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张PPT)
探究加速度与力和质量的关系
牛顿定义运动定律回顾
1、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的内容和解读;
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
(运动状态变化的快慢=加速度大小)
2、当物体受到外力作用发生运动状态改变时,其加速度与什么因素有关呢?(猜想)
小实验
视频1
加速度大小与所受到的外力和质量有关。
合外力
1、实验方案的探究
2、实验方法的选择
3、实验器材的选取
4、实验数据的处理
5、实验误差的分析
抓住实验目的:探究a与F或m的关系。
返回
2、无法直接测量相关物理量,也可选取倍增法或物理量转换测量其关系;
1、最好能具体测量a、F、m这三个物理量;
控制变量法
控制研究对象的质量m不变,改变合外力F的大小,分析a与F之间的变化关系;
控制研究对象所受的合外力F不变,改变研究对象的质量,分析a与m之间的变化关系;
返回
加速度的测量方案
利用“光电门”测量加速度
利用“传感器”测量加速度
利用“打点计时器”测量加速度
器材的选取
电磁式打点计时器
电火花打点计时器
纸带
电池组
蓄电池
学生电源
220V交流电源
毫米刻度尺
弹簧秤
钩码
砝码
重物
天平
小车
带滑轮的长木板
带线的小桶
问1:绳子的拉力是不是小车受到的合外力?
解决方案:平衡摩擦力,换气垫导轨。
问2:悬挂物的重力等不等于绳子的拉力?
解决方案:保证悬挂物的重力m远远小于小车的重力M后近似处理,利用力传感器改变实验方案。
合外力的测量方案
数据处理
多次测量获得以下数据:
F(N)
0.20
0.30
0.40
0.50
0.60
a(m/s
2
)
0.10
0.21
0.29
0.32
0.49
描点法作图三要素:
1、尽可能多的点在曲线上;
2、不在曲线上的点尽可能均匀的分布在曲线的两侧;
3、太远的点舍去。
误差分析
未平衡摩擦力或平衡摩擦力不够
平衡摩擦力过度
悬挂物质量m过大
理想状态图像过坐标原点
返回
请描述实验过程和细节。
获得数据后描点法作图:
返回
物理量转换和倍增法
问1:本实验中重复测量纸带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吗?
(不需要)
问2:本实验用到了哪些物理思想或实验方法?
(控制变量法,近似处理法,描点法作图,倍增法,转换物理量)
问3:探究物理关系的基本思路是什么?
实验前:确定方案,选择方法,选取器材
实验后:数据处理,误差分析,重复实验
为什么要重复实验:
(提高实验的精确度)
一次实验仅仅是对猜想的一次验证,猜想是否科学和准确,需要更多的测试和实验,但再多的实验也只能说明猜想非常接近实际规律,还是带有很多猜想和推断的性质,要想把猜想做成“定律”,还需要在科学猜想、数学演算、实验验证之后进行合理外推,当外推的结果和很多新的事实相符合的时候,这样的结论才能称之为“定律”。
感谢各位同学的配合,欢迎各位老师批评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