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初中化学九上 2.3 自然界中的水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沪教版初中化学九上 2.3 自然界中的水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0-10-01 21:18: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自然界中的水(第1课时)
教材简析
教材首先从社会实际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你已经知道什么”)引入,接着以水的组成,水的净化,水资源的综合利用为课题,即从学科角度对水的组成进行实验探究,再分别介绍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过滤、蒸馏),最后又了解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本课计划
2
课时,第一课时是通过实验探究帮助学生认识水的元素组成,第二课时是水的净化与综合利用。
水是学生非常熟悉的物质,但如何以化学的视角认识水,这就是本节要解决的。前面学生已学了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有关知识;能判断化合反应、分解反应,学了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检验以及符号表达式的书写等技能,这些都有利于本节课内容的展开。九年级的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很高,但对实验的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还不够,以及语言表达的能力还较弱,故在课堂教学中应给予加强。

学目

知识技能:(1)知道氢气的性质,能说出检验氢气与氢气验纯的方法;(2)通过水的电解
实验认识水的组成,能明确说出水由氢元素与氧元素组成;过程与方法:(1)从探究水的组成的实验过程中体会科学探究的思维方法,认识科学探究的
重要性
;(2)充分利用讨论和引导学生对实验的观察、分析、归纳,加深学生
对水进行科学的认识和研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
重点难点
通过实验探究水的组成;




先通过创设情境、温故导新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通过实验探究、交流讨论、归纳小结来引导学生探索新知识;最后利用练习来反馈学生对刚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以达到巩固新知识的目的。1、课前自主学习策略: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完成导学案和《顶尖课课练》P16页“要点提示”中水的组成。2、演示和分组实验策略:氢气的燃烧有一定的危险性,故由教师演示;而水的电解较为简便安全,宜采用分组实验。3.问题情景策略:设置迷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预设问题,主动质疑和进行实验探究,并对实验结果展开讨论与思考,从而得出结论;通过随堂检测及时发现问题,做到复习巩固。因此,采用的教法是:演示与探究、引导与发现、检测与巩固;采用的学法有: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分组探究。




1、准备好演示和分组实验用品:水电解器、NaOH稀溶液、盛有氢气的贮气罐、酒精灯、木条、火柴、小烧杯、学生电源;2、制作好多媒体课件。






教学环节








设置意图或评价
提出问题问题情境1复习提问
(提问)同学们,你们愿不愿意先和我做一个猜谜游戏?谜题1
:“八哥今年正十六,无色无味好难寻,动物缺它生命毙,烧火离它事难成”。谜题2:“天下只有它最轻,平时好藏水中心,能使气球飞上天,可作燃料最热心”。谜题3:“从小生在江海中,奔流不息爱升空;遇到冷风化成珠,润物无声莫道功。”
(设问):如何检验一瓶无色气体是氧气?如果是氢气呢?
思考并回答[谜语:来谜题1为氧气,谜题2为氢气,谜题3为水。学生回答
目的是既复习了和本节有关的旧知识,又激发学生学习氢气的兴趣,并能让学生感受到化学来源于实际生活中。温故导新
引入新课
(引入)我们人类和动植物生存离不开氧气和二氧化碳。此外,还离不开谁呢?这就是本节所要学习的物质——水。
学生回答——水
引入新课,承上启下。
新课教学问题情境2
一、水的组成【观察与思考】:课本P47-48页【演示实验】(实验2)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展示):盛有氢气的贮气罐(提问):1、氢气有哪些物理性质?2、氢气的重要化学性质是什么?3、怎样检验氢气的纯度?
(小结):1:氢气的性质、氢气是无色、无味、难溶于水的最轻的气体。、氢气有可燃性,点燃不纯的氢气时有可能发生爆炸故必须先验纯。③、先收集一小试管的氢气,用拇指堵住试管口,管口向下点火,听爆鸣声。如果发出尖锐的爆鸣声则氢气不纯,如果发出轻微的爆鸣声则氢气较纯。
课前安排学生自学;由于氢气的燃烧有一定的危险性,故由教师演示实验。课堂上学生每四人一组,并对实验进行观察和归纳、总结。
目的是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对实验的归纳、总结的能力,同时让学生体会到合作的快乐。在完成了知识目标1的学习的同时,也为电解水的实验探究铺平了道路。
问题情境3问题情境4问题情境5
(教师演示):点燃纯净的氢气,并检验生成物。(追问):上述实验中无新物质生成?有什么现象?发生了什么变化?表达式如何书写?(小结):④、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安静地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在火焰上方罩一只干而冷的烧杯,烧杯内壁有水滴生成。⑤、氢气和氧气可以发生化合反应:
氢气+氧气
点燃

