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测试时间:20
分钟
一、填空题
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动物的行为大致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①
所决定的行为,称为②
行为;另一类是在③
的基础上,
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④
而获得的行为,称为学习行为。
一般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⑤
,学习行为越复杂。
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主要有⑥
和实验法,以及这两种方法的结合。
“尝试与错误”是常见的⑦
行为。小鼠属于哺乳动物,学习能力比蚯蚓强,“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要⑧
些。
二、选择题
5.(2020
陕西宝鸡岐山期中)下列现象,不属于动物行为的是(
)
A.天鹅的迁徙
B.鱼的洄游
C.蛙的冬眠
D.家兔的心跳
6.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的诗句分别描述了这两类昆虫的(
)
A.取食行为、繁殖行为
B.防御行为、迁徙行为
C.防御行为、取食行为
D.迁徙行为、繁殖行为
7.(2020
河南新乡卫辉期末)有一音像店的老板养了一只狗,天天听着腾格尔的《天堂》这首歌,渐渐地这只狗也会“唱”这首歌了,只要音乐响起就会仰起头,跟着节律高声嚎叫,
狗的这种行为属于(
)
A.
社
群
行
为
B.
繁
殖
行为
C.
学
习
行
为
D.
先
天
性
行
为
“母鸡孵卵”这种动物行为具有的特点是(
)
A.生来就有的,由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
B.由生活经验获得的
C.由动物所在生活环境决定的
D.学习获得的
下列关于蜘蛛结网行为的叙述,说法错误的是(
)
A.通过学习获得的行为
B.由遗传获得的行为
C.属于先天性行为
D.由体内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
10.
下列有关动物学习行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学习行为是建立在先天性行为基础上的
B.动物的大脑皮层越发达,学习能力越强
C.低等动物没有学习行为,只有先天性行为
D.动物的学习行为大大增强了其适应环境的能力
11.(2020
广东深圳名校联考期中)下列动物的某些行为中,属于学习行为的是(
)
A.母鸡找到虫子就叼给小鸡吃
B.母鸡生了一定数量的蛋之后,就会自动转换为孵卵状态
C.母鸡下蛋后发出“咯咯哒”的叫声
D.母鸡凭着上次的经验啄开瓶盖喝到瓶内的水
12.(2020
广东广州名校联盟期中)越高等的动物,学习行为越复杂,学习能力越强。下列动物中,学习能力最强的是(
)
A.
蚯
蚓
B.
大
山雀
C.
鱼
D.
黑
猩
猩
13.下列各组动物行为,从行为获得的途径看属于同一类的是(
)
A.鼠走迷宫、孔雀开屏
B.小猴学车、大雁南飞C.蜘蛛结网、惊弓之鸟
D.黄牛耕地、老马识途
14.关于“小鼠走迷宫”的探究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探究运用的是观察法
B.该行为属于小鼠的先天性行为
C.越高等的动物,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少D.不同小鼠,走迷宫的能力是一样的
15.在蚯蚓走“T
形”迷宫的实验中,蚯蚓大约要经过
200
次的“尝试与错误”后,才能学会直接爬向潮湿的暗室;鸟类经过几次就可以学会绕过障碍物取食。以上现象说明(
)
A.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但适应环境的能力越弱
B.蚯蚓移动得慢使其学习能力也弱,鸟飞得快使其学习能力也强
C.蚯蚓的体型小学习能力也弱,鸟的体型大学习能力也强
D.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适应环境的能力也越强
三、简答题
16.(2020
山东青岛十七中期中)资料分析。
哥伦比亚摄影师贾拉米洛在一家乡村酒店拍摄到一只松鼠猴爬上一只金刚鹦鹉的背,从而轻松地“飞”到
26
英尺(约
8
米)高的树上,堪称缩小版“阿凡达”。猴子可不是“绑架”
了鹦鹉,它们是好朋友,经常一起吃东西、一起玩。这幅奇异的景象被摄影师捕捉下来,让人惊奇不已。
从动物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动物的行为可分为
行为和
行为。前者由
所决定,后者是在
的基础上,通过
的作用,由
和
而获得的行为。
上述资料中猴子和鹦鹉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这种行为属于
行为。
(3)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哪个更高级?为什么?
