映了新兴的资产阶级希望通过宗教改革达
到提高自身社会地位、反对封建专制、实现社会
平等的愿望,他们希望教会制度能让他们拥有更
多的时间来增加资本的积累,更有利于资本主义
的发展。
一、马丁 · 路德与《论纲》
二、独树一帜的加尔文
1、加尔文的改革主张
关于加尔文
加尔文出身于法国一个律
师家庭,由于宣传路德的新教
而被迫流亡。1536年在瑞士的
巴塞尔,他出版了《基督教原
理》一书。在对待旧教上,他
比路德激进,他企图论证新教
在教义上比罗马教会更接近古
代基督教的思想。他用“因信
得救”来反对中世纪基督教的
等级观念,用“因信得救”来取消教皇、主教、神
父统治人民的权力。
约翰 · 加尔文
加尔文的“先定论”
一个人所以发财
致富,不在于他的品
德、智慧或勤劳,而
完全靠上帝的恩赐。
——加尔文
加尔文宗教观的核心是
“先定论”。即:永生与永
罚、成功与失败,甚至贫富
荣辱,都是上帝先定的,人
的意志无法改变。加尔文的
先定论在宗教改革时期具有
积极作用。他的学说为资产阶级发财致富作了辩
护,他从神学角度论证了世俗活动和个人奋斗的
必要性和合理性。但他的学说被说得玄而又玄,
令人费解。
一、马丁 · 路德与《论纲》
二、独树一帜的加尔文
1、加尔文的改革主张
2、加尔文教的影响
加尔文教的影响
加尔文教派主张发财致富,支持商业和高利
贷,崇尚节俭、主张克制欲望,鼓励积累资金。
因而对西方资本主义的兴起影响极大。加尔文教
义传入英国,成为英国清
教徒的宗教信条;日内瓦
新教会也因此实行政教合
一的体制 ,不再受制于教
皇。加尔文被人们誉为
“欧洲宗教改革的第二位
伟大人物”。
加尔文教派的仪轨
课堂设问
阅读教材的“解析与探究”。请思考:“因行称
义”、“因信称义”和“信仰得
救”三种学说有什么异同?
教皇出行
出售“免罪券”
同:都属于基督教的教义,目的都是为实现
灵魂得以升入天堂。
异 : “因行称义”的本质是为加强罗马天主
教会的绝对权威,是为封建宗教神学的精神垄断
而服务的。
“因信称义”否定了天主教会的权威和赎罪券
的掠夺,简化了宗教仪式,解放了人的个性。
“信仰得救”是在“因信称义”的基础上,进一
步为资产阶级的发财致富进行辩护,是对后者的
继承和发展。
参考答案
课堂总结
在古希腊、古罗马文明之后,基督教会对西
方世界近千年的思想统治,使人们的个人意识受
到极大的压制。16世纪的宗教改革运动以一种巨
大的精神力量将世界历史从中古扭向了现代。从
此以后,不只是多元化的新教产生并且欣欣向
荣,而且还将产生一个商业和文化的黄金时代。
不迷信传统、陈规,勇于挑战以教皇为首的宗教
权威的欧洲宗教改革家们,为人类不断认识自己
的历史写下了发人深省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