H2
+
O2
点燃
H20
(设问):1、水有什么物理性质?2、水、冰、水蒸气相互之间是怎样转化的?3、无色透明的自来水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小结):颜色无色透明沸点100℃(1标准大气压下)气味无味凝固点0℃(1标准大气压下)状态常温下呈液态水的异常现象反膨胀现象
:4
℃以下时热缩冷胀,4
℃以上时热胀冷缩(4℃时密度最大,1g/㎝3)水结成冰后体积变大,冰浮在水面上。(设问):水是由什么组成的?(指出探究思路):大胆猜想假设
收集证据
实验探究【学生实验】(实验1)(指出):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水中事先加入氢氧化钠。电解水需直流电,应接到学生电源
学生观察、描述并记录: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学生举手抢答。对于水的异常现象由教师讲解。课堂上学生每四人一组进行学生实验,并对实验进行观察和归纳、总结。
目的是培养学生描述现象和语言表达能力。目的是培养学生学科间知识迁移能力,同时让学生体会到大自然无究的魅力和培养学生用辩证法看问题。目的是引发学生对“水是由什么组成的”的思考,而不是直接给出答案,从而激发学生
问题情境5问题情境6
直流电的位置上。注意观察两玻璃管得到气体的体积关系;用带火星的木条和燃着的木条分别检验产生的气体。(指导):学生观察现象并完成实验探究报告。(设问)该验证实验说明了什么问题?(指出):正极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气体可以在空气中燃烧,火焰颜色呈淡蓝色,是氢气。【阅读课本】阅读课本P47-48页。(小结):2、电解水实验(正氧负氢、氢二氧一)(1)现象:两玻璃管内均有气体产生,且V(负极气体):V(正极气体)=2:1;正极气体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负极气体能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2)表达式:水
氢气+氧气
(分解反应)
H20
H2
+
O2(3)结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且每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了和一个氧原子构成,水的化学式是H2O。【交流讨论】课本P48页。1、你对水的组成有什么认识?2、水的煮沸过程与水的分解过程有什么不同?3、有人说水可以开发成其他能源,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观察、记录:1:正极、负极都有气体产生,且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是正极的二倍。2:正极产生的气体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3:负极产生的气体可以燃烧。学生交流讨论,并举手回答。
进行实验探究的欲望和提高学习的主动性,体现了“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还课堂给学生”的教学思想。在完成了知识目标2的学习的同时,也为随堂检测扫清知识障碍。目的是培养学生对问题分析和语言表达能力。并能让学生感受到化学是来源于生活中,用来指导生活的一门科学。
复习巩固
【随堂检测】电解水实验证明水是由(
)A、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B、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C、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D、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装
2、电解时,看到的现象是(
)A、两极处都
有气体产生
B、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C、可以看到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
D、两极都有无色无味的气体生成,负极产生的气体几乎比正极产生的气体多一倍,正极汇集的气体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燃烧
-----[幻灯片17]4
3、如图为电解水的简易装置,根据现象回答 
(1)A为电源的__极;(2)C管产生的气体能够____是__________,D管产生的是能使____________说明是_______________

    
4.下图是简易电解水装置图。试回答问题:电解一段时间后,A、B两管水位均下降,其中__________管水位下降快,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2)A、B两管理论上得到的气体体积比为__________。实际观察到的现象是正负两极气体的体积比小于1:2,则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按分组实验,学生四人一组讨论,并派代表举手抢答。
目的是引发学生对已学知识进一步理解和巩固,并提高学生解题和作答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体现了“及时巩固,堂堂清”的教学思想。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的学,大家知道了些什么?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由学生举手提问题
引导学生对知识系统化。
板书设计
自然界中的水(第1课时)一、
水的组成1、氢气的性质:(1)现象:发出淡蓝色火焰,放热,干而冷的烧杯内有水珠生成。(2)表达式:
氢气+氧气
点燃

(化合反应)
H2
+
O2
点燃
H20
点燃氢气前应先检验它的纯度,否则可能发生爆炸。2、水的组成:电解水的实验(正氧负氢、氢二氧一)(1)现象:两玻璃管内均有气体产生,且V(负极气体):V(正极气体)=2:1;正极气体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负极气体能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2)表达式:水
氢气+氧气
(分解反应)
H20
H2
+
O2结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且每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了和一个氧原子构成,水的化学式是H2O
教学后记
本课时教学中对氢气燃烧和水的电解实验,关键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现象,和对实验的分析、归纳、总结,培养学生对问题分析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让学生体会到合作的快乐,并能让学生感受到化学是来源于生活中,是用来指导生活的一门科学。但由于还没学分子的分裂,原子的重新组合,故对水分子的原子构成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可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使其对知识的理解达到一定的水平。
本课时教学摒弃了传统单纯教师演示和讲解的教学方法,以实验探究为抓手,通过交流讨论、归纳小结来引导学生探索新知识;师生互动频繁高效,课堂知识容量大,探究活动与巩固训练做得扎实。
授课日期



通电
通电
通电
通电