。17.
阅读资料回答问题。
①用线吊着一只小蝗虫逗引一只饥饿的蟾蜍,蟾蜍会立即张口把小蝗虫吃掉。
②换成用线吊着一只形状和颜色都很像大野蜂,但没有毒刺的盗虻来逗引这只蟾蜍,蟾蜍会像对付小蝗虫那样吞掉盗虻。
③接着用线吊着大野蜂来逗引这只蟾蜍,蟾蜍仍是张口去吞,不过,大野蜂蜇了一下蟾蜍的舌头,蟾蜍立刻把大野蜂吐了出来。
④再次用大野蜂逗引这只蟾蜍,蟾蜍伏着头不予理睬了。
⑤改用盗虻再来逗引这只蟾蜍,蟾蜍也不去吞吃了。
⑥最后,还是用线吊着小蝗虫来逗引这只蟾蜍,蟾蜍又把小蝗虫吃了,显示出蟾蜍并没有吃饱。
实验①、②、③说明了蟾蜍有捕食昆虫的本能,这是
行为。这种行为是由动物体内的
决定的。
实验④说明了蟾蜍通过生活经验,对大野蜂有了识别,因而不再吞吃,这是
行为。这种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
而获得的行为。
实验⑤说明了蟾蜍利用生活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仍然比较
。(填“弱”或“强”)
答案
1-4
答案
①遗传物质
②先天性
③遗传因素
④学习
⑤强
⑥观察法
⑦学习
⑧
少
5.
答
案
D
解析
家兔的心跳是一种生理反应,不属于动物的行为。6.
答案
A
解析
穿花蛱蝶深深见,描述的是蝶类在采食花粉,属于取食行为;点水蜻蜓款款飞,描述的是蜻蜓在产卵,属于动物的繁殖行为。
7.
答
案
C
解析
狗的题述行为是通过学习模仿得来的,属于学习行为。8.
答
案
A
解析
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不会丧失。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因此,“母鸡孵卵”这种动物行为是先天性行为,具有的特点是:生来就有的,由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
9.
答
案
A
解析
蜘蛛结网的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先天性行为。10.
答案
C
解析
低等动物同样具有学习行为。11.
答
案
D
解析
母鸡凭着上次的经验啄开瓶盖喝到瓶内的水是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学习行为。
12.
答
案
D
解析
蚯蚓属于环节动物,大山雀属于鸟类,鱼属于鱼类,黑猩猩属于哺乳动物,在这四种动物中,黑猩猩最高等,学习能力也最强。
13.
答
案
D
解析
鼠走迷宫、惊弓之鸟、小猴学车、黄牛耕地、老马识途,都是动物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大雁南飞、孔雀开屏、蜘蛛结网,都是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故选
D。
14.
答
案
C
解析
题述探究主要运用的是实验法;小鼠走迷宫的行为属于小鼠的学习行为;不同小鼠走迷宫的能力是不一样的。
15.
答
案
D
解析
鸟类经过几次就可以学会绕过障碍物获取食物;在蚯蚓走“T
形”迷宫实验中,蚯蚓大约要经过
200
次“尝试与错误”后,才能学会直接爬向潮湿的暗室。上述实验说明,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适应环境的能力也越强。
答案
(1)先天性
学习
遗传物质
遗传因素
环境因素
生活经验
学习
学习
学习行为更高级;学习行为能使动物不断地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更好地生存和繁殖解析
(1)从动物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动物的行为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前者由遗传物质所决定,后者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2)题述资料中猴子和鹦鹉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这种行为属于学习行为。(3)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相比,学习行为更高级,因为学习行为能使动物不断地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更好地生存和繁殖。
答案
(1)先天性
遗传物质
(2)学习
学习
(3)弱
解析
(1)实验①、②、③说明了蟾蜍有捕食昆虫的本能,这种行为是蟾蜍生来就有的,
不学就会的,由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先天性行为。(2)实验④说明了蟾蜍通过生活经验,对大野蜂有了识别,因而不再吞吃,这种行为是蟾蜍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3)不同动物的学习能力是有差别的,一般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就越强,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的能力就越强;相反,动物越低等,学习能力就越弱。实验⑤说明蟾蜍利用生活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仍然比较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